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商品管理新契机 RFID来袭能否让VMI解套
录入:edatop.com 点击:
促成供货商与零售商间的合作、追求最有效率的供应链模式,一直是供应链活动的最终目标,也因此从1980年代开始,供应链管理成为一门显学。在供应链管理一连串的变化过程中,从早期的QR(Quick&
nbsp;Respond,快速响应)、ECR(Efficient&
nbsp;Consumer&
nbsp;Response,最有效率的消费者响应),到后期的VMI(Vendor-Managed&
nbsp;Inventory,供货商管理存货),都为供应链的运作模式提供了许多更具效率的经营模式,如Wal-Mart与P&
G的合作模式。&
nbsp;随着商业环境的蓬勃发展,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也越趋多元,从过去单纯的物流配置,到消费者需求掌握与行销观念的纳入,让供应链管理更符合末端零售商的需求,也让供货商与零售商一同创造共赢的局面,而VMI则可称为当代供应链发展的最佳代表。
VMI的推手─SBT
VMI强调由供货商直接取得并管理下游零售商的销售需求及存货信息,并做出实时、适量的补货决策,加速商品从供应端至零售端的速度。然而,在推动VMI的过程里,整个经营模式中存在着信息流、物流与金流的流动模块,例如:在信息流部分,必须探讨零售商如何传达有效的消费者信息给供货商;在物流上,供货商必须循求最具效率且符合成本的物流补货模式;在金流Z方面商品的所有权转移时机等,都成为VMI机制中必须深入思考部份,方可成为有一套完整的运作模块以落实VMI,而SBT(Scan& nbsp;Based& nbsp;Trading,扫描基础的贸易行为)的出现,为VMI提出了更具效率的落实方案。一、SBT的应用模式SBT主要是由供货商掌握商品所有权,直至商品被消费者购买,经过PoS(Point& nbsp;of& nbsp;sale)机的条形码扫描并完成交易后,商品所有权才正式由供货商移转至零售商手上,同时也让供货商实时获取消费者购买的信息,进行补货动作,形成一个具高效率、市场导向的供应链模式(如下图)。
在SBT的交易模式中,零售商可以不必在商品未确定销出前付出庞大的商品存货成本及存货空间,同时更可以获得供货商所提供的直接补货效益。此不仅消弭了存货所可能带来的财务风险及空间成本,同时也减少了订补货所需的人事成本。另一方面,虽然供货商相对必须承担起商品销售成本风险,但此一同时,供货商也可以透过零售商所提供的销售资料来有效掌握及预估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做到DSD(Direct& nbsp;Store& nbsp;Delivery,直接货物配送),提高商品销售的可能,并且控制商品产量,提高商品销售效率以创造高收益。此外,更可以分析消费者的需求,作为后续商品设计的基础。因此,整体而言,供货商所获得的整体效益远远超过负担的存货成本,所以SBT确实让零售商与供货商共创双赢局面。
二、SBT的障碍然而,在SBT的运作流程中,却仍然存在部分问题有待改善。首先,由于SBT之主要目标在于降低零售商的存货成本、提高供货商对消费端的反应效率,同时也将供应链转为以消费者需求导向运作模式,创造一个消费者主导的零售关系。也就是透过SBT的方式,整合零售流程与技术应用来提供消费者更好的服务,因此在技术端,存在着三个主要问题:
1.& nbsp;电子化基础:为促成信息的流动,零售商与供货商都必须将交易流程以及数据库全面电子化,然而,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导入全面化的信息化经营系统是一笔不小的投资,可能因此使得供货商及零售商的合作机会受限。& nbsp;
2.& nbsp;资料传递一致性:在合作过程中,供货商与零售商之间必须保持信息流的畅通,因此零售商与供货商必须在信息(可能包括了产品品项、价格、促销活动等信息)交流上零时差,保持最佳沟通状态。为了促成线上信息交换管道,在数据库的设计上必须考量到数据库的一致性或标准化,才可以让信息可以在不同公司内转换。然而,由于各家供货商的技术导入时期不一,所以在信息技术应用的层次上明显存在落差,成为一大障碍。
3.& nbsp;资料系统完整性:为了让供货商可以有效率地管理产品存货,在SBT系统导入过程中,除了资料的电子化与一致性外,资料的完整性也是一大议题。因此,在SBT的运作模式中,必须将零售店内商品的销存纪录做有效控管,例如商品存货状态、商品流动及产品信息维护等都必须完整呈现。另外,在经营实务上,为促成商品的有效控管与经营,零售商与供货商之间还必须随时侦测商品是否遭窃以及随销售资料立即开立发票的机制等。对于零售商及供货商两端,这都是目前即须解决的问题。
另外,不仅仅技术端,在整个交易流程(& nbsp;商流、信息流及金流)中,SBT同样也存在着多项急待解决的议题:
1.& nbsp;商流:当供货商将产品运送至零售店后,商品所有权虽归属于供货商,但管理权则掌握在零售商手上,当商品出现损坏或失窃时,若零售商未主动告知,将使供货商误以为商品还在货架上,不仅延缓补货时机,同时对于损坏或失窃商品的成本负担,也将形成零售商与供货商间的争议。& nbsp;
2.信息流:在交易信息交换过程中,由于零售店的销售信息必须公开给所有供货商,因此,除了必须有完善的网络安全机制外,供货商与零售商间也必须存在高度的信任关系;否则,零售商可能为保护自身的商业资料,而使得提供的信息品质有所受限,导致供货商无法准确预测消费者购买行为,无法达到预期效益。
3.金流:由于在SBT中,供货商是先送商品至零售店,待商品销售出去以后实时自零售商帐户中收取该商品款项。然而,零售商付款时机可能因流程有所耽误、退换货商品的款项流动等,都会使财务流程显得复杂,甚至可能增加了零售商与供货商两端的人力投入,降低SBT的实际效益。
整体而言,SBT在应用上,除了技术面的信息应用外,有效的商品条形码管理也是促成SBT成功的一大关键,因此,零售业者们企图透过RFID的应用来解决商品管理上的可能问题。
RFID于此间之效益
近来,RFID(Radio& nbsp;Frequency& nbsp;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因为Wal-Mart的大力投入,让零售业掀起一股RFID建置风,不论企业规模大小,RFID似乎成了业者间竞争标的。RFID是一种运用无线电波传输讯息的识别技术,一组完整的无线射频识别系统是由卷标(RFID& nbsp;Tag)与感应器(RFID& nbsp;Reader)所组成,主要是利用RF射频讯号以无线通讯方式传输资料,再透过ID辨识来进行分辨、追踪以及管理动作。目前,零售业者积极寻求FFID的可能应用,最经典的案例就属德国Metro& nbsp;Group所提出的未来商店。在此一商店中,透过RFID的建置,让零售业者可以有效管理商品的进销存,消费者可以享受自助且便利的购物及结帐服务,进而提高了整个销售环境的经营效率,也节省了消费者的时间。
另外,对于RFID的应用,IBM清楚地规划出轮廓,提出一个应用RFID的感应与响应(sense-and-respond)商店环境,当中透过RFID可以确保正确的商品在正确的货架,且标示着正确的价钱,让零售业者可以准确满足消费者需求。在此可以归纳出对零售业者而言,RFID的应用在以下四个方面提供了最高的效益:
1.& nbsp;存货管理:透过商品品项的RFID卷标可以让管理者实时进行商品价格的最适调整,有效分析商品销售状况及需求预测、商品自动补货、进货管控等,进而建构出一个完全以消费者需求为主要导向的存货管理流程。
2.& nbsp;自助管理:透过RFID卷标与感应器的配合,让零售业者可以实时更新商品的销售信息、监控商品在货架上的数量、布置、动态以便进行货架商品的补货,达到规划与执行时效的一致性。
3.& nbsp;顾客服务传递:RFID在顾客端的应用包括了kiosk应用、行动设备以及远程POS系统连结等交互式的便利服务,藉以提高消费者满意度,例如:在消费者取下商品的同时自动进行消费纪录、透过自助式的结帐柜台,以信用卡进行结帐,节省结帐时将每一项商品进行扫描动作的时间;此外,透过无线射频的技术,再加上各角落所设置的数字展示器,可以实时传递消费者所购买之商品及消费者的个人购物纪录等相关商品行销信息,达到个人化行销的最终效益。
4.& nbsp;短缺管理:人为的错误,包括了不正确的退货流程、销售扫描错误、错误定价以及不正确的存货盘点等,都可能造成零售业者的亏损,同时由于短缺商品所造成的损失可能高达收益的1.& nbsp;5%,因此在SBT中,短缺商品的权责问题形成供货商与零售商合作的一大障碍,而RFID可以追踪商品移动纪录的特性,对此助益不小,解决了SBT经营上对商品管理的议题。
& nbsp;除了企业外,各国政府对于投入RFID的脚步也不甘落后。例如:美国国防部在2005年正式将RFID纳入各项军备品的采购中;日本在最新的u-Japan计画中,将 RFID应用 在老人健康管理;而韩国更是将RFID技术纳入IT839计画中,成为重点推动服务之一。
因此,可以发现RFID已经在全球卷起一股旋风,加速RFID的普及与应用已是必然趋势。未来,透过RFID的应用,如Metro& nbsp;Group所提出的未来商店(future& nbsp;store)一样的商业模式,也将可能出现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结语
总括来说,资料整合、商品管理以及信息安全是目前VMI、SBT以及RFID推动过程中最为诟病的三大议题,如前文所提,由于RFID已经可以让供货商与零售商同时有效管理商品,无疑是解决了应用技术上的资料一致性与完整性的议题。但是,信息安全却还是无法寻得有效的相关管理机制,因此,未来若想要促成VMI或SBT,甚至是RFID的推广,信息安全仍将会是一项艰难的挑战。
VMI的推手─SBT
VMI强调由供货商直接取得并管理下游零售商的销售需求及存货信息,并做出实时、适量的补货决策,加速商品从供应端至零售端的速度。然而,在推动VMI的过程里,整个经营模式中存在着信息流、物流与金流的流动模块,例如:在信息流部分,必须探讨零售商如何传达有效的消费者信息给供货商;在物流上,供货商必须循求最具效率且符合成本的物流补货模式;在金流Z方面商品的所有权转移时机等,都成为VMI机制中必须深入思考部份,方可成为有一套完整的运作模块以落实VMI,而SBT(Scan& nbsp;Based& nbsp;Trading,扫描基础的贸易行为)的出现,为VMI提出了更具效率的落实方案。一、SBT的应用模式SBT主要是由供货商掌握商品所有权,直至商品被消费者购买,经过PoS(Point& nbsp;of& nbsp;sale)机的条形码扫描并完成交易后,商品所有权才正式由供货商移转至零售商手上,同时也让供货商实时获取消费者购买的信息,进行补货动作,形成一个具高效率、市场导向的供应链模式(如下图)。
在SBT的交易模式中,零售商可以不必在商品未确定销出前付出庞大的商品存货成本及存货空间,同时更可以获得供货商所提供的直接补货效益。此不仅消弭了存货所可能带来的财务风险及空间成本,同时也减少了订补货所需的人事成本。另一方面,虽然供货商相对必须承担起商品销售成本风险,但此一同时,供货商也可以透过零售商所提供的销售资料来有效掌握及预估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做到DSD(Direct& nbsp;Store& nbsp;Delivery,直接货物配送),提高商品销售的可能,并且控制商品产量,提高商品销售效率以创造高收益。此外,更可以分析消费者的需求,作为后续商品设计的基础。因此,整体而言,供货商所获得的整体效益远远超过负担的存货成本,所以SBT确实让零售商与供货商共创双赢局面。
二、SBT的障碍然而,在SBT的运作流程中,却仍然存在部分问题有待改善。首先,由于SBT之主要目标在于降低零售商的存货成本、提高供货商对消费端的反应效率,同时也将供应链转为以消费者需求导向运作模式,创造一个消费者主导的零售关系。也就是透过SBT的方式,整合零售流程与技术应用来提供消费者更好的服务,因此在技术端,存在着三个主要问题:
1.& nbsp;电子化基础:为促成信息的流动,零售商与供货商都必须将交易流程以及数据库全面电子化,然而,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导入全面化的信息化经营系统是一笔不小的投资,可能因此使得供货商及零售商的合作机会受限。& nbsp;
2.& nbsp;资料传递一致性:在合作过程中,供货商与零售商之间必须保持信息流的畅通,因此零售商与供货商必须在信息(可能包括了产品品项、价格、促销活动等信息)交流上零时差,保持最佳沟通状态。为了促成线上信息交换管道,在数据库的设计上必须考量到数据库的一致性或标准化,才可以让信息可以在不同公司内转换。然而,由于各家供货商的技术导入时期不一,所以在信息技术应用的层次上明显存在落差,成为一大障碍。
3.& nbsp;资料系统完整性:为了让供货商可以有效率地管理产品存货,在SBT系统导入过程中,除了资料的电子化与一致性外,资料的完整性也是一大议题。因此,在SBT的运作模式中,必须将零售店内商品的销存纪录做有效控管,例如商品存货状态、商品流动及产品信息维护等都必须完整呈现。另外,在经营实务上,为促成商品的有效控管与经营,零售商与供货商之间还必须随时侦测商品是否遭窃以及随销售资料立即开立发票的机制等。对于零售商及供货商两端,这都是目前即须解决的问题。
另外,不仅仅技术端,在整个交易流程(& nbsp;商流、信息流及金流)中,SBT同样也存在着多项急待解决的议题:
1.& nbsp;商流:当供货商将产品运送至零售店后,商品所有权虽归属于供货商,但管理权则掌握在零售商手上,当商品出现损坏或失窃时,若零售商未主动告知,将使供货商误以为商品还在货架上,不仅延缓补货时机,同时对于损坏或失窃商品的成本负担,也将形成零售商与供货商间的争议。& nbsp;
2.信息流:在交易信息交换过程中,由于零售店的销售信息必须公开给所有供货商,因此,除了必须有完善的网络安全机制外,供货商与零售商间也必须存在高度的信任关系;否则,零售商可能为保护自身的商业资料,而使得提供的信息品质有所受限,导致供货商无法准确预测消费者购买行为,无法达到预期效益。
3.金流:由于在SBT中,供货商是先送商品至零售店,待商品销售出去以后实时自零售商帐户中收取该商品款项。然而,零售商付款时机可能因流程有所耽误、退换货商品的款项流动等,都会使财务流程显得复杂,甚至可能增加了零售商与供货商两端的人力投入,降低SBT的实际效益。
整体而言,SBT在应用上,除了技术面的信息应用外,有效的商品条形码管理也是促成SBT成功的一大关键,因此,零售业者们企图透过RFID的应用来解决商品管理上的可能问题。
RFID于此间之效益
近来,RFID(Radio& nbsp;Frequency& nbsp;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因为Wal-Mart的大力投入,让零售业掀起一股RFID建置风,不论企业规模大小,RFID似乎成了业者间竞争标的。RFID是一种运用无线电波传输讯息的识别技术,一组完整的无线射频识别系统是由卷标(RFID& nbsp;Tag)与感应器(RFID& nbsp;Reader)所组成,主要是利用RF射频讯号以无线通讯方式传输资料,再透过ID辨识来进行分辨、追踪以及管理动作。目前,零售业者积极寻求FFID的可能应用,最经典的案例就属德国Metro& nbsp;Group所提出的未来商店。在此一商店中,透过RFID的建置,让零售业者可以有效管理商品的进销存,消费者可以享受自助且便利的购物及结帐服务,进而提高了整个销售环境的经营效率,也节省了消费者的时间。
另外,对于RFID的应用,IBM清楚地规划出轮廓,提出一个应用RFID的感应与响应(sense-and-respond)商店环境,当中透过RFID可以确保正确的商品在正确的货架,且标示着正确的价钱,让零售业者可以准确满足消费者需求。在此可以归纳出对零售业者而言,RFID的应用在以下四个方面提供了最高的效益:
1.& nbsp;存货管理:透过商品品项的RFID卷标可以让管理者实时进行商品价格的最适调整,有效分析商品销售状况及需求预测、商品自动补货、进货管控等,进而建构出一个完全以消费者需求为主要导向的存货管理流程。
2.& nbsp;自助管理:透过RFID卷标与感应器的配合,让零售业者可以实时更新商品的销售信息、监控商品在货架上的数量、布置、动态以便进行货架商品的补货,达到规划与执行时效的一致性。
3.& nbsp;顾客服务传递:RFID在顾客端的应用包括了kiosk应用、行动设备以及远程POS系统连结等交互式的便利服务,藉以提高消费者满意度,例如:在消费者取下商品的同时自动进行消费纪录、透过自助式的结帐柜台,以信用卡进行结帐,节省结帐时将每一项商品进行扫描动作的时间;此外,透过无线射频的技术,再加上各角落所设置的数字展示器,可以实时传递消费者所购买之商品及消费者的个人购物纪录等相关商品行销信息,达到个人化行销的最终效益。
4.& nbsp;短缺管理:人为的错误,包括了不正确的退货流程、销售扫描错误、错误定价以及不正确的存货盘点等,都可能造成零售业者的亏损,同时由于短缺商品所造成的损失可能高达收益的1.& nbsp;5%,因此在SBT中,短缺商品的权责问题形成供货商与零售商合作的一大障碍,而RFID可以追踪商品移动纪录的特性,对此助益不小,解决了SBT经营上对商品管理的议题。
& nbsp;除了企业外,各国政府对于投入RFID的脚步也不甘落后。例如:美国国防部在2005年正式将RFID纳入各项军备品的采购中;日本在最新的u-Japan计画中,将 RFID应用 在老人健康管理;而韩国更是将RFID技术纳入IT839计画中,成为重点推动服务之一。
因此,可以发现RFID已经在全球卷起一股旋风,加速RFID的普及与应用已是必然趋势。未来,透过RFID的应用,如Metro& nbsp;Group所提出的未来商店(future& nbsp;store)一样的商业模式,也将可能出现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结语
总括来说,资料整合、商品管理以及信息安全是目前VMI、SBT以及RFID推动过程中最为诟病的三大议题,如前文所提,由于RFID已经可以让供货商与零售商同时有效管理商品,无疑是解决了应用技术上的资料一致性与完整性的议题。但是,信息安全却还是无法寻得有效的相关管理机制,因此,未来若想要促成VMI或SBT,甚至是RFID的推广,信息安全仍将会是一项艰难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