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中国制造业面临困境 应支持民企大力投入创新研发
据科技部消息,2012年中国科研经费投入已达到1万亿。最近十年,研发人员总数年平均增长12%,国际论文数量稳居世界第二,发明专利授权数居世界第三位。但为什么中国的创新研发还是不甚理想?大众普遍认为,我国科研经费投入主要分布在研究所、高校和国企,它们或因体制问题难以高效研发,或因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太低,不能有效提高生产率。为了让产业升级为民众带来实惠,国家政策也应有所偏重,应加大投入,扶持具有活力的民营企业进行创新研发。因为对制造业帮助更多的仍然是数量占比最大的民企们,国家大力支持民企做研发才是重点。
创新设备研发难度高,国家应加大扶持力度
中国制造业遭遇空前困境,这早已是不争的事实。集中表现为原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渐渐消失,而技术研发上的先天不足导致受制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综合造成中国制造业利润过低和产能过剩。解决办法之一,便是支持创新研发力量,大力发展智慧型产业,为中国制造业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制造业出现危机早已不是一天两天,专家在讲,经济学家在预测,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动荡,中国制造业出现了各种困境。按照经济学家郎咸平的观点,中国制造业的危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扭曲的冰火两重天。一方面,实体经济不景气,股市楼市皆低迷,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高档楼盘、豪车、高档奢侈品、高档古董艺术品却一片火爆,虚假的繁荣与实际的疲软并行其道。
2、中国制造业被进一步边缘化,产品研发和创新改造不足。中国虽然以制造业大国自居,却正在不断丧失优势,其国际话语权更趋式微,无法掌握国际市场规则中最关键的定价权,制造业的利润进一步降低。
3、税费过重、资金成本高、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再。各地屡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人力成本快速上升,仅有的优势也不复存在。
4、经营环境恶化,产能过剩。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下滑,外贸需求大减,导致国内的产能过剩,制造业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恶化。
针对以上问题,郎咸平提出的办法是发展“智慧产业”,由“智慧产业”来促成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
智慧产业又被称为“第四产业”,为企业和其他产业服务。在现代发展中,智慧型产业属于金字塔最高端的高科技和高创意产业。其作用则堪比火车头,能直接拉动国民经济向前飞驶。
目前,在中国制造业结构急需调整升级的背景下,智慧型产业一改以往大工厂浓烟滚滚、机器轰鸣的粗放型工厂模式,代之以低耗能、高效率、灵活、精简为特征,成为企业降低成本、促进制造业发展的关键。以下几个例子便堪称智慧产业的代表:
1、没有工厂的制造企业——“苹果”。它生产iphone,却没有工厂。它是科技创新型产业,又提供很多售后服务,如Apple store(苹果体验店)等。它并非传统的制造业,也不是高端服务业。一部价值499美元的iPad仅仅包括33美元的制造成本,并且在中国进行代工组装(只需花8美元请富士康代工)。
2、“3D打印机”——在2011年欧洲模具展上最先出现的一种新机器。这一机器的出现,让制造零件的工作不用再敲敲打打,直接通过加盖涂层制造产品。在模具展上,3D制造商用3D打印机直接打印出锤子——金属锤头和干净的木头手柄,与传统的锤子一模一样。
3、定制检测——作为生产线最后的质量检测环节,检测设备对制造业的影响巨大。目前在国内,以北京领邦仪器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是这一领域的佼佼者,它提倡“按需定制”:100%贴近用户生产线实际需求,用创新研发的智能自动设备代替大量的质检工人,务实地降低人力成本、提高质检效率。据此,可为制造企业的检测环节降低20%~50%的整体成本,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这类创新企业多为民营企业。由于国企体制束缚,难以高效研发,而高校及研究所的研发又大多脱离市场需求,产业转化的周期太长,导致后劲不足,因此对制造业理解更深刻的仍然是数量占比最多的民企们,国家鼓励民企做研发才是重点。
北京领邦仪器便是具备高效研发潜力的民营企业,它成长于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浪潮之中,坚持不懈地探索研发型企业的发展规律,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连续多年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通过了软件企业认证、军工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也是中关村第一批瞪羚计划企业。领邦仪器坚持“需求创新”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所倡导的自动、快速、智能化的“定制检测”模式目前已被制造行业所广泛接受。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以生产线实际需求为导向的创新研发型企业,将成为智慧产业的代表。因此,除了类似北京领邦仪器这样的创新型企业应该走出深巷,加大市场推广的力量外,还有赖于国家政策和政府机构的引导与扶持,另外,媒体及相关单位对广大制造型企业深层次问题的深入了解和公开报道,也将有助于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更多创新检测设备请访问:http://www.lbyq.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