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首页 > 无线通信 > 技术文章 > 热点聚焦——谁左右了光进铜退的步伐?

热点聚焦——谁左右了光进铜退的步伐?

录入:edatop.com     点击:

 文/彭虎

 

    作为电信网络最大的组成部分,接入网络部署在业务发展的最前端,直接关系着最终用户的业务体验。实施“光进铜退”,推进接入网光纤化战略转型,已成为固网运营商网络转型、业务发展能否成功的关键。

    但是,“光进铜退”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涉及网络规划、网络部署以及网络运维等环节,需要从端到端、全流程的角度来谨慎对待、协调处理。

    目前国内各省市已经在积极探索和推进“光进铜退”的切实落地,并确定了城市新建区域采用FTTB+LAN/FTTB+DSL模式,城市改造及农村区域采用FTTN/FTTV+DSL模式的建设原则。然而,在对某些热点问题的处理上,业界仍然存在一些不同的见解,甚至左右了目前“光进铜退”的步伐。

    网络规划

    语音模式的选择

    综合考虑协议特点、业务功能以及设备所处的网络地位,并兼顾语音网关设备的整网统一管理(包括现网AG设备),目前基本确定MDU和MTU采用H.248协议,SFU、HG和SBU采用SIP协议。

    但也有上海等部分省市提出,希望MDU采用SIP协议。因为,虽然H.248具有很好的标准性和开放性,在提供语音增值业务方面有优势,且MDU属于电信可信任域,类同于小型AG,但不同于现网大容量AG(每台设备服务几百甚至上千语音用户)。由于目前MDU所覆盖的用户量有限(几个到几十个),从而导致MDU语音网关数量激增,甚至可能达到一个软交换下挂数十万台MDU语音网关,对软交换的网关资源消耗很大,将可能突破某些现网软交换设备的处理能力极限。而MDU采用SIP协议时,软交换上的每个网关可以支持多个SIP终端,且可以通过增加BAC来进行业务收敛、减少很多心跳信息,并解决安全性问题,从而规避MDU采用H.248所引发的对软交换的潜在影响。

    实际上,心跳消息只占正常呼叫处理开销的1/40,且一般在呼叫信令停止一段时间(如60秒)后才有一条心跳消息,而目前BAC也并不具备对H.248或SIP接口进行汇聚的功能。

    因此,考虑到H.248协议是目前网上通用的协议,而SIP协议仍有很多流程未标准化(双归属、按用户端口/按组来注册、业务类流程如拍叉等),国内SIP商用互通较少等问题,MDU内置语音网关可仍然采用H.248。目前,陕西、湖北、安徽等地都已开始规模部署内置H.248语音网管的MDU。

    对于因软交换性能导致的网关数量限制问题,现阶段可以通过增加升级软交换能力来解决。同时,可积极开展SIP AG的商用研究与试验,从而为今后MDU升级至SIP、彻底解决软交换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明确技术可行性。

    语音业务的断电保护

 

    一直以来,传统交换机采用本地集中供电、远端馈电的方式提供不中断的话音服务,因此,用户早已形成了“断电不断业务”的使用习惯。在2008年初南方大面积雪灾中,“断电不断业务”的传统固话作为抗灾通讯的生命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但在“光进铜退”的大趋势下,随着主干铜缆的逐步消失,以及语音业务设备下移到楼宇位置,如何维系语音设备断电情况下通过备电来保证通话正常,保持用户体验不变,成为亟待解决并需要慎重处理的问题。

    目前较为可行的语音备电解决方案包括:蓄电池和AC UPS(内置电池组)。现阶段实际建设中,考虑到蓄电池易获取、成本低、操作简便,因此,蓄电池备电方案较为通用。但无论是蓄电池还是UPS,都面临着电池寿命有限、建设成本高、温度适应性差、后期维护/更换工作量大,以及不可避免的电池环保回收问题,短期内还难以达到成熟的大规模部署的技术条件。

    其他的备电方案,如集中式远供、DC UPS等,都因本身存在较大的技术局限性,而无法真正得到商用。

    面对这些进退两难的选择,各省市运营商也在积极探索其他解决问题的途径,如协调供电部门对楼内MDU设备统一部署独立的供电电路,或者结合小灵通等其他通信手段来应对固话停电情况下的紧急通讯,并完善用户服务协议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总之,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语音业务的断电保护解决方案将是以蓄电池备电为主,其他多种技术方案并存,各地建设部门需结合实际情况来灵活选择。江苏、陕西、安徽等地正试点蓄电池方案,另有河北等一些省市也在摸索AC UPS集中远供的备电方案,试验效果还需要一定时间来显现。

    单边缘还是多边缘

    目前,在“我的e家”、IPoE规范里面推荐的模型就是单边缘为主,且单边缘可以较有效地开展HQoS(基于家庭和业务的调度),而双边缘要通过复杂的组播虚拟调度功能来支持,且视频点播时无法侦听IGMP,BRAS难以完成统一调度,以及现在新一代BRAS(或MSE)都已实现10G平台,从而减少了对交换机端口和上行链路的占用,降低了网络总体部署成本。因此,在“光进铜退”下的整网结构,可以逐步从目前的多边缘结构演进至单边缘。

    当然,对于目前现网BRAS性能不够的情况,也可以新上MSE(BRAS+SR功能),统一承载FTTB用户,而原有的BRAS用户可以继续运营上网用户,也可以考虑割接到新设备,老设备下放或者逐步退网。

    网络部署

    即插即用

    “光进铜退”下的FTTB建设模式将使得有源设备的节点数量呈几何级数式增长,如果按部就班地对每个站点FTTB MDU设备进行传统方式下的安装、配置和调测,不仅布放效率低,人工成本巨大,而且面临用户业务开通慢、服务响应差的隐患。

    因此,必须要求FTTB MDU具备“可安装、可运营、可管理”的特性,首先就是支持即插即用,即安装后,网管自动发现MDU,MDU自动完成注册、参数配置以及端口调测验证的过程,以最大程度的简化现场工程操作,提高人工效率。

    但整个过程需解决两个难点:PON的认证方式与内置语音网关的远程拨测。目前的PON认证采用MAC地址进行,但无法在OLT上预配置或批量配置MDU数据,而且更换MDU后,OSS系统重新录入并绑定MAC地址的过程繁琐。因此,采用与MAC地址无关的、自行定义并预配置的Serial Number(SN)来标识并认证MDU,能很好的解决当前问题。

    而对于MDU内置语音网关的远程拨测,要求MDU自行发起模拟呼叫,并通过与网管及上层软交换的紧密配合,完成整个通话过程中媒体流、信令流的验证,从而免除现场调测环节,节省工时,提高FTTB MDU的布放效率。实际上,凡是目前开展FTTB建设的省市都急切地提出了即插即用的需求。

    网络箱或多媒体箱的选择

    为了保证MDU设备使用过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FTTB网络箱或多媒体箱必不可少。目前,由于缺乏统一标准规范,各地在FTTB建设过程中已开始批量部署自行开发或采购的FTTB网络箱。

    而实际上,FTTB网络箱并不只是简单的铁皮柜子,不能只关注柜子的物料价格。它需要结合MDU来统一综合考虑:安装方式(平台、壁挂)、工作环境温度(高温、寒冷)、六防措施(雷击、灰尘、水浸、偷盗、腐蚀、震动)、配套是否齐全(电源、MDF、ODF等)、维护难易(MDU安装与更换),以及EMC、噪声等指标。

    当然,首要考虑的仍是成本,但该成本应是在MDU及网络箱生命周期内的同等质量下,“设备成本+安装成本+维护成本+设备折旧”下的综合成本。

    可以预见的是,对于简单结构、铁皮柜子式的FTTB网络箱或多媒体箱,对MDU的稳定可靠运行将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尽早考虑对FTTB网络箱制定相应的行业或企业标准,规范功能、性能等相关指标,约束网络箱生产厂家不只关注成本,而要同时兼顾性能及可靠性,从FTTB生命周期全流程的角度来审视网络箱设计与部署,这也有利于统一采购备货,并有利于加强FTTB MDU工程施工的管理。上海就表现出了对网络箱的高度重视,希望设备厂家参与对第三方网络箱的系统认证工作,避免出现上述的低成本导致的低性能、低稳定性问题的出现。

    网络运维

    远程维护和管理

    FTTB下的MDU设备节点分散、数量众多,线路的维护也由以铜缆维护为主向光缆维护为主转变。MDU内置语音网关的建设模式,实现了语音、数据在技术和设备层面的融合,这一切对如何进行高效的日常例行维护和定障排障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应对这一挑战的有效方法是:最大限度的在网管侧做到远程维护、网管批量处理、故障远程定位。这就要求MDU网管与运营商OSS(如97数据库、资源管理系统、SHLR、SS、ENIP)等上层业务支撑系统能够打通,从全流程的角度建立适应PON接入网络的维护体系、维护流程及规程。

    从MDU网管角度来看,需要支持全网告警管理、实时性能,及网络和用户端口流量统计分析管理。从MDU设备自身来看,必要的设备自检、软硬件监测功能、掉电告警是基本维护要求。用户端口线路112检测也是很有必要的,而对内置的语音模块,如果能做到远程抓包、导通测试,都将极大提升语音业务服务质量。

    总之,FTTB网络的规模部署需要进一步加强远程运维手段,以让FTTB网络既能“建得快”,又能“用得好”。实际上,国内已有相关部门开始新的PON运维体系流程的摸索和建设梳理,以便为FTTB的规模部署提供强有力的运维支撑。

    绿色环保

    MDU设备低功耗设计关系到两个方面:其一,是MDU的大规模部署需要符合日益兴起的“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要求;其二,是减轻对语音业务断电保护的压力,节约蓄电池等对环境存在危害的物品的使用。

    因此,MDU的自然散热设计、POTS语音模块的-24V短环路馈电等,都将有力地支撑FTTB网络的“绿色”部署。自然散热的无风扇设计,除节约能耗外,还将消除风扇噪声,减少风扇故障点,降低设备积尘情况。POTS -24V短环路馈电,可从根本上节省50%的POTS的动态功耗,也延长了设备断电情况下的可持续工作时间。这一系列的节能环保措施,已经获得FTTB建设省份的高度认可,上海就对自然散热的MDU给予了高度评价。

    可见,从系统的角度来看待“光进铜退”,端到端地对FTTB网络的规划、部署、运维等,加以谨慎考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网制宜的来推进接入网光纤战略的开展,将左右“光进铜退”步伐的因素一一破解,那么,“光进铜退”的步伐将迈得更快而且更坚定有力。

上一篇:量子点进入三维光子晶体
下一篇:百折不挠的光纤

手机天线设计培训教程详情>>

手机天线设计培训教程 国内最全面、系统、专业的手机天线设计培训课程,没有之一;是您学习手机天线设计的最佳选择...【More..

射频和天线工程师培训课程详情>>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