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基于带阻滤波器的无阻尼系统校正设计
摘要:高精度加速度计是旋转加速度计重力梯度仪的核心惯性元件,为降低表头的热噪声,梯度仪用加速度计表头保持真空状态,即表头摆片处于无阻尼运动状态,因此对于这种加速度计回路校正提出了很高要求。针对加速度表头无阻尼状态,利用 Bainter 陷波器与超前滞后装置对加速度计回路进行校正,通过 Matlab 仿真与普通校正方法进行比较,说明这样的无阻尼系统加入 Bainter 陷波器后,不仅能够使系统的校正更加容易实现,而且还有效降低了系统的带宽,从而减小噪声误差的影响。另外,由于重力梯度仪所用的四个加速度计具有频响一致性的要求,通过调节陷波器的参数,可以近似消除加速度计摆片的两个极点,使加速度的响应趋向一致。
旋转重力梯度仪用加速度计是一种挠性加速度计,为了减少表头内的空气热噪声,对加速度计表头进行了真空处理,由此挠性加速度计摆片将处于真空状态。加速度计工作在低阻尼状态时,给系统校正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主要是利用Bainer 陷波滤波器消除加速度计表头传函中的两个零点,从而使加速度计力平衡回路处于稳定工作状态。
为了使加速度计静态误差为零,通常在前向通道加入积分环节。整个系统传递函数框图如图 2 所示。当系统精度达到 10-8的要求时,需要系统开环放大系数为:
其 Bode 图如图 3 所示。由图3可见,由于系统阻尼系数较小,在40 dB/Oct的转折频率处相位直降 90°,因此校正系统时首先应考虑提高在转折点之后的系统相位,同时考虑到系统的幅值本身就较高,因此提升相位时零点的位置又不能太靠前,否则将使截止频率大幅增加,从而增加系统的噪声。但是,零点选择也不能太靠后,否则,在所需的设计频率处相位提高不会很多,同样需要延长截止频率来提高相位裕度。因此,采用折衷的方法,用零点 200 来提升相位,这样传递函数变为:
当取bw =170 时,a=8652,aw =151.3;当bw =340 时,a=4326,aw =4.6。系统的开环 Bode 图如图 5 所示。由图 5 可见,校正后bw 取不同值时的系统Bode 图基本一致,而且截止频率都在cw=635rad/s 处,相位裕度 r 都等于 44.1°,同时系统还是条件稳定的。两个系统的闭环阶跃响应如图6 所示。由系统Bode图和阶跃响应可知,经校正后,新系统都是稳定的。但是,对于上面的校正参数aa w 最小为 57,最大为 943。即使对于最小的57,如果利用有源校正装置进行校正的话,也是难以实现的,因为通常aa w 是校正环节中的 RC 常数,也就意味着R、C 都要取非常大的值,即使对于 C=10 μF的电容,电阻也需要取到 5.7 M ,这样大的电阻对于电路板应用也是不适合的(通常情况,电路板设计时电阻阻值不能超过 1 M ,除非采取了特别防护措施)。这时,应适当增加系统带宽,从而降低实际电路设计的要求。取截止频率w = 1200 rad sc,相位
其校正后,Bode 图和阶跃响应图与前面校正后系统基本相同,只不过把截止频率移到了cw =1200 rad s附近。但是对于新的参数,aa w 最小只有 2135/311=6.8,相对原先的 57,小了近 10 倍,因此可以大大降低电阻值。在 C=10 μF时,电阻取 R=680 k 即可。但是这样做使带宽比原先增加了一倍,从而给系统带来了更大的噪声。对于像重力梯度仪这样的高精密电路,降低其噪声是极其重要的,因此这样的校正系统还是不能满足系统的总体要求。
3 带有 Bainter 陷波器的校正
现在在系统中加入 Bainter 陷波器,然后再对系统进行校正。Bainter 陷波器的电路图如图 7 所示。
对于bw <150 或bw >330 的bw 值,不存在使系统稳定的校正参数。校正后系统的 Bode 图见图 9。如图 9 所示,如果忽略陷波处的频率和相位,那么系统的截止频率 665 rad scw = ,相位裕度为 r=46°。系统对应的阶跃响应如图 10 所示。
由图 10 可知,对于不同的bw ,调节时间基本相同,但是超调量却随着bw 的增大而减小。而此时aa w 的范围是 1.13~12.23。因此,可以折衷考虑超调量和电路实现性,取bw =300,aa w =3.91,电容 C=10 μF,电阻 R=390 k ,从而实现系统的稳定。因此最终校正后的系统方程为:
4 结 论
由文中分析可知,在加速度计回路系统中加入陷波器后,不仅能够使系统的校正更加容易实现,而且还有效降低了系统的带宽。由于重力梯度仪所用的四个加速度计具有频响一致性的要求,加入陷波器通过近似消除加速度计的摆片的两个极点,可使加速度的响应更加一致。但同时系统的超调量有所增加,由图 10 可见,校正后系统的超调量基本上达到了 40%。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杨功流、刘洋希,李晓平. 重力梯度加速度计控制回路分析与设计[J].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9,17(2):145-147.YANG Gong-liu, LIU Yang-xi, LI Xiao-ping. Analysis and design on accelerometer’s control loop in Gravitational Gradient[J]. Journal of Chinese Inertial Technology, 2009, 17(2): 145-147.
[2] Jekeli C. A Review of gravity gradiometer survey system data analyses[J]. Geophysics, 1993, 58(4): 508-514.
[3] Tijing T. A platformless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 based on a canoNIcal gravity gradiometer[J]. J Appl.Maths Mechs, 1998,62(5): 819-822.
[4] Tijing T.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for gravity gradiometer. [C]// Conf. on Modern Methods and Achievement in ContinuumMechanics in Honor of Prof. L.I.Sedov"s 90th Anniversary, Moscow, 1997.
[5] Tijing T. Error analysis of internal configuration for a canonical gravity gradiometer[J]. Vestn. Mosk. Univ. Matem. Mekhan,1997, 6, 62-65.
[6] Tijing T. A platformless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 based on a canonical gravity gradiometer[J]. J. Appl. Maths. Mechs, 1998,62(5): 819-822.
[7] Moody M, Paik H, Canavan E. Three-axis superconducting gravity gradiometer for sensitive gravity experiments[J]. Review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2002, 73(11): 3957-3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