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无线网络技术:现状与发展
录入:edatop.com 点击:
移动和无线领域正在发生重大技术变革。IT管理人员应该密切注意当前几种主要的无线技术,其中包括无线LAN(WLAN)、无线个人区域网(PAN)、无线广域网(WAN)及固定接入无线技术。
实际上,这几种无线网络技术使用户能够工作在“无系留”(untethered)网络上。相比之下,如果采用有线技术,用户只能工作在“系留”(tethered)网络上,约翰·波拉迪安说,他是英特尔亚太区公司英特尔通信集团的技术营销经理。
这些技术是为满足目标用户群的需要而特定设计的。然而成本仍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成本结构不适合,无线技术恐怕无法流行起来,优信公司的代表警告说。
较之于有线技术,无线网络发展的步伐要慢得多。然而,由于无线客户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无线网络正在加快步伐,为用户提供移动性则是其首要目的。
在过去一年,蓝牙技术经受住了媒体大肆宣传的考验,已经出现在一些产品当中。WLAN发展速度最快,并出现了基于IEEE 802.11B/WiFi(无线保真)标准而研制的新产品。去年,日本还最先推出了3G服务,其它国家则推出了2.5G服务。
尽管技术和市场面临挑战,固定接入无线系统仍运行于许多地方,而且发展潜力巨大。那么2002年形势如何呢?就移动和无线技术的发展而言,今年可能是最重要的一年。
无线PAN
PAN是在近距离范围运行的一类网络,通常在10米以内。目的在于将移动电话等消费类设备彼此连起来,它是取代线缆和红外线功能的一种无线方案,李立元(音译)说,他是新加坡国家计算机系统公司全球竞争力集团的首席顾问。
优信公司的代表解释,PAN能够存在,是因为人们需要连接身边日益增多的数字设备,无论是移动电话、MP3播放器、数字摄像机还是个人数字助理(PDA)。
PAN还在消费类设备和其他类型的网络如WLAN及无线WAN之间发挥桥梁的作用。那么在PAN网络内部,我们是否确实需要又一项无线技术呢?蓝牙技术拥护者所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但PAN技术是否存在任何实际需求呢?或者说,它是否是欧洲无线爱好者凭空想出的一个市场?
如今蓝牙是占主导地位的PAN标准,也是Gartner集团追踪新兴技术度过市场认可不同阶段的著名宣传曲线的最新典型。在早期阶段,市场对围绕蓝牙的炒作基本上信以为真,随后却又不屑一顾。鉴于蓝牙产品已经度过了“交付β试验阶段”,蓝牙很有可能在2002年显示出重要影响。
蓝牙奇迹
虽然蓝牙的数据速率只及802.11b WLAN的十分之一,但作为交换你仍能获得几个重要优点:
首先,蓝牙芯片体积小、高度集成,这样制造商容易把这项技术嵌入到设备当中。其次,蓝牙成本低(每块芯片的批量价约为10美元),而且越来越便宜,到年底每块芯片会降至约4美元。最后,蓝牙的功率要求比802.11b的低得多,从而使其可以应用于一系列低功率设备。
蓝牙的体系结构也具有几个重要优点。通过把软件嵌入到芯片上的闪存里面,制造商就可以提供零配置的无线功能。一旦进入有效范围,支持同类软件配置表的蓝牙设备就能够发现对象。举例说,如果进入皮可网络(piconet)的有效范围,配置打印机配置表并具有蓝牙功能的PDA就能够识别出是否存在具有蓝牙功能的打印机。
使用蓝牙的最大优点仍是能够取代线缆。具有蓝牙功能的耳机将会使用户从凌乱的线缆当中解放出来,同时提供移动电话和MP3播放器等设备的易用性。搞得工作区混乱不堪的键盘、鼠标、显示器和打印机线缆最终将销声匿迹。
蓝牙的吸引力并不仅止于此。蓝牙将使移动计算设备能够利用通信网关接入因特网。李立元认为,蓝牙甚至可以作为内嵌有蓝牙芯片的电视机、录像机和微波炉等家庭设备的一种遥控工具使用。
蓝牙能否成功,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不利的市场感观以及大众对几种无线标准的概念混淆不清。一个不那么严重的问题是,蓝牙设备可能会收到工作于2.4GHz波段的WLAN、便携电话和微波炉的干扰。
李立元认为,蓝牙还存在一个问题。如今蓝牙是根据可能用到的“配置表”而管理应用类型的标准来定义的。连接耳机与手机进行语音通话及连接PDA和手机进行拨号接入就是蓝牙配置表的两个例子。
目前定义的配置表种类有限,这就限制了所开发应用的类型。例如,由于录像机没有蓝牙配置表,用户就缺乏一种标准方式利用移动电话来控制录像机。
李立元说,在亚洲,连接至移动电话的蓝牙耳机颇受欢迎,但由于耳机成本高,也只是限于富有者群体。亚洲消费者利用蓝牙技术连接PDA和移动电话进行无线拨号接入,但由于蓝牙配置复杂,用户局限于通晓IT的人群。
此外,优信公司代表指出,由于WLAN在企业更为普及,蓝牙势必要作好同不断发展的能够识别网络、具有WLAN功能的设备展开竞争的准备。
蓝牙在2002年的活动不可能如火如荼,而是逐步提升,尤其是在移动电话和PDA方面,这将足以证明在今后几年采用更广泛。
无线LAN
如果考虑到分析人士极为乐观的预测,WLAN市场似乎很有可能取得惊人发展。李立元说,采用WLAN技术的现象在亚洲尤为普遍。例如在新加坡,大型教育机构属于早期采用者。因为这些机构需要把大片校园环境内成千上万的流动学生和职员连起来,WLAN就非常理想。
优信公司代表称,服务提供商也开始在机场、饭店、购物中心和特许零售店等地方提供WLAN“热点场所”(hotspot)。
据Gartner Dataquest声称,全球WLAN市场的规模去年达到约14亿美元,2002年有望增至17亿美元,而到2006年将达到38亿美元。
虽然这样的发展轨迹无异给人以深刻印象,但其实仍低估了潜在的市场影响,因为WLAN装置的单位成本在迅速下跌。Gartner Dataquest还预测,WLAN适配器的交付量将从去年略多于500万个增至2002年的900多万个,而到2006年会超过4000万个。
那么失去市场迅猛发展的因素是什么呢?在关键的垂直市场,由于移动性和取代线缆这些优点使WLAN成为传统LAN之外的吸引人的另一种选择,WLAN得以继续大获成功。
形象也起到了作用。许多高等院校在积极部署WLAN技术,这一方面是由于“完全无线的校园”这一概念具有营销吸引力。
事实证明,除了这些核心垂直市场,WLAN在小型办公室/分支机构和家庭环境极为划算,因而极受欢迎,与安装有线网络基础设施相比尤为如此。
此外,考虑到用户密度比较低,现有这一代WLAN技术在性能上的局限性不是一大障碍。在家庭市场,拥有多台PC并且装有宽带接入的家庭成了推动力量。对共享线缆解制解调器或DSL而言,无线解决方案极为划算。
对大中型组织来说,WLAN的部署要复杂许多。许多系统安装在部门以便在会议室及其它公共场所提供接入,但是否得到中心IT部门的批准却是个未知数。
更具勃勃野心的整个企业范围内的部署(如安装在微软园区的一个WLAN)经常因下列问题而停滞不前:成本、安全、性能和现有标准的长期生存能力。
由于上述问题在2002年开始逐步得到解决,预计会看到更多组织在整个企业内推广WLAN。不然,WLAN的部署只会体现更强的战术性和更大的局限性。
最令人关注的WLAN市场恐怕会针对经常去机场、饭店和会议中心等公共场所的移动专业人士。
虽然MobileStar通信公司的破产可能会让一些人妄下结论:在公共场所WLAN市场无钱可赚,但我们现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弱小玩家会在竞争中被淘汰才是较为合理的推论。倘若看到因3G蜂窝技术的成本、难度与性能等局限因素而心灰意冷的各大运营商在2002年进入这个市场,那也无须大惊小怪。
尽管WLAN前景一片乐观,仍要克服一些重大障碍。
由于研究人员证明了有线对等保密(WEP)加密系统存在漏洞而备受世人瞩目,安全问题显得更为重大。虽然这些漏洞有一部分预计会在今年因WEP的改进和更先进的验证机制而得到填补,但由于人人们担心WLAN安全框架的成本和互操作性,因而可能会阻止一些地方在今年积极投入。
继续前进的那些公司可能会顶住财政压力,部署虚拟专用网(VPN)覆盖方案。此外还会推出数据速率超过50Mbps的5GHz 802.11a WLAN产品,这将迫使许多组织重新考虑策略,采取观望态度,除非短期投资回报十分诱人。
WLAN的另一个关键问题是技术成本。与普通的铜线相比,WLAN接入点和适配器仍然价格过高。为了覆盖存在无线“盲区”的地方,还需要另外的WLAN接入点,李立元说。
无线WAN
无线WAN一词在这儿是指利用单一设备跨越广泛地区提供移动无线业务的产品和服务。无线WAN业务的核心基础设施是为了支持移动语音通信而开发的蜂窝体系结构。如今的2G数字蜂窝系统为服务提供商和用户分别提供了更大的成本效益和更加始终如一的语音质量。
遗憾的是,这些系统只提供功能有限的数据支持。除此之外,主要是线路交换的无线连接其数据速率最快只有14.4Kbps,加上缺乏统一标准,这就阻碍了市场认可。
“无线WAN在亚洲仍处在非常早期的发展阶段,”许江明(音译)说,他是IBM新加坡公司个人计算部门的全国区经理。李立元说,在亚洲,无线WAN技术如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的采用局限于精通IT的移动员工。
虽然有限的数据速率通常是人们对2G蜂窝数据业务最为抱怨的因素,但缺乏始终联通、基于分组的业务才是阻碍应用部署的更重要因素。
事实上,结果证明:在获得创新的移动无线应用方面,部分早期的基于分组的无线业务如蜂窝数字分组数据和爱立信公司的Mobitex颇有成效,但这些早期系统预计会被采用更广泛的标准所纳入,这些标准包括GPRS和cdma 2000 1X。
这两项技术都显示了迅猛发展的势头,它们能以超过100Kbps的理论速率提供分组交换数据业务,但电信运营商的全球部署工作受到了经济严重衰退的阻碍。
许江明说:“组建无线WAN时遇到的常见问题包括选择合适的技术和合作伙伴、外设与集成解决方案以及使用无线手机作为替代计算设备。”
李立元接着说,使用无线WAN技术连接至企业网时也会出现安全问题。网络需要昂贵的软硬件,如防火墙和VPN,这就阻碍了该技术的采用。
此外,GRPS手机和网络还不是很可靠。据李立元介绍,每部GRPS手机在连接性方面都存在无法逆料的问题。电信网络也存在连接似乎时断时续的GPRS“盲区”,这取决于位置与时段。
固定接入系统
固定接入系统与其它无线技术不同,它与移动性毫不相关。相反,它是除专用线缆基础设施或租线业务之外的一种划算的替代方案。
例如,如果你面临在彼此之间缺乏路径的校园或都市区域连接两幢大楼这一难题,点对点无线连接就不失为一种可靠、划算的解决方案。
大概出5000美元,你就可以部署性能优于T1的无线以太网桥接器。由于大多数系统基于无执照的无线电技术以及比较简单的无线电/天线设计,只要几天你就可以启动及运作系统。
随着供应商不断提供更高的数据速率、改进管理、增强可靠性以此提高价值,点对点系统市场也随之迅速走向成熟。如今包括Proxim和Wester Multiplex在内的许多供应商提供具有成本效益的快速以太网解决方案。
如果你愿意取得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的频谱许可证,那么甚至可以获得速率达数百Mbps并且提供高性能的系统。预计今后一年会有重大发展,对运行在无执照的5GHz波段的高性能系统而言更是如此。
最后,切勿忽视提供高带宽点对点业务的新兴无纤光系统。点对多点市场较为变幻不定一些。
总部设在美国的多点分布系统(LMDS)供应商Teligent和Winstar的财务问题也许会使一些组织对这项技术失去兴趣,但与这些公司面临的各种问题有关的是考虑欠周的经营计划,而不是不完善的技术。
LMDS的回报
LMDS系统可能会在今后几年内卷土重来。运行在多信息多点分布业务(MMDS)波段的系统大有发展潜力。
不仅LMDS市场因FCC决定不重新分配MMDS频谱这一利好因素而为之一振,它还会受益于即将推出的为克服现有系统的视线要求而设计的无线电技术。
然而在亚洲,LMDS尚未大获成功,这是由于基于光纤的MAN技术发展势头强劲。如今,使用光纤的城域以太网允许每个用户都有可能获得1Gbps的容量,而LMDS距离达到这一速率相差甚远,优信公司代表称。
尽管这些无线解决方案相当吸引人,但它们在传输距离上都存在着重大局限性,因而无法满足边远地方的用户的需求。但基于卫星的系统却几乎能在任何地方提供服务。
多年来,甚小口径终端(VSAT)系统就用于低速数据业务,现在被用于提供双向宽带业务。一些技术难题仍然存在,尤其是大雨会导致业务暂时中断,但这项技术为更广泛的部署作好了准备。
VSAT并非值得关注的唯一技术。大口径系统甚至低地轨道卫星都具有巨大的商业发展潜力,应该会在2002年有所进展。
摘自《赛迪网》
实际上,这几种无线网络技术使用户能够工作在“无系留”(untethered)网络上。相比之下,如果采用有线技术,用户只能工作在“系留”(tethered)网络上,约翰·波拉迪安说,他是英特尔亚太区公司英特尔通信集团的技术营销经理。
这些技术是为满足目标用户群的需要而特定设计的。然而成本仍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成本结构不适合,无线技术恐怕无法流行起来,优信公司的代表警告说。
较之于有线技术,无线网络发展的步伐要慢得多。然而,由于无线客户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无线网络正在加快步伐,为用户提供移动性则是其首要目的。
在过去一年,蓝牙技术经受住了媒体大肆宣传的考验,已经出现在一些产品当中。WLAN发展速度最快,并出现了基于IEEE 802.11B/WiFi(无线保真)标准而研制的新产品。去年,日本还最先推出了3G服务,其它国家则推出了2.5G服务。
尽管技术和市场面临挑战,固定接入无线系统仍运行于许多地方,而且发展潜力巨大。那么2002年形势如何呢?就移动和无线技术的发展而言,今年可能是最重要的一年。
无线PAN
PAN是在近距离范围运行的一类网络,通常在10米以内。目的在于将移动电话等消费类设备彼此连起来,它是取代线缆和红外线功能的一种无线方案,李立元(音译)说,他是新加坡国家计算机系统公司全球竞争力集团的首席顾问。
优信公司的代表解释,PAN能够存在,是因为人们需要连接身边日益增多的数字设备,无论是移动电话、MP3播放器、数字摄像机还是个人数字助理(PDA)。
PAN还在消费类设备和其他类型的网络如WLAN及无线WAN之间发挥桥梁的作用。那么在PAN网络内部,我们是否确实需要又一项无线技术呢?蓝牙技术拥护者所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但PAN技术是否存在任何实际需求呢?或者说,它是否是欧洲无线爱好者凭空想出的一个市场?
如今蓝牙是占主导地位的PAN标准,也是Gartner集团追踪新兴技术度过市场认可不同阶段的著名宣传曲线的最新典型。在早期阶段,市场对围绕蓝牙的炒作基本上信以为真,随后却又不屑一顾。鉴于蓝牙产品已经度过了“交付β试验阶段”,蓝牙很有可能在2002年显示出重要影响。
蓝牙奇迹
虽然蓝牙的数据速率只及802.11b WLAN的十分之一,但作为交换你仍能获得几个重要优点:
首先,蓝牙芯片体积小、高度集成,这样制造商容易把这项技术嵌入到设备当中。其次,蓝牙成本低(每块芯片的批量价约为10美元),而且越来越便宜,到年底每块芯片会降至约4美元。最后,蓝牙的功率要求比802.11b的低得多,从而使其可以应用于一系列低功率设备。
蓝牙的体系结构也具有几个重要优点。通过把软件嵌入到芯片上的闪存里面,制造商就可以提供零配置的无线功能。一旦进入有效范围,支持同类软件配置表的蓝牙设备就能够发现对象。举例说,如果进入皮可网络(piconet)的有效范围,配置打印机配置表并具有蓝牙功能的PDA就能够识别出是否存在具有蓝牙功能的打印机。
使用蓝牙的最大优点仍是能够取代线缆。具有蓝牙功能的耳机将会使用户从凌乱的线缆当中解放出来,同时提供移动电话和MP3播放器等设备的易用性。搞得工作区混乱不堪的键盘、鼠标、显示器和打印机线缆最终将销声匿迹。
蓝牙的吸引力并不仅止于此。蓝牙将使移动计算设备能够利用通信网关接入因特网。李立元认为,蓝牙甚至可以作为内嵌有蓝牙芯片的电视机、录像机和微波炉等家庭设备的一种遥控工具使用。
蓝牙能否成功,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不利的市场感观以及大众对几种无线标准的概念混淆不清。一个不那么严重的问题是,蓝牙设备可能会收到工作于2.4GHz波段的WLAN、便携电话和微波炉的干扰。
李立元认为,蓝牙还存在一个问题。如今蓝牙是根据可能用到的“配置表”而管理应用类型的标准来定义的。连接耳机与手机进行语音通话及连接PDA和手机进行拨号接入就是蓝牙配置表的两个例子。
目前定义的配置表种类有限,这就限制了所开发应用的类型。例如,由于录像机没有蓝牙配置表,用户就缺乏一种标准方式利用移动电话来控制录像机。
李立元说,在亚洲,连接至移动电话的蓝牙耳机颇受欢迎,但由于耳机成本高,也只是限于富有者群体。亚洲消费者利用蓝牙技术连接PDA和移动电话进行无线拨号接入,但由于蓝牙配置复杂,用户局限于通晓IT的人群。
此外,优信公司代表指出,由于WLAN在企业更为普及,蓝牙势必要作好同不断发展的能够识别网络、具有WLAN功能的设备展开竞争的准备。
蓝牙在2002年的活动不可能如火如荼,而是逐步提升,尤其是在移动电话和PDA方面,这将足以证明在今后几年采用更广泛。
无线LAN
如果考虑到分析人士极为乐观的预测,WLAN市场似乎很有可能取得惊人发展。李立元说,采用WLAN技术的现象在亚洲尤为普遍。例如在新加坡,大型教育机构属于早期采用者。因为这些机构需要把大片校园环境内成千上万的流动学生和职员连起来,WLAN就非常理想。
优信公司代表称,服务提供商也开始在机场、饭店、购物中心和特许零售店等地方提供WLAN“热点场所”(hotspot)。
据Gartner Dataquest声称,全球WLAN市场的规模去年达到约14亿美元,2002年有望增至17亿美元,而到2006年将达到38亿美元。
虽然这样的发展轨迹无异给人以深刻印象,但其实仍低估了潜在的市场影响,因为WLAN装置的单位成本在迅速下跌。Gartner Dataquest还预测,WLAN适配器的交付量将从去年略多于500万个增至2002年的900多万个,而到2006年会超过4000万个。
那么失去市场迅猛发展的因素是什么呢?在关键的垂直市场,由于移动性和取代线缆这些优点使WLAN成为传统LAN之外的吸引人的另一种选择,WLAN得以继续大获成功。
形象也起到了作用。许多高等院校在积极部署WLAN技术,这一方面是由于“完全无线的校园”这一概念具有营销吸引力。
事实证明,除了这些核心垂直市场,WLAN在小型办公室/分支机构和家庭环境极为划算,因而极受欢迎,与安装有线网络基础设施相比尤为如此。
此外,考虑到用户密度比较低,现有这一代WLAN技术在性能上的局限性不是一大障碍。在家庭市场,拥有多台PC并且装有宽带接入的家庭成了推动力量。对共享线缆解制解调器或DSL而言,无线解决方案极为划算。
对大中型组织来说,WLAN的部署要复杂许多。许多系统安装在部门以便在会议室及其它公共场所提供接入,但是否得到中心IT部门的批准却是个未知数。
更具勃勃野心的整个企业范围内的部署(如安装在微软园区的一个WLAN)经常因下列问题而停滞不前:成本、安全、性能和现有标准的长期生存能力。
由于上述问题在2002年开始逐步得到解决,预计会看到更多组织在整个企业内推广WLAN。不然,WLAN的部署只会体现更强的战术性和更大的局限性。
最令人关注的WLAN市场恐怕会针对经常去机场、饭店和会议中心等公共场所的移动专业人士。
虽然MobileStar通信公司的破产可能会让一些人妄下结论:在公共场所WLAN市场无钱可赚,但我们现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弱小玩家会在竞争中被淘汰才是较为合理的推论。倘若看到因3G蜂窝技术的成本、难度与性能等局限因素而心灰意冷的各大运营商在2002年进入这个市场,那也无须大惊小怪。
尽管WLAN前景一片乐观,仍要克服一些重大障碍。
由于研究人员证明了有线对等保密(WEP)加密系统存在漏洞而备受世人瞩目,安全问题显得更为重大。虽然这些漏洞有一部分预计会在今年因WEP的改进和更先进的验证机制而得到填补,但由于人人们担心WLAN安全框架的成本和互操作性,因而可能会阻止一些地方在今年积极投入。
继续前进的那些公司可能会顶住财政压力,部署虚拟专用网(VPN)覆盖方案。此外还会推出数据速率超过50Mbps的5GHz 802.11a WLAN产品,这将迫使许多组织重新考虑策略,采取观望态度,除非短期投资回报十分诱人。
WLAN的另一个关键问题是技术成本。与普通的铜线相比,WLAN接入点和适配器仍然价格过高。为了覆盖存在无线“盲区”的地方,还需要另外的WLAN接入点,李立元说。
无线WAN
无线WAN一词在这儿是指利用单一设备跨越广泛地区提供移动无线业务的产品和服务。无线WAN业务的核心基础设施是为了支持移动语音通信而开发的蜂窝体系结构。如今的2G数字蜂窝系统为服务提供商和用户分别提供了更大的成本效益和更加始终如一的语音质量。
遗憾的是,这些系统只提供功能有限的数据支持。除此之外,主要是线路交换的无线连接其数据速率最快只有14.4Kbps,加上缺乏统一标准,这就阻碍了市场认可。
“无线WAN在亚洲仍处在非常早期的发展阶段,”许江明(音译)说,他是IBM新加坡公司个人计算部门的全国区经理。李立元说,在亚洲,无线WAN技术如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的采用局限于精通IT的移动员工。
虽然有限的数据速率通常是人们对2G蜂窝数据业务最为抱怨的因素,但缺乏始终联通、基于分组的业务才是阻碍应用部署的更重要因素。
事实上,结果证明:在获得创新的移动无线应用方面,部分早期的基于分组的无线业务如蜂窝数字分组数据和爱立信公司的Mobitex颇有成效,但这些早期系统预计会被采用更广泛的标准所纳入,这些标准包括GPRS和cdma 2000 1X。
这两项技术都显示了迅猛发展的势头,它们能以超过100Kbps的理论速率提供分组交换数据业务,但电信运营商的全球部署工作受到了经济严重衰退的阻碍。
许江明说:“组建无线WAN时遇到的常见问题包括选择合适的技术和合作伙伴、外设与集成解决方案以及使用无线手机作为替代计算设备。”
李立元接着说,使用无线WAN技术连接至企业网时也会出现安全问题。网络需要昂贵的软硬件,如防火墙和VPN,这就阻碍了该技术的采用。
此外,GRPS手机和网络还不是很可靠。据李立元介绍,每部GRPS手机在连接性方面都存在无法逆料的问题。电信网络也存在连接似乎时断时续的GPRS“盲区”,这取决于位置与时段。
固定接入系统
固定接入系统与其它无线技术不同,它与移动性毫不相关。相反,它是除专用线缆基础设施或租线业务之外的一种划算的替代方案。
例如,如果你面临在彼此之间缺乏路径的校园或都市区域连接两幢大楼这一难题,点对点无线连接就不失为一种可靠、划算的解决方案。
大概出5000美元,你就可以部署性能优于T1的无线以太网桥接器。由于大多数系统基于无执照的无线电技术以及比较简单的无线电/天线设计,只要几天你就可以启动及运作系统。
随着供应商不断提供更高的数据速率、改进管理、增强可靠性以此提高价值,点对点系统市场也随之迅速走向成熟。如今包括Proxim和Wester Multiplex在内的许多供应商提供具有成本效益的快速以太网解决方案。
如果你愿意取得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的频谱许可证,那么甚至可以获得速率达数百Mbps并且提供高性能的系统。预计今后一年会有重大发展,对运行在无执照的5GHz波段的高性能系统而言更是如此。
最后,切勿忽视提供高带宽点对点业务的新兴无纤光系统。点对多点市场较为变幻不定一些。
总部设在美国的多点分布系统(LMDS)供应商Teligent和Winstar的财务问题也许会使一些组织对这项技术失去兴趣,但与这些公司面临的各种问题有关的是考虑欠周的经营计划,而不是不完善的技术。
LMDS的回报
LMDS系统可能会在今后几年内卷土重来。运行在多信息多点分布业务(MMDS)波段的系统大有发展潜力。
不仅LMDS市场因FCC决定不重新分配MMDS频谱这一利好因素而为之一振,它还会受益于即将推出的为克服现有系统的视线要求而设计的无线电技术。
然而在亚洲,LMDS尚未大获成功,这是由于基于光纤的MAN技术发展势头强劲。如今,使用光纤的城域以太网允许每个用户都有可能获得1Gbps的容量,而LMDS距离达到这一速率相差甚远,优信公司代表称。
尽管这些无线解决方案相当吸引人,但它们在传输距离上都存在着重大局限性,因而无法满足边远地方的用户的需求。但基于卫星的系统却几乎能在任何地方提供服务。
多年来,甚小口径终端(VSAT)系统就用于低速数据业务,现在被用于提供双向宽带业务。一些技术难题仍然存在,尤其是大雨会导致业务暂时中断,但这项技术为更广泛的部署作好了准备。
VSAT并非值得关注的唯一技术。大口径系统甚至低地轨道卫星都具有巨大的商业发展潜力,应该会在2002年有所进展。
摘自《赛迪网》
上一篇:CDMA 1X网络的关键设备
下一篇:多媒体信息业务的特征及业务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