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终极电子供应链
录入:edatop.com 点击:
如何使供应链管理得以用电子化手段来实施,在电子数据传送及无线射频技术各自的领域内都有所阐述。但一方面,没有无线射频技术的电子数据传送只是信息交换及可视化,并未能达到流程全面自动化。另一方面,使用没有结合电子数据传送的无线射频技术只能加快前线产品数据的处理,却无法分辨出这些数据是对还是错。因此,如何将电子数据传送及与无线射频技术结合,以达到全面的供应链自动化,就成为了最终极的问题。
在电子数据传送领域,最早出现的是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电子数据交换)。EDI主要由电子报文、数据通讯标准及技术所组成,其发展最蓬勃的时期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但由于当时国内企业信息化水平不高,已部署了ERP应用系统的企业为数不多,因而错过了借用EDI进行B2B信息标准化的机遇。及至近年,EDI的技术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首先出现了EDI通过互联网传送的标准——EDIINT,该标准大幅降低了使用增值网来传送EDI的成本。同时,一些组织也开始努力开发比EDI更高效、更吻合互联网框架的XML技术,RosettaNet(络世达网)就是其中之一。RosettaNet是一套以PIPs(贸易伙伴接口流程)为中心,以XML技术为骨干的B2B信息标准。由于使用互联网技术,使用RosettaNet的导入成本比使用EDI更低。由于国内大多数企业并没有经历过以EDI进行信息标准化的阶段,因此导入以流程为主导的RosettaNet对他们来说门槛较高。然而,B2B信息的标准化已是大势所趋,有没有实施信息标准化已直接影响到企业与其供应链伙伴乃至客户接轨的能力。
至于在无线射频技术上,业界谈论得最多的要算是WalMart(沃尔玛)及美国国防部对其供应商在使用无线射频标签上的硬性要求,其他零售业的龙头企业也争相仿效。其次是在香港极为流行的八达通咭。可是这些企业或组织对无线射频技术如何实施在供应链上似乎不甚了了。其实无线射频技术使用成功的关键并不仅在于射频的频率或应用程式,而是在于发送方和接收方对储存于无线射频标签内的数据是否有一致的理解。
要达到这种一致的理解有两种方法,一是设立一个中央资料库或名录,储存资料于无线射频标签的一方可把资料或资料的储存地址存放于中央资料库或名录中,接收方可到这个资料库提取有关资料。这个方法现为EPC Global Network (产品电子代码全球网络)所采用。EPC Global Network 的计划是建立一个EPC发现服务(EPC Discovery Services)及一个根源物件命名服务(Root Object Naming Service)来储存产品电子代码的简单定位资料。这两个服务会指引用户到真正储存产品电子代码的本地物件命名服务(Local Object Naming Service)。但要建立能全球同步的中央资料库或名录投资不菲,且非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功。第二种方法就是由发送方把无线射频标签内储存的资料用另外的途径直接传送给接收方,而电子数据传送恰好为这种方法提供了高效率的传送途径。
要结合无线射频技术和电子数据传送,首要的工作是采取一套标准化的代码来作为无线射频标签储存数据。这套代码可以是96bit的EPC、72bit的SSCC(连续性货运容器代码)或其他发送及接收方都能认可及处理的代码。EPC为每个产品单位提供一个独一无二的代码,以便鉴定及追踪其身份。但由于有些产品如原材料或小零部件不需要独立代码,因此可采用以容器或货盘为单位的SSCC。
用户选好代码后,下一步就是要制定携带代码的电子数据文档。用户可选择使用自行定义的EDI或XML报文,高科技制造业的用户亦可考虑使用RosettaNet标准文档及流程。现在有一些RosettaNet的PIPs(贸易伙伴接口流程)如3B2、3B12、3B13和3B18等已经可以携带SSCC代码。
下图是一个例子,说明如何以电子数据传送结合无线射频技术以达到货物追踪及身份确认的效果。
付货人在发货前,先把货物代码随付运通知单(Advance Shipment Notice) 以电子方式传送给收货人,收货人收到后可将货物代码储存于系统内,以便日后核对。与此同时,付货人也要把货物代码随付货单证通知(Shipping Documentation Notification) 以电子方式传送给物流公司,物流公司会根据付货单证通知准备提单(Bills of Lading),同时也会在包装货物时代付货人在货物或容器上贴上储存货物代码的无线射频标签。当货物在运送过程中或到达收货人的仓库后,仓库的无线射频阅读器会检索到货物无线射频标签内的货物代码,再以电子手段发送给收货人。由于收货人的系统内已储存了该货物的代码,因此收货人很容易便可确认货物身份及所在位置。
通过这种电子数据传送与无线射频技术的结合,供应链自动化便可轻易地实施起来,从而一连串的物流不畅及库存积压问题便可以得到解决。
在电子数据传送领域,最早出现的是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电子数据交换)。EDI主要由电子报文、数据通讯标准及技术所组成,其发展最蓬勃的时期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但由于当时国内企业信息化水平不高,已部署了ERP应用系统的企业为数不多,因而错过了借用EDI进行B2B信息标准化的机遇。及至近年,EDI的技术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首先出现了EDI通过互联网传送的标准——EDIINT,该标准大幅降低了使用增值网来传送EDI的成本。同时,一些组织也开始努力开发比EDI更高效、更吻合互联网框架的XML技术,RosettaNet(络世达网)就是其中之一。RosettaNet是一套以PIPs(贸易伙伴接口流程)为中心,以XML技术为骨干的B2B信息标准。由于使用互联网技术,使用RosettaNet的导入成本比使用EDI更低。由于国内大多数企业并没有经历过以EDI进行信息标准化的阶段,因此导入以流程为主导的RosettaNet对他们来说门槛较高。然而,B2B信息的标准化已是大势所趋,有没有实施信息标准化已直接影响到企业与其供应链伙伴乃至客户接轨的能力。
至于在无线射频技术上,业界谈论得最多的要算是WalMart(沃尔玛)及美国国防部对其供应商在使用无线射频标签上的硬性要求,其他零售业的龙头企业也争相仿效。其次是在香港极为流行的八达通咭。可是这些企业或组织对无线射频技术如何实施在供应链上似乎不甚了了。其实无线射频技术使用成功的关键并不仅在于射频的频率或应用程式,而是在于发送方和接收方对储存于无线射频标签内的数据是否有一致的理解。
要达到这种一致的理解有两种方法,一是设立一个中央资料库或名录,储存资料于无线射频标签的一方可把资料或资料的储存地址存放于中央资料库或名录中,接收方可到这个资料库提取有关资料。这个方法现为EPC Global Network (产品电子代码全球网络)所采用。EPC Global Network 的计划是建立一个EPC发现服务(EPC Discovery Services)及一个根源物件命名服务(Root Object Naming Service)来储存产品电子代码的简单定位资料。这两个服务会指引用户到真正储存产品电子代码的本地物件命名服务(Local Object Naming Service)。但要建立能全球同步的中央资料库或名录投资不菲,且非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功。第二种方法就是由发送方把无线射频标签内储存的资料用另外的途径直接传送给接收方,而电子数据传送恰好为这种方法提供了高效率的传送途径。
要结合无线射频技术和电子数据传送,首要的工作是采取一套标准化的代码来作为无线射频标签储存数据。这套代码可以是96bit的EPC、72bit的SSCC(连续性货运容器代码)或其他发送及接收方都能认可及处理的代码。EPC为每个产品单位提供一个独一无二的代码,以便鉴定及追踪其身份。但由于有些产品如原材料或小零部件不需要独立代码,因此可采用以容器或货盘为单位的SSCC。
用户选好代码后,下一步就是要制定携带代码的电子数据文档。用户可选择使用自行定义的EDI或XML报文,高科技制造业的用户亦可考虑使用RosettaNet标准文档及流程。现在有一些RosettaNet的PIPs(贸易伙伴接口流程)如3B2、3B12、3B13和3B18等已经可以携带SSCC代码。
下图是一个例子,说明如何以电子数据传送结合无线射频技术以达到货物追踪及身份确认的效果。
付货人在发货前,先把货物代码随付运通知单(Advance Shipment Notice) 以电子方式传送给收货人,收货人收到后可将货物代码储存于系统内,以便日后核对。与此同时,付货人也要把货物代码随付货单证通知(Shipping Documentation Notification) 以电子方式传送给物流公司,物流公司会根据付货单证通知准备提单(Bills of Lading),同时也会在包装货物时代付货人在货物或容器上贴上储存货物代码的无线射频标签。当货物在运送过程中或到达收货人的仓库后,仓库的无线射频阅读器会检索到货物无线射频标签内的货物代码,再以电子手段发送给收货人。由于收货人的系统内已储存了该货物的代码,因此收货人很容易便可确认货物身份及所在位置。
通过这种电子数据传送与无线射频技术的结合,供应链自动化便可轻易地实施起来,从而一连串的物流不畅及库存积压问题便可以得到解决。
13.56MHz NFC天线,13.56MHz RFID天线设计培训课程套装,让天线设计不再难
上一篇:ISO/IEC 15693标准简介
下一篇:后端应用前移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