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不部署IPv6会天塌吗?
如题,不部署IPv6会天塌吗?世界末日将到来吗?互联网的运行会戛然而止吗?企业的计算机会崩溃成一摊数据吗?答案很简单:不会。至少目前还不会。但是,企业也许要考虑一些事情。
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不会愚蠢到在他们开始推出IPv6的时候就切断IPv4接入。如果他们这样做,互联网上那个时候将只有很少的网站可以访问,因为大多数内容提供商还没有把他们的可以访问互联网的系统连接到IPv6互联网。ISP的用户会造反,向ISP发出大量的服务电话并且把自己的业务转移到其它地方。
但是,这显示了ISP的有趣的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果有关IPv4地址短缺的报道是真实的,服务提供商如何继续扩展自己的用户群?这个问题在亚洲特别突出。亚洲日益增多的中产阶级正在使用互联网,ISP的IPv4地址空间正开始耗尽。美国和欧洲IPv4地址用完的时候也为期不远。
在这种形势下,ISP正开始为自己的客户以双堆栈配置的方式部署IPv4和IPv6。IPv6地址是全球唯一的,但是,IPv4地址是多个用户共享的。IPv4地址的共享对于IPv4地址的损耗是有帮助的。这个原理是什么?通过增加另一个网络地址解析层。
看看下面的图1。想一想你在家里的宽带网连接是如何工作的。你有一台线缆或DSL调制解调器连接到你的服务提供商并且可能作为一个无线接入点,让你的笔记本电脑、iPad或者PS游戏机同时连接到互联网。ISP给你的路由器分配一个公共的、可路由的、全球唯一的IPv4地址(图表中的B),你家里的全部设备使用专有的地址(A、B和C)在本地沟通。
当你的设备与互联网上使用网络地址解析的其它计算机沟通的时候,这台路由器把A、B和C地址解析到D。
ISP的问题是没有足够的全球唯一的IPv4地址(在表中的D)分配给每一个新用户。因此,他们增加另一个网络地址解析层。
正如在表中看到那样,为IPv4建立了两个网络地址解析层。在第一层,家庭路由器把专有的IPv4地址(A、B和C)解析到ISP分配的一个IPv4地址(D用于用户1,F用于用户2,G用于用户3),如图1所示。然而,D、F和G不是全球唯一地址,他们是专用地址,本身可以解析到地址E。这个技术有多个名称,如运营商级网络地址解析(CG-NAT)、大规模网络地址解析(LSN)或者NAT444。
这种类型的解决方案的明显的好处是一个IPv4地址能够支持数千个用户,显著提高了IPv4可用的生命周期。那么,这个问题是什么?如果ISP保证他们的IPv6用户通过使用共享的IPv4地址的双堆栈方案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仍可以用于IPv4连接,你为什么要急于把你的机构的内容放在IPv6互联网上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更仔细地观察这个LSN技术,并且问问自己在用户设法连接到你的系统的时候这个技术是否会产生问题。确实,在许多情况下,我们看到是这种情况。这些问题可以分为三类:
1.功能:不能保证ISP的LSN解决方案将兼容你的应用程序。每一个ISP也许都会部署不同厂商的LSN解决方案这个事实意味着你没有一个合理的方法测试每一个可能的技术。这个结果可能是你的应用程序不能适用于大量的全球用户。
2.性能:就像传统的网络地址解析解决方案一样,LSN解决方案对于通过这个设备的通讯流保持一个状态表。通过这个设备的每一个数据包都会启动查看这个状态表。你看到这里的问题了吗?事实上有许多问题。
首先,这有可能引起瓶颈问题,使你的网站在用户的浏览器上的装载速度很慢,更糟糕的是引起LSN设备断开连接。随着LSN设备上的负荷增加,这将是一个混合的问题。第二,由于在指定时间的所有的双向通讯量都必须通过这个LSN设备,你的通讯只有一种方法进出ISP的网络。想一想金门桥,所有的汽车都采用一个通向彼岸的单行道会怎么样。
3.可靠性:LSN设备可能在ISP网络中产生一个单个的故障点。互联网的设计是让通讯采用许多路径达到目的地。但是,正如上面讨论的那样,由于LSN要求通讯流量中的全部数据包采用同一个路径通过这个LSN设备,一个LSN故障就可以把ISP客户与IPv4互联网隔离开。继续做金门桥的比喻,想象一下如果金门桥关闭进行维修或者垮塌,会怎么样。
现在,你也许会想,有许多ISP的问题,并不是只有我存在问题。你是对的。然而,当这个结果是当你的客户和用户不能访问你的网站的时候,ISP的问题就变成了你的问题。
因此,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尽管ISP在计划提供一种机制以保持IPv4连接到他们的IPv6用户群,但是,效果是不理想的。坦率地说,你不能依靠其他人(在这个情况下是ISP)为你做繁重的工作。只有你才能保证你的用户群能够访问你的应用程序,无论这些用户是在IPv4还是IPv6网络上。这样做的方法是保证你的应用程序可以通过IPv4或者IPv6访问。
上一篇:路由器应用之电信网通双线路接入方案解析
下一篇:企业常犯的六大致命性安全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