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孙震强:质疑“WiFi生存能力低下论
通信信息报
虽然WIFI技术的商用在目前碰到了一些困难,但这种先进的技术也不可能包办所有功能的通信系统。可以说只有各种接入手段相互补充使用才能带来经济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因而,它可以在特定的区域和范围内发挥对3G的重要补充作用,WiFi技术与3G技术相结合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国电信集团北京研究院 孙震强 博士
最近,业界纷纷传出WiFi已出现生存危机的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日前很多企业仍然在WiFi这方面投入巨资,但从中赢利的企业几乎没有。据悉很多企业因WiFi而破产,前不久R Wireless 公司也放弃了该项业务。那么WIFI的盈利情况是否真的出现危机了?
不可否认,WiFi技术的商用目前碰到了许多困难。一方面是受制于WiFi技术自身的限制,比如其漫游性、安全性和如何计费等都还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另一方面,由于WiFi的赢利模式不明确,如果将WiFi作为单一网络来经营,商业用户的不足会使网络建设的投资收益比较低,因此也影响了电信运营商的积极性。
但从WIFI技术定位看,我认为,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WiFi技术的定位主要是作为高速有线接入技术的补充,将来逐渐也会成为蜂窝移动通信的补充。
WiFi是高速有线接入技术的补充
目前,有线接入技术主要包括以太网、xDSL等。WiFi技术作为高速有线接入技术的补充,具有为可移动性、价格低廉的优点,WiFi技术广泛应用于有线接入需无线延伸的领域,如临时会场等。由于数据速率、覆盖范围和可靠性的差异,WiFi技术在宽带应用上将作为高速有线接入技术的补充。
而关键技术无疑决定着WiFi的补充力度。现在OFDM、MIMO(多入多出)、智能天线和软件无线电等,都开始应用到无线局域网中以提升WiFi性能,比如说802.11n计划采用MIMO与OFDM相结合,使数据速率成倍提高。另外,天线及传输技术的改进使得无线局域网的传输距离大大增加,可以达到几公里。
WiFi是蜂窝移动通信的补充
WiFi技术的次要定位——蜂窝移动通信的补充。蜂窝移动通信可以提供广覆盖、高移动性和中低等数据传输速率,它可以利用WiFi高速数据传输的特点弥补自己数据传输速率受限的不足。而WiFi不仅可利用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完善的鉴权与计费机制,而且可结合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广覆盖的特点进行多接入切换功能。这样就可实现WiFi与蜂窝移动通信的融合,使蜂窝移动通信的运营锦上添花,进一步扩大其业务量。
WiFi是现有通信系统的补充,可看作是3G的一种补充
无线接入技术则主要包括IEEE的802.11、802.15、802.16和802.20标准,分别指WLAN、无线个域网?WPAN:蓝牙与UWB?、无线城域网?WMAN:WiMAX?和宽带移动接入?WBMA?等。一般地说WPAN提供超近距离的无线高数据传输速率连接;WMAN提供城域覆盖和高数据传输速率;WBMA提供广覆盖、高移动性和高数据传输速率;WiFi则可以提供热点覆盖、低移动性和高数据传输速率。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WiFi技术的定位主要是作为高速有线接入技术的补充,逐渐也会成为蜂窝移动通信的补充。
当然WiFi与蜂窝移动通信也存在少量竞争。一方面,用于WiFi的IP话音终端已经进入市场,这对蜂窝移动通信有一部分替代作用。另一方面,随着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热点地区的WiFi公共应用也可能被蜂窝移动通信系统部分取代。但是总的来说,他们是共存的关系,比如一些特殊场合的高速数据传输必须借助于WiFi,象波音公司提出的飞机内部无线局域网;而在另外一些场合使用WiFi可以较为经济,象实现高速列车内部的无线局域网时。
此外,从当前WiFi技术的应用看,其中热点公共接入在运营商的推动下发展较快,但用户数少并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使WiFi呈现虚热现象。所以,WiFi虽然是通信业中发展的新亮点,但是主要应定位于现有通信系统的补充。如果炒作过热,面对相对狭小的市场可能出现投资过度和资源闲置的状况。据报道,在美国T-Mobile移动通讯公司经营的遍布2000多家星巴克咖啡厅的"热点"网络,平均每天只有不到两个人使用,而运营商为此每个月就要花费数百美元。另外目前公共接入服务的应用,除了上网、接收e-mail等既有应用之外,并未出现对使用者而言具有独占性、迫切性、必要性之应用服务,可使消费者产生另一种新的使用需求,这也是它难以大量吸引用户族群的原因。
百年来通信发展的历史证明,使用一种包办所有功能的通信系统是不可取的,各种接入手段的混合使用才能带来经济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的同时提高。毫无疑问,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3G)技术是一个比较完美的系统,它有较高的技术先进性、较强的业务能力和广泛的应用。但是WiFi可以在特定的区域和范围内发挥对3G的重要补充作用,WiFi技术与3G技术相结合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上一篇:TD-SCDMA测试用户过两万
中国标准着眼4G
下一篇:如何保证光缆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