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双绞线布线标准
2.七类线的主要优势
与现行的超五类、六类双绞布线系统相比,七类布线系统具有以下明显优势。
(1)至少600 MHz的传输带宽
在七类标准中规定最低的传输带宽为600 MHz,而采用非RJ型七类布线技术可以达到1.2 GHz。而且要求使用双屏蔽电缆,即每线对都单独屏蔽,而且总体也屏蔽的双绞电缆,以保证最好的屏蔽效果,参见图3-5(b)。此种七类系统的强大噪声免疫力和极低的对外辐射性能使得高速局域网(LAN)不需要更昂贵的电子设备来进行复杂的编码和信号处理。
与六类、超五类比较,非RJ型七类在传输性能上的要求更高。六类/E级是目前不采用单独线对屏蔽形式而提供最高传输性能的技术。对于绝大多数的商业应用,六类/E级的250 MHz带宽在整个布线系统生命期内对于用户来说是足够的,因此六类/E级是商业大楼布线的最佳选择。而七类/F级的目标要比任何平衡电缆的每一个传输参数性能都要好。
双屏蔽的七类电缆在外径上比六类电缆大得多,并且没有六类电缆的柔韧性好。这要求在设计安装路由和端接空间时要特别小心,要留有很大的空间和较大的弯曲半径。另外二者在连接硬件上也有区别。正在制定中的七类标准要求连接头要在600 MHz时,提供至少60 dB的线对之间的串扰隔离,这个要求比超五类在100 MHz时的要求严格32 dB,比六类在250 MHz时的要求严格20 dB,因此,七类具有强大的抗干扰能力。
(2)节约成本
人们可能有这样的疑问:既然非RJ型七类布线可以达到光纤的传输性能,为什么不使用光纤来代替非RJ型七类布线系统呢?对于用户来说最关键的就是成本了。
与一个光纤局域网的全部造价相比较,非RJ型七类布线具有明显优势。对24个SYSTEM 7(SYSTEM 7采用双屏蔽的TERA连接头,具有每一线对可达1 GHz传输性能的标准双绞布线系统解决方案)和62.5/125 μm多模光纤信道系统的安装做一个成本比较研究后发现,二者的安装成本接近。但一个光纤局域网设备的成本大约是双绞线设备的6倍。当考虑全部的局域网络安装成本时,SYSTEM 7不仅能提供高带宽,而且其成本只有多模光纤的一半。
另一方面,非RJ型七类/F级具有光纤所不具备的功能。由于非RJ型七类/F级的每对均单独屏蔽,极大地减少了线对之间的串扰,这样允许SYSTEM 7能在同一根电缆内支持语音、数据、视频多媒体3种应用。在工作区或电信间,TERA有1对、2对和4对模块化连接插头形式,实现了在同一插座口内直接连接多种应用设备口。
(3)应用广泛
由于非RJ型七类布线系统采用双屏蔽电缆,它能满足那些以屏蔽的双绞系统为主的地区,比如部分欧洲和亚洲市场的需要。双屏蔽解决方案主要应用于严重电磁干扰的环境,如一些广播站、电台等。另外,也可应用于那些出于安全目的,要求电磁辐射极低的环境。另外宽带智能小区和商业大楼也是潜在的市场。一根七类电缆的能力可以满足所有的双绞线布线系统的要求,包括代替同轴,不受共享护套的限制,同时享受高性能和低成本。
目前在七类标准应用方面,西蒙公司走在其他同行的前面。按照西蒙公司的说法就是,西蒙公司开创了七类布线商业应用的新纪元。西蒙公司的TERATM打破了传统的8芯模块化RJ 型的接口设计的束缚,开创了全新的结构,以不可比拟的性能及1,2和4对的模块化形式,从RJ型接口的限制中解脱出来,使七类的传输带宽达到1.2 GHz。西蒙的SYSTEM7SM解决方案采用TERATM连接头,可提供极佳的传输带宽,远远地超过目前标准正在制定中的600 MHz七类标准传输带宽。这种能力使得一些需要高带宽的应用,如高达862 MHz的宽带视频应用,可以运行在七类/F级布线系统中,并与其他网络应用一起采用同样的连接。例如,在一个单独的七类信道(4对线)上可以支持3种混合的应用,同时支持语音、数据和宽带视频多媒体应用等。这种新技术使得在双绞布线上支持所有的应用,包括支持那些以前需用光纤和同轴传输的一些应用。七类系统的强大噪声免疫力和极低的对外辐射性能使得更先进的高速局域网不需要更昂贵的电子设备来进行复杂的编码和信号处理。西蒙公司开发的七类TERATM连接头提供了连续的高性能余量及高达1 GHz的线性频率响应,而且端接时间短,体积也小,和RJ类型的8芯接口占用同样的空间尺寸。
六 主要的双绞线品牌
对于作为以太局域网最基本的连接、传输介质的双绞网线,人们的重视程度很不够,总认为它无足轻重,其实做过网络的人都知道绝对不是这样的,相反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网络的性能。双绞线作为网络连接的传输介质,网络上的所有信息都需要在这样一个信道中传输,因此不能说它不重要。如果双绞线本身质量不好,传输速率受到限制,即使其他网络设备的性能再好,传输速度再高也没什么用,因为双绞线已成为制约整个网络传输速度的瓶颈。
双绞线作为一种价格低廉、性能优良的传输介质,在综合布线系统中被广泛应用于水平布线。目前在千兆位以太网技术中,也有采用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的(六类线以上),它提供的传输速度可高达1 000 Mbps,不仅可用于数据传输,还可以用于语音和多媒体传输。下面介绍目前主流的一些双绞网线品牌,以方便用户选择。
1.安普(AMP)
AMP这一品牌是我们见得最多,也是最常用的一个,几乎在每一个网线经营商店都可见到。该网线的最大特点是质量好、价格便宜。正因为受欢迎,所以它的假货也最多,并且很难区分真假。
AMP的六类双绞线系统由Quantum UTP线缆、Quantum模块化信息插座系统、Quantum模块化配线架系统和Quantum跳线等连接件组成。Quantum六类系统提供了200 MHz的带宽,其UTP线缆模块化的连接由传统110系统或无须工具的模块化连接硬件组成,整个系统将轻易超越由ISO/IEC规定的目前六类布线应达到的性能标准。
2.西蒙(Siemon)
西蒙产品在综合布线系统中经常可以见到,它与安普品牌相比,档次要高许多,质量、技术特性也都高出一个档次,当然其价格也高许多,所以在DIY市场中很难见到它的应用。不仅如此,它在综合布线系统中还提供了一整套的方案,包括后面要介绍的网线制作和布线工具。
西蒙SYSTEM 6系统的频率带宽超过250 MHz,同时可以保证在250 MHz以内所有的性能参数都满足和超过六类标准草案的要求,西蒙公司可提供所有六类产品(连接硬件、线缆)和系统(基本链路和信道)的测试报告及第三方认证实验室(如DELTA、ETL)的测试认证。
3.朗讯(Lucent)
朗讯这一品牌虽然听得较多,但是在双绞线行业还是较少见到,特别是在中、小型企业中。但这并不是说它就缺乏技术实力,相反它在高端网络组建中经常可见到。朗讯以贝尔实验室为后盾,所设计开发的端到端六类布线系统SYSTIMAX GigaSPEED Solution,对网络中连接主机及计算机的布线系统的每一元件都进行了革新,更加优化了布线系统的端到端性能。
GigaSPEED解决方案是一个性能超前的产品,其性能完全达到及超过目前最新的六类标准草案的指标。GigaSPEED系统拥有14项世界专利,典型的GigaSPEED配置是水平系统UTP铜缆与垂直主干及建筑群子系统SYSTIMAX光纤的组合。这种解决方案可为用户提供目前所需的网络性能,同时也能为将来的网络应用和技术发展提供充足的带宽。
4.丽特(NORDX/CDT)
丽特的千兆位六类2400系统采用IBDN PS5增强型连接和IBDN 2400系列非屏蔽电缆,能够提供2.4 Gbps的数据传输率,其电缆提供了较高的频带宽度和余量,以保证更广泛的应用。丽特新的六类产品IBDN System 4800LX将达到4.8 Gbps的数据传输率,由新型的IBDN 4800LX电缆、PS6连接硬件和PS6标准线缆组成,能提供300 MHz的带宽性能。与当前的六类建议标准草案相比,IBDN System 4800LX 在各项性能参数上都有了显著提高。
5.IBM
IBM 的ACS银系列产品符合ISO/IEC 11801六类/E级标准草案、EN 50173 六类E级标准草案和TIA/EIA 568六类标准草案。ACS银系列带宽达200 MHz,可以更好地支持千兆位以太网及其他使用4对线缆传输的网络。
IBM ACS银系列系统向下兼容五类或超五类,银系列和铜系列适用同类型的配线架,易升级且保护投资。同时,IBM ACS银系列产品是一个100 铜缆系统,它可与IBM ACS水晶系列产品进行整合,以实现不同楼层之间、集线器和楼宇之间光缆的连接,这时水晶系列产品可以为水平系统上低速的银系列产品提供高速的连接。
七 RJ-45水晶头
RJ-45插头之所以被称为"水晶头",是因为它的外表晶莹透亮。双绞线的两端必须都安装RJ-45插头,以便插在以太网卡、集线器(Hub)或交换机(Switch)RJ-45接口上。
水晶头也可分为几种档次,一般也是如AMP这样的名牌大厂的产品质量好些,价格也很便宜,约为1.5元一个。不过在选购时最好别贪图便宜,否则质量得不到保证。质量差主要体现为接触探针是镀铜的,容易生锈,进而造成接触不良,网络不通。质量差的另一点明显表现为塑料扣位扣不紧(通常是变形所致),也很容易造成接触不良,网络中断。不能用电话线水晶头代替RJ-45水晶头,虽然现在的双绞线只用了其中的两对,即4根芯线,但它与电话线的4根插针分布不一样。如图5中左边所示的是单个的水晶头,右边为一段做好网线的水晶头。
图5 RJ-45水晶头
水晶头虽小,但在网络中却很重要,在网络故障中就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水晶头质量不好而造成的,如网络时断时续、网络连接性能下降,甚至根本连不上网络等。选购水晶头等网络附件时的注意事项,将在后面详细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来源:千家综合布线网
上一篇:10kV线路两路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设计
下一篇:光电倍增管原理、特性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