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IP网络是网络融合的主旋律
录入:edatop.com 点击:
赵慧玲,教授级高工,现任中国电信集团北京研究院(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副院长、北京邮电大学客座教授、 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于宽带网络技术和下一代网络的技术研究以及通信网络发展战略研究,主持了我国网络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任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通信学会北京通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通信标准协会网络与交换技术工作委员会主席;曾任国家863计划通信主题专家组成员;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副所长;国家IP与多媒体标准研究组副主席、863中国高速信息示范网总体技术组副组长;曾任两届全国青联委员;获国家政府津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发表文章近百篇,出版技术专著11部;获国家攻关项目一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三等奖六项;2004年被评为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一、MPLS技术
基于的IP网络技术是目前国内外主流运营商的一致选择。从今后的整体网络定位和业务发展趋势来看,逐步向网络边缘扩展的MPLS是面向传统和新型业务的核心承载技术,是实现网络融合的统一基础承载平台。随着技术及应用的发展,需要在MPLS网络中逐步部署MPLS OAM功能。MPLS主要用来提供成熟的BGP/MPLS方式的三层VPN和Martini方式的二层VPN业务。 在全网统一的策略前提下,以DiffServ模式结合多种节点QoS保证技术,逐步实现IP网络业务的分类控制,满足关键业务及用户对网络传送的带宽、时延和抖动等性能要求;业务控制协议以COPS和RADIUS协议为主。
在全网统一策略的前提下,IP网络以DiffServ模式为主,结合多种节点QoS保证技术,逐步实现业务的分类控制,用来满足关键业务及用户对网络传送的带宽、时延、抖动等性能要求;业务控制协议以COPS和RADIUS协议为主。中国电信正在积极打造基于MPLS技术的精品网络,为实时业务保证服务质量和企业客户提优质的服务。
二、IPv6技术
IPv6相关技术本身已经基本成熟,全球IPv6地址的分配正在加速。各运营商正在积极研究向IPv6的过渡策略,并充分利用宽带用户快速发展的契机,使新增的IP城域网/接入网设备具有IPv6的能力,同时将继续探索IPv6特色业务和所需的业务平台。
国内外对于IPv6的关注已经上升到了相当的高度,对IPv6的各项研究和实现已经展开。华为、中兴、思科和Juniper等厂商已经开发出了面向IPv6网络的路由器产品,日本KAME、微软、IBM、Sun Microsystems、Trumpet、Hitachi等公司,分别研制开发了不同平台上的IPv6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日本目前是全球拥有IPv6地址最多的国家,NTT Docomo和KDDI等主要日本运营商现在几乎都提供了IPv6业务。
欧洲国家对IPv6的发展极为重视,主要原因在于欧洲在移动通信领域已经掌握了先机,即将到来的3G时代更让他们看到了在未来网络经济中与美国并驾齐驱的希望。要将这一希望变为现实,IPv6统治地位的早日确立就成为关键中的关键。为了抓住这一发展的契机,欧洲的各大厂商和运营商都对IPv6寄予了厚望并全力推广和研究IPv6,如诺基亚、爱立信、BT等公司一直都是IPv6研究方向的主要引导者。
美国是互联网的发源地,以IPv4为基础的因特网成就了美国新经济的巨大发展,“911”后,美国为了防止恐怖分子对网络的袭击,迅速采用增强安全性的网络协议,开始大力推动IPv6的发展,其中重要的一条是IPv6的安全性要比IPv4高,并且在美国也有了IPv6的商用网。目前美国国防部已经开始正式的IPv6试验工作,并计划在2010年前将所有的军用装备替换成支持IPv6的设备。
在国内,最早进入IPv6领域的是CERNET,在国内教育网范围内组建了IPv6试验床。在政府方面,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牵头,联合工程院、科技部、教育部、信产部和自然科学基金会等部门启动了中国下一代互联网项目CNGI,以促进IPv6在中国的普及,该项目既是一个科技开发项目,也是一个试验示范工程项目。台湾省于2002年8月起开始启动“e-Taiwan计划”,其中明确制定了互联网从IPv4过渡到IPv6的日程表,即到2007年全部更换为IPv6。
作为国内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之一,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积极进行关于下一代网络的研究与试验。通过研究IPv6及相关技术,为中国电信制定长远的NGI/NGN发展策略提供了决策依据,避免在战略政策的制定上陷入误区。另外,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实验,为中国电信建设下一代网络进行技术储备和提供技术支持。从2001年5月份起,中国电信开展了《IPv6网络的总体技术方案》项目的研究,并于2002年4月份在湖南建立了国内第一个IPv6城域试验网络。在此工作基础上,通过调集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科研人员的优势力量,并凭借中国湖南电信的网络资源,将实验室内的研究试验与现网的试验相结合,将试验网络扩展到北京、上海和广州,进行了《中国电信IPv6技术研究与实验》项目的研究与实验工作。目前Internet网正以令人难以预料的速度在膨胀,据统计平均每年Internet的规模都扩大一倍,当前推动Internet发展的动力是日益成熟的个人电脑市场。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价格使得个人电脑市场成为Internet发展的巨大引擎,这是在Internet发展初期所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尤其值得注意的是,Internet下一阶段发展的动力将不仅仅只是个人电脑市场,而是由多个市场共同推动,如个人移动计算设备、网上娱乐服务、网络设备控制、家电等。此外,终端的非PC化,特别是各类传感器的导入,将使网络无所不在。而与之不相适应的是,Internet当前使用的 IP协议版本IPv4正因为各种自身的缺陷而举步维艰。在 IPv4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中,IP地址即将耗尽无疑是最为严重的,有预测表明,以目前Internet发展速度计算,所有IPv4地址将在2005~2010年间分配完毕。尽管使用NAT技术、CIDR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IP地址的紧张局面,但是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对IP地址空间提出了更大的需求,引入并采用新的地址方案势在必行。同时多媒体数据流的加入,对数据流真实性的鉴别,以及出于安全性等方面的需求都迫切要求新一代IP协议的出现。IPv6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IETF从1995年开始,着手研究开发下一代IP协议——IPv6。与IPv4相比,IPv6具有许多新的特点,它采用了新型IP报头、新型QoS字段、主机地址自动配置、内置的认证和加密等许多技术。IPv6可以彻底解决IPv4网络地址不足的问题,并对于移动数据业务有较好的支持。近几年来,IPv6技术日益受到了重视,设备制造商、网络运营商和研究组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工作。
三、城域以太网技术
城域以太网是采用以太网技术作为用户网络接口(UNI)的城域网,可运行于裸光纤、SDH、DWDM、MSTP和MPLS等多种传送方式之上。针对以太网技术缺少QoS保障和统一的网管能力等问题,以太网论坛(MEF)主要从四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城域以太网的架构;城域以太网提供的业务;城域以太网的保护和QoS;城域以太网的管理。城域以太网作为一种全新的网络架构,可以更好地利用传统网络,保护既有投资。
城域以太网技术在城域网建设中越来越引起重视,下一步的标准化工作内容包括:进一步标准化以太网业务参数和相关属性,定义运营商级的基于以太网的城域传送技术,定义以太网电路仿真以及城域以太网的EMS和NMS。
城域以太网具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以太网技术向下与SDH结合,利用SDH的管理能力、故障保护等能力提升以太网的组网能力和性能,此方向有代表性的是MSTP技术;二是保持以太网的底层特征,利用上层的智能技术来补充以太网相关能力的不足,此方向有代表性的是MPLS技术。
城域以太网属于承载网而非业务网,特点是可将城域网仿真为一台以太网交换机,提供VLL、TLS、VLAN堆栈等城域以太网互连业务;可为集团用户直接提供FE、GE接口进行总部与分支机构各站点互连,并提供多种组网形式;适合于宽带接入小区的以太上连和ADSL用户的DSLAM以太上连。
城域以太网的多业务能力可为企业用户和大客户提供VPN等业务。中国电信将密切跟踪城域以太网技术的发展,重点关注二层MPLS VPN技术发展和实施。在目前不具备二层MPLS VPN能力或不具备构建MSTP网络条件的城域网,可考虑采用Vlan堆栈组建物理上独立的纯二层城域以太网,也可以基于现有的IP城域网采用GRE、L2TPv3等隧道技术提供城域以太网业务。从运营商的角度出发,将更加关注城域IP网向可运营可管理方面演进,这里所谓的可运营和可管理包括业务、维护管理、灵活计费、用户访问策略控制和用户认证等。我们期待以太网技术更加完善和成熟。
电信运营商目前可提供的视讯业务在总体上分两大类:一是以客户/服务器模式服务提供内容服务为基础教育等;另一是以点到点或多点视音频通信为主要服务形式的视讯会议、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服务。二者都应属于广义流媒体(或多媒体)的范畴,与电视、电影等传统的视音频节目最大的区别在于可以提供交互式服务形式(优势所在)。此外,还一些如远程视频监控、视频检索等介于以上两者之间的服务。
VOD流媒体等服务主要应用于家庭教育、娱乐、游戏等,需要有内容提供商。视讯会议类服务主要应用于大客户、VIP用户以及普通家庭用户的团体和个人间的视音频通信。
多媒体视讯业务在宽带业务中是非常重要的应用,从用户通信需求的角度讲,通信的“可视化”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当前IP视讯技术主要集中在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视听多媒体框架和视频通信业务平台等方面。
但从总体上讲,视讯业务发展还处在培育期,在业务开展模式、业务盈利模式等方面还处于摸索阶段。中国电信视讯业务的品牌是“新视通”,采用“两级运营支撑系统,两级GK,以省(或跨省)为管理域的一级视讯交换,全国视讯交换资源动态”调度的网络方案,使中国电信在国内首次实现不同厂家视讯管理支撑系统、GK、MCU以及视频终端设备的互联互通,首次实现视讯会议的多厂商动态级联,系统具有开放、支撑业务能力强和可扩展性好等特点。资源动态调度的网络方案,使中国电信在国内首次实现不同厂家视讯管理支撑系统、GK、MCU以及视频终端设备的互联互通,首次实现视讯会议系统的多厂家动态,系统具有开放、支撑业务能力强和可扩展性好等特点。
五、国外主流运营商
对IP传送网演进的思路和举措
IP传送网及其底层传输网和接入网演进也是目前运营商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国外主流运营商演进思路和举措总结如下:
Verizon的目标是要建立具有QoS保证的IP/MPLS网络来支持多业务的融合。采用单个MPLS核心网支持多层重叠网络以减少维护成本,以RSVP-TE逐步代替原有的LDP协议,以IS-IS和BGP分别作为域内和域间的拓扑发现协议,用基于传统技术的核心汇聚转发来增强扩展性,用基于LSP的快速重路由机制实现不同等级的快速恢复,用流量工程(TE)优化资源利用率,利用IP VPN/VPLS(尤其是L2 VPN)实现“Any to Any”的传送。在QoS问题上,Verizon主张利用Diffserv和MPLS TE相结合来提供跨多个域的端到端QoS,利用边界网元进行流量控制(如监管、标记、MPLS COS映射等),内部网元进行带宽管理(如聚的,以VOD等为服务形式的狭义流媒体服务,如VOD视频点播、IPTV和远程合排队、WRED等)。在传送网方面,Verizon提出用FTTX全面替代铜线,利用DWDM扩展现有光纤,从具有APS保护的SONET环向基于网状DWDM的传送网演进。在接入网方面,采用宽带PON技术,通过光网络终端(ONT)接入到家庭网络。Level3意在构建一个基于MPLS网络的IP VPN业务平台来提供多种商业服务和应用。在MPLS骨干网,Level3不提倡用轻载提供(Over-provision)的方式,认为QoS的保证必须通过严格的、端到端的优先级区分和带宽预留机制来提供,骨干网的IP路由器必须支持COS,而不能像目前大多运营商那样,只在边缘进行COS区分。Level3指出,从PE到CE的城域网QoS的解决十分重要,成本也比较高,是后续需要研究的问题。在接入网方面,由于Level3的优势在于提供核心网络服务,因此提倡与拥有本地接入的提供商合作,利用其核心网支持各种接入方式。
BT把着眼点放在宽带、移动性、ICT和全局解决方案上,计划构建一个由基于MSAN的多业务光纤接入网和IP-MPLS-WDM核心网所组成的简单网络。在保证端到端的QoS问题上,BT主张要平衡过量带宽提供的开销与精确流量管理的复杂性,开发简单的流量工程模型。接入网的QoS通过基于每用户连接的带宽保证来提供,核心网的QoS通过将流量聚合为不同的QoS等级来实现。其中关键是引入带宽管理器对接入网和核心网中的每个IP会话进行QoS连接控制和带宽分配,并完成准入控制功能。
意大利电信阐述了基于IP/MPLS的光分组骨干网(OPB)架构,整个架构分为四部分,即智能的终端设备和有线/无线宽带接入、业务控制和应用平台,基于光和分组的多业务骨干网以及业务管理平台。OPB采用Diffserv分级保证QoS性能,采用MPLS TE提高网络可用性并获得VOIP聚合流量的统计信息。MPLS TE的设计思路是:以Full-mesh方式配置2000多条E-LSP主隧道,采用RSVP-TE作为信令,以OSPF-TE、动态路径选择、显示路径为内部机制,并通过快速重路由(FRR)获得本地保护。积极开展L2 VPN、IPv4 / IPv6双栈、多播MPLS VPN等技术的试验和应用,逐步将VoIP流量移植到OPB中来。意大利电信还指出,新的城域网将基于IP DSLAM和xWDM技术,城域POP要具有MPLS、QoS和安全特性,并能提供移动IP边缘(GGSN、BRAS、PE),支线POP采用二层协议来搜集流量,而接入部分则采用xDSL作为所有有线用户的接入手段。
ECI提出了构建宽带VoIP接入网的想法,以着重发展具有移动性和呈现服务能力(presence)的高收益语音业务。宽带接入网能够动态的为每种业务分类和标记,具有带宽分配机制、QoS决策和执行能力。目前基于ATM的接入网络将向着应用IP QoS、流分类、深度的分组监测以及MPLS等技术方向发展,使得网络智能有效地分布在网络元素之间。并且,为了达到原有PSTN良好性能,将引入通用的控制平面,包括MSAG、软交换等在内的对业务感知的智能实体来保证IP的性能。
六、结束语
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包括:以IP-MPLS-DWDM为核心技术建设骨干网,利用IP VPN业务平台承载多种业务;以以太网、DSL/xDSL、BPON等技术为主导构建多业务宽带接入网,重视网络边缘的部署和管理;采用Diffserv和MPLS TE相结合的技术提高IP网络QoS性能;引入控制平面,提高控制力度和增加网络智能;大力推进IPTV、视讯业务和家庭网络等新型IP业务,并为今后的IPv6做好准备。但也应该看到,没有一个固定的网络方案可以适合所有运营商,因为各个运营商的网络规模和拓扑结构不同、业务流量模式不同,各自的业务推进策略也不同。大规模网络运营商大多采取平滑升级、逐步演进的策略,即重叠方式,而小规模网络运营商则可能采取重新构建新型IP网络、逐渐进行业务移植的策略,即替换方式。运营商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寻求适合自己的网络演进方案。
----《中国多媒体视讯》
作者:赵慧玲
一、MPLS技术
基于的IP网络技术是目前国内外主流运营商的一致选择。从今后的整体网络定位和业务发展趋势来看,逐步向网络边缘扩展的MPLS是面向传统和新型业务的核心承载技术,是实现网络融合的统一基础承载平台。随着技术及应用的发展,需要在MPLS网络中逐步部署MPLS OAM功能。MPLS主要用来提供成熟的BGP/MPLS方式的三层VPN和Martini方式的二层VPN业务。 在全网统一的策略前提下,以DiffServ模式结合多种节点QoS保证技术,逐步实现IP网络业务的分类控制,满足关键业务及用户对网络传送的带宽、时延和抖动等性能要求;业务控制协议以COPS和RADIUS协议为主。
在全网统一策略的前提下,IP网络以DiffServ模式为主,结合多种节点QoS保证技术,逐步实现业务的分类控制,用来满足关键业务及用户对网络传送的带宽、时延、抖动等性能要求;业务控制协议以COPS和RADIUS协议为主。中国电信正在积极打造基于MPLS技术的精品网络,为实时业务保证服务质量和企业客户提优质的服务。
二、IPv6技术
IPv6相关技术本身已经基本成熟,全球IPv6地址的分配正在加速。各运营商正在积极研究向IPv6的过渡策略,并充分利用宽带用户快速发展的契机,使新增的IP城域网/接入网设备具有IPv6的能力,同时将继续探索IPv6特色业务和所需的业务平台。
国内外对于IPv6的关注已经上升到了相当的高度,对IPv6的各项研究和实现已经展开。华为、中兴、思科和Juniper等厂商已经开发出了面向IPv6网络的路由器产品,日本KAME、微软、IBM、Sun Microsystems、Trumpet、Hitachi等公司,分别研制开发了不同平台上的IPv6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日本目前是全球拥有IPv6地址最多的国家,NTT Docomo和KDDI等主要日本运营商现在几乎都提供了IPv6业务。
欧洲国家对IPv6的发展极为重视,主要原因在于欧洲在移动通信领域已经掌握了先机,即将到来的3G时代更让他们看到了在未来网络经济中与美国并驾齐驱的希望。要将这一希望变为现实,IPv6统治地位的早日确立就成为关键中的关键。为了抓住这一发展的契机,欧洲的各大厂商和运营商都对IPv6寄予了厚望并全力推广和研究IPv6,如诺基亚、爱立信、BT等公司一直都是IPv6研究方向的主要引导者。
美国是互联网的发源地,以IPv4为基础的因特网成就了美国新经济的巨大发展,“911”后,美国为了防止恐怖分子对网络的袭击,迅速采用增强安全性的网络协议,开始大力推动IPv6的发展,其中重要的一条是IPv6的安全性要比IPv4高,并且在美国也有了IPv6的商用网。目前美国国防部已经开始正式的IPv6试验工作,并计划在2010年前将所有的军用装备替换成支持IPv6的设备。
在国内,最早进入IPv6领域的是CERNET,在国内教育网范围内组建了IPv6试验床。在政府方面,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牵头,联合工程院、科技部、教育部、信产部和自然科学基金会等部门启动了中国下一代互联网项目CNGI,以促进IPv6在中国的普及,该项目既是一个科技开发项目,也是一个试验示范工程项目。台湾省于2002年8月起开始启动“e-Taiwan计划”,其中明确制定了互联网从IPv4过渡到IPv6的日程表,即到2007年全部更换为IPv6。
作为国内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之一,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积极进行关于下一代网络的研究与试验。通过研究IPv6及相关技术,为中国电信制定长远的NGI/NGN发展策略提供了决策依据,避免在战略政策的制定上陷入误区。另外,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实验,为中国电信建设下一代网络进行技术储备和提供技术支持。从2001年5月份起,中国电信开展了《IPv6网络的总体技术方案》项目的研究,并于2002年4月份在湖南建立了国内第一个IPv6城域试验网络。在此工作基础上,通过调集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科研人员的优势力量,并凭借中国湖南电信的网络资源,将实验室内的研究试验与现网的试验相结合,将试验网络扩展到北京、上海和广州,进行了《中国电信IPv6技术研究与实验》项目的研究与实验工作。目前Internet网正以令人难以预料的速度在膨胀,据统计平均每年Internet的规模都扩大一倍,当前推动Internet发展的动力是日益成熟的个人电脑市场。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价格使得个人电脑市场成为Internet发展的巨大引擎,这是在Internet发展初期所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尤其值得注意的是,Internet下一阶段发展的动力将不仅仅只是个人电脑市场,而是由多个市场共同推动,如个人移动计算设备、网上娱乐服务、网络设备控制、家电等。此外,终端的非PC化,特别是各类传感器的导入,将使网络无所不在。而与之不相适应的是,Internet当前使用的 IP协议版本IPv4正因为各种自身的缺陷而举步维艰。在 IPv4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中,IP地址即将耗尽无疑是最为严重的,有预测表明,以目前Internet发展速度计算,所有IPv4地址将在2005~2010年间分配完毕。尽管使用NAT技术、CIDR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IP地址的紧张局面,但是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对IP地址空间提出了更大的需求,引入并采用新的地址方案势在必行。同时多媒体数据流的加入,对数据流真实性的鉴别,以及出于安全性等方面的需求都迫切要求新一代IP协议的出现。IPv6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IETF从1995年开始,着手研究开发下一代IP协议——IPv6。与IPv4相比,IPv6具有许多新的特点,它采用了新型IP报头、新型QoS字段、主机地址自动配置、内置的认证和加密等许多技术。IPv6可以彻底解决IPv4网络地址不足的问题,并对于移动数据业务有较好的支持。近几年来,IPv6技术日益受到了重视,设备制造商、网络运营商和研究组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工作。
三、城域以太网技术
城域以太网是采用以太网技术作为用户网络接口(UNI)的城域网,可运行于裸光纤、SDH、DWDM、MSTP和MPLS等多种传送方式之上。针对以太网技术缺少QoS保障和统一的网管能力等问题,以太网论坛(MEF)主要从四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城域以太网的架构;城域以太网提供的业务;城域以太网的保护和QoS;城域以太网的管理。城域以太网作为一种全新的网络架构,可以更好地利用传统网络,保护既有投资。
城域以太网技术在城域网建设中越来越引起重视,下一步的标准化工作内容包括:进一步标准化以太网业务参数和相关属性,定义运营商级的基于以太网的城域传送技术,定义以太网电路仿真以及城域以太网的EMS和NMS。
城域以太网具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以太网技术向下与SDH结合,利用SDH的管理能力、故障保护等能力提升以太网的组网能力和性能,此方向有代表性的是MSTP技术;二是保持以太网的底层特征,利用上层的智能技术来补充以太网相关能力的不足,此方向有代表性的是MPLS技术。
城域以太网属于承载网而非业务网,特点是可将城域网仿真为一台以太网交换机,提供VLL、TLS、VLAN堆栈等城域以太网互连业务;可为集团用户直接提供FE、GE接口进行总部与分支机构各站点互连,并提供多种组网形式;适合于宽带接入小区的以太上连和ADSL用户的DSLAM以太上连。
城域以太网的多业务能力可为企业用户和大客户提供VPN等业务。中国电信将密切跟踪城域以太网技术的发展,重点关注二层MPLS VPN技术发展和实施。在目前不具备二层MPLS VPN能力或不具备构建MSTP网络条件的城域网,可考虑采用Vlan堆栈组建物理上独立的纯二层城域以太网,也可以基于现有的IP城域网采用GRE、L2TPv3等隧道技术提供城域以太网业务。从运营商的角度出发,将更加关注城域IP网向可运营可管理方面演进,这里所谓的可运营和可管理包括业务、维护管理、灵活计费、用户访问策略控制和用户认证等。我们期待以太网技术更加完善和成熟。
电信运营商目前可提供的视讯业务在总体上分两大类:一是以客户/服务器模式服务提供内容服务为基础教育等;另一是以点到点或多点视音频通信为主要服务形式的视讯会议、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服务。二者都应属于广义流媒体(或多媒体)的范畴,与电视、电影等传统的视音频节目最大的区别在于可以提供交互式服务形式(优势所在)。此外,还一些如远程视频监控、视频检索等介于以上两者之间的服务。
VOD流媒体等服务主要应用于家庭教育、娱乐、游戏等,需要有内容提供商。视讯会议类服务主要应用于大客户、VIP用户以及普通家庭用户的团体和个人间的视音频通信。
多媒体视讯业务在宽带业务中是非常重要的应用,从用户通信需求的角度讲,通信的“可视化”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当前IP视讯技术主要集中在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视听多媒体框架和视频通信业务平台等方面。
但从总体上讲,视讯业务发展还处在培育期,在业务开展模式、业务盈利模式等方面还处于摸索阶段。中国电信视讯业务的品牌是“新视通”,采用“两级运营支撑系统,两级GK,以省(或跨省)为管理域的一级视讯交换,全国视讯交换资源动态”调度的网络方案,使中国电信在国内首次实现不同厂家视讯管理支撑系统、GK、MCU以及视频终端设备的互联互通,首次实现视讯会议的多厂商动态级联,系统具有开放、支撑业务能力强和可扩展性好等特点。资源动态调度的网络方案,使中国电信在国内首次实现不同厂家视讯管理支撑系统、GK、MCU以及视频终端设备的互联互通,首次实现视讯会议系统的多厂家动态,系统具有开放、支撑业务能力强和可扩展性好等特点。
五、国外主流运营商
对IP传送网演进的思路和举措
IP传送网及其底层传输网和接入网演进也是目前运营商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国外主流运营商演进思路和举措总结如下:
Verizon的目标是要建立具有QoS保证的IP/MPLS网络来支持多业务的融合。采用单个MPLS核心网支持多层重叠网络以减少维护成本,以RSVP-TE逐步代替原有的LDP协议,以IS-IS和BGP分别作为域内和域间的拓扑发现协议,用基于传统技术的核心汇聚转发来增强扩展性,用基于LSP的快速重路由机制实现不同等级的快速恢复,用流量工程(TE)优化资源利用率,利用IP VPN/VPLS(尤其是L2 VPN)实现“Any to Any”的传送。在QoS问题上,Verizon主张利用Diffserv和MPLS TE相结合来提供跨多个域的端到端QoS,利用边界网元进行流量控制(如监管、标记、MPLS COS映射等),内部网元进行带宽管理(如聚的,以VOD等为服务形式的狭义流媒体服务,如VOD视频点播、IPTV和远程合排队、WRED等)。在传送网方面,Verizon提出用FTTX全面替代铜线,利用DWDM扩展现有光纤,从具有APS保护的SONET环向基于网状DWDM的传送网演进。在接入网方面,采用宽带PON技术,通过光网络终端(ONT)接入到家庭网络。Level3意在构建一个基于MPLS网络的IP VPN业务平台来提供多种商业服务和应用。在MPLS骨干网,Level3不提倡用轻载提供(Over-provision)的方式,认为QoS的保证必须通过严格的、端到端的优先级区分和带宽预留机制来提供,骨干网的IP路由器必须支持COS,而不能像目前大多运营商那样,只在边缘进行COS区分。Level3指出,从PE到CE的城域网QoS的解决十分重要,成本也比较高,是后续需要研究的问题。在接入网方面,由于Level3的优势在于提供核心网络服务,因此提倡与拥有本地接入的提供商合作,利用其核心网支持各种接入方式。
BT把着眼点放在宽带、移动性、ICT和全局解决方案上,计划构建一个由基于MSAN的多业务光纤接入网和IP-MPLS-WDM核心网所组成的简单网络。在保证端到端的QoS问题上,BT主张要平衡过量带宽提供的开销与精确流量管理的复杂性,开发简单的流量工程模型。接入网的QoS通过基于每用户连接的带宽保证来提供,核心网的QoS通过将流量聚合为不同的QoS等级来实现。其中关键是引入带宽管理器对接入网和核心网中的每个IP会话进行QoS连接控制和带宽分配,并完成准入控制功能。
意大利电信阐述了基于IP/MPLS的光分组骨干网(OPB)架构,整个架构分为四部分,即智能的终端设备和有线/无线宽带接入、业务控制和应用平台,基于光和分组的多业务骨干网以及业务管理平台。OPB采用Diffserv分级保证QoS性能,采用MPLS TE提高网络可用性并获得VOIP聚合流量的统计信息。MPLS TE的设计思路是:以Full-mesh方式配置2000多条E-LSP主隧道,采用RSVP-TE作为信令,以OSPF-TE、动态路径选择、显示路径为内部机制,并通过快速重路由(FRR)获得本地保护。积极开展L2 VPN、IPv4 / IPv6双栈、多播MPLS VPN等技术的试验和应用,逐步将VoIP流量移植到OPB中来。意大利电信还指出,新的城域网将基于IP DSLAM和xWDM技术,城域POP要具有MPLS、QoS和安全特性,并能提供移动IP边缘(GGSN、BRAS、PE),支线POP采用二层协议来搜集流量,而接入部分则采用xDSL作为所有有线用户的接入手段。
ECI提出了构建宽带VoIP接入网的想法,以着重发展具有移动性和呈现服务能力(presence)的高收益语音业务。宽带接入网能够动态的为每种业务分类和标记,具有带宽分配机制、QoS决策和执行能力。目前基于ATM的接入网络将向着应用IP QoS、流分类、深度的分组监测以及MPLS等技术方向发展,使得网络智能有效地分布在网络元素之间。并且,为了达到原有PSTN良好性能,将引入通用的控制平面,包括MSAG、软交换等在内的对业务感知的智能实体来保证IP的性能。
六、结束语
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包括:以IP-MPLS-DWDM为核心技术建设骨干网,利用IP VPN业务平台承载多种业务;以以太网、DSL/xDSL、BPON等技术为主导构建多业务宽带接入网,重视网络边缘的部署和管理;采用Diffserv和MPLS TE相结合的技术提高IP网络QoS性能;引入控制平面,提高控制力度和增加网络智能;大力推进IPTV、视讯业务和家庭网络等新型IP业务,并为今后的IPv6做好准备。但也应该看到,没有一个固定的网络方案可以适合所有运营商,因为各个运营商的网络规模和拓扑结构不同、业务流量模式不同,各自的业务推进策略也不同。大规模网络运营商大多采取平滑升级、逐步演进的策略,即重叠方式,而小规模网络运营商则可能采取重新构建新型IP网络、逐渐进行业务移植的策略,即替换方式。运营商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寻求适合自己的网络演进方案。
----《中国多媒体视讯》
作者:赵慧玲
上一篇: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策略探讨
下一篇:六类线缆的结构与六类系统传输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