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首页 > 无线通信 > 技术文章 > 海事卫星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发展建议

海事卫星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发展建议

录入:edatop.com     点击:

三、 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 对卫星通信技术应用于防灾和应急的认识和研究不够

1. 对卫星通信技术的认识缺乏

目前,手机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的主要信息交流工具,我国手机普及率已经接近50%,甚至有些人认为手机可以"无所不能"。而手机因其覆盖范围有限,需要基站进行中转,因此非常容易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从年初的冰冻雨雪灾害,到汶川大地震,手机在灾害和紧急突发事件面前,充分暴露了它的不足及局限性。而卫星通信,由天空中的通信卫星实现信号中转,因此不会受到地面地质灾害的影响,但由于其较高的空间段费用,以及组网的复杂性,长期以来只是在专门领域使用,因此并未在社会中得到广泛认知,甚至也不被国家高层领导所了解。实际上,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终端已经越来越小巧,海事卫星终端的尺寸已经可以做到如笔记本大小,而卫星电话的体积也已接近于普通手机的大小。并且由于在近期灾害和紧急突发事件中发挥的突出作用,其覆盖范围广、移动性强、可靠性高、不受陆地灾害的影响等特点也在逐步地被社会所认可。

2. 不同卫星通信技术特点分析不足

卫星通信的概念涵盖比较广,有固定卫星通信和移动卫星通信之分。

固定卫星通信比较典型的代表为VSAT系统,但其现在已经在向移动性进行扩展。移动卫星通信比较典型的代表,如:海事卫星(Inmarsat)、铱星、全球星等。此外还有以定位和短数据传输为特点的北斗卫星系统等。不同类型的卫星通信,其侧重点有所不同。VSAT系统,虽然其移动性和系统搭建复杂程度相对移动卫星通信系统要处于劣势,但其传输的高带宽是移动卫星通信系统所无法比拟的。而移动卫星通信系统,则以其移动、便携、使用简便等特点更适用于单兵作战。

目前,国家对各种卫星通信的技术特点的全面分析还有待提高。面对灾害和紧急突发事件,应该提前做好预案。针对不同类型的灾害,使用适合的通信手段。

(二) 国家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的协调机制有待健全

面对国际国内范围内重大应急突发事件频发的趋势,国家陆续出台了有关应急通信的方案及规划,如《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指导意见(试行)》等。各部委也在纷纷形成自己内部的应急预案,着手配备应急通信手段。但由于国家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的协调机制还不健全,部委之间难以实现协调作业,应急装备的效率和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同时,就目前情况看,国家还没有制定统一的长远规划和长效机制,可持续保障还存在问题。

(三) 缺乏对卫星通信技术应用的手段

1. 卫星通信设备操作使用不当

一直以来,卫星通信(尤其是海事卫星)被认为是常规通信的补充手段,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也配备了相应设备作为备用系统。但在使用上,缺乏有计划的日常操作训练。因此在灾难发生时,非常容易出现由于对卫星终端使用的不熟练或者错误,造成应急通信的不顺畅。在这次汶川大地震的救灾中,海事卫星设备多次出现了因操作使用不当而无法正常通信的情况,这都与平时的不重视有密切联系。

2. 平战结合理念没有贯彻到具体实用中

目前,人们在建设通信系统时,往往忽略了通信系统的"平战结合"问题。在具体的系统建设中,往往没有将这个因素考虑进去,可能更多考虑的是宽带、小巧、功能、价格等方面,而缺乏应急配备理念。即使配备了应急通信手段,也没有充分考虑到灾害情况下的恶劣现场条件和特殊性,以致于面对突发事件、常规通信手段失灵时,应急通信功能不能充分发挥,严重影响了国家防震救灾和应急救援的整体部署和效果。

四、 发展建议

在这次汶川地震的抢险救灾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应急通信是应急行动、指挥协调等一切行动的前提,是应急体系的生命线,是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通信要求具备快速反应、灵活实用;适应复杂环境、全区域覆盖、稳定;信息手段多样化(语音、数据、图像)

事实上,国家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基础资源,类似海事卫星的通信系统已经形成了既服务于安全应急、又以商务运转为日常保障的良性运转体系。如何重视和发挥现有这些资源的优势作用,有组织地进行安全应急能力建设是现实的、必须考虑的问题。

基于这种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1. 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对安全应急通信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2. 注重发挥现有形成运转体系的卫星通信基础设施的作用;

3. 科学进行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有组织的对地方基层救灾机构配置海事卫星电话等装备;

4. 具体配备时,考虑以下因素:

1)设备的便携性:灾害情况下,徒步背负设备进行野外信息采集和传输十分必要,非常需要设备的便携性。建议在满足通信和采集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配备重量轻、体积小的设备,如海事卫星BGAN E500等。

2)充足的电源保障:电源是保障通信设备正常运行的最基本因素。此次地震灾害造成大面积的电力瘫痪,导致现场电源供应不足,造成通信设备无法启动。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为通信设备装配相应的电源保障组件。

3)设备的备份保障:考虑海事卫星设备的功能和特点,制定各类型海事卫星设备之间的备份方案。将不同种类的设备按功能和特点划分,制订备份方案。

5.  制定应急通信预案。充分考虑各种自然灾害发生时的救助需求,制定包括人员管理、设备调配、网络维护等方面的应急通信方案,争取抗险救灾的主动性。

6. 注重常规培训和演练。制定设备培训计划,完善培训机制,提高使用单位对设备的使用能力,避免由于人工操作不熟练造成的设备使用不当,影响抢险救灾的时效性。

作者:李兴林 陈静 康红霞   来源:通信机世界

上一篇:打造数据业务链,迎接Mobile Data 2.0时代
下一篇:多线程串口通信技术在GPS导航中的应用

手机天线设计培训教程详情>>

手机天线设计培训教程 国内最全面、系统、专业的手机天线设计培训课程,没有之一;是您学习手机天线设计的最佳选择...【More..

射频和天线工程师培训课程详情>>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