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IP语音通信:激活企业网应用
借助IP语音通信,用户可以利用多种设备获得更多新特性和功能,这些设备包括电话、PC机、个人数字助理(PDA)和移动电话。此外,用户还可以设置自己喜欢的通信模式以及他们希望别人联系他们时采用的方式,如电子邮件、即时信息处理或者语音通信。
此外,IP语音通信还融合了VoIP以增强员工的工作能力,因为这样员工就可以通过他们的PC机充分利用所有企业电话功能,如单键接入、多路来电显示、会议和公司电话簿,不管他们是在家中还是路途中。例如,用户现在可以使用他们的笔记本电脑或PDA从远程调用办公室PC上提供的工具,包括电子邮件、客户数据库和语音通信。一旦实现了IP语音通信,企业就会发现它的功能远远超越了VoIP。
克服关键障碍
由于在通话费用上的突出优势,IP语音业务在我国一经推出就受到了欢迎,而且在宽带建设、VoIP技术和新业务种类的推动下,应用范围不断扩展。不过,IP语音业务在我国的应用中尚存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同时,要想建立一套能够向国际化水平升级的通信系统,一些原则是需要牢牢把握的。
不久前的一项研究表明,国内IP语音业务市场主要由三个组成部分:希望降低通信费用且布线复杂的企业用户、对通话费用敏感的特殊消费群体和新建城域网的用户群体。这些用户具有共同的需求特点,即在较低的通信成本基础上实现基本满意的语音服务,这既为运营商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逐步提高服务水平提供了相对充裕的时间。
对于用户来说,最突出的就是通话质量问题,这不仅是国内厂商,也是国外厂商和运营商都在努力改进的地方。对于运营商而言,基于IP语音通信技术的各项增值业务存在着计费方式、使用不便以及保证IP网络的安全性等,都是棘手的问题。这些问题一直是融合通信的应用未能大幅度提升的主要原因,如果这些问题能逐步得到解决,那么IP语音通信将开始真正打破以往PSTN对公网的垄断局面。特色呼叫服务、可视电话、远程医疗与教育等,将会成为具有商用意义的增值业务。
许多IP服务运营商提出了一些在系统实用方面比较具体的要求,如网关接入系统的容量大小究竟怎么衡量?账务清算如何解决?不同厂家的IP产品如何实现互通?怎样保证QoS?
可见,IP电信技术目前发展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上层网管功能及底层业务终端(即网关)系统的容量方面,选择一套完整的上层网管系统解决方案对一个有着长期系统运营发展规划的企业至关重要。
专家指出,如果企业准备着手建设新一代的IP语音通信系统,应该遵循两个最重要的原则。
首先,开放标准是关键。当传统的企业网或运营网在向IP语音通信网络演进时,应该选择可以兼容并支持开放架构环境的设备。这有助于企业能够使IP语音通信基础设施保持经济高效的运行,并能够与先进的厂商的设备互操作。
第二,话音通信专业技术也至关重要。最终的网络使用者不会关心系统的技术问题,但如果这些问题降低了话音通信网络的可靠性,让用户感到了技术问题的存在,他们是不会去原谅那些技术的。因此,选择融合技术提供商时,不仅要看它是否精通数据通信技术,而且还要看它是否具有专业的话音应用技术。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话音是数据网络中最苛刻、也是最关键的应用。
IP语音通信仿佛是一座有待开采的巨大宝藏,目前我们只是隐隐地看到了它的价值,其全部潜力还远远没有被企业充分挖掘和利用。但可以断言的是,这种技术打开了通往全新的企业网络应用的大门,它代表着一种"利用单一设备就能满足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所有通信需求"的境界。如果说,VoIP 发起了一场"成本节约"的革命,那么IP语音通信则引发了全面提升通信功能的翻天覆地的变革。
相关资料1:SIP"接管"与H.323"淡出"
H.323和SIP是IP语音融合技术的两个标准,目前,关于SIP的"呼声"非常高,业界认为它将替代H.323而成为今后的主流。IP语音通信自身的发展,应该是造成标准迁移的最本质的动力。
中国电信研究院的韦乐平院长认为,H.323的体系架构并不适合未来的网络。而且SIP协议正处在一种不断扩充、完善的过程中,这其中蕴含着许多技术创新的机会。SIP一定会代替H.323,这只是时间问题。
目前,VoIP的主流技术标准有ITU-T的H.323和IETF的SIP两种,其他的一些流行标准,如MGCP,只能说是一种VoIP接入技术。
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启动协议)是一个面向Internet会议和电话的信令协议,最初由IETF MMUSIC(Multiparty Multimedia Session Control)工作组提出。
SIP是一个与HTTP和SMTP类似的、基于文本的协议,用于用户间建立和配置交互式通信会议(如语音、图像、交谈、交互游戏、虚拟现实等)。
SIP很好地体现了互联网的思想,它采用类似E-mail地址的方式分配用户地址,并利用现有的电子邮件架构进行传送,基于文本的SIP协议,使网络地址(URLs)也可以嵌入Web页面,从而实现与Internet的完美结合。SIP采用不确定寻址方式,地址可以表示成SIP、H.323或电话号码(E.164)等各种方式。
H.323的优点在于对网络结构、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没有依赖性,可以提供多点功能、组播和带宽管理,而且支持不同功能节点间和不同网络间的会议。不过,H.323最大的弱点在于控制协议过于复杂、不支持呼叫转移、建立呼叫的时间比较长等;另外,H.323也不支持多点发送协议,多点会议功能的实现只能采用多点控制单元,所以支持的多点用户数量有限。
与H.323相比,SIP需要相对智能的终端,实现的功能有限,只提供会话或呼叫的建立与控制功能,同时其广泛应用也有赖于互联网用户和上网设备的进一步增长。不过SIP的优势也是非常明显的,它对单点发送和多点发送都能很好地提供支持,而且可以呼叫人或设备,如呼叫存储设备记录会议过程,或呼叫视频点播服务器向会议播放视频信号,因此在多媒体会议、远程教学及互联网电话等新兴的增值业务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由此看来,SIP与H.323这两个信令协议都提供呼叫建立和拆除、呼叫控制、附加服务和能力交流。H.323协议是为多媒体会议系统而提出,并不是为IP电话专门提出的,而SIP协议的出发点则是以现有的Internet为基础来构架IP电话业务网。比较而言,SIP提供了与H.323类似的服务,但更简单、扩充性好,适合大规模应用。
据美国Trilium公司的预测,2004年,SIP将达到全部VoIP相关安装协议的24%,H.323的比例则将继续逐步下降,预计将降低到35%左右。
相关资料2:厂商策略
Avaya:融合无处不在
Avaya今春刚刚推出的一款高性能多层融合交换机C460,仅从名字就能看出它体现了"融合(Convergence)"的思想——改变了以往交换机以"P"作为标记的惯例,而是换作了"C"。Avaya认为,仅某些设备具有语音和数据处理能力远远谈不上融合,融合是充斥在整个网络结构中的,是无处不在的,是端到端的。Avaya不仅有融合交换机,还有多媒体网关、分布式网关、媒体服务器以及网络管理软件和ROI分析软件等丰富的、独具特色的融合产品以及针对不同用户的解决方案。
Nortel:打造"统一网络"
作为既有电信级网络技术,又有企业级网络技术的Nortel,对于融合的理解,不仅是指多媒体业务的融合,也包括大网和小网的融合。因此,Nortel的融合的产品和方案也十分立体、丰富。在核心骨干网中,Nortel的"顶门柱"是Passport系列多业务交换机和Shasta宽带服务器。在企业级应用中,Nortel最值得骄傲的产品就是交互式多媒体服务器,同时还包括由Alteon交换机、Contivity安全IP业务网关、商业通信管理器、Succession Call server等设备组成的整体融合平台。
3Com:NBX引领IP PBX风尚
可以说,局域网电话或IP电话市场是在1999年3Com收购NBX并推出第一部分组话机时出现的,正因如此,3Com一直在LAN电话解决方案方面保持着领先的地位。NBX在北美市场拥有最高的市场份额,占已装IP PBX系统的74% ,并且已经提供了10万多部终端,而且该数字还在与日俱增。在亚太地区,3Com公司在2001年上半年推出了具有广东话和普通话提示的最新版3Com NBX 100 通信系统。到目前为止,业界一旦提起IP PBX,首先想到的就是NBX。
SIEMENS:HiPath让语音和数据的界面"透明"
同样是做语音"出身"的SIEMENS所倡导的IP集成或融合网络,也是力图将传统电路交换和包交换的优势结合起来,以期达到"集两个世界的精华于一身"的境界。Hicom是SIEMENS在电路交换领域可以"笑傲江湖"的经典交换机产品,HiPath是一个延续了Hicom可靠性及丰富功能,又综合了IP软交换技术灵活性的一个融合平台。其中包括针对中小企业的HiPath 3000、针对中大型企业的HiPath 4000/5000。HiPath的突出特色在于,让语音和数据业务的界面比较"透明",即用户不易觉察不同类型的业务在传输上的质量差异。
Cisco:从AVVID提升到IP Communication
起初,思科提出了一个AVVID解决方案,今年它已将这个融合方案提升到了IP通信的高度,推出了IP Communication的全新理念。在IP Communication的整体框架下,思科推出了多个技术及解决方案,最主要的是IP语音(IPT)、IP联系中心(IPCC)和IP视频(IP Video)三个部分。最能够代表思科融合思想的是其IP电话系统。与构筑在PBX和CTI平台的系统不同,它完全利用数据网络来传送电话信号,包括局域网、公司内部互联网、广域网乃至公网。这种技术把语音分割为小的数字单元,即数据包;然后通过网络把这些包发送出去,最后在接收端按照正确顺序将它们重组。
来源:全球IP通信联盟
上一篇:基于ADM5120的无线VoIP系统设计
下一篇:嵌入式数据库发展状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