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NFC近场支付怎样才能咸鱼翻身
日前,华为和小米相继宣布与中国银联达成合作,布局移动支付领域,推出了基于NFC技术的Huawei Pay和Mi Pay。这让不少人认为,近场支付将迎来自己的春天,在庞大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早在2010年亚运会之前,中国移动就曾推出基于NFC技术的“电子钱包”和电子门票。然而,当时搭载NFC芯片的手机尚未普及,线下支持NFC的POS机数量也非常有限,近场支付一直雷声大雨点小。
随后,以支付宝和微信为代表的扫码支付,更让NFC几乎陷入“绝望”。随着包括滴滴快的“烧钱大战”、O2O外卖“血战到底”,互联网厂商用大把的真金白银真正培养起了用户的消费习惯。从便利店到餐厅,扫码支付已经渗透进消费者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数据显示,在整个移动支付市场中,扫码支付所占市场份额已超过80%,而截至今年第一季度,银联在移动支付中的市场份额仅有0.69%。
如果说苹果、三星分别发布NFC产品还可以说是寄希望于移动支付形势并不明朗的国际市场,那么包括华为、小米在内的国产手机厂商为何还要前赴后继地进入这一“现实很骨感”的领域?
一方面,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非常明朗,赢利颇为客观。支付宝和微信向线下商户收取的支付费率在0.6%到2%之间不等。这就意味着,只要用户有消费移动支付平台就有分成。同时还可以借由用户的黏性和账户余额,推出诸如理财、保险、征信等诸多延伸服务。
另一方面,手机厂商也在寻找着尚有生机的NFC应用场景。以Mi Pay为例,其最重要卖点就是手机可刷公交卡。小米方面称,目前Mi Pay已能支持包括上海、深圳、北京、广东、苏州等5省市的公交卡刷卡,小米为了吸引用户使用,甚至对开卡费进行了补贴。在实际应用中,坐公交刷手机显然比扫码更为便捷。从这个角度来看,NFC未来的商机正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场景。在公交卡之外,随着大容量NFC芯片技术的成熟,NFC还可以用于各种身份认证,电子凭证等应用场景,特别是在各种对安全性要求更高的垂直行业和领域。比如在烟草行业,目前已有作为客户唯一身份识别标志的NFC卡出现,零售商批发卷烟时必须通过刷卡进行确认。
错过的机会一去不复返,“一口吃成胖子”只能是幻想。手机厂商需要保持清醒,和扫码支付展开同质化竞争胜算不大,依然要寻求有竞争力、差异化的场景服务和产品,为自己在移动支付市场中创造货真价实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