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屏蔽系统及施工要点
3.1.2屏蔽模块端接方法
屏蔽模块端接分为两个部分:屏蔽层端接和8芯对绞芯线端接。
1)屏蔽层端接是指对绞线的屏蔽层与模块屏蔽壳体之间的端接过程。
屏蔽对绞线与屏蔽模块端接时应满足GB 50312-2007要求:"屏蔽对绞电缆的屏蔽层与连接器件终接处屏蔽罩应通过紧固器件可靠接触,缆线屏蔽层应与连接器件屏蔽罩360°圆周接触,接触长度不宜小于10mm。屏蔽层不应用于受力的场合"。
屏蔽对绞电缆在芯线端接完后。然后将屏蔽层(SF/UTP、S/FTP和SF/FTP的丝网层,F/UTP、F2TP、U/FTP、F/FTP则为铝箔和接地导线)固定在模块屏蔽壳体的尾部,确保屏蔽层之间完全导通。
2)对对绞芯线端接
屏蔽模块内8芯对绞芯线的端接要求可参照GB 50312-2007,基本做法如下:
①根据TIA-568A或B 的色标,将蓝、橙、绿、棕色线对分别卡入相应的卡槽内,最好不要破坏各个线对的绞合度,注意:如果为了保证色谱而被迫改变绞距时,应将芯线多绞一下,而不是让它散开。用手或专用工具将各个线对卡到位,采用工具(斜口钳或剪刀)将多余的线对剪断,手动或采用专用工具将模块的其他部件安装到位。
②芯线端接的打线规则在整个布线工程要求统一,不能混用。
③剪断多余线对,同时将模块卡接到位。
④注意检查端接点附近是否有丝网或铝箔。如果有则全部清除,以免造成芯线对地短路。
3)在屏蔽模块端接完成后,要做到如下几点:
①将模块的屏蔽壳体合拢,并固定对绞线及对绞线中的接地线。
②将模块安装到面板或配线架上,整理线缆。
③将当屏蔽模块插入面板或配线架的模块孔中。
④面板安装时应注意不要将屏蔽电缆的弯曲半径过小,否则容易造成测试失败。
⑤配线架安装时应注意屏蔽模块与配线架接地汇流排之间接地良好。
3.2屏蔽系统接地
根据GB 50311-2007标准的规定,不同接地体的电位差不应大于1Vr.m.s。这就要求工作区安装终端计算机设备的交流电源插座PE接地端子与电信间中局部等电位联结端子板之间的电位差不能大于1Vr.m.s。在布线系统采用单独接地体时,则要求接地电阻值小于4欧姆。屏蔽布线系统接地只需要在配线架端接地,工作区信息插座不需要再接地。因为工作区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已经采用了保护接地(PE),当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通电时,借助于全程屏蔽技术,已经满足了屏蔽布线系统所需要的两端接地要求。
在此,我们只讨论机架及机柜的接地,对于场地的接地,管槽接地不做详细描述。那么在配线端的机柜及机架究竟怎样进行接地呢?
3.2.1屏蔽配线架接地
1)屏蔽配线架串联接地(菊花链连接方式)
在综合布线系统的机柜中,屏蔽配线架一般是集中放置。因此使用短的接地导线连接到旁边一个配线架(上方的配线架或下方的配线架)的接地螺栓上,最终连接到机柜的接地汇集排上。为保证可靠接地,以构成封闭式环状的接地方式。这种接地方法结构简单。但是对施工要求比较高。
2)屏蔽配线架星型接地
每个屏蔽配线架配备1~2个接地端子,使用接地导线直接连接至机柜接地汇集排上,构成星型接地方式。推荐第2种接地方式,任何一个接地点的故障只会影响一个屏蔽配线架,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3.2.2机柜接地
对于屏蔽布线系统而言,等电位联结导体的作用至关重要。如果等电位联结导体选型不当或出现施工故障,会给对绞电缆和屏蔽模块上感应到的电荷能够通过等电位联结导体尽快泄放掉,以免残留电荷引起二次辐射干扰,造成抗干扰能力下降。其二是高频电阻要小,在高频情况下,电流主要是经导体的表面传递,所以尽量增加等电位联结导体的面积,将会大幅度的降低高频电阻。具体要做到:
机柜内的接地
1)机房内机柜接地应采用多股铜导线或网状编制铜导线。如果对接地要求很高时,还在其表面镀银,以减少导线的表面电阻率,因而达到减小接地线高频阻抗的目的。
2)要求使用铜质导线。
3)在机房内,每个机柜采用2根不同长度的连接导体与等电位联结网格连接。
4)在没有设置等电位联结网格的场所,每个机柜/机架都必须分别采用等电位联结导体以并行方式连接到局部等电位联结端子板上,以确保接地可靠性。
另外,机柜上课拆卸的配线架及门等都要做接地连接。
这样,再加上工作区的屏蔽跳线,一个完整的内部屏蔽系统就建好了。
结束语:
随着屏蔽系统越来越被更多的用户所使用,对屏蔽系统的施工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如何根据现有的屏蔽产品,来设计与建设更好的屏蔽系统,是我们综合布线者们必须要面对的课题。当然,作为屏蔽系统,要真正发挥屏蔽系统的屏蔽效果,我们除了要选择品质好的屏蔽产品,做好屏蔽系统的端接,做好全程360度的屏蔽外,对整个屏蔽系统的接地连接与整个系统的等电位连接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屏蔽的完整以及屏蔽系统的屏蔽效果和系统传输性能。希望此文能对希望了解屏蔽系统及屏蔽技术的读者有所启发与帮助。
作者:德特威勒 技术工程师 王旺初 来源:千家综合布线网
上一篇:软开关功率因数电路分析
下一篇:变频电源的正确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