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一周年,Huawei Pay才刚刚开始
今天,Huawei Pay发布一周年。华为宣布在今天使用Huawei Pay单笔消费满83.1元及以上,即可抽取华为Mate9手机,为Huawei Pay一周年庆生。去年的今天,华为联合银联与25家银行举行发布会,正式宣布了Huawei Pay的上线。一年的时间,Huawei Pay的支持机型已经增至13款,包括手机、手表、手环,合作银行数量已经增至59家,交通卡刷卡覆盖范围也从上海扩展到了北上广深、苏州、武汉6个地域,华为速度不可小觑。但是,只看到这些数字的变化恐怕是不够的,永远不要低估华为,今天我们以什么视角来看待和认识Huawei Pay,决定着我们能否看清Huawei Pay的未来战略。
“没有私心”的Huawei Pay
早在2016年初,移动支付网就开始关注、报道Huawei Pay,不可否认,Huawei Pay、华为终端以及华为集团为移动支付产业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样本,独特之处就在于它聚焦的是华为终端用户的使用体验,谋求的是为手机、手表等终端设备增值,而不是建立一个第三方支付帝国,而这恰恰体现着Huawei Pay“没有私心”,这一点十分不易,而“没有私心”和聚焦终端用户的使用体验也确实为Huawei Pay赢得了更多可能。
“没有私心”让Huawei Pay聚焦于技术创新,聚焦于安全、便捷体验,也与银联、银行、公共交通领域等保持完全的无竞争关系,保持完全的合作包容关系。
在中国,关于支付行业最为频繁的词语是“支付牌照”,而华为并没有支付牌照,不属于第三方支付,许多人曾以为,这将是Huawei Pay未来发展的最大劣势。
其实不然,中国拥有200多张支付牌照,利益关系错综复杂,一方面微信、支付宝、银联,后续还有网联的成立,此外,多家强企不断觊觎移动支付市场。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不缺乏玩家,但缺乏具备中立性,益于支付产业各方的玩家,以Huawei Pay为代表的Pay应用可以是承担这一角色。
Huawei Pay产业关系
由于不直接涉及资金,Huawei Pay不颠覆传统的金融模式,而是为各种演进中的涉及支付的金融服务场景提供最底层的技术与解决方案。对银联坚守的“四方模式”(银联、发卡行、收单机构、商户)、支付机构坚持的“三方模式”(支付服务提供者、收单机构、商户)甚至“二方模式”(支付服务提供者、商户)都甚是友好。
目前Huawei Pay已经和银联取得合作,可以想象,Huawei Pay在坚守自身中立角色的情况之下,未来很有可能微信、支付宝都会与华为合作,通过快捷的支付方式,提升用户体验。实际上,华为已经在其手机中推出“扫码秒付”功能,即在手机黑屏或锁屏时,无需打开客户端就能打开支付二维码页面的功能。
扫码秒付只是个开始,值得一提的是,华为的合作伙伴银联,在8月中旬举办的2017年中国银联认证企业年会上,计划将“手机Pay”产品中叠加二维码功能。
这就意味着,包括Huawei Pay在内的“手机Pay”产品将来可能不仅仅是NFC支付的专属,更可以兼容二维码支付。
更甚者,银联最新官方消息显示,9月1日起,宁波市宁海县四条城乡公交线路66辆车辆开通云闪付全系列产品的支付功能。现在看来,银联不断地在全国各地推广公交地铁的云闪付刷卡,其实也为银联的合作伙伴Huawei Pay在公交领域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全支付”概念呼之欲出。华为在2016年移动支付峰会即提出“综合移动支付解决方案”,现在看来这个定位全球的移动服务厂商准确的预测了自己的未来。可以想象,未来华为用户只需要通过Huawei Pay就可以便捷的呼出各式各样的支付方式,如银联的云闪付、微信及支付宝的二维码支付、交通一卡通公司的交通支付,在不申请支付牌照,不触动支付产业各方利益的情况下,未来Huawei Pay也将会是支付服务的大集成者。
产业纵深拓展的想象空间
除了和谐的产业关系,在B端的产业角色地位建立和C端市场用户使用场景搭建上,Huawei Pay仍然有更有拓展空间。
目前,移动支付的发展已经步入深水区,产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安全问题开始凸显。支付服务提供者期望能够有相关技术保障支付安全,将支付敏感信息存储在安全域中。作为硬件的掌控者,华为拥有SE、TEE等安全域的掌控权,如果支付服务商希望使用其安全域,那么必然需要与华为进行合作,此时,华为可以进一步将用户体验再提升。
在移动支付的发展历史中,安全域的掌控权一直是产业利益争夺的焦点,NFC-SD、NFC-SIM、HCE、Pay方案等支付方案,无一不是通过SE掌控权进行划分。麒麟960芯片inSE方案的发布,进一步确定了手机厂商成为安全域管理者的角色。
而在C端市场用户使用场景的搭建上,Huawei Pay的NFC功能仍然有很大的想象空间。NFC拥有三种模式卡模拟、P2P以及读写,Huawei Pay的NFC功能目前仅使用了卡模式模式。NFC读写模式中,标签与卡应用想象空间也非常巨大,如防伪、交通卡充值等。在P2P功能方面,虽然NFC传输速度不及蓝牙,但是在物联网领域,M2M交互当中,NFC的近场属性非常具有优势。
快捷、安全、全支付、新潮、中立、全球…种种关键词概述了Huawei Pay的一周年,这些特点其实让Huawei Pay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特别是移动支付快速发展的今天,支付场景不断深化,用户对便捷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诸多生活场景中,如何满足用户更高的支付体验和刷卡要求,也将是Huawei Pay体现其优势的所在。此外,Huawei Pay能否发挥安全性和认证快捷性,在重要信息保存及使用、身份认证等领域都将有巨大空间。另据海外媒体报道,华为已经向欧盟知识产权局(EUIPO)申请支付商标,该媒体预测Huawei Pay很快将登陆欧洲。
在一系列的畅想之后,期待一周年后,Huawei Pay有新的开始,新的可能。
NFC天线设计,13.56MHz RFID天线设计培训课程套装,让天线设计不再难
上一篇:二维码还是NFC? 移动支付技术路线争夺战升级
下一篇:Vivoactive 3搭载了Garmin自家的移动支付Garmin P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