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做一只网络技术的鲶鱼 PTN再掀商用高潮
传输与数据两个阵营在激烈的竞争中渐现融合趋势,而且这种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巨大的阻力与激烈的竞争证明了PTN旺盛的生命力和PTN技术对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强大冲击力。
PTN作为中国移动打造承载网络的基础,部署伊始就受到业内的广泛关注。现在这种关注又迎来了一波新浪潮:中移动PTN第三期集采已进入收尾阶段,新一轮的PTN建设即将开始。相比于之前的招标,本次集采更加注重与PTN的LTE承载以及OAM互通。设备商也在这两个方面投入了巨大精力。承载网栏目特邀请了华为、中兴、上海贝尔、烽火通信的专家共同探讨了OAM升级、LTE承载等热点话题。
OAM标准升级
记者:请介绍一下ITU-T制定的MPLS-TP标准,相较于Y1731做了哪些更改。此标准的制定,对于产业成熟有哪些作用?
华为:ITU-TMPLS-TPOAM标准G.8113.1,重用Y.1731PDU、采用MPLS封装头(GAL(值取13)+GACH)和转发机制,定义了满足MPLS-TPOAM需求的OAM工具集。G.8113.1和Y.1731的主要区别在于OAM的外层封装。Y.1731定义了以太网OAM,通过EtherType来区别用户报文和OAM报文,利用MACDA来标识维护点(MEP/MIP);而G.8113.1通过GAL和ACH来区分用户报文和OAM报文,并通过MPLS转发机制(如标签堆栈和TTL)来定位维护点(MEP/MIP)。
上海贝尔:在2011年2月份ITU-TSG15全会上,在中国等大多数国家的支持下,ITU-T决定开发G.8113.1,阿尔卡特朗讯作为该标准的起草者之一,为该标准做出了很多贡献。该标准的制定,吸引更多的芯片商、设备商、运营商加入到PTN产业链中,有利于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ITU-T制定的G.8113.1基于Y.1731,其将Y.1731的PDU封装到MPLS-TP的通用附着通道GACH中传送,处理机制和Y.1731相同,这样MPLS-TPOAM最大限度的和传送网处理一致,对于传输设备支持新的G.8113.1标准,升级最简单、最方便,其功能也最全面,能够满足运营商对于OAM的紧迫需求。
记者:中移动集采的PTN设备,是否均满足G8113.1标准?现网中设备是否可以升级到支持该标准?
华为:中国移动2010年的PTN集采标书中就明确了PTN设备要求后续对Y.1731标准的支持,华为PTN是首家提出G.8114和Y.1731同时支持的双栈模式提供对两种OAM制式提供支持的厂商。双栈模式OAM的测试在成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论证,对于后续在网设备的平滑演进提供了最为便捷的手段。中国移动原在网部署的设备主要是依据G.8114的OAM标准,根据中国移动网络部的统一部署计划将在7月份开展开展各厂商的Y.1731现网的全网升级。
中兴:2010年中国移动PTN第二次集采标书中就明确要求"2010年8月后所提供的PTN设备具备支持G-ACh+Y.1731标准的OAM"。也就是说,对于2010年8月后的新建网络,均直接采用新标准进行建网开通,无须后续升级。目前中兴在网启用G8113.1标准的网络占比业界第一,这无疑将减小中国移动后续升级代价。另外,2011年联通第一批7地市的PTN试商用网络,已经全部采用基于G8113.1标准的设备。
而对于中国移动早期2009年第一次集采的PTN设备,可以采用软件升级的方案完成OAM的切换。
今年,中国移动已经进行了两次OAM的互通测试,尤其6月份的五大厂商深度OAM互通测试,主要是验证基于新的G.8113.1标准,包括基本的故障管理功能和性能管理功能。从目前测试结果看,主流厂家之间的PTN设备互通效果很好,完全可以满足将来实际部署的需要。
烽火:由于早期PTN相关标准不成熟,因此初期行业内各厂家在OAM方面所依循标准并不统一。在GACh+Y.1731标准提出以后,各设备厂家根据相关标准在新老设备上进行研发和修改。中移动在2010年中旬着手全网PTN设备根据MPLS-TP标准进行OAM升级,并在2010年下半年牵头进行了GACh+Y.1731标准的功能性及稳定性测试,现网的PTN的完全可以通过升级实现支持OAM标准。
PTN技术演进
记者:目前LTE的承载已经需要PTN具备三层功能,那么PTN如何实现L3功能?该技术成熟度如何?
烽火:PTN三层功能分为业务转发平面、控制平面和管理平面。业务转发平面主要实现三层业务的转发和L2/L3桥接;控制平面主要实现和三层业务相关的动态协议如OSPF、MP-BGP、VRRP等功能;管理平面主要实现对于三层业务的配置和管理。
PTN三层功能是将数通领域的动态协议、路由转发技术和传输领域的MPLS-TP技术有机结合实现的,对于数通领域的技术进行了有机的改进。PTNL3功能经过多次的实验室测试和现网试点已经比较完善,预计2011年下半年即将会有更大规模的试商用网络出现。
中兴:PTN作为传输和数据的融合技术,在天然的架构和设备器件的选择上可以支持L3功能。目前,面向LTE的L3PTN承载方案,充分考虑了运营商实际网络部署需求、业务发展需求。PTN的L3功能支持业务和管道的分离,体现在业务层上,通过VRF业务实例体现,VRF之间采用MPLS-TP传送管道连接。这样既延续了PTN在管道层面的安全可靠特性、可运维可管理特性,又增加对IP业务多点到多点访问的灵活适应性。方案简单、技术成熟、网络安全、部署便捷。
记者:PTN实现L3功能,是否会增加PTN成本?PTNL3与PTN+CE两种方式孰优孰劣?
中兴:从需求上来看,PTN的L3功能侧重在IP业务的灵活多点传送上,并不是要取代路由器,因此在技术上按照场景需求做了优化,满足LTE、大客户综合接入场景需求。
现有的PTN设备可以平滑支持L3功能,不涉及硬件的升级或更换,从运营商的角度,不会增加投资成本;相对于PTN+CE方案,减少了网络层次,不再额外部署路由器设备,尤其是LTE大量的数据流量所带来的路由器域的带宽消耗,大幅降低了LTE承载网建网成本。另外,PTNL3VPN方案保持了传送网端到端管理和易维护特点,简化了运维的难度;易于全程部署1588v2时钟同步,全面实现集中GPS替代,从另一方面大幅减低了网络运维及其它附加成本。
更重要的是,L3PTN相较于PTN+CE组合,可以确保城域PTN网络的统一技术体制、统一维护人员、统一网管,管理维护界面清晰、易操作,出现故障后快速定位,更有助于网络质量和安全的保障。
记者:针对网络发展,目前业内PTN的技术演进都有哪些方向?
烽火:目前主要集中三个方面:1、高速率;2、L3功能;3、智能化。在智能化方面,烽火通信PTN设备可以通过加载ASON控制平面的软硬件,实现ASON的智能特性:如网络的自动拓扑发现功能;端到端业务的自动配置;提供流量工程控制,全网流量均衡,提高带宽利用率;提供分布式的MESH(网格)组网保护;各种保护及恢复技术等。
中兴:首先是带宽提速。随着LTE以及部分综合接入业务应用,速率将会逐步提高。
其次是性能演进。LTE网络的扁平化,要求一个eNB可同时归属于多个S-GW/MME;eNB之间通过X2接口相连,流量呈MESH状。为了满足业务多归属和多向连接的需求,核心层PTN将支持L3VPN功能。
第三,网络融合及设备融合。IP业务宽带化带来的驱动,推动分组传送网和IP技术、光层技术融合,向更高带宽,更低传送成本、智能灵活的业务承载能力目标发展,P-OTN代表了PTN向这个方向的技术演进趋势,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P-OTN的引入将极大地提升分组传送网的业务承载能力和市场应用范围,更好地满足固网和移动综合承载的需求。
记者:目前PTN在国际上虽有应用,但是反对声音也很多,尤其在标准制定上遇到的阻力非常大,原因是什么?
上海贝尔:PTN在国际上已经受到广泛认可,比如意大利电信、葡萄牙电信准备部署PTN网络,而应用困难确实很大,标准上的争论就是其中之一。这些是传输和数据融合过程中,不同思路碰撞出现的必然结果,是传输和数据两个产业即融合又竞争的结果,困难多和竞争的激烈正证明PTN旺盛的生命力,和其对网络融合的冲击力。
华为:很多欧洲的移动运营商缺乏固网资源,主要通过租用线的方式开展业务承载,2008年欧洲出现了一个移动运营商承载网自建的高潮,PTN成为了当时的最优选的移动承载网解决方案,但是之后客户同时也希望PTN建设的移动承载网也可以通过简单的升级便实现三层到边缘,实现包括对上网和IPTV等业务的统一承载能力,所以在部分运营商认为PTN综合承载应用中存在可扩展性问题和风险。这样具体问题通过与运营商的充分沟通,通过引入路由器等方式开展了网络结构可扩展性的优化。
PTN在某些欧洲市场面临的困惑具备一定的典型性但也不能代表整个海外市场的局面,欧洲运营商用户密度小,整体网络规模不大,人力成本高。所以开展综合业务运营和开展统一的FMC承载网应该是最优的选择。而对于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等人口密度高的区域则采用类似中国移动一样独立的移动承载网和专线承载的建网模式,其PTN网络一直在不断的建设与发展。
作者:陈宝亮 来源:通信产业报
上一篇:PTN与IP
RAN实则殊途同归
下一篇:单片机实现智能家居的远程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