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首页 > 无线通信 > 技术文章 > 3G演进及其务实发展策略的分析讨论

3G演进及其务实发展策略的分析讨论

录入:edatop.com     点击:
陈如明 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


  摘要:本文在分析讨论宽带无线及3G演进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重点论述对3G演进时一些敏感问题及务实发展策略的看法。

  关键词:NGN , GII , 2G/2.5G/2.75G/3G /3G+/4G,信号编码调制,频率规划及频谱管理 。 

引 言

  众所周知,随着".COM"的全球"泡沫"负面影响、"宽带泡沫"不良效应、以及作为宽带移动通信关键一步的第三代移动通信IMT-2000(3G)是否亦属"泡沫"问题, 已成为信息/通信业界的热门话题。同时,围绕NGN问题的辩论,一方面揭示了一系列以IP为基础的新一代网络的QoS性能改进及由现今TDM/SDH/ATM为主导的网络向新一代IP网络较平滑演进的务实途径;显然,它与GII概念与目标是什么关系,它对积极推进中的以新一代IP为基础(甚至所谓全IP)的宽带无线接入、宽带移动通信、宽带无线Internet及移动IP有什么关系及影响,理应有一个清晰的结构和明确的定义。另一方面,处于2.5G及3G+/4G夹缝中的3G处境艰难,并引起不少质疑。人们怀疑此3G市场到底何时能真正展开,规模多大,持续期多长,2.5G的演进期将会多长,它会否对3G的及时引入带来新的挑战;而且,速率增强型的宽带无线接入与CDMA2000 1X EV-DO/DV和HSDPA/HSUPA均在积极谋划与推进,在速率含义上它们均已超越3G而步入3G+或4G,今后由2.5G持续运行到一定时期会一步到位直跳至全IP的3G+或4G是否显得更合适?这一系列疑惑不解与含糊思路直接影响对NGN及3G的决策与发展。因此,如何分析与看待NGN问题、宽带无线问题及3G的前景与宽带无线Internet/ 移动IP的发展,以及如何借助NGN解决低成本的网络前后向兼容性演进、增加ARPU及纯利润率与有效的多业务增值等,这对NGN发展及迈向3G的2.5G→2.75G→3G→3G+→4G的演进策略及宽带无线的发展策略应如何考虑及确定,已成为重要而现实的研究课题。据此,拟对这一背景,在分析讨论无线/移动与Internet/IP相结合是历史的必然性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重点论述对3G演进的一些敏感问题及务实发展策略的几点个人看法,供分析参考。

1 宽带无线及3G演进[1][4]

  在谈论 "宽带无线"这一主题前,先来澄清一下"无线"、"无线电"、"宽带无线"的一些基本概念与定义。

  所谓无线电(Radio),按ITU定义,它是对无线电波使用的统称;从电磁谱角度看,这是一种频率规定在3000GHz(对应100μm波长)以下,不用人造波导而在空间传播的电磁波。至今已划分的频带通常有14个,即从0.03Hz开始、以10倍频程步跳,频带号从-1、0、1… 至11、12。

  无线(Wireless)的含义与有线(Wire)相对应,凡不用导线或导波有线介质传输的手段均属无线范畴。无线与无线电的电磁谱界面即为上述3000GHz, 低于(及等于)3000GHz者属无线电,高于3000GHz者属无线范围 。

  3X103~3X107GHz(相应波长为100μm~10nm)为红外(通常又分甚红外15.0~100μm;远红外6.0~15.0μm;中红外3.0~6.0μm;近红外0.75~3.0μm 四个区域)、可见光(0.4~0.75μm)、紫外光(0.01~0.4μm )区域,而 频率高于3X107GHz便进入X射线、γ射线、宇宙射线等粒子射线区域。

  有线光纤通信的传输波长为0.8~1.8μm ,典型的三个传输窗口即为短波长窗0.85μm与长波长窗1.31及1.55μm。

现今看来,红外光、蓝光、中微子均有无线通信价值,目前已出现的一种无线红外光FSO(Free Space Optical)通信,已可投入专用通信及公众通信网应用,其工作波长范围为760~1600nm ,可作短距离大容量宽带无线接入应用,单载波容量可达数Gbit/s甚至更高。

  从广义的无线通信概念看,无线的宽带化及其宽带资源将呈现出无限广宽的发展空间,然而,即使借助最先进的自适应信号处理技术,鉴于无线空间传输介质的不稳定性与时变特征,目前从物理网络安全考虑,聪明的网络设计师仍不会忘记大容量多转发器宽带卫星及宽带多波道微波无线电在特发事件环境中对光纤传输平台的必要补充支持的战略作用,但核心传输平台技术依然是光纤。因此,宽带无线的主要作用在于接入和应用层面,从个人全球多媒体无缝隙连接及愈来愈强调个性化要求含义上,未来NGN及GII的接入与应用层面,必将是宽带无线的世界。

  所谓窄带(Narrowband)接入,常指其携载业务的每用户比特速率低于(及等于)64kbit/s;而宽带在此指同时包括低于(及等于)2Mbit/s与高于2Mbit/s的"Wideband"与"Broadband"这两种不同场合。而通用无线接入通常包括地面固定无线接入(TFWA)、地面移动接入(TMWA)及卫星接入(SA,同时计及固定及移动),可综合包括宏大区、宏区、小区、微小区、微微小区、移动、半移动(包括游牧,Nomadic)、固定等各种接入覆盖模式,可有效覆盖三维物理空间的任何一角落及有效连接至任何个人用户,这对实现未来全球个人通信而言,其实际连接覆盖的普遍化与重要性包括战略意义将不言而喻。

  宽带无线的重头戏是以3G为中心的宽带移动通信,其演进发展沿1G→ 2G→2G+(2.5G,2.75G)→3G→3G+→4G→…方式前进,一般说来这是一种前、后向兼容式的演进。相应以3G为中心的前后向兼容体制标准的演进轨迹为:

    ★ GSM→WAP/x-HTML-GPRS/EDGE(IS-136→EDGE)→WCDMA→HSPA(HSDPA/HSUPA)…→ (4G)…- FDD;

  ★ IS-95A(IS-95A+)→IS-95B→cdma2000 1X →(GSM 1X)→cdma2000 1X EV-DO→cdma2000 1X EV-DV(cdma2000 3X?)…→ (4G)…-FDD;

  ★ GSM→TD-SCDMA(UTRA-TDD?)→ETD-SCDMA/TD-LAS? …→ (4G)… -TDD

  而对应传输速率演进轨迹则为:

  9.6kbit/s→14.4kbit/s→56/64kbit/s→114/153kbit/s→308/384kbit/s→2.0Mbit/s→2.4Mbit/s→5.2/6.0Mbit/s→≥10/20Mbit/s…→…(4G, 高速移动.→>20/30Mbit/s~100Mbit/s ; 接近固定.→≥156 Mbit/s ~1000Mbit/s)

  对宽带无线按这类轨迹发展纳入NGN及GII并无什么争议,主要争议在于3G何时真正来临,能持续多长时间,是否真正有效、甚至是否亦会成为"泡沫",以及3G与3G+ /4G的关系是什么?是否有必要将4G的高速(250km/hr)移动下的速率必须定义为100Mbit/s, 等等方面。

2 无线/移动与Internet/IP相结合是历史的必然

  宽带无线发展的源动力来自 "无线Internet" / "移动IP",这是历史的必然。虽然NGN从定义至基本结构的讨论尚未完成,但根据ITU-T、ETSI、IETF、ITU-R 3G/3GPP/3GPP2、ISC、TINA、OMA 等组织的基本论点看,各方面均在积极务实地吸取各种有益概念充实、巩固现实中已普遍存在与作用着的IP协议为基础的网络,保存现存IP网络的合理成份,改进与更新旧有的IP协议与网络,使之获得新生,改善其端对端的QoS性能,并有效落实其前后向兼容性有序演进,以适应NGN发展的期望与要求, 使此NGN与原先众知的GII概念能取得满意的协调与融合。因此,在此新IP含义上,看来不仅核心网,包括接入网在内,均应向这种未来更新后的全IP方向逐步演化,"IP Over Everything"亦将向"Everything Over IP"/"IP Under Everything"方向逐步演进。从而,构成移动通信与Internet的飞速发展这全球信息社会中最耀眼的两大亮点的联手,将把人类实现全球个人多媒体通信--任何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与任何对象,按自己感兴趣的任何方式实现所谓5W或5A信息交流--的梦想真正能一步步变为现实。无线移动数据业务的进一步发展需要Internet网络平台的支撑才能进一步起飞;而Internet的个人连接能力如欲进一步发展,必须摆脱固定终端的束缚,才能真正向个性化服务即全球个人多媒体通信迈进。而且全球信息网络化及全球电子商务的普及真正能获得有效发展,亦离不开无线Internet(WI)或移动(MIP)。例如,日本的i-Mode的成功发展决非偶然。因此,无线/移动与Internet/IP相结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深刻洞察与牢牢把握这一新机遇对实施宽带无线发展战略决策尤为重要。

3 实施宽带无线的策略

3.1宽带无线的频率规划与资源管理

(1)全面修订中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 [1] [3]

  对发展新技术、新业务而言,频谱资源规划与分配必须先行。为使我国无线电频率规划适应国际、国内电信新环境与国际接轨,必须首先使我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与国际电联ITU的最新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WRC)及其确定的国际无线电规则(Radio Regulation)相接轨。据此,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于1999年初开始至2001年历经二年左右紧张工作,先后召开了九次有正式会议纪要的国家各相关部门协调会、两次我国无线电频率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审议会,六易其稿,最终完成了对1982年版本的《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试行)》文本的全面修订。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2001年8月得到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最高领导签批通过,并于2001年11月12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第14号令正式向社会发布。目前,包括附有彩色频谱图的精装本中文版已正式问世,英文版的出版亦在积极进行中。在此总框架基础上,无线电管理部门将积极按市场需求进行各类多样化的新一代宽带无线接入与宽带移动通信的细化频率规划。

(2)积极进行新一代宽带无线接入与宽带移动通信的频率规划 [1]

  ① 对新一代宽带无线接入的频率规划

  按已投入业务的无线接入频段的频率再规划、新的中高速率(中宽带)无线接入频率规划、高频段宽带无线接入频率规划、Bluetooth/Pico-cell无线接入频率规划、平流层高空气艇平台(HAPS或STS)的频率规划及Unlicensed(无执照)无线接入频率规划等六个方面来考虑此宽带无线接入的细化频率规划,总体思路为鼓励多样化高效率新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与系统的试验与投入应用,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今后大规模普及应用的无执照运行技术与系统创造与寻找合理的运作环境;分析、汲取LMDS系统国外运作不成功的一些教训,结合中国国情,尽可能做好有利其业务发展的频率规划、频率分配与频谱管理工作,并鼓励多频段、多层次统一平台集成的高效能工作模式运行;积极展开包括扩展新频谱在内的各类前瞻性频率规划的考虑。

  ② 对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的频率规划

  中国始终与国际社会标准化活动紧密合作,结合中国国情积极展开工作,包括上述全面修订后的中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2000版)接轨至WRC-2000的最新进展结果, IMT-2000核心频段的频率规划、IMT-2000附加频段的频率规划、430-806MHz频带IMT-2000演进运用及低于6-8GHz频率范围内进一步作3G+/4G移动通信应用的频率规划、高频段(包括对10-16GHz 、19.485~19.565GHz、39.5~40.5GHz、42.5~43.2GHz、59~64GHz等频段)新一代更高速率的宽带移动通信的频率规划等四个层次进行积极规划考虑。这些频率规划的详细论述可见文献[1],相关频率规划可参阅信部无[2000]88号、信部无[2001 ]522号、信部无[2001 ]652号、信部无[2001 ]653号、信部无[2001]793号、信部无[2002]277及信部无[2002] 353号,信部无 [2002] 4 7 9号 等文件。

(3) FDD、TDD应有机互补,健康合理发展

  两种双工方式各有利弊,并且各自均在积极努力向充分发扬自身长处,尽量克服自身弱点, 甚至向统一平台TDD、FDD自适应结构可变的方向迈进。一些人通常认为FDD往往是一种要更多注重的主流,但这绝不应排斥TDD的长处与重要作用。从而,应积极推进我国提出的TD-SCDMA及TD-LAS等TDD方式踏踏实实研制开发、完善其标准化工作及密切进行国际合作和力促其成为有竞争力的全球化标准, 同时亦应加速推进我国对FDD方式3G及3G+/4G的开发力度与标准化进度,积极落实自主TDD无线宽带业务的开发与应用,包括必要与合理的政府政策支持,特别是其大面积的国内、区域应用,并鼓励其充分开放系统结构及多种有效方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竞争驱动,形成一种有活力的市场应用格局。在适应中国国情巨大市场潜在需求前提下,使2.5G→3G→3G+/4G演进发展中FDD与TDD两种方式在中国能获得有机互补与健康合理的发展.。
应该看到,一种在物理层及MAC层联合处理对IP平台为基础的无线QoS有效控制的自适性动态优化系统结构的TDD宽带无线接入系统已初露头角; 这是一种崭新的自适应调制选择、自适应功率控制、自适应天线极化及空间或方向图分集变更、自适应分组尺寸调整、自适应结构FEC、自适应内置ARQ、自适应速率、覆盖可变及QoS控制,甚至自适应TDD、FDD结构可变的对用户全套自适应动态结构优化的新一代宽带无线系统,预计将会有极好的市场前景。

  展开来说,信部无[2002]479号文中涉及中国第三代公众移动通信系统的频率规划思路,充分体现了重视与支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D方式的发展,并贯彻FDD、TDD有机互补与健康合理发展这一指导思想。从而确定了中国3G的主要工作频段对FDD方式为1920-1980MHz/2110-2170MHz; 对TDD方式为1880/1920MHz、2010-2025MHz。相应补充工作频段对FDD方式为1755-1785MHz/1850-1880MHz; 对TDD方式为2300-2400MHz。对卫星移动3G MSS为1980-2010/2170-2200MHz。对目前在800MHz/900MHz频段及1800MHz频段的2G/2.5G相应频带亦规划为未来3G前向演进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扩展频带,其上、下行频率使用方式不变。诸如此类,为我国3G 发展使用相应FDD、TDD资源按前后向兼容方式务实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而且,应该说,如果TDD的发展非常成功、有效,在3G的扩充频段范围内还会有更多的频谱规划与分配空间。

(4).实施频谱有偿使用与改革运营执照发放办法

  涉及频谱有偿使用及频率分配和运营执照发放办法,目前大抵上有下述五种典型方式:即单一行政审批指派、拍卖、选美、招标或其混合及修正。一般说来,可根据频谱块性质、大小、充裕与否、分配对象数量及其运营资质与规模实力支持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尽可能公平、公正、合理、透明地决定相应分配频率为全国或区域应用, 以及频率分配方式取用上述方式中的合适的某一种或其组合。根据中国目前对新一代宽带无线接入及期望经营移动通信的有资质运营企业数量快速增加及有限的频谱资源情况之间存在矛盾来看,单一行政审批手段已不能公平合理及尽可能透明地解决此有限频谱资源的分配问题,尤其是目前这种微不足道的频占费形式的频谱有偿使用方式更增加了这种分配难度,亦严重影响了频率再规划及频谱有效利用。对此,应密切结合国情,探索合理可行的改革途径。2001年成功进行的3.5GHz频段宽带无线接入频率分配给五城市试点评选(招标)及2002年由一委二部(计委、财政部、信息产业部)发布的调整公众蜂窝移动通信网频占费标准的新规定《计价格[2002]605号》文等均为适应电信新环境的相应重要改革举措示例。今后,应在此基础上积极总结经验,密切结合中国加入WTO后的国内外实际竞争环境与市场需求,创造性地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切实有效的频率分配与频谱占用费补偿方式,使之更便于管理、又利于执行,并配套以相应监督检查措施,确保有限的频谱资源获得真正有效的使用。

3.2 正确看待3G演进

(1) 对3G的到来应确立基本信心

  根据每一代移动通信启动、成熟与演进发展过渡的历史看,结合对3G前后向兼容演进发展轨迹2.5G→2.75G→3G→3G+→4G分析研究,3G推出虽然受到炒作和一系列负面因素的制约而导致普遍有所延后,并且处于2.5G及3G+/4G发展的夹击之中,然而,3G服务的来临毋庸置疑!从实际发展情况看,每一代移动通信通常要延续 15~20年左右。考虑其前向兼容演进的开发研究、3G标准的定型稳定与相应技术发展完善均需要一个成熟期,其产品定型也需要一个过程,十分需要通过2.5G来培育3G的市场经营与应用服务模式。今后还会按照类似的模式演进到3G+和新一代全IP方式的4G运行。因此,按照这种正常发展规律, 估计2004年前后3G标准逐步走向完善与定型成熟,2005~2008年左右3G将会进入较成熟的商用阶段。所以,大可不必将将".Com"的泡沫效应随意联想至3G亦将成为泡沫,而应确立3G必将来临的基本信心:冷静处理、积极准备、务实发展。

(2)向3G冲刺的三个要点

  ① 科学决策是关键

  充分汲取以往全球范围内3G发展中已出现的多方面教训,充分理解我国政府部门确定发展中国3G及3G产业的科学原则,任何"过热"炒作,"过冷"悲观都将于事无补。必须采取"冷静、稳妥、求实、科学"的态度及实施"积极跟踪、试验先行、培育市场、支持发展"基本方针。

  ② 合理的价格与个性化服务是前提

  参考日本i-Mode的成功经验,紧密结合中国国情,正确处理好市场驱动导向与技术驱动支撑的基本关系。特别要注重终端、应用与服务及时配套。现在看来,对3G应用而言,单一的所谓杀手锏式服务一般并不存在,依然应该将眼光瞄准大众市场,确定一系列可以满足不同阶层用户对其内容、位置、时间与服务内涵等不同的需求,处理好整个"产业生态链"的共赢合作关系,以先进的技术与合理的价位, 专门裁剪定制各类服务与应用,才能形成各类吸引相关用户的杀手锏式业务与应用。实际上许多3G服务与现今逐步展示的2.5G服务往往有类比性,并呈现渐变演进发展趋势。不过这些服务将更丰富、更直观、更具个性化并且更加实用,例如包括视频图象的清晰度、彩色含量、动感等方面。特别应该指出:3G服务一定要有一个广大用户能接受的合理、甚至欢迎的价位。因为,在严酷市场竞争环境中,维持基本性能前提下通常价位是其第一驱动力,在此意义下,充分利用技术驱动的重要作用,以合理的市场模式找到所谓杀手锏技术才是出奇制胜的真正法宝。

  ③ 3G网络安全和多模兼容是基础

  3G网络的建设从一开始即应充分重视其多模运行与不同网络间的可互操作性和网络安全技术,以及系统规划和及时建设网络管理支撑手段,并应充分兼顾其向3G+/4G前向演进的可行性 与经济性。

  总之,从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基本思路看,通信界的共识是前后向兼容演进发展的模式,而非直跳模式。当然,只要市场环境确属允许及需要这样做的话,局部区域的直跳模式亦无需排斥。也许鼓励向全IP的前向发展更为有效。

(3)我国3G的现状及发展展望

  一方面,从制式标准化工作而言,我国自主提出了TD-SCDMA和LAS-CDMA两种制式, TD-SCDMA已成为3G TDD模式的国际标准。从 FDD和TDD配套角度看,TD-SCDMA应该成为主流标准。其主要核心技术为实现双向同步的智能天线及软件定义的无线电技术和收信多用户联合检测技术。LAS-CDMA,特别是TD-LAS TDD技术,其核心技术为实现零相关窗的CDMA好码技术。该技术从概念上说会带来许多覆盖和容量上的优势, 虽然未能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但如果能以此核心技术为中心及时完善至整套全IP实用系统,则可望作为第三代移动通信或其性能增强型实际应用,并应积极争取作为4G的国际标准而努力。同时,应该看到:在严酷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能否取得成功,根本上取决于通信市场和终端用户(各运营商这一间接用户以及广大人民群众这一直接用户)的检验,以市场驱动导向最终来获得认可。 当然,政府部门应该及时出台一些必要与合理可行的政策予以支持,这对于一个规模庞大、费用高昂的通信试验系统是十分必要的。然而,不管主观上如何期望,从研制开发角度应看到:由于它们的后向兼容市场基础比W-CDMA、CDMA2000差,技术成熟性及制造工艺方面尚需作更多的艰苦努力才行。另外,就FDD及TDD技术而言,它们与W-CDMA及CDMA2000应该有互补性,应该充分利用TDD灵活安排不对称数据业务、特别是对第三代移动通信的附加频带范围,有利于灵活进行频率规划及充分利用频谱空隙资源的优势。考虑到全球同步演进构成配对频谱选择的FDD方式往往较为困难,TDD便更有用武之地, 亦更有利于用作将来发展全IP构架的基础,实现在IP平台无线信道QoS性能控制的许多新技术采用。毋庸置疑,我们应以中国巨大市场潜力为基点,以国内区域漫游为起点,向周边及全球应用逐步发展。因此,只要其市场定位恰当,技术先进可行,这些新技术制式在高风险条件下的发展前景应该说依然相当看好。

  另一方面也应该指出,我国在3G/3G+ FDD制式自主知识产权方面也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例如在W-CDMA,CDMA2000 1X及其增强型方面,相关制造厂商已在应用产品开发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我国属3G+ FDD范畴内的PDMA系统正在稳步开发推进中。在FDD上我国虽然没有直接提出国际标准,但在按照国际标准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绩,缩短了与国外的差距。

  综上所述,如何展望3G发展进程,我认为,应该由相关政府计划部门结合我国加入WTO后国际、国内环境实际情况,包括考虑现今2G实际用户需求持续期、GPRS及CDMA20001X等2.5G在中国实际市场需求与进展,3G市场培育实际状况,从及与国际环境配合的我国自身制造业的实际进展等诸多因素来综合确定。目前,根据上述国际标准的完善与稳定、技术与市场的成熟、以及我国GPRS/CDMAIS-95A+及CDMA 2000 1X的现实进展判断,3G技术试验及试商用在2004年前后可能会投入,而在启动商用试验工作之前一年左右时间内应该完成相应频率分配及运营许可证的发放工作。这样2005-2008年左右3G运作逐步进展至成熟并迈向顶峰阶段,尔后2008-2012年左右,2G/2.5G较多市场份额将逐步转移至3G,同时重叠启动相应3G+ / 4G的技术研发和应用。

(4)3G频率分配规划与运营执照发放

  频率资源是一个甚为敏感的问题, 必须由我国高层行政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后才能作出最终决策。目前,仅从一般技术角度及促进市场竞争角度谈论一些基本想法:例如,从2GHz的3G核心频段多媒体业务最佳角度看,理论研究认为一个运营商的最小最佳3G FDD及TDD的运行带宽组合为15MHz(FDD)+5MHz(TDD);如果按这一思路出发,对目前(及潜在)可能进行分配的2GHz频段2x60MHz(FDD)+(15~55)MHz(TDD)的3G 核心频段带宽而言,从纯技术角度看,3-5个运营执照较为合适,而4个则为更容易处理的中值;当然,根据市场竞争需求,若此运营执照数需多于5个,则可借助较多TDD频谱的处理,包括动用附加频谱的处理,特别是WRC-2000会议上认同的主要可为我国及其周边地区运用的2300-2400MHz频谱协助来处理。由此可见,中国的3G频谱资源提供问题一般不会带来太多的困难,关键倒是应真正用好用足这些频谱资源,发挥好这些频谱资源最大的效益。

3.3 正确处理好市场与技术驱动的关系、促进标准化及新技术研究开发

从前,由于未正确处理好市场驱动与技术驱动的基本关系导致的商战败迹屡见不鲜。因此、在积极开发新技术的同时,必须首先着力研究市场,把握其走势。固然,一项新技术的出现,往往会造就一代新产品,推动市场进一步发展,但新技术有无生命力,归根结底必须要由市场定位,并接受市场检验。在把握好市场导向基本关系前提下,重视新技术研制开发与标准化十分重要,但标准化工作决不能太多停留于纸面工作,而应建立在新技术研制开发的自身基本实力基础之上,而且必须强调适应市场需求及在市场应用检验中不断完善与更新,这种标准的确立才能切实可行。并能进一步助推技术的继续发展。

  由此可见,在市场导向清晰的前提下,重视技术驱动的决定性作用非常重要, 这才是严酷竞争环境中的制胜法宝。一般说来, 强调"杀手锏式技术"比强调"杀手锏式应用"更为重要、更有实际价值。即使象目前MMS之类火爆应用也罢,技术的完善程度必须得到个性化用户的认同。而对3G应用而言应该瞄准大众市场才是最重要的,确定一系列可以满足不同阶层个人对其内容、位置、时间与服务内涵等不同需求专门剪裁定制的各类服务和应用,以建立一种新的3G互联市场服务与应用模式才会具有实际意义。因此,围绕2.5G-3G-3G+/4G的宽带无线,包括宽带移动在内的演进发展,对形成有效的"杀手锏式技术", 积极跟踪关注对频谱/轨道资源有效利用和无线通信业务更新换代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并且具有普遍意义的新技术是十分有益的。事实上,上述CDMA2000 1X EX-DO及DV和HSDPA/HSUPA以及各类增强型TDD的提案均离不开至少下述十项具有普遍意义的新技术,这对发展集高新技术于一体的新一代移动通信、宽带通用无线接入、无线Internet/移动IP等均有决定性意义,并期望得到大家的重点关注:

  ★ 多维信号处理与电磁兼容分析及多维频率共用技术

  ★ 灵活、有效及可扩展的多维资源管理技术

  ★ 智能天线及分布智能天线技术

  ★ 软件无线电及软件(定义的)无线电技术

  ★ 现代编码/调制及编码调制技术

  ★ 自适应信号处理及统计检测技术

  ★ 多媒体综合业务的多层型工作平台技术

  ★ 软交换技术

  ★ 适应IP为基础及全球个人通信运行的新应用协议与算法和应用软件的研究及开发应用

  ★ 向全IP演进的OSS/BOSS/MBOSS网络支撑管理技术

参考文献

  [1] 陈如明," 论新一代宽带无线接入与移动通信的频率规划和发展策略",中国无线电管理, No.10 ,pp.4-10, 2001

  [2] Stan Moyer and Amjad Umar , "Impact of Network Convergence on Telecommunications Software ", IEEE Comm. Magazine, Vol.39 , No.1, pp.78~8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 , 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2002年3 月

  [4] Manuel Dinis , et. al., " Provision of Sufficient Transmission Capacity for Broadband Mobile Multimedia : A Step Toward 4G ", IEEE Comm. Magazine , Vol.39 , No.8 , pp. 46~54.

  [5] 陈如明,"信号、系统与高速无线数字传输",科学出版社,2000年

----《西部通信》

上一篇:小卫星及多星测控的技术发展
下一篇:GPS系统及其新应用探讨

手机天线设计培训教程详情>>

手机天线设计培训教程 国内最全面、系统、专业的手机天线设计培训课程,没有之一;是您学习手机天线设计的最佳选择...【More..

射频和天线工程师培训课程详情>>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