-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NGN的现状分析
NGN的协议、设备、业务和运营支撑系统以及其它相关技术的发展和成熟程度决定了NGN技术应用的发展水平。被广泛接受的NGN框架中主要包括软交换、中继网关、信令网关、接入网关、应用服务器等关键设备。其中,软交换支持的各种协议和开放业务API接口的成熟是NGN得以发展和成熟的前提;业务市场和广泛业务提供模式的形成是NGN成熟的标志;运营支撑系统是整个NGN系统正常运作的重要保证;而其它支持技术,如QoS保证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等的成熟则是NGN得以大规模发展的关键。因此,把握NGN的发展要考察上述多方面的发展现状和成熟程度。
NGN协议的发展现状
NGN协议和标准的发展是NGN应用成熟和网络融合的关键。软交换体系中众多协议的成熟将为设备研发和不同厂商间设备的互通提供巨大的支撑和保障。总的来看,目前NGN的协议处于阶段性成熟状态,即可以为支持语音业务的软交换系统提供完善的协议支持。许多电信设备提供商都推出了各自的NGN系列产品和解决方案,有些已经进入试验网运营,对NGN的协议能力进行有效性和互通性检验。国际上ITU-T、IETF、国际软交换论坛和SIP论坛等组织对软交换及协议的研究工作一直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许多关键协议都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版本。国内的软交换标准研究组也积极向国际学习,同国际接轨,处于世界同步水平。但是,我们还应该清楚地看到,软交换协议的发展仍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
目前,整个软交换技术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国际上软交换还没有大规模商用的成功案例和维护经验,许多思想尚须通过实践来不断验证和修正,协议也是如此,也会随着业务和功能需求的发展而不断补充、更新。另外,由于不少协议本身具有灵活的升级和扩充能力,如何使众多协议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接受,也是协议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难题。同时,NGN的协议和标准大都分别来自不同的标准化组织,这为技术研究、设备研发和通信网络运营等各方面都带来了很多协调方面的困难。同时出于历史原因,NGN的部分协议还存在着相互竞争的关系,即完成同样功能的协议存在着多于一种的选择(如软交换间互联协议就有SIP-T和BICC两种),因此相关协议的选择、规范和统一也要经历长时间实际运营的检验。
与此同时,各个厂家对同一协议的理解和应用还存在较大的偏差,这一方面是由于协议本身制订得不够清晰、完善,另一方面是由于不同厂商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着产品继承性和产品线发展的考虑,这些因素使得厂家在实现产品中会对相同的协议进行不同的补充和修改。上述各个因素虽然对于单一厂商设备组网影响不大,但是对于多厂家之间设备的互联互通形成了障碍,要花费较多的人力和物力着手解决。在协议的完善方面,相关标准化组织和运营商仍旧任重而道远。
NGN组网的考虑
NGN的组网方案也是要进一步探讨的方面。
多个软交换间的协同工作。目前,软交换的实验基本是在一个软交换的基础上进行的,但实际的网络是不可能用一个软交换来完成的,但如果采用两个软交换将涉及软交换系统之间的通信,这方面的协议尚在标准化过程之中,如果是不同厂家之间的配合就会有互通的问题。采用单个软交换系统的方案只适合于小型运营商,但对于大型电信运营商来说,要构建覆盖全国的软交换网络,不论从扩展性到互联互通性以及业务提供的能力都要深入考虑。
软交换的路由分级问题。如果能够解决多个软交换的协同工作,那么应该采用怎样的网络等级呢?是采用一级还是多级?有些厂商认为一级体系仅适合于中型运营商在中型网络中实施,因为每个软交换要保存所有其它软交换的路由信息,即实现路由全互联,这将耗费较大的系统资源。对于大型电信运营商来说,则显得不太合适。因此,有的厂商则提出软交换也须分成端局和汇接局两级,但此时对汇接局的功能定义和媒体流的路由又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所以软交换的组网问题还不太成熟。
NGN业务接口的成熟状况
NGN的特点之一是可以向第三方开放相关的业务接口,实现业务的第三方提供。向第三方提供开放的业务接口是今后业务提供发展的方向,目前相关的API接口(如ParlayAPI)正处于逐步完善过程中,还不够成熟。同时,有些厂商还对ParlayAPI的效率问题存在质疑,而有些厂商则干脆自己定义一套开放业务接口,因此尽管一些厂商宣称自己的软交换设备可以提供第三方业务接口,但其配套的应用服务器只能选用同一个厂商的设备,不同厂商设备间的互通还存在很大的问题。
NGN运营支撑系统(OSS)的发展现状
对于综合的网络,运营支撑系统尤为关键。但是目前设备厂商对于NGN计费接口、用户终端认证管理、网络管理机制等课题的解决方案也仅仅是方向性的演示,国际上尚无NGN大型网络组网和运营经验,因此NGN运营支撑系统还处于起步阶段,要求运营商与设备厂商配合设计开发。NGN运营支撑系统的成熟才是NGN成功运营部署的标志。OSS的组成、功能和工作方式、网元设备应提供的网管信息、OSS与应用系统的接口、与现有网管、计费、认证系统的互通以及管理策略的实现等都是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阿飞 来源:光纤在线
上一篇:中兴MSTP城域网方案
加码运营商竞争力
下一篇:电信网的安全风险评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