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首页 > 无线通信 > 技术文章 > 中国移动与中国铁通网络融合策略研究

中国移动与中国铁通网络融合策略研究

录入:edatop.com     点击:

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意味着移动打破了最后一道政策屏障,正式进入全业务运营时代。中国移动在移动网建设和运营管理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但在固定接入方面,经验不足,需要投入更多精力。铁通携带已发展的客户和码号、网络资源,整体并入中国移动,给移动带来新的课题,即如何在保护既有资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移动和铁通各自优势,实现网络融合,为原移动和铁通用户提供统一的、融合的全业务产品和高品质差异化服务。

融合驱动力

中国移动经过多年的经营,积累了一定的基础资源。但其基础网络资源主要以承载移动基站为目的,少量固定宽带和专线接入资源也以满足自身网络需求为主,固定语音从核心网到接入网资源空白。因此虽然移动全业务运营已经没有政策障碍,但其并不能马上开展全业务服务。竞争市场环境瞬息万变,竞争对手态势逼人,移动需要马上进行全业务的市场攻略,抢占高端客户,在未建成自己的全业务网络之前,需要充分利用铁通固网资源支撑市场。

从国家宏观调控的角度看,中国铁通的网络资源,也是大量国有资产投资形成的,需要对这部分投资进行保护。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无论是原移动用户还是铁通用户,合并之后都是中国移动的用户,需要有同样的网络体验,才不至于对移动品牌形成负面影响。因此,移动与铁通的网络融合迫在眉睫。

网络现状

1.移动网络现状

核心网:中国移动建设了规模庞大、技术先进的核心网,并且已经全部升级至软交换网络。核心网以满足移动话音和移动数据业务为主,核心网结构示意图如图1。

 \

城域网:中国移动城域网主要满足内部网络需求,仅在少数地区建有小规模的面向公众的城域网。技术上采用IPOverFiber的承载网+MSTP技术的传送网。IP城域网上主要向集团客户提供三类业务:互联网接入业务(Internet)、企业虚拟专网(VPN)和信息化承载应用业务(如企业GPRS接入、集团短信、企业信息机等)。

传送网:根据本地网规模大小,移动本地传送网建成核心、汇聚、接入三层结构或核心/汇聚、接入两层结构。部分地市城域网都已建成核心层、汇聚层(市到县及部分城区)城域波分系统。核心汇聚层SDH系统主要采用10Gbit/s或2.5Gbit/s环网结构;接入层SDH主要采用622Mbit/s和155Mbit/s设备组网,直接下挂在汇聚层设备上。移动本地传送网结构示意图如图2。

 \

接入网:移动依附基站接入传输网,以基站为基点,将本地传送网向下延伸,在小范围内建成少量固定宽带接入资源,主要用以承载移动集团客户、移动营业厅。

2.铁通网络现状

核心网:铁通公司经过多年的基础网络建设,PSTN网络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铁通网络以铁路传输网为依托,覆盖全国500多个大中城市,除承载铁路专网通信外,还能向公众提供固定语音和固定宽带接入服务,并且逐步摆脱铁路专网的布局,网络结构更加适应面向公众提供服务。

城域网:铁通城域网IP网采用层次化结构,整个网络分为骨干层、汇聚层和接入层。骨干层采用核心路由器上行与CRNET骨干网节点设备相连,实现城域网业务的快速转发;汇聚层采用核心路由交换机,实现城域网内业务的聚合/分发;接入层采用二层交换机。

接入网:铁通接入网主要接入业务有固定语音和固定宽带业务。语音主要通过AG和PBX为用户提供服务,宽带以XDLS和LAN交换机接入方式为主。通过综合布线系统,利用光纤、五类线等方式覆盖小区、大楼,为用户提供语音POTS口和10/100M宽带业务接口。

网络融合整体策略

移动与铁通的网络融合,涉及到业务网、核心网、数据网、传送网、接入网和IT支撑系统等各个层面。结合移动与铁通的网络现状,网络融合可分为三大步(图3)。

 \

步骤一:IT支撑系统、网管和核心网的融合。

中国移动作为国际化的一流通信企业,始终关注支撑系统的建设,使得其在网络管理能力方面处于领先地位。IT支撑系统如同整个网络的神经系统,能够实现前端到后台的连接和网络资源的整体调度,因此IT系统的优先融合将使得融合工作更加有序,降低融合风险和融合成本。通过迁移原铁通固定语音和宽带用户数据至移动统一认证、计费中心,实现用户的统一认证与计费,可加后缀区分原铁通与移动用户,使旧的铁通网络设备纳入统一的移动综合网管,通过同一平台实现资源统一调度管理。

核心网融合则是从根本上解决移动长期以来没有固定话音业务的短板。根据移动全业务发展思路,利用CM-IMS实现固定话音接入及业务控制,提供多媒体类、融合类通信业务能力,因此应考虑建设CM-IMS网络,为全业务运营提供网络支撑。

步骤二:接入网和传送网的融合。

传送网用以提供客户到业务单元之间的传输通道,传送网的成功融合,将有利于原有客户的网络迁移和业务割接。传送网的融合先从骨干/汇聚层开始,若铁通传输设备制式与移动传输设备制式相同,则将铁通传输设备纳入移动网管系统实现统一管理。若设备制式不相同,初期可将铁通网管系统纳入移动综合网管系统实现网络资源的间接管理,后期则将铁通传送网节点纳入移动现有传送网中统一组网,通过新建传输系统实现汇聚电路流向的灵活配置。

在传送网的融合过程中,保持原铁通城域网接入层结构不变,以业务接入点为节点,通过改变接入点上行电路流向,将该接入点向下的接入网整体迁移至移动IP城域网或核心网,实现接入网的整体迁移。具体迁移步骤后面将详细论述。

步骤三:数据网的融合。

由于铁通数据网设备普遍存在设备陈旧的问题,设备性能无法满足下一代城域网的发展需求。而移动城域网容量小,将迎来一波建设高潮,建成全新的IP城域网。因此可直接取消原铁通城域网核心层,原有核心网设备可视情况利用为BRAS或者SR。铁通原有汇聚层将视为移动既有业务点,通过改变上行通道整体迁移至移动IP城域网业务控制接入层下。

由于移动和铁通的网络融合是一个全程全网的整合过程,以上步骤并非完全独立,而是在某一阶段的重点工作或主体工作量。

接入网融合策略

移动将在基站传送网基础上,利用基站接入光缆和传输系统向下延伸,并逐步部署以GPON为主的PON网络,建设自己的全业务接入网。由于接入网资源是需要长期积累,不可能一朝一夕建成,加上移动接入网目标客户将以

高端客户和价值较高客户为主,不是普遍覆盖的网络,因此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将出现MSTP/PTN和GPON并重的格局,网络架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

 \

接入技术:在移动PON网络已经覆盖的区域,接入网将主要以GPON为主。在PON网络暂未部署的区域,将以移动基站为业务接入点,将基站接入光缆向下延伸,在不影响基站整体组网的基础上,通过MSTP支路接入客户。对于重要客户,可采用MSTP环。

语音业务承载方案:对于大中型企业客户,将主要通过AMG、IPPBX等接入设备为用户提供IP语音;对中小型客户和一般家庭客户,通过IAD提供IP语音;对高端家庭客户将直接以FTTH形式通过内置IAD的ONU设备提供语音服务。

数据业务承载方案:对企业客户和网吧等内部终端设备较多的用户,将通过LAN交换机组建用户内部网络,通过GPON或MSTP提供上行通道;对一般家庭客户通过PON以FTTB形式提供以太网口;对高端家庭客户将以FTTH形式直接由ONU提供宽带业务。

1.融合初期

融合初期,移动核心网尚不具备固定语音业务的承载能力,网络融合重点应是解决业务提供能力问题。为已经争取到的客户提供移动语音、移动数据、固定语音和固定宽带等综合接入服务。移动需充分利用铁通既有资源,解决新增用户接入需求。

 \

新增用户在铁通接入网覆盖范围内:应充分利用铁通网络存量为用户提供接入服务,若网络容量不足,则需扩容板卡或新增设备。此阶段为网络过渡阶段,扩容容量应严格按照用户需求,不应预留过多容量,严格控制扩容规模。

新增用户不在铁通接入网覆盖范围内:则移动应新建接入网,固定语音通过PBX解决,上行通过移动与铁通建设的互联传输系统转接至铁通PSTN网络;宽带业务则直接通过移动CMNET或IP专网进行承载。

2.融合中期

融合中期,重点解决的应是高速增长的接入业务导致网络容量不足的问题。移动应通过建设融合的CM-IMS核心网,并对城域网进行扩容,提供更多的固定语音和宽带通信能力。该阶段应考虑大部分新增用户均承载到移动新建的IMS系统和IP数据网中。

 \

新增用户在铁通接入网覆盖范围内:若铁通接入网资源尚有余量,通过扩容板卡即可满足新增用户的接入需求,则可仍利用铁通网络存量为用户提供接入服务;若需通过新增设备才能满足用户需求,则应新增IAD,以IAD为主要接入方式,解决新增固定语音需求,新增LAN交换机解决宽带接入需求。

新增用户不在铁通接入网覆盖范围内:移动应新建接入网,通过AMG/IPPBX/AG/IAD等形式解决用户语音需求,通过GPONONU、LAN等形式解决用户宽带需求;新增语音通过移动IMS承载。

3.融合后期

融合后期,移动核心网、IP数据网已具备全业务运营能力,网络容量也足以满足铁通用户转网,应根据铁通接入网网络质量情况,对原铁通接入网实行整改转型,推进"光进铜退",通过PON网络将光纤接入网向用户侧推进,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接入服务。在转型的同时,通过传送网电路流向调整,将用户全部转接至移动核心网。接入网根据用户类型新建新的AMG/IPPBX/AG/IAD设备承载固定语音,新建LAN或直接利用GPON承载固定宽带业务。(作者系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通信信息技术研究院员工)

\

作者:封双荣    来源:通信世界周刊

上一篇:看定位技术如何提高无线网络安全性
下一篇:GPS技术及其在导航电子地 中的应用

手机天线设计培训教程详情>>

手机天线设计培训教程 国内最全面、系统、专业的手机天线设计培训课程,没有之一;是您学习手机天线设计的最佳选择...【More..

射频和天线工程师培训课程详情>>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