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设立公用电信网间互联交换中心探讨
录入:edatop.com 点击:
摘要:电信运营商网络间的互联互通是服务质量好坏的关键。设立可监控的网间互联交换中心就能实现平等接入、提高结算效率、利于政府监管。据此,提出一个互联交换中心的实施方案,并预测了可能存在的风险。
关键词:监管;互联互通;互联交换中心;风险分析
为了维护消费者及各运营商的合法权益,为电信运营商提供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解决公用电信网间互联互通中的问题,减少运营企业人为制造障碍的机会,为政府监管电信网间互联互通的网络及服务质量提供技术手段,将事后监管变为事前预防,我们试图通过分析目前电信网间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电信监管工作面临的实际困难,提出设立独立的、由第三方维护管理的公用电信网间互联交换中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1公用电信网间互联交换中心的必要性
1.1当前电信网间互联互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中国电信业政企分开和改革重组,电信市场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多家企业经营多种电信业务的竞争局面业已形成。电信网间的互联互通成为电信市场发展和竞争的核心,由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互联互通成为某些企业不正当竞争的秘密武器,利用技术手段人为制造网间障碍等互联互通问题愈演愈烈。主要表现在:一是不按有关规定和协议与对方开放互联电路;二是在话务量增加的情况下,因互联中继电路不足或网内分群设置等原因,使得接通率达不到规定标准;三是采用设置一个接口局或无传输迂回路由,使网络安全无法保障;四是利用修改局数据等手段向异方回送忙音、空号音、错误录音辅导,或将被叫号码转移到非正常接续路由、故意制造单通、在规定时间内不回送信令(时间长达50秒),或回送电路拥塞、呼叫拒绝、呼叫失败等信令;五是擅自封闭局向或封闭部分呼叫,在局部地区限制对方业务或故意拖延对方业务开通时间;六是利用拥有114等特服、线缆引入口、槽道等公共通信设施及管孔资源,以种种理由拒绝向非主导企业提供服务。
据调查,问题绝大多数是通过技术手段或人为设置的。它既影响了企业间的公平竞争,又影响了通信行业整体社会形象,损害了国家、企业和用户利益,引起了消费者的强烈不满和投诉,成为近年来企业、媒体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一是电信运营商在互联互通工作中认识尚未到位,要求权利多,履行义务少,从各自利益考虑的多,从全局利益考虑的少;二是法制观念淡薄,人为制造网间通信不畅和擅自中断网间通信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当事人却不以为然;三是互联互通障碍现象存在着由初级向高级演进的现象,因此网间障碍在发生时间上呈间歇性,在发生地区上呈游离性。
1.2当前互联互通监管工作面临的困难
电信网间互联互通关系到电信改革的成败,其政治和社会影响极其深远。信息产业部和省通信管理局成立后,相继出台了《电信条例》和一系列电信网间互联互通的相关规定,可是在现实工作中,各运营企业并未自觉遵守和执行。我局在几年的监管工作中,虽然也采取协调、通报、行政处罚(仅2002年,陕西省通信管理局因相关单位和部门因违犯互联互通协议执行行政处罚已达5起)等一系列的措施解决了一些互联互通问题,但由于缺乏行政的、技术的有效手段,仍不能有效的遏制问题的再次发生,使得监管工作在协调过程中达成协议难、督促履约难;在解决网间的互联互通质量问题上,杜绝发生难;在行政执法中,调查取证难,因此严重地影响了政府行政管理的权威性。
1.3设立网间互联交换中心的益处
(1)便于平等接入
设立互联交换中心有利于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一是各运营企业不论大小,都可平等的接入互联交换中心;二是各企业可根据话务量的需要占用中继,互联中继不足时可及时扩充,不受其他运营商制约,互联时限可大大缩短,解决了增加互联中继难的问题;三是互联交换中心两侧传输由需互联的运营企业来建设,互联费用不会出现目前分摊时的扯皮现象。
(2)利于网间质量稳定提高
能够从技术上减少运营商在互联互通中人为制造障碍的机会,有利于网间互联问题的彻底解决,有利于网接通率的提高。网间互联交换中心可避免运营企业为逃避监管故意制造网间信令传送故障,使信令监控系统面临被架空的局面。
(3)便于政府监管
互联交换中心由独立于企业的第三方维护,通过话务数据、信令监控、入中继及出中继网络接通率的比较与分析,可作为政府行政管理的主要依据,对网间业务接通率监管提供直接的技术手段。对过网业务如IP、上网等业务,采用拨打测试,结合互联交换中心信令跟踪等手段能够解决行政执法过程中调查取证问题。
(4)提高结算效率
信息产业部近期筹建的网间信令监控系统及结算系统的功能在互联交换中心容易实现,便于集中统一网间结算。在同一交换机上采集计费结算数据,只需规定网间结算计费方式,由第三方在互联交换中心交换局直接提取数据,统一结算即可,无需各企业核对,既节约各企业结算系统的人力、物力投资,又有利于结算误差问题的彻底解决。
(5)便于统筹管理
互联交换中心由各运营商公用,一是有利于统筹规划、统一安排,互联点相对稳定;二是可节约投资,能够减少运营商各自建设独立关口局的费用,并节省运行维护成本;三是可进行全网话务流量统计,为制定通信行业政策、规划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我们认为设立公用电信网间互联交换中心,在技术上可杜绝互联互通问题的发生,在监管上可解决调查取证的问题。从事后监管变为事前预防,是解决运营企业网间互联互通问题必要的技术手段和根本出路。
2 陕西省电信网间互联现状
2.1电信网络现状
全省总人口为3658万人,现有十个本地网,交换机总容量1499万门,截至五月底电话用户总数为1129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58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40万户,电话普及率为30.86%。
2.2省内各运营商(电信、移动、联通、网通、铁通)网间互联的现状
省内各运营商网间两两互联,基本为网状网结构;
除西安电信公司设立了独立关口局外,其余公司大多由端局或和网内汇接局兼关口局;
全省十个本地网内共有关口局57个,省会西安本地网中的关口局数量为12个,如图1所示。其余9个本地网的每个运营商各有一个网间关口局,共45个。每个关口局实开互联中继(E1)数如表1所列。
序号 本地网名称 实开互联中继数量(E1)
电信 网通 移动 联通 铁通 小计
1 西安 2158 596 490 406 328 3978
2 安康 192 115 146 121 84 658
3 宝鸡 280 162 172 163 136 913
4 汉中 350 82 206 206 70 914
5 商洛 109 46 78 38 37 308
6 铜川 74 72 81 66 55 348
7 渭南 416 78 280 260 54 1088
8 咸阳 332 72 240 278 52 974
9 延安 194 62 178 132 34 600
10 榆林 244 70 224 136 42 716
合计 4349 1355 2095 1806 892 10497
3实施互联交换中心方案
3.1设立原则
系统安全性要求高,必须采用1:1的冗余;
节省各运营商重复投资和运行维护的费用;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保证公平接入;
组网清晰,维护方便;
全省集中监控;
各运营商只与互联交换中心联接,各运营商之间可不直联;
同步考虑网间计费结算系统。
3.2互联交换中心主要功能
中心完成各运营商之间的话务转接;
具备网间计费结算信息的采集功能;
具备信令监控和分析功能;
具备话务统计及网间通信质量管理功能;
具有集中监控的功能。
3.3具体方案选择
在省会城市和所有本地网地市,均设两个互联交换中心,互为备份,保障网络安全。
① 方案一新建互联交换中心,采用大容量的传输(STM-1)与各运营企业关口局相连,不兼汇接功能。
优点:该方案结构简单、组网清晰,便于建设与维护;
缺点:网间增加一级转接,投资较大。
② 方案二利用现有资源,收购某运营商的独立关口局(最好是主导运营商)作为互联交换中心,再适时进行扩容。互联交换中心与主导运营商和其余固定运营商的汇接局相连;由于移动运营商的关口局需具备来话寻址功能可继续保留,互联交换中心只与移动关口局相连。
优点:节约投资,减少转接次数。特别取消了主导运营商对关口局的投资,变为由其他运营商分摊,较易实现;
缺点:网络不是十分清晰,过渡期较长。
根据互联交换中心设立原则,综合考虑,建议优先采用方案二。
3.4资金预算
对于互联交换设备容量,取定值仍取互联中继10497个E1。按大容量交换设备定价4000元/E1计算。方案二需资金为10497*4000=4198.8万元。为了满足三年内发展的需要,端口数量增加0.5倍,则需投资为6300万元。考虑到配套设备(电源、空调等)、支撑网(网管、信令监控等)系统以及网间计费结算系统等,总投资需9000万元左右。
3.5机构设置及资金来源
互联交换中心机构可作为非盈利性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设立省、市两级机构。每级机构中,管理互联交换中心有两个,全省实行集中监控、统一维护与管理。
互联交换中心所需投资和后期扩容建设、运营维护费用及人员经费由各接入单位按接入端口数量比例分摊。
4投资风险及分析
建设网间互联交换中心投资大、技术要求高,目标也较明确,主要存在下列风险:
网间互联交换中心由于其在网络中的特殊地位,其规划复杂、技术要求高以及冗余度大,投资较大;
下一代交换网络(NGN)正在研发中,还未商用,以现有的交换技术仍是窄带交换,其过渡及兼容存在一定技术风险;
设立网间互联交换中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不同运营商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随着各运营商全业务开放,每个运营商都有优势业务,也有弱势业务,主导运营企业控制网间互联互通局面将会被打破,互联互通问题也许不再是主要问题。特别是以成本为基础的网间互联结算标准的出台,从一定程度上可缓解互联互通的矛盾。
总而言之,只要网络存在,电信网间互联互通问题就永远不会自行消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需要政府强制监管。设立公用电信网间互联交换中心是解决问题的技术保证和根本出路。
作者简介:
高彩玲 女,工程硕士、高级工程师,北京邮电大学毕业,陕西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长,省互联网协会理事长,省通信学会副理事长。
尚凯莺 女,高级工程师,长春邮电学院毕业,陕西省通信管理局网管处处长,省通信学会秘书长。
袁富芳女,工程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毕业,现在陕西省通信管理局网络处主管互联互通工作。
----《西部通信》
上一篇:几种接入网技术应用的分析比较
下一篇:5问解答G.SHDSL技术迷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