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首页 > 测试测量 > 技术文章 >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中的自动化与信息化融合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中的自动化与信息化融合

录入:edatop.com    点击:

  摘要: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的战略思考和“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战略号召,继承和发展了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的重要思想。2008年国务院成立工业与信息化部,从组织上保证“两化融合”,表明中央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决心。实现新型工业化,是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总的现代化目标定位。这个现代化,是结合了信息化特征的工业化,是由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五化并举,两化融合”的新战略思想,是对信息化、工业化本身及其关系认识的深化,是对我国在快速工业化进程中又不失时机地实现信息化的客观规律的把握,深刻地揭示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和融合发展的特点,将信息化的历史地位推到了一个新高度。这将对我国工业化的进程和信息社会的建设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一、人类历史进步的回顾

  人类的历史,大致经历了三次重大的社会变革,那就是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农业革命的主要贡献是食物,经历了大约3000多年;工业革命主要贡献是物质和能源,经历了300多年;信息革命主要贡献是信息资源,刚刚经历几十年。

  人类的工业史是由手工业过渡到工场手工业,再由工场手工业发展到现代大工业,尽而实现工业化及其各个阶段的不同层次的现代化。从技术革命角度看,工业化具有三大技术特征,主要概括为机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

  与工业革命相似,信息革命也正在显现三个技术特征。归纳为数字化、网络化和模型化。

  对三大社会形态作一比较,如表1所示。

  就中国社会现状来看,农业革命要解决的吃饭问题依然没有彻底解决,工业革命要解决的物质和能源问题也没彻底解决,而且工业社会还随之产生了诸多负面问题。这些只有通过两次现代化的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即综合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才能在转型期解决。因为现代工业化的技术特征,除了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外,还要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和模型化,即信息化。

  二、两化融合的内涵和途径

  西方发达国家用了300年左右时间,先后完成了工业化的进程,具备了工业化的技术特征和经济特征,甚至社会特征。到20世纪下半叶又率先迎来和实施信息化。中国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实质上就包括工业化,即工业现代化。到目前为止,中国还远没有完成四个或某一个现代化。同时,又恰逢西方国家已进入了后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中国怎么办 不能走外国人的老路,不能跟在别人后边爬行。而是要赶超,要发展,要跨越,只能两步并一步走,即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这就是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这就是“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和“两化融合”。简单说,走多、快、好、省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而不能说“信息化是工具,工业化是目的。”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等,都是手段、途径、进程、战略,目的只有一个,建设强大的繁荣的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中国。

  两化融合有着深邃的内涵,需要我们通过实践和探讨,逐步深化和升华。大概可以初步归纳为:

  (1)工业化发展到今天,可以划分为传统的工业化和当代工业化。中国正处在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期,信息化是中国当代工业化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2)信息化是传统铜业化的提升和延伸,是更高层次的工业化,是现代工业化或工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

  (3)没有信息化就没有实现意义上的工业化

  (4)没有工业化大舞台就没有信息化现代大背景

  (5)两化融合是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特别是工业现代化的捷径和必由之路。

  (6)两化融合最大经济特征是“工业(产业)信息化,信息工业(产业)化”。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原总经理、工业与信息化部长李毅中在接受采访时说,在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两化融合”工作中,中国石化已经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希望能在七个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步伐;第一,产品研发设计的信息化。第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第三,管理的现代化。第四,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第五。培训新一代的产业工人大军。第六,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第七,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催生、发展新兴产业。

  由此可见,两化融合是多维、多视角的。

  (1)产品维—提升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信息化程度。最高层次即达到信息化产品。机电一体化产品正在走这条路。例如中国石化南阳二机集团先后在低温材料应用、数控化加工、数字化深井钻探装备、钻机自动化控制等领域取得成果,获得国家专利150多项,发明专利12项,制定国标、行标45项。率先研发出世界领先的系列化、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程度高的装钻机、脱装钻机、模块化撬装钻机、煤层气钻机,创造了中国首批授予中国名牌的“华石牌”钻机品牌。销往国内所有油田、国外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石化产品多属原材料类,燃料也属广义材料,很难直接在产品中体现信息化,这是特列。但可在产品研发中体现。

  (2)装备维—增加信息化装备比率,增加软装备(知识、软件、模型、信息)比率。这在石油化工领域大有文章可做。克服重硬轻软,重常规轻先进。加大信息技术和信息产品的装备率。例如研发环节的分子模拟、设计环节的三维CAD、生产运行缓解的先进过程控制(APC)、经营管理环节的供应链优化、决策环节的智能运营和商务决策等。

  (3)资源维—大力开发石油化工急需的信息资源,完善共享体系、服务体系和技术支持体系。让信息资源真正成为生活、生产中的主要资源,二是增值、节约,最终为间接替代。用信息资源沟通构建新型、高校、便捷的生产运作模式,节能降耗,置换物资资源和能源。

  (4)形态和模式维—通过信息技术、信息手段、信息化催生新型的生产流程、管理流程、管理模式、运营模式、生产模式、企业模式、工业体系模式甚至社会模式。如石化电子商务集中采购、网上销售、资金集中管理、一次二次石化产品物流优化配送、一卡在手各地刷卡加油等新手段、新模式已见成效,有信息化催生的“物联网”、流程外包、生产服务业等新型业态也正在快速成长。

三、企业两化融合的着眼点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工业生产的基层组织,理应是两化融合的主体。

  3.1信息化与自动化的融合

  工业自动化与企业信息化的整合与集成,模糊了自动化与信息化的分工和界面,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从21世纪初,国外公司提出了企业控制系统(ECS,Enterprise Control Systems),其技术基础则是工厂自动化与企业信息化的融合、衔接和集成。信息化是自动化的手段,自动化是信息化的目的。工业自动化已经由设备自动化、装置自动化、过程自动化(PA)、工厂自动化(FA)、办公自动化(OA)发展到企业级的自动化或企业控制系统(EA,ECS)。企业级自动化则归功于信息化,或者说,企业信息化的主要着眼点是工业自动化的最高阶段,即企业自动化。

 

  3.2信息化与管理创新的融合

  管理主要是着眼于绩效(Performance)。所谓绩效就是做事的结果,干好干坏总得有个比较基准、有个衡量指标,而且基准指标又太多,抓住主要的即关键,因此就又有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KPI)一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管理的变迁,上述基本概念没有改变,但是却有了延伸、进步或扩展。一是集约化管理将管理空间和跨度扩展,随之而来的则是关键绩效指标的维度扩展,层次扩展,业务领域扩展,时间段的范围扩展。形成了多维的企业级的制造全过程、全方位的绩效管理;二是精细化管理将管理力度缩小、细化、深化。也就是说,集约化要求向宏观延伸,精细化要求向微观延伸;三是绩效的统计方式、考核方式、计算方式发生本质性的进步和变革。以往多是事后算账,最长到年,一般为月,很难到日。后来逐渐演进到事中监控,甚至到事前预测。时间周期也缩小到时、分、甚至到秒。已经由静态管理变为动态管理,由离线管理变为在线管理,由开环管理变为闭环管理。四是通过信息技术将复杂的管理简单化、将企业各地的远程信息本地化,将生产经营业务内在的关联显现化、可视化(Visibility into Manufacting Performance)。最终实现企业的卓越制造战略(Strategies for Manufacturing Excellence)。

  3.3信息化与决策科学化的融合

  信息化的一大技术特征即模型化,是生产控制和经营管理,特别是决策过程由数学模型来描述和表达的问题。恩格斯曾经在《自然辩证法》中提到,数学在一门科学中应用的程度,标志着这门科学成熟的程度。可以说,模型化就是数学化。模型化是信息化的最高形式和阶段。石油化工业中的地质构造模型,炼油化工工艺模型,生产经营决策模型等已随处可见。

  决策机关只有通过信息化的先进适用技术和手段,实现企业集团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高度集成和可视化,实现企业集团全部部门和事业部之间、上中下游的供应链、业务链、价值链、知识链、工作链之间的高度集成和协同化,实现企业集团高管层的战略决策、战术决策的科学化,进一步发挥集团企业总部的决策职能、监管职能和调节职能。走上由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由定性管理到定量管理,由传统管理到现代管理的科学历程。

  3.4先进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先讲制浩枯术支撑从产品的研发、产品工程设计、工程建设、工厂运行生产全生命周期,形成了专业化、系列化。两化融合不能离开在不同工业领域起主导作用的先进制造技术,石油化工领域也不例外。信息技术可以发挥其渗透能力,与其融合。如研发阶段的分子模拟技术、分子设计技术,设计阶段的过程模拟技术、三维CAD技术,工程建设阶段的项目管理技术,工厂运行阶段的生产运行管理技术、企业资源规划技术等都已经有机地结合。

  3.5软装备和硬装备的融合

  传统工业装备的存在形态多是硬装备,看得见,摸得着。因此多是有形资产。而信息技术装备的特殊性就是除了计算机等运算设备、网络等通讯设备、DCS等控制设备一批有形资产或硬装备外,大量的还有与之对应的软件、模型、算法、数据库、知识库、信息资源、服务等一系列无形资产或软装备。由信息技术组成的硬装备已经占据了传统装备大脑的地位,而软装备又占据了其指挥中枢的地位。正在促进传统装备向数字化、智能化、微型化、网络化、自动化和多功能化的升级换代,提高了其产品的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的附加值,知识含量,技术含量,也就是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硬件和软件的融合。

  3.6信息资源与物质能源的融合

  物质和能源一直是传统制造业的主要资源要素。人类迈向信息时代后,信息资源开始上升到现代制造业的重要位置,并越来越显现主导作用。这就是传统工业化和现代工业化的最大差别。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工业化与信息化并举和融合,则是现代工业化的重要标志。从资源角度看,信息化把信息作为重要的资源之一。从生产投入和成本角度看,信息资源投入和消费,信息资源占总成本的比重,信息资源产生的附加值和贡献度将逐渐增加。从生产形态角度看,信息化使人类的物质生产转变为物质、信息和知识生产,由机器制造机器转变为由计算机制造机器,并由工业化向知识化、信息化转变,促进信息产业、信息产品、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传统产业、传统产品、传统技术、传统资源的融合和渗透。信息资源并不是物质资源和能源,但通过融合可以节约传统资源,或间接替代传统资源。

  四、结语

  国际著名的社会学家托夫勒认为,信息革命将对整个社会形态产生最根本的影响。他强调,在工业化过程中,实际上是信息化与工业化、信息化与社会化融为一体,所以信息化的最高阶段就是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生产社会发展方式,创造出新的文明。展望未来,通过信息化与工业经济的融合,将进一步促进产业(包括工业、服务业、农业以及新兴产业)的信息化和信息的产业化。进而拓展到信息化与整个国民经济的融合,将进一步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信息化和信息的经济化;再拓展到信息化与全社会的融合,将进一步促进全社会的信息化和信息的社会化。

点击浏览:矢量网络分析仪、频谱仪、示波器,使用操作培训教程

上一篇:基于CC2430的城市车辆限行系统研究
下一篇:基于FPGA的伪码测距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微波射频测量操作培训课程详情>>
射频和天线工程师培训课程详情>>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