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全球DSL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
目前DSL领域主要有两个热点:一是更高传输性能、应用更灵活的ADSL2+及VDSL2技术,芯片/设备制造商和部分运营商正积极推进VDSL2的标准化和产业化进程;二是随着宽带网络各种热点业务和应用(如IPTV、Triple-play等)的出现,DSL设备如何在功能和性能上更好承载这些业务。目前,在欧洲,将宽带接入业务与原有移动业务捆绑已成为一种新的潮流,从越来越多的运营商提供DSL宽带业务来看,DSL在未来的两年内仍然是宽带接入技术的主流。
针对DSL发展的热点问题,《通信世界》技术部特别策划了DSL专题,邀请了业界的知名专家针对DSL的发展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全球DSL发展概况
1.用户数
截至2006年第三季度末,全球宽带用户达到2.63亿户,DSL用户达到1.73亿户。按照PointTopic的统计,最近一年的平均每周新增宽带用户为125万户,其中有2/3的用户选择DSL宽带接入技术。从全球的整体情况来看,目前DSL市场处于高速成长期。全球DSL用户数发展情况如图1所示。
针对全球DSL的快速增长,DSL论坛主席MichaelBrusca对此发表评论说:"全球宽带的发展还将深入,接入技术也将继续发展。DSL是目前最主要的宽带接入技术,DSL论坛将扩展相关规范的应用范围,使之更好地适用于其他网络技术,同时还将提高其业务分发能力,以适应多媒体业务和设备的发展。"
2.地区份额
截至2006年第三季度,各地区DSL用户的市场份额如图2所示。与2005年第三季度相比,欧盟、东南亚的用户份额上升,而北美、亚太的份额下降。
3.用户最多的国家和地区
截至2006年第三季度末,全球DSL用户数排名前20位的国家和地区如表1所示。其中,中国以3493.2万用户仍然雄踞榜首。而DSL用户数排名前20的国家和地区的用户占全球的93%。
4.用户增量
截至2006年第三季度,全球DSL用户数同期增长4339万,增长率为33.47%。其中,全球最大的DSL市场—中国,2006年新增1032万DSL用户,是新增DSL用户最多的国家。
美国是DSL少数几个不是主流宽带接入方式的国家之一,但在2006年也新增了561万DSL用户。
欧盟的原有市场和新兴宽带市场的用户增长都比较迅速。法国是2006年欧盟国家中新增DSL用户最多的国家,新增358万用户。2006年全球DSL用户数增长最多的20个国家和地区如图3所示。
5.用户增长率
截至2006年第三季度,通过对DSL用户数超过80万的国家和地区进行统计发现,在DSL的增长率方面,增长较快的大多是新兴的宽带市场。其中比较突出的有:印度在2006年第三季度DSL用户数达到109万,同期增长率达到248%,是DSL增长最快的国家;俄罗斯的DSL用户数达到了86万,增长率达到129%。2006年全球DSL增长率最快的20个国家和地区如图4所示。
二、全球DSL发展趋势
1.移动运营商提供DSL宽带接入渐成潮流
固定运营商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固定移动替代(FMS),纷纷转型为综合服务提供商,提供各种融合业务(固定话音、宽带接入、视频业务、移动业务等多种业务以不同的形式捆绑和组合)。随着融合业务逐渐深入人心,移动运营商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单纯提供移动通信业务无法适应未来的市场竞争环境。
为了应对固定运营商提供融合业务所带来的挑战,移动运营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开始提供捆绑和融合业务。目前,在欧洲,移动运营商提供宽带接入业务,尤其是DSL业务,并将宽带接入业务与原有移动业务捆绑已成为一种新的潮流。
(1)Vodafone
2006年初,Vodafone宣布在年底之前在其所有的重要市场提供宽带接入业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一年以来,Vodafone有目标、有步骤地在欧洲的重要市场推出宽带接入业务。
●2006年第三季度在德国提供DSL业务
Vodafone于2006年6月宣布,从第三季度开始,在德国转售其子公司Arcor的DSL业务,并与名为"homezone"的固定移动替代(FMS)业务捆绑,以应对传统运营商的固定移动融合(FMC)。
Vodafone的策略很清楚,虽然它尚未最后决定是保留还是出售在德国的固定业务子公司Arcor,但近期肯定不会买一个固定或宽带业务提供商,而是以转售的方式向用户提供宽带接入业务。
●2006年底在英国提供DSL业务
2006年9月,Vodafone宣布正在和BT商谈DSL批发合同,计划在2006年年底以前在英国推出面向普通消费者的固定宽带业务。Vodafone的发言人称,和BT的合同对于Vodafone公司在英国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是Vodafone向综合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目标迈进的关键一步。
Vodafone之所以选择转售BT的宽带接入业务,不是利用LLU提供自己的宽带接入业务,而是因为批发宽带接入的价格越来越低,LLU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利润也越来越低,并且LLU的实施过程比较复杂。
●2006年年底在意大利提供DSL业务
2006年9月,继宣布在德国和英国转售DSL业务之后,Vodafone又宣布和意大利的宽带业务提供商Fastweb合作,向自己在意大利的移动电话用户提供固定宽带接入业务。用户可以订购VodafoneCasaFastweb业务,获得最高20Mbit/s的宽带接入业务,该业务将覆盖意大利一半以上人口。
从Vodafone在这三个国家提供的业务来看,Vodafone实际上将DSL和移动业务捆绑,算不上是真正的固定移动融合,只是其现有的以移动业务为中心的商用模式的微调,其目的是对抗传统运营商的FMC。
(2)○2公司
●2006年10月开始在德国提供DSL业务
O2德国公司于2006年8月底宣布,利用母公司Telefonia的固定网络,从10月27号开始向个人、家庭和小企业用户提供DSL和移动捆绑业务,以应对德国电信的FMC业务。
O2已经在德国以"Genion"为品牌提供FMS业务,为了应对主导运营商德国电信的业务捆绑和降价策略,又推出DSL和移动捆绑业务。O2的用户可以选择移动电话、通过DSL提供的宽带电话以及DSL接入业务。如果选择捆绑业务,价格方面将有一定折扣,同时还提供一个合同、一个账单,方便用户的使用。
但O2的业务也不是真正的融合业务,只是将多种业务放在一个合同和一个账单中,不提供基于UMA(这是目前比较流行的、通过Wi-Fi将GSM网络无缝连接到宽带网络的技术)的业务,因此只是一种简单的捆绑业务。但无论如何,O2不再是单纯提供移动业务的移动运营商了。
O2计划向德国的用户提供三种不同DSL套餐:O2DSLS、O2DSL M、O2 DSL L。
这些业务要求用户安装O2的DSL路由器,最好是能够支持Wi-Fi的DSL路由器。O2DSLL业务由于采用了ADSL2+技术,最高速率可以达到16Mbit/s。在用户签订一年合同的情况下,路由器的价格是19.99欧元,一次性安装费为49欧元。
O2DSLS和DSLM的目标市场是个人和家庭用户,费用分别是40欧元/月和50欧元/月,最高速率为4Mbit/s。O2 DSL M捆绑包月的电话业务,而O2 DSL S捆绑按时长计费的电话业务。O2 DSL L的目标客户是互联网的高端用户,费用是55欧元/月。同时,订购移动业务和DSL业务的用户在DSL业务资费方面将享受5欧元的折扣。
●O2收购Be,在英国提供DSL业务
在英国,O2也计划利用新近购买的宽带业务提供商Be,从2007年开始提供与移动业务捆绑的固定宽带接入业务。
2006年6月,O2以5000万英镑的价格收购英国宽带接入提供商BeUnLimited。Be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宽带业务提供商,在英国有1600万宽带用户,目前正在雄心勃勃地建设全国性的宽带网络。Be采用本地环路非绑定的方式,在英国电信BT的本地交换局内安装了DSLAM设备。到被收购时为止,Be已经在英国部署了150个交换局,并计划发展到400个,到2006年底其网络覆盖英国一半以上的人口。
这次收购使O2可以直接获取固定宽带接入资源。通过收购,O2获得了开拓英国互联网接入市场的平台,帮助自身及母公司Telefonica与英国主要的移动运营商在提供固定移动融合(FMC)业务方面展开竞争。
(3)OrangeUK
法国电信在英国的移动通信子公司OrangeUK于2006年5月底宣布,在英国提供移动和宽带的捆绑业务。Orange希望借助Wanadoo(法国电信提供互联网业务的子公司)的200万互联网用户(包括100万宽带用户和100万拨号用户)来发展新的固定移动融合业务,用户只要同Orange签署两年的移动电话业务使用合同,就可以使用免费的宽带业务和便宜的固定电话业务。
在英国,其它重要的移动运营商CarphoneWarehouse、Sky等都计划或已经开始利用本地环路非绑定来提供DSL宽带接入业务。
如前所述,移动运营商提供宽带接入业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应对来自固定运营商的竞争,与固定运营商提供的融合业务相抗衡。除此之外,移动运营商提供宽带接入还有以下原因:宽带接入和移动业务捆绑,使移动运营商在宽带互联网和移动通信这两个目前发展最快的市场能够优势互补,互相促进。
2.DSL在近两年内仍将占据主流
无论是从全球的DSL发展现状来看,还是从越来越多的运营商提供DSL宽带业务来看,DSL在未来的两年内仍然是宽带接入技术的主流。
从所有宽带接入技术的市场份额来看,DSL用户遥遥领先,占有65.6%的市场份额,在欧盟地区,DSL更是占据了82%的市场份额。各种宽带接入技术的市场分额如图5所示。
小结
从各种宽带接入技术用户数的增长趋势来看,与其他宽带接入技术相比,DSL用户保持更快的发展速度。从近期来看,DSL在近两年内将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