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可视电话业务运营研究
录入:edatop.com 点击:
摘要 从技术、运营、市场等角度对基于IP的可视电话业务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指出了运营中的一些难点并提出解决方案,给出了快速发展可视电话业务的模式,同时指明了可视电话业务运营中的几个关键问题,最后得出可视电话业务运营化是可视电话业务发展趋势这一结论。
关键词 可视电话 IP运营 终端 模式
1 引言
可视电话(videophone)业务是通过传统电话网、互联网或视讯专网的形式,对称、实时地实现语音、图像、数据等信息交流的多媒体通信业务,例如可视通信、网上浏览、视频监控、多点会议、视频邮件、电子游戏、收发短信等。
可视电话业务的运营化是可视电话业务发展的方向,是整个可视电话业务产业链形成的推动力量。用户自建的内部可视电话网受到应用范围局限、网络互通性差、投资较大、维护成本较高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并不能成为可视电话业务应用的主流,而由运营商构建公众商用可视电话网络,则可方便的提供电信级的可视电话服务,而且通过与VOIP网、互联网、移动网和固定网的互通可以在提供可视电话业务的同时,提供普通的语音和互联网服务,易于形成全国性网络、把使用可视电话的成本降至最低。
本文主要研究基于H.323IP网络的可视电话业务运营,从视讯技术和市场的角度分析可视电话业务的运营模式、运营中的难点及其解决、探讨了当前可视电话业务运营快速发展的思路,最后指出可视电话业务发展中几个关键问题。
2 可视电话业务运营模式
2.1 可视电话运营网络的构成
2.1.1 网络结构
一个可运营的公众可视电话网络应当采用分级分域的网络结构,包括顶级GK、大区GK、省级GK、语音网关、媒体网关、各种可视电话终端设备等,以及将这些设备连接起来的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不同级别的GK负责不同区域的GW和可视电话终端的地址翻译、呼叫连接控制、区域管理、带宽管理和呼叫管理等,而上一级GK则负责跨区域的路由解析等。语音网关负责与移动通信网、固定通信网实现互通,媒体网关则负责与互联网等互通,以及提供网上增值业务,如短信、邮件等。可视电话终端则负责音频、视频的采集、编解码、显示等,最终建立点对点的可视通信。
2.1.2 运营支撑系统
完善的可视电话运营网络包括网络管理系统和业务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负责全网的设备配置管理、监控管理、故障管理,负责全网业务管理服务器的监控管理、故障管理,负责可视电话终端的监控管理、故障管理,并负责全网网管的日志管理和网络统计分析管理。业务管理系统负责用户管理、点对点通信管理、业务管理、计费管理、业务统计分析、报表生成等。
2.1.3 计费和营账系统
公众运营的可视电话网络必须具备完善、安全、高效的计费和营账系统,可以提供各种预付费、后付费形式的套餐资费,提供各种灵活多样的出账优惠减免,能投提供开放的接口,以便进行电话充值、银行卡充值、网上充值、短信充值等灵活服务。更重要的是,需要与运营商已有的电信业务营账系统充分结合,实现一单清式收费服务。
2.1.4 可视电话号码规划
码号资源的开发及其合理规划是一项电信业务大规模商用的前提。码号的申请和规划应当注意其可管理性、与其它通信网的互通性、便于归属地管理性以及容量、是否便于拨打、记忆等等。可视电话号码是唯一区分网上不同可视电话终端的有效标识,各种类型的可视电话终端设备只要拨打该号码即可开始尝试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同时该号码也是实现计费和用户管理的重要信息,这是电信级可视电话网络区别于用户级可视电话网络的重要标志。
2.2 可视电话业务实现形式
可视电话在业务实现形式上主要有以下两种:
通过数据专线或者互联网专线将可视电话终端连接到可视电话网,往往是线路接入、注册开通的后付费方式,而可视电话终端主要指一体化硬终端,
另外一种则是通过互联网将可视电话软终端接到可视电话网,业务实现形式上往往发行预付费卡的方式实现,为用户提供一个可视电话号码,并提供认证、充值等服务。
3 可视电话业务运营难点及解决
可视电话业务的运营已经起步,但是从运营商、设备商到最终用户都面临着众多的问题,但是与一两年前比,整个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都更加理性地看待这些难点,也更加积极投入到这些细节的研究和解决。在可视电话业务运营中遇到的难点及其解决分析如下。
3.1 NAT/FW的穿透
基于H.323的IP可视电话网络,其重要特点是可以灵活方面、低成本地进行可视电话终端的接入和实现业务,但是现实情况是有可视电话业务需求的大量企业网和驻地网基本上都是采用私有IP地址通过NAT/FW接入公网,而目前在IP上承载语音和视频的协议(H.323、SIP、MGCP、H.248等),由于其自身特点限制,这些协议的控制通道/媒体通道很难穿透NAT/FW设备与公网互通,或者说目前的NAT/FW设备大多数支持HTTP的数据应用协议穿越,而不支持会话业务的控制与媒体信息穿越。同时通过数据专线的方式接入可视电话固然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但是高额的成本难以最终解决这一瓶颈问题。
解决方案如下几种:
· MIDCOM(Middlebox Communication)方式
· NAT(Network A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ALG(Application Layer Gateway,应用层网关)方式
· STUN(Simple Traversal of UDP Through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s,UDP对NAT的简单穿越)方式
· TURN(Traversal Using Relay NAT,通过中继方式穿越NAT)方式
· Full Proxy(信令代理+媒体中继)方式
其中最理想的是Full Proxy方式,其不需要对运营商和客户端现有网络进行任何改造,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并且能在接入层完成对会话业务Qos和安全处理。
3.2 终端标准
面向公众的可视电话网络就要求对各种终端设备是开放的,如此才能满足不同功能需求的、承受不同价位的用户。这样面临的问题是不同可视电话终端(包括硬件终端和软件终端)之间的兼容性问题,还有不同终端间功能互通问题等。这涉及到不同协议间的互通、不同厂商对同一协议的理解等诸多问题。目前这一问题已经突出地摆在运营商面前,在国家没有出台严格的可视电话终端标准之前,运营商不得不联合研究机构、设备厂商来共同制定行业内或者企业内的产品标准,以暂时解决这一问题。
H.323可视电话终端的基本功能为对视频、音频进行编解码,允许不对称的视频传输,允许通信双方以不同图像格式、帧频、速率等传输。同时,视频、音频和数据都是以分组的形式在不同的逻辑信道中传送。其中,控制信息的分组、解分组以及同步等根据H.225.0建议,通信能力交换、逻辑信道、流量控制等根据H.245建议。
3.3 文化习惯
这个问题是可视电话业务发展中最难逾越的,因为文化习惯往往是根深蒂固的。所以当可视电话业务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文化传统的障碍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可视电话业务的发展。
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一方面是建立并不断扩大可视电话用户群体,另一方面是逐步培养使用习惯。要知道几十年前更多的人喜欢用书信的方式传递感情和信息而不是电话。
4 可视电话业务运营初期的快速发展模式
现阶段可视电话业务发展一方面要以宣传业务和引导市场为主,另一方面还要尽最大可能创造收入,效益更是运营商成败的关键,可视电话业务能否成功运营的关键之一,就是电信运营商的短期行为和长期目标能否达到合理统一。
4.1 充分与ISP合作
ISP之间的竞争使得从最终用户收取的互联网接入费不断降低,而敷设新的线路和进行楼宇布线需要增加大量运营成本,ISP迫切需要在互联网上得到新的回报。可视电话业务运营商与ISP合作,由ISP负责在自有宽带用户中发展可视电话用户,利用互联网开通业务,同时进行后付费用户的缴费和预付费用户的售卡等工作。这样很容易普及可视电话业务,也使合作双方达到双赢的局面。
4.2 与网吧连锁机构合作
目前网吧的发展日益规范,同时连锁化、规模化也是网吧发展的方向之一。网吧内本身就可以是可视电话使用和示范的理想区域。与网吧连锁机构合作,赋予其可视电话代理的待遇,促其在网吧内演示推广可视电话业务,营造良好的使用氛围,同时向网民出售可视电话卡。
4.3 与计算机厂商或摄像头厂商合作
所有的计算机使用者和摄像头使用者都是潜在的可视电话用户。通过与计算机厂家合作,可以将可视电话软终端内置到计算机中,并可以附赠一定面值的可视电话卡试用,一方面增加了计算机的附加内容服务,同时可以利用计算机厂商庞大的销售和售后渠道对可视电话进行推广和服务,这样通过销售可视电话卡使计算机销售商额外获得收入。同理与摄像头厂商合作一样,可以将可视电话软终端内置到摄像头的安装光盘中,为用户提供一个小面值可视电话卡试用,可以直接为摄像头厂商销售自身产品增加一个卖点。
4.4 网上售卡
有互联网的地方就可以提供可视电话业务,这也就意味着同样可以利用网络营销这一并不新颖的销售模式。通过建立专门的网站,或者与著名的网上店铺合作,完全在互联网上由用户自助进行选号、购卡、下载可视电话软终端、获得在线技术支持开通可视电话这一系列活动。从目前实际进行的小范围网上售卡来看,每天能够销售10余张可视电话卡,说明国内喜欢网络交易的人群已经存在且不断壮大,可视电话业务也逐步进入人们的生活。
5 需要认清几个问题
可视电话业务运营化是可视电话普及的最有力推动,这一点已经获得大多数业内人士的认同。但是可视电话业务运营化的深度和可视电话业务普及的程度究竟能在多长时间内达到何种的程度还取决于很多因素。在这些因素当中,有几个关键问题需要有清醒地认识。
5.1 可视电话业务与网上免费视频通信
收费的可视电话业务与免费的即时通信服务竞争,最直接最有效的关键是:一是充分利用可视电话网络结构上的优势,提供有质量保证的可视通信服务;二是充分利用可视电话网与语音网关、短信网关等的互通,提供电信增值业务。
5.2 公用可视电话业务发展的时机
从普通公用电话业务大规模发展的过程来看,只有当可视电话用户基础达到一定数量后,比如大中城市每个城市的基础可视电话用户超过1万,一个经济较发达省份基础可视电话用户超过10万,公用可视电话业务才可能会真正开展起来。而如果基础可视电话用户本身就很少,而特意发展公用可视电话业务时,恐怕只能起到宣传和演示的作用了。另外,基于H.323的公用可视电话也面临着接入和计费成本高的问题。
5.3 视讯业务的特殊性
包括可视电话技术含量最高、对运营要求最高的业务之一,需要从网络规划、网络建设、网络维护、运营模型、市场策略、用户开发、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紧密衔接,不能完全以其它电信业务的发展历程来简单对比。
6 结束语
可视电话业务的运营化是推动可视电话业务普及的关键,可视电话业务的产业链应该是开放的,需要靠运营商、网络设备商、网络集成商、终端厂商、研究院甚至标准机构广泛参与,在这个过程中,技术、标准、产品与运营同样重要。
----《中国数据通信》
上一篇:视频会议系统体制分析
下一篇:二三层交换技术与路由技术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