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首页 > 无线通信 > 技术文章 > 100G传输技术及应用探讨

100G传输技术及应用探讨

录入:edatop.com     点击:

  10G 系统和100G 系统混传时,采用强度调制的10G系统与采用相位调制的100G系统通道间非线性效应明显,同时对于100G传输线路,10G传输线路使用的DCM模块引入了非线性效应,降低了100G系统的传输能力。在实际混传时10G系统与100G系统采用信道保护(至少150 GHz左右)才能显著降低不同速率信道之间的串扰影响。40G系统和100G系统混传时,混传代价与40G系统传输码型相关,若传输码型与100G系统相同,影响不大,若采用其他传输码型,则存在一定影响,但从整体上来看,因40G系统速率普遍采用相位调制,具体影响也稍弱于10G系统和100G系统混传情形。

  因此,综合来看,混传不仅与不同速率系统兼容性相关,同时一定程度上会增加系统运维难度和安全风险。因此,考虑到目前的100G系统主要应用需求(路由器/数据中心连接),还是建议以新建100G 网络为主。

  2.2 OTN 调度应用

  基于100G系统(ODU4)的交叉容量需求与现有节点交叉容量差异过大,如果以典型3个维度80×100G系统而言,交叉容量就需要24 Tbit/s,已经超出目前业界的最大处理能力(6.4 Tbit/s)。如果采用多节点堆叠方式(类集群)实现较大的大交叉容量,会存在局部阻塞情形,如果采用基于小粒度的交叉调度(ODU0/1/2/3等),采用100 Gbit/s线路速率时,也会同样面临类似ODU4的交叉容量问题。

  综合来看,现阶段支持ODUk的大容量交叉设备还属于初步发展阶段,即使采用调度功能,局部100G线路调度应该还是近期的典型调度方式。

  2.3 跨段参数应用

  10G WDM 系统标准规范了多种跨段模型,40G WDM系统标准规范了常规22 dB的多跨模型。在确定100G WDM系统标准是否需要规范除22 dB之外的其他多跨传输模型以满足工程应用需求之前,需要首

  先讨论不同模型的入纤功率和配置的EDFA噪声指数差异性。

  以N×25 dB跨段为例,每个跨段损耗增加3 dB,若不增加入纤功率,由于EDFA的噪声指数变化不大,因此与衡量系统末端OSNR的准则类似,单独规范的意义并不大。如果可以增加入纤功率,则由于入纤功率、非线性效应和传输段损的综合变化,单独规范的实际需求还是存在的。

  目前行业标准规范了使用G.652和G.655光纤的N×22 dB传输规格。从100G系统前期的实验室测试结果来看,在现有22 dB入纤功率的基础上提升0.5~1 dB功率存在一定可行性,运营商可根据现网建设需求规范其他跨段传输的系统参数。

  3 结束语

  100G技术在需求及技术双重驱动下,目前已开始逐步进入商用阶段。采用PM-QPSK码型、基于DSP的相干接收、软/硬判FEC等技术,100G系统在CD、PMD和OSNR限制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同时,由于100G系统技术与10G系统、40G系统存在典型差异,在后期的大规模应用当中,多速率混传、OTN交叉调度、性能比较与评价、测试方法、标准跨段模型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讨论。

  作者:汤瑞1,李允博2,赵文玉1,吴庆伟1(1.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北京100191;2.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

上一篇:装备知识:无线电和对讲机的知识普及
下一篇:工信部专家:小灵通退网后频谱规划与分配权不容挑战

手机天线设计培训教程详情>>

手机天线设计培训教程 国内最全面、系统、专业的手机天线设计培训课程,没有之一;是您学习手机天线设计的最佳选择...【More..

射频和天线工程师培训课程详情>>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