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北京地铁支持刷手机乘车苹果除外 NFC到底何时能普及?
6月26日,北京地铁联合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启动刷手机乘车项目,项目首期在房山线启动试点。目前,小米、华为、三星、努比亚、一加、魅族等品牌近160款具有NFC功能的机型,均已支持这一服务。
事实上,早在2006年,诺基亚就推出了第一台NFC手机,并进行过公交手机刷卡购票试点。过去的十年间,NFC的支持者们也一直致力于将它推广成如同蓝牙、Wifi一样的手机组件。然而,NFC一直表现不温不火,某种程度上成为了手机功能中的一个“摆设”。
集邦拓墣产业研究院光电研究中心(WitsView)分析师林雅惠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认为,随着NFC芯片持续出货到终端搭载,先渗透Android智能手机、平板,而后是iOS终端(iPhone/iPad),本来就是产业发展进程的表现,并非没有进步。以北京地铁线路试点支持NFC手机为例,也NFC技术希望能够应用的主要场景之一,有助于培养用户NFC使用习惯,对普及有绝对正面的影响。
缓慢推进
NFC,即“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在2002年由飞利浦、索尼共同开发,以非接触式的射频识别演变而来,可以在几厘米之内做信息的交换。
尴尬的是,一直以来,NFC一直没有找到一个有海量用户的、满足刚需的应用场景。以推广最为成功的公交场景来说,在已经为地铁乘客提供NFC刷手机乘坐服务的上海、南京、无锡、武汉等城市,由于受移动设备机型、乘客消费习惯等因素的制约,刷手机过闸机的普及率并不高。北京地铁的官方信息披露,从2013年手机一卡通产品推出至今,北京市民的开通数量为“近百万”。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智能手机的NFC芯片都来自恩智浦,此前恩智浦中国区总裁郑力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认为,NFC推广过程需要消耗很大的生态链系统投入,一定要有一两个在产业链上有实力的应用公司大力推动。他认为,2016年Apple Pay入华并获得众多银行的支持,对于生态至关重要,极大地引爆了近场支付。
事实上,在移动支付领域,近场支付比重目前仍远低于第三方支付。在林雅惠看来,公交支付成为NFC移动支付扩张最快的场景是因为公交场景下智能卡支付的使用习惯已养成,且未来趋势是向无卡化发展。但移动支付普及则高度依赖应用场景规模,NFC支付需要线上与线下的协同合作,过去在支持NFC的POS终端尚未普及的状况下,线下移动支付以二维码为主。
“鉴于Apple Pay、Samsung Pay等基于NFC的国际支付品牌相继进入中国,支持NFC的POS终端也在推进设置,由公交场景出发,培养用户NFC支付习惯后,将使NFC支付有机会逐步扩张至更多线下支付场景。”林雅惠说。
需要指出的另一点是,NFC的硬件架构比较复杂。据公开资料,NFC核心硬件模块是由Controller(控制器)和SE(安全模块)构成,而这两个器件并不完全来自同一个供应商。此外,在某些特定应用场景下,为了将天线模块做小,还需要外加一个Boost电路(信号放大器)。复杂的架构造成了复杂的生态链,而复杂的生态链则涉及从运营商到各个行业,在利益分配和产业链的整合过程中,宝贵的市场机遇可能就此错过了。
成为主流有多远?
当下,高度成熟的手机行业创新陷入瓶颈,增长遭遇天花板,对新技术有极高的渴求度。郑力认为,在产业升级换代局面下,下游厂商对技术的需求对半导体厂商释放出了积极信号。
NFC一度成为高端手机的标配。三星从Galaxy S3开始,Galaxy S系列就一直配备NFC功能,苹果也从2014年iPhone6开始支持NFC。查询上半年国产主流手机厂商发布的新机可以看到,华为P10、小米6、一加5都支持NFC功能,金立S10、华为nova2、OPPO R11则不支持。
根据“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平台的信息,小米、华为、三星、努比亚、一加、魅族等品牌的近160款具有NFC功能的机型支持刷手机乘车项目。而苹果由于在中国地区还未向公共交通领域开放NFC功能,iPhone用户暂时还无法开通手机一卡通。
但在本月举办的全球开发者大会上,苹果也已经宣布,将在iOS 11系统中增强NFC功能和读取含有NDEF数据的消息的功能,为Apple Pay添加点对点支付场景,而搭载 WatchOS 4操作系统的Apple Watch也将支持NFC。因此,未来iPhone也可以取代基于NFC的卡片或公交卡。
按目前各品牌手机厂商推出支持NFC的智能手机的节奏,集邦科技旗下拓墣产业研究所(TRI)预计,2017年NFC手机在智能手机总出货量占比将超过6成,带动NFC支付的便捷性和安全性更为提高,有机会改变消费者的支付习惯。
而移动支付之外,NFC在点对点、卡模拟、读卡器三个场景下,还可以实现身份识别、电子名片、签到、文件传输、音乐下载等多项实用功能。
那么,NFC距离成为主流有多远?林雅惠指出,NFC技术、验证、标准的逐步到位以及外部环境、使用者习惯与法规等都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具体来说,比如MIFARE验证、Felica技术乃至TypeB、ISO15693等要满足互通使用,跨国支付、移动支付、公交卡以及ID认证等应用功能逐渐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