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EV-DO Rev.B系统性能验证和部署策略建议
前言
随着高速数据业务需求的不断增加,3GPP2 提出了cdma2000 1x的演进技术――EV-DO。该技术着重实现对数据业务的增强,能大大提高数据业务速率和系统吞吐量。EV-DO的演进可以分为EV-DO Rel.0 、EV-DO Rev.A、EV-DO Rev.B等多个版本。
目前中国电信移动网络已经采用了EV-DORev.A技术,其标准由3GPP2在2004年4月发布[1]。EV-DO Rev. A采用了虚拟软切换技术,能实现很低的切换时延、支持QOS要求,反向峰值速率可达1.8Mbps,前向3.1Mbps。
为进一步提升网络性能,3GPP2于2006年3月份发布了EV-DO Rev.B空中接口技术规范[3]。 EV-DO Rev. B的主要增强表现在允许一个终端同时工作在多个载波上,因此EV-DO Rev.B 又被称为多载波EV-DO技术。
在系统设备的实现上,EV-DO Rev. B分为两个阶段:Phase 1和Phase 2。Phase 1尽量保护现有的投资,在现有EV-DO Rev. A 网络上通过软件升级即可实现,如果三载波捆绑,则前反向峰值吞吐量分别为9.3Mbps和5.4Mbps。目前高通已经发布基于CSM6800系统芯片的升级软件包,包括阿朗,中兴和华为在内多个厂家已经可以提供Phase 1阶段的商用解决方案。Phase 2阶段引入了新的调制编码方式,需更换新的基于CSM6850的信道板,因此需要在现有的EV-DO Rev. A 网络进行硬件升级。如果实现三载波捆绑,则前反向峰值吞吐量分别为14.7Mbps和5.4Mbps。
目前的EV-DO Rev. B终端实现支持3个载波的捆绑,因此终端峰值速率性能是单个载波的三倍。高通公司09年初已经推出了首款EV-DO Rev. B终端芯片QSD8650,高通公司也有计划后续推出多款EV-DO Rev. B终端芯片。2010年初华为和中兴分别推出了一款EV-DO Rev. B的商用数据卡。
全球范围内,虽然目前CDMA阵营尚未有运营商明确表示将引入EV-DO Rev. B,但已有运营商正在进行试验,并积极参与相关的标准工作。
EV-DO Rev.B的关键技术分析
EV-DO Rev. B在EV-DO Rev. A在基础上引入了如下关键技术提升性能:
◆ 多载波RLP实现了多载波捆绑,峰值吞吐量性能直接提升数倍。
◆ 新的调制方式和包格式的引入,有效提高前向传送效率和前向峰值速率。
◆ 反馈复用将多个前向链路载频的反馈信道复用到同一个反向链路载频上,这样能减少反向CE资源的消耗,提高CE资源利用效率。
◆ DTX/DRX(非连续发送/接收模式)是EV-DO Rev. B引入的省电机制。DTX通过合理减少DRC、DSC、ACK、Pilot信道发送时间,实现终端省电和减少反向干扰。DRX是通过终端向AN指定所支持的DRX模式,AN只在指定的前向交织时段上向终端发送数据,终端只在定义的交织时段上接收数据,从而进一步节省终端耗电。
◆ 现有的系统芯片CSM6800支持反向的PIC(导频干扰消除),未来的CSM6850芯片将同时支持反向的PIC和TIC(业务信道干扰消除),可进一步提升反向性能。
以上关键技术除第1点可以在CSM6800芯片基础上通过软件升级实现外,其余均需硬件升级到新的CSM6850芯片才能支持。
EV-DO Rev.B系统性能测试
由于目前各主流厂家只能提供EVDO Rev.B Phase1的产品,所以中国电信暂只对EVDO Rev.B Phase1系统进行外场组网性能测试。
组网的方法是在中国电信现有EVDO Rev.A的基站增加2个EVDO Rev.B的载波,同时进行软件升级,而BSC也进行软件升级即可。
测试区域要求:选择郊区;包括2个BSC并且存在切换带,且存在EVDO Rev.B到cdma2000 1X的切换场景;测试区域为50个基站,(因为需测试覆盖性能,基站太少的话则没法测试组网的覆盖性能,基站太多则升级的风险大)
频点配置:两个REV.B载频配置为非标准的频点,这样避免影响现网,也避免现网的商用终端影响外场测试。
EVDO Rev.B Phase1系统外场组网性能测试包括覆盖性能测试、吞吐量性能测试、EVDO Rev.B系统内切换性能测试、兼容性测试和EVDO Rev.B系统网络时延性能测试。
覆盖性能测试
覆盖性能测试包括前向覆盖性能测试和反向覆盖性能测试。
测试目的:测试EVDO Rev.B两个载波空载的条件下, 单用户前向速率、SINR、DRC、单用户反向速率、终端发射功率、T2P等数据的分布情况和边缘覆盖概率。
测试路线:测试路线要求遍历整个测试区域。测试路线如图1所示:
图1 覆盖测试路线图
作者:李路鹏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研究院 来源:《移动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