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发展中国自己的 RFID 产业
录入:edatop.com 点击:
1 RFID 概介
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从上世纪80年代走向成熟的一项自动识别技术,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RFID 技术的覆盖范围广阔,许多正在应用中的自动识别技术虽然都可以归于RFID技术之内,但它们的工作原理、工作频率、技术特点、适用领域以及遵循的标准却是不同的。通常,RFID系统由电子标签.读写器和数据管理系统这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电子标签由天线和 RFID 芯片组成,每个芯片都含有唯一的识别码(UID)。
电子标签按获得能量的方法一般可分为无源电子标签和有源电子标签两大类。无源电子标签自身不带有电源,通过天线从读写器发出的能量中产生工作所需的电压。其特点是重量轻、体积小、 寿命长,但是工作距离短;有源电子标签通过自身带有的电池供电,特点是识别距离长,但价格较高且寿命短。
电子标签按存储器类型还可以分为只读电子标签、可读可写电子标签两种类型。存储器的大小、可以从1 6比特一直到512K字节。
RFID 系统的工作频率主要有125kHz、13.56MHz、400MHz 860~960MHz、2.45GHz、5.8GHz等多个频段。但是,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频率分配和最大发射功率的规定是不同的。在某些地区,某些频段的RFID产品可能被禁止使用。
一般而言,工作频率在1 00MHZ以下的 RFID 系统是通过线圈之间的磁场耦合方式工作,产品通常具有工作距离近、成本低、天线尺寸大、通讯速度低等特点,这类电子标签一般对人体没有影响;而400MHz以上的 RFID 系统是通过无线电波发射和反射的方式工作,产品通常具有工作距离远、天线尺寸小、通讯速度高等特点,这类电子标签一般会有发射功率限制,以避免对人体或环境造成伤害。表1比较了不同频段RFID 系统的优缺点。
RFID 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商业供应链管理、公共交通管理、商品防伪、身份识别以及安全和军事等众多领域。因为这些应用的环境和要求各不相同,很难找到一种适合所有应用的 RFID 产品,目前有多种不同类型的 RFID 产品正逐步得到应用。一般而言,选择合适的电子标签需根据应用至少确定以下几个问题:多远的工作距离?多快的通讯速度?多少个标签要能同时被处理?标签的成本是多少?对标签的工作环境和所附着物品的材料的要求是什么?标签的识别率是多少?
2 国内外RFID产业的现状
RFID 技术的发展建立在整个 RFID 产业链发展的基础上,RFID 产业链的任何一个环节的落后都会影响整个产业发展。RFID 产业链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标准的制定、芯片设计、标签封装、识别系统的设计和制造、系统集成和管理软件、广泛的应用开发。以下将从这几个方面介绍国内外 RFID 产业链的现状。
2.1标准的制定
RFID 技术领先的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地制定自己的标准。目前,ISO/IEC 1 8000、美国EPC Global、日本泛在中心(Ubiquitous ID)的三个主要标准正在制定中。这三个标准相互之间并不兼容,主要差别在通讯方式、防冲突协议和数据格式这三个方面,在技术上差距其实并不大。这三个标准都按照 RFID 的工作频率分为多个部分。在这些频段中,以13.56MHz频段的产品最为成熟,处于860~960MHz内的UHF频段的产品因为工作距离远且最可能成为全球通用的频段而最受重视,发展最快。
ISO/IEC 1 8000标准是最早开始制定的关于 RFID 的国际标准,按频段被划分为7个部分。目前支持ISO/IEC1 8000标准的RFID产品最多,相对的也最成熟。美国EPC Global 是由 UCC 和 EAN 两大组织联合成立、吸收了麻省理工 Auto ID 中心的研究成果后推出的系列标准草案。EPC Global 最重视 UHF 频段的RFID产品,极力推广基于EPC编码标准的FIFID产品。目前,EPCGlobal 标准的推广和发展十分迅速,许多大公司如沃尔玛等都是 EPC 标准的支持者。
日本的泛在中心(Ubiquitous ID)一直致力于本国标准的RFID产品开发和推广,拒绝采用美国的 EPC 编码标准。与美国大力发展 UHF 频段 RFID 不同的是, 日本对2.4GHz微波频段的RFID似乎更加青睐,目前日本已经开始了许多2.4GHz RFID产品的实验和推广工作。但是,迫于和美国 UHF 频段 RFID 产品互通的压力,日本也开始考虑和 EPC 标准兼容的问题。
我国有关政府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 RFID 产业的重要性,在2004年初正式成立了电子标签国家标准工作组,其目的就是制定中国自己的 RFID标准,推动中国自己的 RFID 产业。目前,我国的RFID标准正在紧锣密鼓的制定当中。
2.2芯片设计
RFID技术是从1 25kHz、13.56MHz等频段开始发展成熟再走向UHF频段和更高频段的。因此,在1 25kHz、13.56MHz这两个频段的RFID芯片种类多、技术成熟且价格低廉。其中,13.56MHz的ISO/IEC 1 5693标准的产品是近距离RFID产品的主流, 国外公司如Ti、Philips、Atmel、EM等提供的产品占了大部分市场。
目前加人到 UHF 频段 RFID 芯片设计的国外芯片公司越来越多,比较知名的如Ti、Philips、Intermac、Alien、Matrics、SGS、EM等。这些公司都已经或即将推出 UHF 频段的RFID产品。在2.4GHz频段, 日本的大公司如日立、松下等已推出了相关的产品,并已开始进行较大规模的应用试验。
随着技术的发展,芯片的价格越来越低。但是目前大约在1 0个美分左右的批量价格仍然偏高,无法达到大规模推广 RFID 产品的至少小于5美分的价格要求。
目前国内的芯片公司已经完全掌握了125 kHz和13.56MHz这两个频段的RFID芯片设计技术 在国内的 IC 卡市场,复旦微电子、上海华虹等公司都推出了一系列成熟的 RFID 产品并在和国外大公司的平等竞争中取得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在 UHF 和更高频段的RFID芯片设计上,国内公司也已经开始了研发工作,相信在2004年底或2005年初, 国内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 UHF 或更高频段 RFID 产品将会面世。
可以说,在 RFID 芯片设计水平上国内芯片公司的起步虽晚,但差距并不大。国内公司完全有机会赶上甚至超过国外芯片公司的技术水平。
2.3标签封装
标签的封装包括芯片的装配和天线制作两个方面。目前的封装技术面临着很多的挑战。首先,RFID 芯片的面积越来越小,大多数 RFID 芯片的面积小于0.5平方毫米,如何把这/厶小的芯片可靠的装配到标签上是一个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其次,如何大幅度的提高封装的速度、降低封装的成本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再者,鉴于 RFID 产品应用的多样性,对标签的大小、形状、材质、印刷以及标签上天线的设计要求也是多样的,因此,如何使封装技术适应多种需求也是不小的难题。可以说,标签的封装技术是目前影响到 RFID 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在国外,目前已出现了多种新的封装技术,如把芯片做成特殊形状通过液体流动或震动完成芯片自动装配;通过多个芯片并行操作提高封装速度、降低成本等方法。虽然这些技术仍在开发中还未成熟,但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封装技术将会取得突破,这个影响RFID标签成本的最大问题将会逐步解决。
在国内,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卡片形式的封装技术,信息技术与标准化但是在其他先进的封装技术方面与国外的差距很大,还不具备低成本RFID 产品的封装能力。目前,国内许多有远见的封装厂正准备引进国外的生产技术,从而在未来的 RFID 封装竞争中占得先机。
2.4识别系统(读卡机具)设计
同芯片一样,1 25kHz的低频段和1 3.56MHz的高频段的读卡机系统相对比较成熟,产品种类也较多。但在用1 3.56MHz频率的 RFID 作大于0.5米远距离操作时,因为此频段 RFID 工作原理的局限性,需要制作很大的天线,而且调试比较困难,因此在远距离的 RFID 中,1 3.56MHZ的读卡机的制作和调试仍是一个难点。
在 UHF 和更高的频段,读卡机的研发工作正在快速进行中,支持各种标准的读卡设备不断涌现。但是由于尚处于发展的初期,还存在一些如识别率、相互干扰、小型化等问题。
在国外,为了支持多种规格的产品,读卡机正在向小型化、多协议、多频段的方向发展。在国内,许多公司已经掌握了读卡机的核心技术,在技术水平上和国外的差距不大。
2.5系统集成和数据管理软件平台
系统集成和后台的数据处理平台也是关系到 RFID 能否顺利推广的关键环节。只有把 RFID 系统和用户的实际系统和需求结合起来,并通过数据管理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由 RFID 系统产生的大量的数据,才能提供对用户真正有用的信息,让用户体会到应用 RFID 带来的好处。
在国外,许多大应用系统开发商如 Sun、SAP、Oracle、IBM、Microsoft 等公司已经看到这个问题或商机,纷纷开始在其产品中集成RFID技术以满足未来这方面的巨大需求。许多大型的实验项目如麦德隆的未来商店、吉列的智能货架等都在这些大软件公司的帮助下积极的进行中。
在国内,系统集成商有一定的大型系统集成能力,但主要使用的还是国外的产品。国内的ERP软件开发商也开始进行了RFID软件模块的开发,并准备进行大型的实验。但是在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这两个方面,国内和国外的差距还是相当大的。
2.6 应用开发
在国外,低频和高频的 RFID 已经在畜牧业、交通、门禁、制造、物品管理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现在,人们越来越多的开始尝试应用 UHF频段的远距离 RFID 产品。其中以零售巨头 WaI-Mart 和美国国防部的 RFID 的应用计划最为引人注目。可以想见,这两个大集团的强势介八将大大推动 RFID 的发展。
在国内一些领域如铁路、海关、电子证书等已经有成功的 RFID 应用。而更多的领域如药品管理、制造业、物流管理等 RFID 技术的典型应用领域正积极准备尝试。但到目前为止, 国内应用的 RFID 产品大多为国外生产,且产品类型涵盖各种标准和频段,十分混乱,这将给今后国内统一的流通带来很大障碍。与国外相比, 国内 RFID 应用的范围和水平差距也较大,许多应用还处于试验阶段,对使用 RFID 技术带来的好处还体会不深。
3 RFID 产业的发展分析
3.1 制约 RFID 产业发展的因素
尽管 RFID 技术在诸多领域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并且已逐渐在一些领域广泛应用,但还是有许多因素在制约着 RFID 技术的快速发展:
● 标准 标准的不兼容特别是工作频率和 UID 编码的标准不兼容是制约 RFID 发展的首要因素。如果各国厂家推出的 RFID 产品互不兼容,那么对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物品流通将是十分不利的。
● 价格 目前 RFID 系统特别是电子标签的价格还是比较高的,还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让电子标签的成本降到5美分以下。
● 隐私保护 在西方国家,RFID 最大的问题是 RFID 技术可能对个人隐私权的侵犯,这使得许多人和组织竭力反对RFID的普遍应用。
● 数据处理能力 如果企业缺乏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可能会被大量的数据淹没而得不到 RFID 技术带来的好处。
● 安全问题 当前广泛使用的 RFID 系统缺乏可靠安全机制,如果在电子标签中存放敏感的信息而被非法窃取并使用的话,可能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3.2 RFID 产业的发展趋势
各大标准的制定将大大加快 RFID 的发展,同时由于标准的问题涉及到各个国家自身的利益和安全,故各大标准之争如日本和美国间对抗将会继续,而且会因为中国等更多国家加八标准制定的行列而变得复杂和激烈。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大标准不可能一直保持对抗局面,最终在利益的平衡下,各个主要的标准将会相互靠近,最终达到兼容和互通。
特别要指出的是,在标准的竞争和合作中,市场大小而非技术高低是争夺话语权主要的资本。这意味着中国将在未来的 RFID 标准战中成为一个主要的角色。在芯片设计上,新一代芯片的推出速度将加快,产品的数量将增多。大公司的芯片凭借其系统解决方案的整体优势将取得暂时的领先。RFID 芯片将继续向更小、更便宜、可读可写、功能更强大的方向发展,而不会成为阻碍未来 RFID 发展的主要问题。关于RFID的隐私和安全问题,可以通过让芯片自动失效或者使用可靠的加密方法来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在标签的封装上,随着封装技术越来越成为 RFID 发展的瓶颈,更多的大公司将致力于封装技术的发展。一些新的封装技术将会成熟并大大降低目前 RFID 的成本和易用性。RFID 封装业将和印刷、打印业结合,形成产品的 RFID 编码和条形码结合的过渡阶段。可以说,封装技术的发展速度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将决定 RFID 技术发展的速度。
在 RFID 的应用上,在未来2到4年的时间里,RFID 的发展将不会太快,不会出现像乐观的分析家所描述的那样,RFID 产品普遍用于各个行业和所有的物体。但是,随着 RFID 关键技术问题如成本和处理系统的解决和RFID应用的深人,RFID 带来的好处将会逐步显现出来。预计在未来5到10年内,RFID 会有一个爆炸性的发展并将和现代通讯、现代管理技术相互结合而掀起一个长期和深人的新技术革命。
4 发展中国自己的RFID产业链
RFID 技术将在不远的将来引起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全新革命,在国外积极发展和应用 RFID 技术的情势下,如果中国不发展自己的RFID产业就会受制于人,就会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落伍。现在正处于RFID技术发展的初期阶段,目前中国在 RFID 技术上已有一定的技术和市场基础,如果措施得当,是完全有机会赶上甚至领先于国外竞争对手的。另外,发展中国自己的 RFID 产业不能局限在某个环节,而应该是发展整个中国的 RFID 产业链,应该是从标准到应用中各个环节的共同发展。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建立中国自己的 RFID 标准,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角度,中国必须有自己的标准和自己的产品,这不仅可以改变以往在标准上处处受制于人、被动的局面,也有助于改变国内的市场应用和技术开发的混乱局面,形成合力增强竞争力。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未来信息技术与标 茬化 RFID 的最大市场将在作为世界工厂和世界市场的中国,中国完全应该也能够拥有自己的标准。
随着中国标准化工作的进展,中国将成为国际 RFID 标准的第四股力量。在借鉴而不拷贝国外标准的指导思想下,制定中国 RFID 产品统一的代码标准,并开始整个技术和应用上的系列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将为国内产业的发展赢得宝贵的时间。当然,在标准的制定中应避免闭门造车,应该在和国外各大标准竞争和合作中,努力做到全球化下的多赢。
● 在公平竞争的大前提下,可以从行业政策上支持和发展我们的产业。不妨在关系到国家安全和重大利益的行业或领域中制定自有的强制标准和准人限制,或者规定优先使用中国国内的 RFID 产品。
● 从制定产业政策的角度来扶植国内的产业力量,可以有效的促进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发展壮大,尽快达到国际竞争力。当然,在一般的领域完全可以开放和鼓励竞争,让所有的国外和国内的厂商在平等的条件下开放竞争,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以尽快提高国内产业的竞争力和应用水平。
● 逐步开发和推进 RFID 的应用,在技术比较成熟、价格不敏感的行业中先进行 RFID 的应用,以点带面的推动 RFID 的发展。在 RFID 产品的价格下降和应用成熟后,再在生产、物流、零售等广大领域推广。在这个方面,政府和行业组织可以共同努力建立公共的 RFID 实验室和若干典型的应用示范案例等公共的平台,让各企业能够共享资源,从而有效的降低研发和应用的成本。
(文/复旦大学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马庆容 张纲 俞军)
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从上世纪80年代走向成熟的一项自动识别技术,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RFID 技术的覆盖范围广阔,许多正在应用中的自动识别技术虽然都可以归于RFID技术之内,但它们的工作原理、工作频率、技术特点、适用领域以及遵循的标准却是不同的。通常,RFID系统由电子标签.读写器和数据管理系统这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电子标签由天线和 RFID 芯片组成,每个芯片都含有唯一的识别码(UID)。
电子标签按获得能量的方法一般可分为无源电子标签和有源电子标签两大类。无源电子标签自身不带有电源,通过天线从读写器发出的能量中产生工作所需的电压。其特点是重量轻、体积小、 寿命长,但是工作距离短;有源电子标签通过自身带有的电池供电,特点是识别距离长,但价格较高且寿命短。
电子标签按存储器类型还可以分为只读电子标签、可读可写电子标签两种类型。存储器的大小、可以从1 6比特一直到512K字节。
RFID 系统的工作频率主要有125kHz、13.56MHz、400MHz 860~960MHz、2.45GHz、5.8GHz等多个频段。但是,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频率分配和最大发射功率的规定是不同的。在某些地区,某些频段的RFID产品可能被禁止使用。
一般而言,工作频率在1 00MHZ以下的 RFID 系统是通过线圈之间的磁场耦合方式工作,产品通常具有工作距离近、成本低、天线尺寸大、通讯速度低等特点,这类电子标签一般对人体没有影响;而400MHz以上的 RFID 系统是通过无线电波发射和反射的方式工作,产品通常具有工作距离远、天线尺寸小、通讯速度高等特点,这类电子标签一般会有发射功率限制,以避免对人体或环境造成伤害。表1比较了不同频段RFID 系统的优缺点。
RFID 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商业供应链管理、公共交通管理、商品防伪、身份识别以及安全和军事等众多领域。因为这些应用的环境和要求各不相同,很难找到一种适合所有应用的 RFID 产品,目前有多种不同类型的 RFID 产品正逐步得到应用。一般而言,选择合适的电子标签需根据应用至少确定以下几个问题:多远的工作距离?多快的通讯速度?多少个标签要能同时被处理?标签的成本是多少?对标签的工作环境和所附着物品的材料的要求是什么?标签的识别率是多少?
2 国内外RFID产业的现状
RFID 技术的发展建立在整个 RFID 产业链发展的基础上,RFID 产业链的任何一个环节的落后都会影响整个产业发展。RFID 产业链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标准的制定、芯片设计、标签封装、识别系统的设计和制造、系统集成和管理软件、广泛的应用开发。以下将从这几个方面介绍国内外 RFID 产业链的现状。
2.1标准的制定
RFID 技术领先的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地制定自己的标准。目前,ISO/IEC 1 8000、美国EPC Global、日本泛在中心(Ubiquitous ID)的三个主要标准正在制定中。这三个标准相互之间并不兼容,主要差别在通讯方式、防冲突协议和数据格式这三个方面,在技术上差距其实并不大。这三个标准都按照 RFID 的工作频率分为多个部分。在这些频段中,以13.56MHz频段的产品最为成熟,处于860~960MHz内的UHF频段的产品因为工作距离远且最可能成为全球通用的频段而最受重视,发展最快。
ISO/IEC 1 8000标准是最早开始制定的关于 RFID 的国际标准,按频段被划分为7个部分。目前支持ISO/IEC1 8000标准的RFID产品最多,相对的也最成熟。美国EPC Global 是由 UCC 和 EAN 两大组织联合成立、吸收了麻省理工 Auto ID 中心的研究成果后推出的系列标准草案。EPC Global 最重视 UHF 频段的RFID产品,极力推广基于EPC编码标准的FIFID产品。目前,EPCGlobal 标准的推广和发展十分迅速,许多大公司如沃尔玛等都是 EPC 标准的支持者。
日本的泛在中心(Ubiquitous ID)一直致力于本国标准的RFID产品开发和推广,拒绝采用美国的 EPC 编码标准。与美国大力发展 UHF 频段 RFID 不同的是, 日本对2.4GHz微波频段的RFID似乎更加青睐,目前日本已经开始了许多2.4GHz RFID产品的实验和推广工作。但是,迫于和美国 UHF 频段 RFID 产品互通的压力,日本也开始考虑和 EPC 标准兼容的问题。
我国有关政府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 RFID 产业的重要性,在2004年初正式成立了电子标签国家标准工作组,其目的就是制定中国自己的 RFID标准,推动中国自己的 RFID 产业。目前,我国的RFID标准正在紧锣密鼓的制定当中。
2.2芯片设计
RFID技术是从1 25kHz、13.56MHz等频段开始发展成熟再走向UHF频段和更高频段的。因此,在1 25kHz、13.56MHz这两个频段的RFID芯片种类多、技术成熟且价格低廉。其中,13.56MHz的ISO/IEC 1 5693标准的产品是近距离RFID产品的主流, 国外公司如Ti、Philips、Atmel、EM等提供的产品占了大部分市场。
目前加人到 UHF 频段 RFID 芯片设计的国外芯片公司越来越多,比较知名的如Ti、Philips、Intermac、Alien、Matrics、SGS、EM等。这些公司都已经或即将推出 UHF 频段的RFID产品。在2.4GHz频段, 日本的大公司如日立、松下等已推出了相关的产品,并已开始进行较大规模的应用试验。
随着技术的发展,芯片的价格越来越低。但是目前大约在1 0个美分左右的批量价格仍然偏高,无法达到大规模推广 RFID 产品的至少小于5美分的价格要求。
目前国内的芯片公司已经完全掌握了125 kHz和13.56MHz这两个频段的RFID芯片设计技术 在国内的 IC 卡市场,复旦微电子、上海华虹等公司都推出了一系列成熟的 RFID 产品并在和国外大公司的平等竞争中取得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在 UHF 和更高频段的RFID芯片设计上,国内公司也已经开始了研发工作,相信在2004年底或2005年初, 国内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 UHF 或更高频段 RFID 产品将会面世。
可以说,在 RFID 芯片设计水平上国内芯片公司的起步虽晚,但差距并不大。国内公司完全有机会赶上甚至超过国外芯片公司的技术水平。
2.3标签封装
标签的封装包括芯片的装配和天线制作两个方面。目前的封装技术面临着很多的挑战。首先,RFID 芯片的面积越来越小,大多数 RFID 芯片的面积小于0.5平方毫米,如何把这/厶小的芯片可靠的装配到标签上是一个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其次,如何大幅度的提高封装的速度、降低封装的成本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再者,鉴于 RFID 产品应用的多样性,对标签的大小、形状、材质、印刷以及标签上天线的设计要求也是多样的,因此,如何使封装技术适应多种需求也是不小的难题。可以说,标签的封装技术是目前影响到 RFID 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在国外,目前已出现了多种新的封装技术,如把芯片做成特殊形状通过液体流动或震动完成芯片自动装配;通过多个芯片并行操作提高封装速度、降低成本等方法。虽然这些技术仍在开发中还未成熟,但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封装技术将会取得突破,这个影响RFID标签成本的最大问题将会逐步解决。
在国内,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卡片形式的封装技术,信息技术与标准化但是在其他先进的封装技术方面与国外的差距很大,还不具备低成本RFID 产品的封装能力。目前,国内许多有远见的封装厂正准备引进国外的生产技术,从而在未来的 RFID 封装竞争中占得先机。
2.4识别系统(读卡机具)设计
同芯片一样,1 25kHz的低频段和1 3.56MHz的高频段的读卡机系统相对比较成熟,产品种类也较多。但在用1 3.56MHz频率的 RFID 作大于0.5米远距离操作时,因为此频段 RFID 工作原理的局限性,需要制作很大的天线,而且调试比较困难,因此在远距离的 RFID 中,1 3.56MHZ的读卡机的制作和调试仍是一个难点。
在 UHF 和更高的频段,读卡机的研发工作正在快速进行中,支持各种标准的读卡设备不断涌现。但是由于尚处于发展的初期,还存在一些如识别率、相互干扰、小型化等问题。
在国外,为了支持多种规格的产品,读卡机正在向小型化、多协议、多频段的方向发展。在国内,许多公司已经掌握了读卡机的核心技术,在技术水平上和国外的差距不大。
2.5系统集成和数据管理软件平台
系统集成和后台的数据处理平台也是关系到 RFID 能否顺利推广的关键环节。只有把 RFID 系统和用户的实际系统和需求结合起来,并通过数据管理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由 RFID 系统产生的大量的数据,才能提供对用户真正有用的信息,让用户体会到应用 RFID 带来的好处。
在国外,许多大应用系统开发商如 Sun、SAP、Oracle、IBM、Microsoft 等公司已经看到这个问题或商机,纷纷开始在其产品中集成RFID技术以满足未来这方面的巨大需求。许多大型的实验项目如麦德隆的未来商店、吉列的智能货架等都在这些大软件公司的帮助下积极的进行中。
在国内,系统集成商有一定的大型系统集成能力,但主要使用的还是国外的产品。国内的ERP软件开发商也开始进行了RFID软件模块的开发,并准备进行大型的实验。但是在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这两个方面,国内和国外的差距还是相当大的。
2.6 应用开发
在国外,低频和高频的 RFID 已经在畜牧业、交通、门禁、制造、物品管理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现在,人们越来越多的开始尝试应用 UHF频段的远距离 RFID 产品。其中以零售巨头 WaI-Mart 和美国国防部的 RFID 的应用计划最为引人注目。可以想见,这两个大集团的强势介八将大大推动 RFID 的发展。
在国内一些领域如铁路、海关、电子证书等已经有成功的 RFID 应用。而更多的领域如药品管理、制造业、物流管理等 RFID 技术的典型应用领域正积极准备尝试。但到目前为止, 国内应用的 RFID 产品大多为国外生产,且产品类型涵盖各种标准和频段,十分混乱,这将给今后国内统一的流通带来很大障碍。与国外相比, 国内 RFID 应用的范围和水平差距也较大,许多应用还处于试验阶段,对使用 RFID 技术带来的好处还体会不深。
3 RFID 产业的发展分析
3.1 制约 RFID 产业发展的因素
尽管 RFID 技术在诸多领域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并且已逐渐在一些领域广泛应用,但还是有许多因素在制约着 RFID 技术的快速发展:
● 标准 标准的不兼容特别是工作频率和 UID 编码的标准不兼容是制约 RFID 发展的首要因素。如果各国厂家推出的 RFID 产品互不兼容,那么对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物品流通将是十分不利的。
● 价格 目前 RFID 系统特别是电子标签的价格还是比较高的,还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让电子标签的成本降到5美分以下。
● 隐私保护 在西方国家,RFID 最大的问题是 RFID 技术可能对个人隐私权的侵犯,这使得许多人和组织竭力反对RFID的普遍应用。
● 数据处理能力 如果企业缺乏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可能会被大量的数据淹没而得不到 RFID 技术带来的好处。
● 安全问题 当前广泛使用的 RFID 系统缺乏可靠安全机制,如果在电子标签中存放敏感的信息而被非法窃取并使用的话,可能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3.2 RFID 产业的发展趋势
各大标准的制定将大大加快 RFID 的发展,同时由于标准的问题涉及到各个国家自身的利益和安全,故各大标准之争如日本和美国间对抗将会继续,而且会因为中国等更多国家加八标准制定的行列而变得复杂和激烈。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大标准不可能一直保持对抗局面,最终在利益的平衡下,各个主要的标准将会相互靠近,最终达到兼容和互通。
特别要指出的是,在标准的竞争和合作中,市场大小而非技术高低是争夺话语权主要的资本。这意味着中国将在未来的 RFID 标准战中成为一个主要的角色。在芯片设计上,新一代芯片的推出速度将加快,产品的数量将增多。大公司的芯片凭借其系统解决方案的整体优势将取得暂时的领先。RFID 芯片将继续向更小、更便宜、可读可写、功能更强大的方向发展,而不会成为阻碍未来 RFID 发展的主要问题。关于RFID的隐私和安全问题,可以通过让芯片自动失效或者使用可靠的加密方法来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在标签的封装上,随着封装技术越来越成为 RFID 发展的瓶颈,更多的大公司将致力于封装技术的发展。一些新的封装技术将会成熟并大大降低目前 RFID 的成本和易用性。RFID 封装业将和印刷、打印业结合,形成产品的 RFID 编码和条形码结合的过渡阶段。可以说,封装技术的发展速度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将决定 RFID 技术发展的速度。
在 RFID 的应用上,在未来2到4年的时间里,RFID 的发展将不会太快,不会出现像乐观的分析家所描述的那样,RFID 产品普遍用于各个行业和所有的物体。但是,随着 RFID 关键技术问题如成本和处理系统的解决和RFID应用的深人,RFID 带来的好处将会逐步显现出来。预计在未来5到10年内,RFID 会有一个爆炸性的发展并将和现代通讯、现代管理技术相互结合而掀起一个长期和深人的新技术革命。
4 发展中国自己的RFID产业链
RFID 技术将在不远的将来引起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全新革命,在国外积极发展和应用 RFID 技术的情势下,如果中国不发展自己的RFID产业就会受制于人,就会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落伍。现在正处于RFID技术发展的初期阶段,目前中国在 RFID 技术上已有一定的技术和市场基础,如果措施得当,是完全有机会赶上甚至领先于国外竞争对手的。另外,发展中国自己的 RFID 产业不能局限在某个环节,而应该是发展整个中国的 RFID 产业链,应该是从标准到应用中各个环节的共同发展。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建立中国自己的 RFID 标准,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角度,中国必须有自己的标准和自己的产品,这不仅可以改变以往在标准上处处受制于人、被动的局面,也有助于改变国内的市场应用和技术开发的混乱局面,形成合力增强竞争力。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未来信息技术与标 茬化 RFID 的最大市场将在作为世界工厂和世界市场的中国,中国完全应该也能够拥有自己的标准。
随着中国标准化工作的进展,中国将成为国际 RFID 标准的第四股力量。在借鉴而不拷贝国外标准的指导思想下,制定中国 RFID 产品统一的代码标准,并开始整个技术和应用上的系列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将为国内产业的发展赢得宝贵的时间。当然,在标准的制定中应避免闭门造车,应该在和国外各大标准竞争和合作中,努力做到全球化下的多赢。
● 在公平竞争的大前提下,可以从行业政策上支持和发展我们的产业。不妨在关系到国家安全和重大利益的行业或领域中制定自有的强制标准和准人限制,或者规定优先使用中国国内的 RFID 产品。
● 从制定产业政策的角度来扶植国内的产业力量,可以有效的促进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发展壮大,尽快达到国际竞争力。当然,在一般的领域完全可以开放和鼓励竞争,让所有的国外和国内的厂商在平等的条件下开放竞争,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以尽快提高国内产业的竞争力和应用水平。
● 逐步开发和推进 RFID 的应用,在技术比较成熟、价格不敏感的行业中先进行 RFID 的应用,以点带面的推动 RFID 的发展。在 RFID 产品的价格下降和应用成熟后,再在生产、物流、零售等广大领域推广。在这个方面,政府和行业组织可以共同努力建立公共的 RFID 实验室和若干典型的应用示范案例等公共的平台,让各企业能够共享资源,从而有效的降低研发和应用的成本。
(文/复旦大学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马庆容 张纲 俞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