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如何提高对互联网流量的把控?
当前,IDC 在整个运营商网络中消耗的流量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大城市中,IDC上联骨干网的带宽已经超过了总带宽的50%。其中,互联网公司又成为"流量大户"。目前,几家大型互联网公司的IDC 带宽也在全国总接入带宽中达到了10T 量级,并且年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同时,互联网的IDC已经遍布全国,并普遍租用大量运营商的骨干传输网络用于IDC的异地连接以及接入运营商Internet。与此相应,运营商IDC的部署不仅仅需要关注IDC内部的网络和计算资源,同时还必须考虑跨域IDC 组网、IDC与骨干网的互联关系以及扩展性等问题。
由于在运营商承载的网络流量中95%以上是互联网流量,因此从本质上来看,互联网IDC流量决定了运营商的网络组织和网络拓扑。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在业务层面上的技术创新,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运营商的网络拓扑和组网策略,而这已经成为发展的趋势。
上述现象无疑反映出一种现实,那就是运营商对于网络的控制力正变得越来越弱,运营商网络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处于被动的局面。那么,运营商如何才能提高对互联网流量的把控性呢?
挑战:运营商丧失主动权
对于运营商而言,一方面需要应对飞速增长的互联网流量,另一方面却遭遇了无法主动掌控IP流量流向模式的控制权的难题。
互联网经营者的IDC 全国组网一般采用分布式云体系,需要整个网络体系来支撑,而不是只依靠单个数据中心。此外,互联网经营者也会租用运营商的传输网络来构建自己的数据中心之间的直达路由(也称为DCI)。此时,弹性、高速的DCI网络不仅承载了跨数据中心的东西向流量,同时还承担了相当部分的用户业务访问流量。
互联网经营者的IDC属于大规模并发计算架构,强调扩展性和计算性能,一般都配有自己全国性的内容分发网络CDN。CDN系统能够实时地根据网络流量和各节点的连接、负载状况以及到用户的距离和响应时间等综合信息,将用户的请求重新导向离用户最近的服务节点上,使用户可就近取得所需内容,解决 Internet网络拥挤的状况,提高用户访问网站的响应速度。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互联网经营者大多会租用电信运营商的城域网IDC机房,用于部署CDN节点(也称为接入型IDC)和IDC 节点。一般而言,互联网经营者部署的CDN 节点数远远多于IDC 节点数,CDN 节点会终结大部分流量,即互联网经营者的流量大部分在CDN 之间流转,只有少部分流量最终会进入IDC。以阿里云业务的IP流量承载为例,其中绝大部分请求被重新定向至靠近用户的CDN节点,CDN节点就近拦截了90%的IP流量,经由中心IDC机房的流量占比并不高。
互联网经营者采用的CDN系统实时全局调度算法,自上而下地决定了IP流量流向模型——ICP主导IP流量,这使得运营商ISP难以准确预测需求,从而加大了运营商网络规划和优化难度。此外,CDN的超高速预下载行为模式,也人为地加大了IP流量。更加"雪上加霜"的是,不同互联网经营者的CDN节点各不相同,例如爱奇艺、乐视、腾讯各自均采用了不同的CDN 网络和流量模型,这使得CDN节点之间相互交叉覆盖,使得IP流量模型(需求)与IP网络架构(供给)严重不匹配,从而大大降低了IP网的整网效率。由于运营商无法主动掌控IP流量流向模型的控制权,因此造成了原始需求不明确、管道建设的滞后性和非优化性等难题。与此同时,互联网经营者在CDN 层面的技术创新,不仅降低了对IP网络的依赖性,也降低了运营商ISP对流量的控制能力和议价能力。
变数:"哪儿便宜租哪儿"
对于互联网经营者而言,租用电信运营商城域网IDC机房的原则正在发生着变化。因为运营商网络条件改善了,"哪儿便宜租哪儿"更加可行。
过去,由于运营商的网络条件并不足够好,而多媒体业务又对吞吐性能(传送时延)有着明确要求,因此应对办法是对TCP做减法至极致,也就是UDP。
现在,随着网络条件(带宽/时延)的大幅改善,关注可靠性的TCP流量控制算法,促使TCP同样也能满足OTT视频高吞吐码率的性能要求,从而使得所有互联网业务都可以承载在TCP之上。
由于网络条件的改善,一些互联网经营者租用电信运营商城域网IDC机房的原则也发生变化,倾向于"哪儿便宜租哪儿"。
例如,总部位于深圳、国内最大的视频网站,就从未在深圳电信机房内部署过一台CDN服务器。其深圳用户产生的IP流量,100%通过其他省内和省际网络承载。深圳用户收看的视频内容,可能是经过多次分发从其他省份"运来"的内容。这使得电信运营商不得不耗用大量的省际骨干节点路由器的槽位资源,并且对设备硬件规格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核心路由器交换容量已达到了Tbps以上。与此同时,网络统计到的真实流量与业务的原始需求流量之间的差距,也变得越来越大。
应对:扩展IDC增值业务
业务高峰期和闲时对带宽需求的差异巨大,这是大流量网站的重要特点。与此相应,电信运营商可以扩展IDC增值业务,以灵活应对高峰期和闲时的不同需求。
目前,运营商开放的带宽型产品基本上提供的都是刚性带宽,不具备根据业务变化灵活调整的能力。这导致大流量网站只能根据业务高峰期需求,建设其网络以及租用宽带网络,从而造成平时带宽利用率低下、带宽成本高的问题。
针对大流量网站的需求,运营商可以考虑推出灵活的带宽业务。其一,当租户租用的固定带宽资源利用率超过设定阈值后,系统将按照预先协商好的规定,自动提升该业务所需带宽。其二,目前除了BAT这几大互联网巨头外,绝大多数企业还没有能力对自己使用的IDC的业务流量做监测,运营商可以根据内部网规和客户要求,对指定租户业务的南北和东西向流量的流向进行监测,挖掘流量热点,并指导客户DC边缘站点的建设,使客户在扩容时获得量化数据的支撑。
小结:
当大流量网站逐步迁移入"云"中,IP流量模型将再度高度集中;同时,OTT业务也正在使流量流向变化速度更快,一个突发事件或者热门节目,例如"我是歌手"的网上直播就会影响到网络流量流向的快速变化。这使得运营商预测流量流向变得越来越困难,其能做的就是快速适应变化。
要快速适应变化,运营商的IP骨干网和光网络就要更多地面向IDC,建设以IDC 为中心的网络。IDC的部署不仅需要关注IDC内部的网络和计算资源,同时还必须考虑跨域IDC 组网、IDC与骨干网的互联关系以及扩展性需求。此外,运营商可与互联网经营者携手合作,从而更主动地管理网内流量。而为了满足IDC的灵活带宽需求,运营商可以通过对IDC 带宽的实时监控,实现带宽的自动分配和实时调整,进而实现运营商和互联网经营者的双赢。
作者:张成良 来源:人民邮电报
上一篇:精细化与综合化打造运营商管理运营新引擎
下一篇:电源叠光,为站点节能减排另辟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