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老兵”新姿 RFID技术将掀全新变革
录入:edatop.com 点击:
RFID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无线识别技术,有望在3~5年内成为通信产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从2004年开始,RFID忽然成了关注热点,引发了媒体、业界、政府乃至消费者的重视。据业内人士预测,RFID技术市场将在未来五年内在新的产品与服务上带来30至100亿美金的商机,随之而来的还有服务器、资料储存系统、资料库程序、商业管理软件、顾问服务,以及其他电脑基础建设的庞大需求。
或许这些预测过于乐观,但RFID将会成为未来的一个巨大市场是毫无疑问的。许多高科技公司正在加紧开发RFID专用的软件和硬件,这些公司包括英特尔、微软、甲骨文、SAP和SUN等。因此可以说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正在成为全球热门新宠。
RFID技术成全球新宠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也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缩写,所谓射频识别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事实上,它并非一项特别先进的技术,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被研究出来。它的核心部件是一个电子标签,直径不到2毫米,通过相距几厘米到几米距离内传感器发射的无线电波,可以读取电子标签内储存的信息,识别电子标签代表的物品、器具和人的身份。
一般而言,RFID系统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和应用环境,系统的组成会有所不同,但从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来看,系统主要由信号发射机、信号接收机、发射接收天线几部分组成。而根据RFID系统完成的功能不同,可以粗略地把RFID系统分成四种类型:EAS系统、便携式数据采集系统、网络系统、定位系统,RFID由于具有数据的读写机能、容易小型化和多样化的形状、耐环境性、可重复使用、穿透性以及数据的记忆容量大等特性,因而应用相当广泛,最常见的应用为:门禁管制、回收资产、货物管理、物料处理、废物处理、医疗应用、交通运输、防盗应用、动物监控、自动控制、联合票证等。
当然,RFID所定位的应用领域与其他无线技术相比有一些不同,因为RFID要求能够进行快速、实时、频繁的数据交互确保数据安全,同时其数据流量也非常大,因此对无线数据通信的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技术上讲,未来的RFID技术应用需要3G或更高技术来提供更为强大的通信服务支持,因为目前的通信在数据流量以及数据安全等方面还难以支持RFID的应用,而3G技术能够以较低廉的价格和更安全的机制为用户提供高速的数据传输,并且也可以支持比较丰富多彩的数据服务,能够满足未来RFID的应用需求。可以想象,如果RFID与3G结合,将提供一条非常好的价值链,在这条价值链上,内容提供商提供详实的商品数据信息,服务供应商提供丰富的应用平台与程序,通信设备供应商开发出高性能的手机终端产品和通信设备,通信运营商则架起RFID所承载数据的高速通道。
从现在的趋势看,RFID在我国将会很快普及,可以说,我国射频识别产品的市场十分巨大,目前,我国有些地方已经使用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RFID国际标准尚未完成
由于RFID的产业链所涉及的环节纷繁复杂,加上其诱人的市场应用前景,因此各国都想制定推广自己的标准,这样不仅可以获得高科技技术标准的专利,最重要的是标准的制定者可以从中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和技术保护。所以,目前,RFID的国际标准尚未完成,仅有一些行业标准。
根据国际电信联合会(ITU)的规范,目前RFID使用的频率有6种,分别为135KHz以下、13.56MHz、433.92MHz、860M-930MHz(即UHF)、2.45GHz以及5.8GHz,其各有特色和缺陷,因此必不可免会出现现有的使用者频率腾挪问题,否则跨区应用必然会出现管理的盲点。比如135KHz以下传输距离短约10公分左右,通讯速度慢;13.56MHz薄化的效果最佳传输距离为1公尺以下;UHF频段的RFID标签最远可达近5公尺的传输距离。由此,标准化是推动产品广泛获得市场接受的必要措施,事实上,也只有通过了标准化这一关,RFID技术才能够有机会迎来属于自己的“未来”。也因此,各公司、自动识别中心与国际标准组织都正致力于制定射频识别标签的标准,以求所有的标签能与任何读取机兼容。
我国在该标准方面的态度也是积极参与并制定相应的国内标准,在备受关注的频率规划方面,记者知道的最新消息是,为了做好RFID的频率资源划分工作,信产部无线电管理局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专门组织人员对RFID进行了电磁兼容和相关理论分析,并进行了科学仿真试验,特别是去年开始进行的UHF频段测试小组的工作进展顺利,已在进行大量的实验数据分析、射频模型仿真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合适的射频参数建议,但是该测试组今年仍将进一步组织力量继续进行实验仿真,与各频谱的占用度分析,以确保最终频段的参数与射频识读器的参数规范的最优化。信产部无线电管理局频率规划处负责人日前更重点指出国内管理部门将对RFID产品实行强制性的“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制度”,以避免因部分不合格RFID产品对电磁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
除了上述标准问题外,我们同时也应看到,该技术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衍生出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个人隐私问题以及失业问题等。但从目前的趋势来看,这些似乎都挡不住RFID的“魅力”,RFID技术仍前程似锦——毫无疑问,随着技术的进步,RFID将会日趋完善。(李丹)
编后语:像“WIMAX”这些新技术一样,RFID的投资风险仍不可忽略,RFID可能会经历一个三阶段的发展周期:首先是天花乱坠的炒作期,技术被炒得很热,吊足了市场的胃口;然后,膨胀的预期被现实撞碎,技术跌入“幻灭的低谷”;最终,在技术的好处被更好地理解和实现之后,市场进入稳定成熟的阶段。所以,RFID的发展并非全无风险。
正如有看法云:正是由于缺乏一套广泛通用的标准,才使得RFID技术一直未能广泛地应用于供应链管理上。当供应链其中一环的数据不能在下一环节再用时,就会使技术开发成本大幅增加。可见,一个详细、统一规范且开放的技术标准是RFID技术发展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 来源:通信世界报
从2004年开始,RFID忽然成了关注热点,引发了媒体、业界、政府乃至消费者的重视。据业内人士预测,RFID技术市场将在未来五年内在新的产品与服务上带来30至100亿美金的商机,随之而来的还有服务器、资料储存系统、资料库程序、商业管理软件、顾问服务,以及其他电脑基础建设的庞大需求。
或许这些预测过于乐观,但RFID将会成为未来的一个巨大市场是毫无疑问的。许多高科技公司正在加紧开发RFID专用的软件和硬件,这些公司包括英特尔、微软、甲骨文、SAP和SUN等。因此可以说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正在成为全球热门新宠。
RFID技术成全球新宠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也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缩写,所谓射频识别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事实上,它并非一项特别先进的技术,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被研究出来。它的核心部件是一个电子标签,直径不到2毫米,通过相距几厘米到几米距离内传感器发射的无线电波,可以读取电子标签内储存的信息,识别电子标签代表的物品、器具和人的身份。
一般而言,RFID系统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和应用环境,系统的组成会有所不同,但从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来看,系统主要由信号发射机、信号接收机、发射接收天线几部分组成。而根据RFID系统完成的功能不同,可以粗略地把RFID系统分成四种类型:EAS系统、便携式数据采集系统、网络系统、定位系统,RFID由于具有数据的读写机能、容易小型化和多样化的形状、耐环境性、可重复使用、穿透性以及数据的记忆容量大等特性,因而应用相当广泛,最常见的应用为:门禁管制、回收资产、货物管理、物料处理、废物处理、医疗应用、交通运输、防盗应用、动物监控、自动控制、联合票证等。
当然,RFID所定位的应用领域与其他无线技术相比有一些不同,因为RFID要求能够进行快速、实时、频繁的数据交互确保数据安全,同时其数据流量也非常大,因此对无线数据通信的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技术上讲,未来的RFID技术应用需要3G或更高技术来提供更为强大的通信服务支持,因为目前的通信在数据流量以及数据安全等方面还难以支持RFID的应用,而3G技术能够以较低廉的价格和更安全的机制为用户提供高速的数据传输,并且也可以支持比较丰富多彩的数据服务,能够满足未来RFID的应用需求。可以想象,如果RFID与3G结合,将提供一条非常好的价值链,在这条价值链上,内容提供商提供详实的商品数据信息,服务供应商提供丰富的应用平台与程序,通信设备供应商开发出高性能的手机终端产品和通信设备,通信运营商则架起RFID所承载数据的高速通道。
从现在的趋势看,RFID在我国将会很快普及,可以说,我国射频识别产品的市场十分巨大,目前,我国有些地方已经使用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RFID国际标准尚未完成
由于RFID的产业链所涉及的环节纷繁复杂,加上其诱人的市场应用前景,因此各国都想制定推广自己的标准,这样不仅可以获得高科技技术标准的专利,最重要的是标准的制定者可以从中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和技术保护。所以,目前,RFID的国际标准尚未完成,仅有一些行业标准。
根据国际电信联合会(ITU)的规范,目前RFID使用的频率有6种,分别为135KHz以下、13.56MHz、433.92MHz、860M-930MHz(即UHF)、2.45GHz以及5.8GHz,其各有特色和缺陷,因此必不可免会出现现有的使用者频率腾挪问题,否则跨区应用必然会出现管理的盲点。比如135KHz以下传输距离短约10公分左右,通讯速度慢;13.56MHz薄化的效果最佳传输距离为1公尺以下;UHF频段的RFID标签最远可达近5公尺的传输距离。由此,标准化是推动产品广泛获得市场接受的必要措施,事实上,也只有通过了标准化这一关,RFID技术才能够有机会迎来属于自己的“未来”。也因此,各公司、自动识别中心与国际标准组织都正致力于制定射频识别标签的标准,以求所有的标签能与任何读取机兼容。
我国在该标准方面的态度也是积极参与并制定相应的国内标准,在备受关注的频率规划方面,记者知道的最新消息是,为了做好RFID的频率资源划分工作,信产部无线电管理局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专门组织人员对RFID进行了电磁兼容和相关理论分析,并进行了科学仿真试验,特别是去年开始进行的UHF频段测试小组的工作进展顺利,已在进行大量的实验数据分析、射频模型仿真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合适的射频参数建议,但是该测试组今年仍将进一步组织力量继续进行实验仿真,与各频谱的占用度分析,以确保最终频段的参数与射频识读器的参数规范的最优化。信产部无线电管理局频率规划处负责人日前更重点指出国内管理部门将对RFID产品实行强制性的“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制度”,以避免因部分不合格RFID产品对电磁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
除了上述标准问题外,我们同时也应看到,该技术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衍生出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个人隐私问题以及失业问题等。但从目前的趋势来看,这些似乎都挡不住RFID的“魅力”,RFID技术仍前程似锦——毫无疑问,随着技术的进步,RFID将会日趋完善。(李丹)
编后语:像“WIMAX”这些新技术一样,RFID的投资风险仍不可忽略,RFID可能会经历一个三阶段的发展周期:首先是天花乱坠的炒作期,技术被炒得很热,吊足了市场的胃口;然后,膨胀的预期被现实撞碎,技术跌入“幻灭的低谷”;最终,在技术的好处被更好地理解和实现之后,市场进入稳定成熟的阶段。所以,RFID的发展并非全无风险。
正如有看法云:正是由于缺乏一套广泛通用的标准,才使得RFID技术一直未能广泛地应用于供应链管理上。当供应链其中一环的数据不能在下一环节再用时,就会使技术开发成本大幅增加。可见,一个详细、统一规范且开放的技术标准是RFID技术发展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 来源:通信世界报
上一篇:基于短消息的0TA空中下载技术
下一篇:什么是空中下载(OTA)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