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首页 > 无线通信 > 技术文章 > 针对基于ASON的智能光网络的一些观点

针对基于ASON的智能光网络的一些观点

录入:edatop.com     点击:

摘 要 本文对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的引入时机和应用模式等问题提出了一些观点供业界参考。

关键词 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 标准成熟度 互连互通 网络规划 运维思路

  1 前言

  长期以来, 光传输网络被当作电信领域的基础设施来看待和实施, 一直就是在网管的控制下实现电路和波长的调度。举例来说,在SDH标准刚刚问世的时候,就不像业务网络(PSTN、以太网、ATM、IP等)那样引入一个依靠信令或路由协议来实施的事实上的“控制平面”来进行业务调度。一度引起疑惑的是:十多年时间已经过去了,才在“传送平面”上引入“控制平面”,才着手进行智能光网络的改造和引进工作,是不是有些晚?是不是“亡羊补牢”?经过业界的反复论证,答案是否定的,业界认为智能光网络还是有前景的。然而,单就智能光网络的主流制式ASON的引入时机和模式问题,业界依然存在很多争论,部分观点认为ASON已经商用了,部分观点认为ASON可以立即商用了,部分观点认为对于ASON的引入还需要继续观望和考察,步子不能迈得太快。这里面牵扯到较多的问题:ASON标准成熟度问题、ASON的互连互通的问题、现有光网络如何向ASON平滑演进的问题、ASON和S-DXC的界定问题、ASON的网络应用层次问题、ASON的信令网安全性问题、 ASON的网络规划软件问题以及运维机制对ASON的适应性问题等等。不管怎样,所有这些问题(包括已经存在的和逐渐暴露出来的)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ASON的规模商用进程。

  2 标准成熟度的问题

  我们知道,不管是固定交换网、移动交换网、固定数据网还是光传送网,要实现智能化,都需要引入一个控制平面或控制实体,这个控制平面/控制实体的核心构件务必依托于软件, 务必依赖多种信令和路由协议来实现的。无疑,设备制造商可以采用私有协议来实现这个控制平面,但私有协议难以实现多厂家、多子网、多运营域、多管理域之间的互连互通,所以有必要对智能光网络进行标准化。众所周知,如果没有世界统一的标准,任何智能网都不可能规模商用,PSTN、GSM、GPRS以及CDMA、cdma 1x正是依靠标准化的协议实现了智能网的规模商用。现在,在智能光网络领域,ITU-T正在大力制定、完善和推动ASON标准,IETF组织正在全力推进GMPLS标准,而OIF也不遗余力地在光互连(比如O-UNI和E-NNI方面)做文章。因为光网络(狭义上的光传输)绝大多数标准都是来源于ITU-T,所以光网络要智能化,主流标准也只能来源于ITU-T。换一种说法,光网络自身的问题需要自己来解决,解铃需要系铃人。迄今为止,ITU-T的ASON标准成熟度只有70%,还有30%的内容需要进一步明确(举例来说,ASON的体系结构G.8080是ASON的立足之本,但是中间过程经历了无数次的修订,并且面对各方面迥然不同的需求,G.8080的编辑工作一度处于极端被动状态; G.7714定义的自动发现功能,其开销字节本来定义的是J0/J1字节,但J字节已经用作“通道跟踪”功能,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冲突,标准讨论中对此还存在着争议;另外就是“G.7716-ASON的初始建立、重配置以及恢复”没有翔实的文稿支撑;还有就是“G.7718-ASON 的网管框架”也有一些细节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除了ITU-T,OIF已经推出UNI 2.0,但是在以太网接入、多层呼叫和连接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争议。按理说,ASON的标准成熟度不算太高,大家应该进一步观望和等待才对,但部分有需求的运营商已经跃跃欲试。不管如何,ASON的标准不成熟性乃至随之而来的测试环境的不完善会影响到这些测试或试验工程的顺利开展。

  3 互连互通的问题

  此问题跟ASON 的标准成熟度亦可关联起来。ASON的互连互通标准主要是OIF组织在推动。一方面是UNI,另一方面是E-NNI。UNI是客户设备和ASON的互连,E-NNI涉及到不同域(不同运营商之间,或同一运营商的不同域)之间的问题。最终的解决方案压力是由厂家来承担, 需要不同厂家的设备实现控制平面的互通。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ASON的应用只能限制在一些“孤岛”中,不能实现“全程全网的智能化控制”。举例说来,网上现有的客户设备已经成熟、稳定地运行,要让这些设备为ASON的引入而大动干戈(比如提供完善的UNI功能)是不切实际的,解决办法之一是让客户设备通过一个简单易行的接口(比如内部信令接口ISI)接入UNI-C,而UNI-C再通过标准的UNI-N接口接入到ASON,但即使是这样,UNI侧的互通和改造依然是不容小觑的问题;还有,对于不同运营商的E-NNI互通,运营商肯定不希望别的运营商发现自己的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资源,所以E-NNI的路由协议要相对静态,不要太动态,最好就是实现“信息可达”就行了,但E-NNI“太静态”或连接太少不能防范网络大规模故障的情况,对运营商互连互通的灵活性也会带来制约。综上所述,不管是UNI还是E-NNI,互连互通的问题将是困扰运营商和制造商的一个长期性问题。

  4 现有光网络如何平滑升级到ASON的问题

  无疑,ASON初期应用只能是一些孤岛,亦可称作一些孤立的管理域(或控制域),而现有光网络(“Non-ASON”)依然是汪洋大海。不管信令和路由协议如何先进,一些依靠ASON 建立的端到端连接是不能光在ASON域中建立的,必须要穿越和跨接“Non-ASON”域,而这种情形必须依靠网管来进行协调。所以,我们认为,“Non-ASON”和ASON会长期共存,完全依靠控制平面建立连接的“SC”方式和需要网管系统参与连接建立的“SPC”方式会长期共存。而如何从SPC方式平滑过渡到SC方式牵扯到光网络资源协调等诸多问题,也是业界关注的一个焦点,不会在短时期内就能解决。

  5 S-DXC和ASON的界定问题

  在很多场合,提到ASON,就不由自主跟S-DXC挂上构,或者将仅仅采用私有协议实现业务恢复的S-DXC设备说成ASON设备,究其原因,在于混淆了ASON和S-DXC之间的界定。明确说来,S-DXC是大容量交叉设备,属于传送平面的范畴,而ASON是传送平面、控制平面、管理平面三者的有机结合,脱离任何一个层面,都不是一个完整的ASON。所以,ASON是ASON,S-DXC是S-DXC,只能说ASON的初期应用主要基于S-DXC,但长期看来,ASON也会应用于普通的ADM设备上。

  6 ASON的网络应用层次问题

  一般说来,如果 ASON 只是应用于环网而非Mesh,或者只是应用于“汇接型业务调度”而非“区间型业务调度”,就是大材小用了,所以ASON必定是率先应用于Mesh结构率先形成的骨干网络和城域核心网络,即率先应用在S-DXC设备上。接下来可以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就是: ASON什么时候用于低端网络或普通的ADM设备上?答案之一是,ASON技术和产品全面成熟后,网络应用层次可以由高往低向下渗透,ASON控制软件包可以从S-DXC 类设备平滑移植到普通的ADM的设备上; 答案之二是,运营商有对小颗粒(比如VC-12)业务进行调度的实际需求; 答案之三是,低端网络有Mesh化的趋势。不管怎样,ASON要真正实现规模商用, 一定要从高端网络到低端网络都有相应的解决方案,真正实现全程全网的智能调度。

  7 信令网安全性的问题

  在ITU-T标准中,信令通信网可以基于带内,也可以基于带外,所需要的物理带宽也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如果是基于带内通信,就不可避免存在着跟“管理通信网”竞争带宽的问题; 如果是基于带外通信,需要运营商预先进行网络规划, 必要时会占用运营商用来开展业务的网络资源,这也是个敏感的话题。不管是带内通信网还是带外通信网,都要保证极强的健壮性,如果信令网发生故障,带来的后果是极端严重的。所以要严肃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信令网发生故障时, 不会影响传送平面已经开通的业务;二是对信令通道进行1+1、1:1或者1:N 的保护。运营商应该督促制造商经常不断地思考这些问题,并提供成熟的解决方案。

  8 ASON网络规划的问题

  对于ASON,即使功能非常完备,但也不是解决所有的问题。ASON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开展智能控制功能。举例来说,在一个S-DXC和WDM并存的网络中,如果WDM层面是点到点和环形组网,没有ASON功能,再加上纯物理光纤层面没有开销字节支持,支持不了自动发现功能,自动发现功能只能在S-DXC层面实现,所以整体网络资源分配需要网络规划来进行,不管是依靠人工还是软件;还有,物理光纤的分布、网络拓扑结构的划分、ASON中的管理域/控制域划分、ASON和Non-ASON的划分等等,都需要网络规划工具来配合进行。

  总体说来,没有成熟的网络规划的软件,ASON业务的开展必将受到严重的制约。

  9 牵扯到ASON的运维思路问题

  目前各大运营商的网络规划人员或计划建设人员对ASON 技术、解决方案和网络应用有着或深或浅的理解,但对于运行维护人员,由于实际工程应用不多或培训的力度不够,对ASON的掌握程度较低。因为ASON对传统的基于网管进行业务调度方式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工程维护人员能否很快、很好地适应这种变化,都需要时间的检验。举例来说,原来配置好的电路在网管界面上都会有明晰的显示,电路的建立、修改、释放都在网管操作人员的掌控之中,电路矩阵图也可以在网络规划之后预先得到,但在ASON环境中,电路资源的发现是自动进行的,电路的建立、调整和释放是由客户设备提起申请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网管并不需要参与到这些过程中,而只是进行更加宏观的“五大管理功能”。这样,长期依赖网管的运维人员会有某种不适应,由“不适应”到“适应”再到“得心应手”也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

  另外,从长期看来,ASON带来的智能控制也使得运维人员的数量可以大幅度减少,对各大运营商目前的组织结构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总体说来, 从现有光网络演进到智能光网络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绝非一夜之间就能成就智能的梦想。

袁 飞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传输系统部光传输产品副总工兼标准研究总监,长期从事光传输产品的研究开发、技术支持、战略策划以及标准研究工作。
作者:袁飞 刘晓红   来源:中国电信网

上一篇:家庭智能布线 五种连接方式介绍
下一篇:城域OADM技术简介

手机天线设计培训教程详情>>

手机天线设计培训教程 国内最全面、系统、专业的手机天线设计培训课程,没有之一;是您学习手机天线设计的最佳选择...【More..

射频和天线工程师培训课程详情>>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