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首页 > 无线通信 > 技术文章 > 第三代移动通信TD-SCDMA标准的提出与形成

第三代移动通信TD-SCDMA标准的提出与形成

录入:edatop.com     点击:
杨运年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摘 要:本文介绍了3G的主要目标、提供的业务、标准及ITU对3G通信的基本要求和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详细论述了TD-SCDMA标准的提出与形成过程。

  关键词:3G TD-SCDMA

  我国提出的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公开之后,在国际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得到西门子等许多世界上著名公司的重视和支持。1999年11月在芬兰赫尔辛基召开的国际电信联盟(ITU)会议上,将TD-SCDMA列为ITU国际标准之一。2000年5月世界无线电行政大会正式接纳TD-SCDMA为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从而使TDSCDMA与欧洲、日本提出的W-CDMA、美国提出的cdma2000并列为三大主流标准之一。这是百年来中国电信史上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在移动通信技术方面进入世界先进行列。2001年3月16日,在美国加里福尼亚州举行的3GPP TSG RAN第11次全会上,将TD-SCDMA列为3G标准之一,包含在3GPP版本4中。这是TD-SCDMA已经成为全球3G标准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表明该标准已经被世界众多的移动通信运营商和生产厂家所接受。同时,TD-SCDMA标准的产生为我国发展移动通信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001年3月,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成立,它肩负推进TD-SCDMA标准产业化进程的使命,致力于研究和开发3G和3G后无线传输解决方案,面向运营商提供TD-SCDMA全套系统产品及服务,标志着TD-SCDMA全面进入产业化阶段。

一、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

  移动通信经历过第一代和第二代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在GSM和窄带CDMA第二代移动通信时期,已经实现了全世界漫游,用户数量急剧膨胀。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的问题,主要有:系统容量仍然比较小、频谱利用率不高、抗干扰能力较差、不适合于传输高速数据及多媒体业务等。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移动IP、宽带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的比例在迅速增加,而第二代移动通信的缺点和局限性日益显现
出来。所以,市场和技术驱动促使人们探索和研究新的通信系统,这就是第三代移动通信,即3G系统。

  九十年代初期,人们将眼光瞄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在初期阶段,主要讨论未来公共陆地移动通信系统,即FPLMTS,又称为个人通信网络(PCN)。这就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前身,提出了对21世纪移动通信发展的设想,即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能够向任何人传送任何信息的通信模式。1996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将FPLMTS正式更名为IMT2000标准(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2000),通称为3G系统,即国际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表示该系统在2000年以后使用,工作于2000MHz频带,最高传输数据速率为2000kbps。

  第三代移动通信由卫星移动通信网和地面移动通信网组成。将形成一个对全球无缝覆盖的立体通信网络,满足城市和偏远地区各种用户密度,以及高速移动(对TDD方式为120Km/h,FDD方式为500km/h)用户的需要,提供高质量的话音、高速数据、宽带多媒体及IP业务,并有效降低网络设备成本。3G系统的主要目标是进一步扩大系统容量和提高频谱利用率,同时满足多速率、多环境、多业务的要求,能够逐步将现有的通信系统集成为统一的可替代的系统,基本实现个人通信的要求。

1.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主要目标

(1)具有高层次的通信业务质量

  其中包括:提高话音和数据质量,支持网络的无缝连接;较好地解决传输误码和系统时延问题。因为移动数据业务对误码率和传输时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频谱利用率,从而增加了系统容量,以满足话音及多种数据业务的要求;提供多种新型业务,包括宽带数据和视频业务;具有高度的系统灵活性。其灵活性表现在实现统一接口,以规范无线寻呼、陆地蜂窝、无绳电话、卫星移动通信等多种系统。该系统必须能与各种形式的广域网进行相互操作及网络集成。灵活性还包括多功能、多环境能力、多操作模式、多频段运行等,以实现全球无缝漫游;具有良好的系统兼容性能,首先必须能够与GSM等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兼容。因为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已经实现全球覆盖和漫游,所以第三代与第二代系统的后向兼容及平滑过渡,对保护广大运营商和用户的利益,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使3G系统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2)具有较高的传输技术

  为了实现上述通信质量目标,对其无线传输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支持多媒体业务必须具有的最高传输速率:在室内环境下为2Mbps、室外步行环境下至少384Kbps、室外车辆运动中至少144Kbps;传输速率能够按需进行分配;上下行链路传输速率适合于对称及不对称业务需求。

  由此看出,随着电信网络数字化的发展,特别是Internet和多媒体业务的发展,促进了ATM/IP交换技术的发展,使得移动通信与数据业务、多媒体业务相结合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2.第三代移动通信提供的业务

  与第二代移动通信相比较,3G系统将支持更加广泛的业务,除高质量的话音通信外,为移动终端提供386Kbps或更高的数据速率,为静止终端提供2Mbps的数据速率,从而保证了用户能够在移动通信网络中传输宽带IP和多媒体业务。

  第三代移动通信提供的业务大体分为三个方面:①移动性高速业务(即高速Internet):E-mail、WWW、实时图象传输、多媒体文件传输、移动计算机联网、电子商务;②移动性宽带业务(即高速电信业务):宽带ISDN、漫游业务、电子邮件、呼叫中心业务;③移动性个人业务(即信息数据业务):交互视频业务、TV/radio/data、增值的Internet业务。

ITU-RM.816建议提出的IMT-2000业务类型:

·话音业务:即典型的话音对称业务,其上、下型链路数据速率为16Kbps。属于电路交换;

·简单消息:对应于短消息SMS的业务,速率为14Kbps。

·交换数据:属于电路交换业务,其上、下行链路的数据速率均为64Kbps。

·非对称的多媒体业务:属于分组交换业务,其特点是下行链路业务量较大,上行链路业务量较小,其具体业务包括文件下载、Internet浏览、非交互式电子医疗等。按照传输速率又可以分为:中速多媒体业务:下行链路为384Kbps、上行链路为64Kbps;高
速多媒体业务:下行链路为2000Kbps、上行链路为128Kbps。

·交互式多媒体业务:属于电路交换业务,是一种对称的多媒体业务,即上、下行链路的业务量相等。应用于高保真音响、可视会议、双向图象传输等。为保证用户的实时性,用户实际速率为128Kbps。

3.ITU对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基本要求


(1)适应于多种无线运营环境

  移动通信的运营环境主要有自然环境和移动环境两个方面:

·自然环境(小区结构):主要包括通信容量极高的室内微微蜂窝小区、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地带的微蜂窝小区、以及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宏蜂窝小区,还包括以后直接与卫星连接实现全球覆盖的更大范围的通信。

·移动环境:ITU规定,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终端的移动速度不超过500Km/h(对于FDD双工方式)或120Km/h(对于TDD方式)时,应该保证正常的通信质量要求。

  对于一个适应性良好的移动通信系统,要求在所有无线和移动通信可能存在的环境中,都能够保持比较高的频谱利用率、网络效率、通信质量和业务容量。

(2)支持多种业务

  要求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能够支持多种业务,除一般的话音、数据、文本等窄带业务外,还要提供第二代移动通信不能提供的图象、高速数据、不对称的IP以及速率达到2Mbps的宽带多媒体业务等。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不对称的IP、多媒体业务的比例将迅速增加,所以要求系统具有自动调整带宽和变速率(VI3R)的性能,在上、下行方向得到业务实时需要的带宽、时延和传输质量。

(3)提高频谱利用率,降低网络投资

  频谱利用率是指在单位频带内传输的话音业务容量或信息容量,当前频率资源紧张已经成为制约移动通信发展的瓶颈,所以要求第三代移动通信必须具有较高的频谱利用率和网络效率,支持以后用户量的增加和提供各种业务的需要。并且还应该尽可能地降低设备成本,减少网络投资费用。

(4)拥有较高的通信服务质量

  业务质量是系统的性能指标决定的,误码率/误帧率、传输延时是移动通信的重要质量指标。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传输误码率和时延应该在一个很宽的带宽和数据速率范围内符合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传输误码率:对于移动沽音和视频图象业务,要求BER≤10-3;对于数据业务,要求无线接入系统的BER≤10-6。由于无线传输系统中的误码率性能比固定通信网络要差一些,所以要求移动通信的话音编码器和数据适配器应能适应于高误码率以保证必需的服务质量。

  传输时延:第二代移动通信的单向总时延大约为90ms,其中无线接入部分约为50ms。对于话音业务,该时延还是可以容忍的,但如果加上其它时延(如长途电路、卫星电路),就可能出现问题。因为多媒体数据业务要求时延的变化范围是比较大的,并有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信道不对称。对此,移动通信网络的运营者根据系统的发展及服务质量要求,在必要时可以考虑采用具有自适应、软件下载的IMT2000终端。

(5)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第三代移动通信必须具有支持多种高速业务的能力,能够提供不同速率数据信号的接入,与不同网络之间互联互通,实现全球漫游的目标。所有这些,都要求3G系统在多方面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主要包括:具有多种功能、支持多种业务、适应复杂环境、提供多频带接入、拥有多模式操作及其通信终端等。

(6)由第二代移动通信平滑演进到3G系统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在全世界已经具有相当大的规模,现在仍然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即使在第三代移动通信建设的初期阶段,大约2010年以前,移动通信还是以话音业务为主。所以无论从技术和经济方面来看,移动通信的运营商不可能抛弃现有的20网络,去孤立地建设一个3G系统,而是要求2G必须能够与新建的3G系统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同时存在,互联互通。随着高速数字、IP和多媒体业务的扩展,逐步由第二代移动通信平滑演进到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7)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所处的环境是比较复杂的,它与现存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无线寻呼系统、无线接入系统以及微波通信系统和卫星通信系统之间形成一定的干扰,而且不同类型的3G系统(如WCDMA、cdma2000、TD-SCDMA)之间也会形成干扰。同时,高速率信号的多径干扰将更为复杂。所以,在制订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和进行系统设计时,一定要将抗干扰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

4.第三代移动通信所面临的主要问颗

  第三代移动通信所面临的技术难题有的是蜂窝移动通信所固有的,有的是3G系统所特有的。

·多径衰落: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电波传播环境比较复杂,无论在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都要发生折射、反射和散射,形成多条传播路径。不同路径的信号到达接收端时,由于大线的位置、方向和极化不同,使接收信号的幅度、相位动态变化,从而产生严重的衰落现象。为了保证通信质量,不得不增加发射信号功率,这就直接影响了系统的容量。

·时延扩展:信号经过不同的传输路径时,除产生严重的衰落现象外,还会产生不同的传播时延。因为从时域角度来看,各个路径的长度不同,信号到达的时间就不同,这样,如果从基站发射一个脉冲信号,则接收信号中不仅包含该脉冲,而且还包含它的各个时延信号。这种由于多径效应引起的接收信号中脉冲的宽度扩展现象,称为时延扩展。当时延超过检测脉冲符号宽度的10%时,符号间的干扰将明显存在,从而限制了移动通信的数据速率。

·多址干扰:由于3G系统普遍采用CDMA多址技术,即采用不同的扩频码子来区分用户,这就要求各用户的扩频码具有极强的自相关性和弱的自相关性。而实际上各用户间的互干扰不可能完全消失,所以CDMA系统是一个功率受限系统,来自本小区和邻近小区用户的干扰决定了系统容量和性能。多址干扰是3G系统所特有的一种干扰。

·远近效应:当各移动终端以相同的功率发射时,基站接收到近处移动终端的信号功率将远远大于远处移动终端发射的信号功率。远近效应就是指近处大功率信号对远处小功率信号产生的干扰。它也属于多址干扰一类,在3G系统中表现比较突出。

·系统兼容问题:第一代和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它们支持的业务能力有限,频谱利用率不高,必然由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所代替。随着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关于“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也已提到了议事日程。所以3G系统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要求它要后向兼容第二代系统,以后还要前向兼容第四代系统。

5.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及3G标准

  1985年,ITU-R(CCIR)成立临时工作组,提出未来公共陆地移动通信系统(FPLMTS),对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目标是实现全球无缝的移动漫游。

  1996年,FPLMTS正式更名为IMT-2000系统,即国际移动通信系统。其含义为:工作在2000MHz频段,传输信息速率最大为2000KHz,大约于2000年左右投入使用。

  1999年3月,国际电信联盟ITU-R TG8/1第16次会议在巴西召开,这次会议基本决定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大格局,将IMT2000无线接口技术分为两大组,即CDMA和TDMA。其中CMA按照双工方式又分为:FDD直接序列、FDD多载波和TDD;TDMA也被分为类似的三种。这次会议的结果表明,第三代移动通信将是多技术的,同时也为这些技术标准在一定的范围内相互融合提供了机会。

  1999年3~6月,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化组织以及国际运营商组织召开了一系列技术融合会议,在CDMA、FDD、TDD技术融合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R月的多伦多会议,三十多个世界主要无线运营商及十多家设备厂商在CDMA、FDD技术达成了融合协议,使两种宽带CDMA技术(WCDMA与cdma2000)实现了标准的统一。

  1999年6月,ITU-R TG8/1第17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不仅全面地确定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无线接口最终规范的详细框架,并进一步推进了CDMA技术的融合。

  1999年11月5日ITU-R TG8/1第18次会议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会议通过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无线接口技术规范“建议IMT.RSPC(IMT-2000 Radio Interface Secitication),为今后全球第三代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这次会议标志着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将进入实质阶段。

  由于对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了不同的无线传输技术,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通信制式和标准规范。自从ITU提出向全球征集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以来,各大通信集团先后提交了10种3G地面无线传输技术(RTT),其中FDD双工方式8个,TDD双工方式5个。

  在2000年5月的ITU-R全会上,通过了正式文件,即ITU-R M.1457。此文件中确认了如下5种第三代移动通信RTT技术:两种TDMA标准:SCTDMA(美国的UMC-136)和MC-TDMA(欧洲的EP-DECT)。TDMA标准是承认和保持现有的技术,并在非常有限的场合下使用,不是IMT-2000的主流;三种CDMA标准:MC-CDMA(即美国的cdma2000,包括1x、3x并可扩展至6x、9x、12x),DSCDMA(即欧洲,日本的WCDMA),和CDMA TDD(中国的TD-SCDMA和欧洲的UTRA TDD)。

  三种CDMA标准是IMT-2000的主流标准。它们都是应用宽带CDMA技术。其中,MC-CDMA(cdma2000)是FDD双工方式,是基于IS-41的核心网。DS-CDMA(WCDMA)也是FDD双工方式,CDMAIDD(UTRA-TDD,TD-SCDMA)是TDD双工方式,它们是基于MAP核心网。对于后两种CDMA TDD方式,其无线接口采用相同的高层信令和不同的物理层。由于UTRA TDD是作为WCDMA的补充,不能单独组成蜂窝网络,许多公司已经放弃对UTRA TDD的开发。现在TDD方式只有TD-SCDMA一种。

  TD-SCDMA具有系统容量大、频谱利用率高、尤其适合于传输非对称的IP业务等明显的技术优势,以前研制开发UTRA TDD的一些国外大公司已开始转向TD-SCDMA。而在MC-CDMA中没有TDD模式的标准,故TD-SCDMA必须同时能工作于两种核心网。因为TD-SCDMA是在3GPP内,基于MAP核心网制定的第二层和第三层协议的技术规范,要工作于IS-41核心网,必须联合开发两种核心网之间的接口,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开发工作正在进行。

  3G技术标准主要分为核心网和无线接入网两大部分。完整的国际标准是由两个国际标准组织,即3GPP(3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和3GPP2根据ITU建议来完成的:由3GPP制定基于GSM MAP的核心网及基于DS-CDMA(即WCDMA FDD模式)和CDMA TDD的无线接入网标准;由3GPP2制定基于美国的IS-41的核心网和MC-CDMA(即DMA2000,FDD模式)的无线接入网标准。

  我国无线通信标准组(CWTS)是国际电联承认的标准化组织,也是上述两个国际组织的成员。由于我国网络的实际情况,CWTS主要参加了3GPP的活动。2000年3月,3GPP已经提供Release99,有了一个基本文件,但迄今为止都还在修改和完善中(先后共通过了超过数千条修改)。R’99的要点如下:核心网方面:基于ATM的技术;无线接入网方面:完成了WCDMAFDD和TDD的空间接口标准。但并未完成ITU要求的将我国TD-SCDMA建议包涵在内的有关问题。

  由于技术进步及产品开发过程中将出现各种问题,ITU要求两个标准化组织继续对标准进行修改和更新。在3GPP内,每年都将完成一个新版本。2000年主要完成第四版本(Release 4),于2001年3月通过。R’4的主要内容为:在核心网方面,完成全IP的核心网标准框架;在无线接入网方面,完成两种TDD方式的整合(Integration)。即在同一套标准文件中,包括了高速率(码片速率3.84Mcps、5MHz带宽)和低速率(码片速率1.28Mcps 1.6MHz带宽)的TDD模式的整合。

二、TD-SCDMA标准的提出和形成

  1998年信息产业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大唐电信集团)代表我国向国际电信联盟(ITU)提出了第三代移动通信TD-SCDMA(Time Division Duplex-Synchronous Codec Division Multiplex Accss)标准建议。1999年11月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的国际电联(ITU-R)会议上,TD-SCDMA标准提案被写入第三代移动通信无线接口技术规范的建议中。2000年5月世界无线电行政大会正式批准接纳TD-SCDMA为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之一(M.1457 IMT2000R-SPFC)。这是一百多年来我国第一次向国际上完整地提出自己的电信技术标准建议,是我国电信技术的重大突破,标志着在移动通信技术方面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1.制订TD-SCDMA标准的指导思想

(1)服从ITU对IMT2000陆地移动通信RTT的基本要求

·支持业务的能力:在室内、手持机和高速移动的三种环境下,所能传输的业务数据速率:室内2Mbps、手持机384kbps,高速移动FDD方式64/144kbps,移动速度达到500km/h、TDD方式64/144kbps,移动速度达到120km/h;

·传输质量:对于话音和视频图象业务数的误码率应不超过10-3;对于数据业务应不超过10-6(根据具体业务要求而定);

·全球无缝覆盖;

·具有较高的频谱利用率,即在有限频谱资源条件下尽可能为更多的用户服务;

·具有较好的经济性能。技术(设备)的复杂性,将直接影响到设备的制造成本和系统的经济性能及可靠性。所以制订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和进行系统总体设计时,在保证通信质量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简化设备,降低成本,提高系统的性能/价格比。

(2)根据目前对市场的预测,IMT-2000在投入运行后不久,数据业务将会超过话业务。而移动数据业务的最主要部分将是不对称的IP业务。所以TD-SCDMA系统的主要业务应该以不对称的数据业务为主,同时兼顾话音、多媒体等对称业务。

(3)拥有我国自主的知识产权,占领移动通信高科技的制高点。我们在TD-SCDMA系统中采用了国际上广泛关注的新技术如智能天线、多用户检测、接力切换、同步CDMA和低码片速率等,并拥有大量的专利权,使其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4)全面解决ITM-2000 RTT与3G IP核心网连接,构成全IP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同时,针对我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当前第二代移动通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从GSM到TD-SCDMA系统平滑演进的技术方案。这样既充分利用了当前庞大的GSM网络资源,又保护了营运商和广大用户的利益,具有较好的性能价格比。

2.TD-SCDMA建议的提出

  TD-SCDMA标准的技术基础起始于九十年代中期大唐集团下属的“北京信威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一套无线用户环路(WLL)(国家“九五”重点攻关计划的一部分)。我们称这套技术为SCDMA,其核心是一套TDD方式工作的、基于智能天线的同步CDMA系统,并用软件无线电技术来实现。由于智能天线(Smart Antenna)、同步CDMA(Synchronous CDMA)和软件无线电(Software Radio)等技术英文的第一个字母均是“S”,故取名为SCDMA。该系统于1997年底开发成功,智能天线和同步CDMA技术均获得证明,为设计TD-SCDMA RTT打下了技术基础。1998年我们按照ITU-R M.1225建议的一系列程序和规范,起草TD-SCDMA标准,同时得到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公司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该标准文件在我国无线通信标准组(CWTS)最终修改完成后,经原邮电部批准,代表我国于1998年6月提交ITU(国际电信联盟)和相关国际标准组织。

3.TD-SCDMA标准的制订

  TD-SCDMA RTT建议的初稿尚不太完善,但一出现,就得到欧洲研究和关注TDD方式的西门子公司的高度重视。1998年底至1999年中,我们一方面在ITU内吸取其他建议的优点,完善高层信令。同时,与西门子公司等共同合作,对该建议进行了大量修改和完善,主要是RTT的物理层方面,如:增加了中间码(Midamble)、使用联合检测技术、重新修改了帧结构、补充了大量链路层的计算机仿真等等,对各种技术的能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1999年开始,当使3GPP内上百家公司了解TD-SCDMA物理层技术的同时,在CWTS内部认真研究了高层信令的有关问题,并得到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运营商的大力支持。从而使TD-SCDMA RTT在各方面更为成熟。

4.标准的融合与完善

  ITU希望各国的3G建议尽可能融合,使标准种类尽量减少。TD-SCDMA融合的主要对象是UTRA TDD技术,从1999年起,在北京召开了3次TDD融合会议,并在ITU讨论确定此标准的融合在3GPP内完成。从1999至2001年,在3GPP内作了大量的融合工作,如何在保持TD-SCDMA特点的原则下,尽可能和3GPP融合。2001年形成的标准,主要表现在:空间接口的高层(L2和L3)尽可能与UTRA TDD和FDD保持一致。目前,主要差别在于无线资源管理部分,因为不同物理层,无线资源差别是很大的;尽可能使CDMA物理层的基本技术相同,如数据的复接和分接、调制方式(QPSK)、扩频码、信道编码、交织等等;码片速率和每载波带宽取WCDMA的V3。即带宽1.6MHz,码片速率1.28Mcps;最终确定了帧结构;确定了射频参数;确定了使用共同的核心网及其接口标准。

  通过近两年的国内外合作,于2001年3月,此融合成功,TD-SCDMA成为3GPP R’4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形成了完整的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此版本在2001年6月发表后,原来研究开发UTRA TDD的公司,纷纷放弃了对付TRAIDD的开发而转向TD-SCDMA。表明了TD-SCDMA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TD-SCDMA具备明显的优势,国家对TD-SCDMA给予了极大的支持。TD-SCDMA先后被列为国家科技部“863”项目、信息产业部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移动通信专项项目及国家计委“十五”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和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并于2002年1月30日以863课题验收最优等级通过了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研究开发项目C3G/863总体组的验收。

  2002年2月,为业界所关注的第一次TD-SCDMA户外移动通话公开演示会取得了圆满的成功。10月25日,《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频谱规划方案》出台,TD-SCDMA获国家政策面强劲支持。10月30日,“TD-SCDMA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联盟的成立标志着TD-SCDMA得到了通信制造业的整体响应,阵营覆盖了从系统到终端的完整产业链,被视为TD-SCDMA产业化进程中又一重大里程碑。

  大唐移动近期将集中力量完成内部试验网上TD-SCDMA系统的各种功能性业务开发,并与运营商联合进行现场试验,在真实环境下验证TD-SCDMA的技术和应用,完成手机产品原理样机和芯片的开发。大唐移动目前也正在和一批国内外具有实力的移动通信企业进行广泛的合作,与国内外厂商共同推动TD-SCDMA的产业化。

----《移动通信在线》

上一篇:GSM立体网——提高无线网络的途径
下一篇:多媒体通信技术

手机天线设计培训教程详情>>

手机天线设计培训教程 国内最全面、系统、专业的手机天线设计培训课程,没有之一;是您学习手机天线设计的最佳选择...【More..

射频和天线工程师培训课程详情>>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