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钢构建材构件吊装作业之三阶段概念验证
RFID基本特质为无线电波,易受金属干扰。尤其是UHF频段之无线电波RFID标签,若未经特殊设计,其读取效果极差。构件以钢为材质,若想要在钢质构件之施工场合中应用RFID,钢质构件对RFID效能之影响,为必须了解与克服之问题。
基本性能测试
前提:
1、RFID标签种类很多,本次验证测试以钢构建材为主,故使用金属表面专用标签。目前市面上仍无混凝土专用之标签,故混凝土测试亦采同样之标签。
2、基本性能测试时尚未安装RFID标签于应用物体(钢构、混凝土)上,测试四周环境无其它无线电波源,或其他足以干扰、反射电波之物件。
3、由于RFID标签与reader之相对角度会影响其读取效能,测试时,采水平及垂直两种方式测试。
4、典型之RFID reader完整场型为一3度空间之梨型。限于本次测试之设备及器具,无法量取完整之场型。故采水平面及铅直面上之场型为代表。
验测内容
1、基本场型测试
将tag及reader置于无干扰及障碍之环境下,测试其无线电反射场型(Profile)。
图1、 无线电反射基本场型
由于完整3D场型测试不易,故以X-Y 平面及X-Z平面各取7点量测其最大可读取位置来描绘其大致场型,如上图所示。测试固定式reader时,固定reader然后移动tag;测试手持式或PDA reader时,固定tag然后移动reader。读取时,reader 及 tag 间采最佳之相对角度。测试时,reader/tag不应接触地面,以避免地面干扰。
量测方式如下图所示(以X-Y平面为例):
以reader表面为原点,沿X-轴方向量取第一点,为X方向最大可读取距离L。沿Y-轴方向量在1/4L、1/2L、3/4L位置,取Y-轴方向量最大可读取点。
图2、基本场型量测点
2、基本写入测试
将tag及reader置于无干扰及障碍之环境下,测试其资料写入之效能。测试固定式reader时,固定reader然后移动tag,测试手持式或PDA时,固定tag然后移动reader。不考虑场型,每个Tag至少写入20次以测试写入之成功率。
结论
1、就基本场型测试结果来看,固定式reader之读取距离远大于手持式reader。在可读取之距离内,其读取范围亦较手持式来得大。
2、就 ISO规格及EPC Gen2规格之结果来看,EPC Gen2规格之效能亦远较ISO规格之效能为佳。
3、同一reader,读取之范围均大于写入之范围。
4、标签与reader相对之方向角度对读取范围有相当大之影响,若方向不对,则其效果将大幅降低。
验证系统测试分析
验证需求功能评估
本验证利用RFID技术,建立钢构吊装监控管制架构与作业内容,以收集、管理及整合各阶段资讯,有效提升吊装作业施工效率。因此,必需建立一套RFID钢骨吊装时程监控资讯整合系统,来控管所有相关事项,包括: 构件进场作业、吊装准备作业、构件吊装作业、构件安装作业、进度控管作业等。为支援上述作业,所需相关之功能分述如下:
1、无线传输系统之运用
有鉴于营造工地施工环境不佳,基地面积往往有一定之规模,而工程施工面随着施工进度、作业项目的推展,而成水平面与垂直面之变动,使得工地现场资料来源,不断随着工程进度在改变。资料输入辨识与传输若是透过线路传送往往易造成中断与不便,尤其是经常性移动之机具或物料,其资料传输更为不易。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采用无线传输系统来处理工地各作业之相关资料。
2、基本资料库
吊装作业之各项基本资料,必须先建立于系统中来比对控管。这些资料在后续之作业中,可能会被修改更新。所储存之各项基本资料,包括属于专案之基本资料(如专案名称、代号、起始日期、完成日期、工作项目、进度等),构件之基本资料(规格、编号、ID、吊装日期、次序…)等。
3、专案管理
以每项吊装工程作为一个专案,作为后续所有作业管理之基础。专案管理模组提供使用者新增、开启、修改工程专案之功能,以及构件时程资料、图形资料与系统资料库之间连结等相关设定,以供系统后续进行吊装作业之运作。
4、排程与进度监控
每项吊装作业必须先进行吊装方式及吊装次序之规划。使用者进行吊装作业排程规划后,实际吊装施工时即按照该规划进行吊装作业。同时,吊装作业之预定时程与实际进度,也必须能加以控管,施工人员也能随时查询及更新施工进度。
5、吊装作业
施工人员于工地现场,透过操作简易之介面,以reader读取构件上Tag,进行构件之登录、确认、构件基本资讯查询、储存区域及吊装位置查询、进度回报等工作。
6、图形化介面
提功使用者简易之图形介面,将吊装作业与图形显示查询整合在同一操作介面下,供管理者直接以图形点选方式进行吊装作业或进度查询。
验证系统架构
依现场吊装作业管理需求,施工时程监控管制架构如下图所示:
图3 、验证系统架构
在此架构下,工地现场远端资料为分散收集方式,再透过无线传输,将资料传至现场管制中心,进行构件查询与现场吊装即时监控。此作业架构包含二部份:「现场管制中心」之建置及「钢骨构件资料收集」,分述如下:
1、现场管制中心
设置于工地办公室内,工地现场构件tag资料,经RFID Reader读取后,以无线电波传递方式将所读取之构件码传回,存入资料库中,以便进行后续之构件吊装控管相关作业。此中心为构件码资讯读取、传递与输入查询之伺服端,亦为「RFID钢骨吊装时程监控资讯整合系统」之管制中枢。
2、钢骨构件RFID资料收集
在资料来源处使用手持式reader读取或手动输入构件码后,即时以无线电波传输至现场管制中心。本架构中,构件码资料来源分别应用在「工地出入口─构件入场登录」与「工地构件储存区─构件预备吊装登录」两个阶段。资料收集时,首先使用RFID reader读取构件上之tag,经由无线网路传输,构件码资料传回主电脑,以进行后续之资料搜寻及监控作业。
就以软体本身架构来看,系统分成「对话介面」、「资料管理」与「模式管理」三部分如图4所示:
1. 对话介面「对话介面」系使用者与系统间沟通之主要管道,亦称之为「使用者介面」(User Interface),设计时系从使用者的角度来建构系统,以确保使用者操作时之亲善性,同时有效地传达控制指令与变数。
图 4、吊装监控系统架构
2. 资料管理
系统之文字及数值等资料均是以资料库的形态储存,并且以关联式资料库(Relational Database)来连结不同资料库间的资料,再运用资料库结构式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 SQL),以Select、From、Where、Order By等组合子句进行存/取、查询、修改、删除及新增资料库中的资料,进而达到资料管理的功能。
3. 模式管理
系统之模式均以模式库的形态存在,而且各个模式均可配合资料的改变来更新模式中的参数,使模式能够因应现实状况的改变,同时亦可反复执行指定模式,确保使用者可以得到所需之决策支援,进而达成模式管理的功能。系统目前之模式有: 吊装作业、专案管理、排程与进度监控及图形化吊装作业。
一、 验证系统布署
「现场管制中心」其所需硬体设备,如图5所示:RFID钢骨吊装时程监控资讯整合系统于主电脑中执行,主电脑连接网路系统。无线网路基地台亦连接网路系统,作为与手持式读取器连接之通道。
图 5、现场管制中心硬体设备
「钢骨构件资料收集」其所需硬体设备,如图6所示:
其中无线网路基地台须先行架设,手持式读取器以其本身之无线通讯功能透过无线网路基地台,与主电脑沟通。验测之对象为大小不等之结构用钢梁,并将RFID标签贴附于钢梁之腹部及翼部。此外,于混凝土试体中不同位置,植入RFID标签,再进行验测。
图6、钢骨构件资料收集所需硬体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