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首页 > 微波/射频 > RF技术文章 > 海格通信:北斗二号“军技民用”排头兵

海格通信:北斗二号“军技民用”排头兵

录入:edatop.com    点击:

当4月11日我国成功发射第8颗北斗导航卫星的消息传至A股市场时,海格通信(002465)在“北斗概念股”中的高开幅度是最小的,5月13日中标广州公务车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其在二级市场也未获得重视。相反,在卫星通信导航领域内,海格通信纯正的“北斗血统”,却早已引起业内特别关注和轰动——其承接的公务车信息系统项目,不仅标志着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军技民用”落地的首笔订单,更因其背后是我国卫星导航市场未来国产化后数以千亿元的产值规模及深远的社会影响和效益。广州无线电集团总裁、海格通信董事长杨海洲向记者表示,海格通信在北斗导航系统的芯片、终端的研发上,始终代表着“国家队”的水平。

1.“军技民用”首笔订单花落海格

作为广州无线电集团控股的主要成员企业之一,海格通信是五十年代建成的军工企业,直至去年超过80%的营收仍是军工产品。但今年5月13日,公司却惊人披露一则关于在民用领域的中标公告,成功中标广州市公务用车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服务项目,中标金额1658.89万元。

据悉,此次中标后,海格通信将成为广州市公务车使用管理信息系统中心管理平台的承建单位,将以其先进的“北斗”导航技术提供10000套车载终端设备的租赁服务,并且后续4年也将作为唯一设备提供商提供车辆终端租赁服务。其中,车载“北斗”终端及身份识别读卡器等设备,是海格通信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此次提供的卫星导航设备,全部由海格通信研发、维护,具备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据公司董事长杨海洲介绍,去年,广州市在黄埔区等试点单位的公务车上加装车载电子监控系统,选用的是美国GPS产品,而今年广州市推动的全市性公务车装载的定位系统,则是选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导航系统终端设备。此项目不仅是国内公务车首度使用国产导航系统,更是北斗二号提出“军技民用”以来,首度落地的上规模的订单。他认为,尽管金额相比公司主营收入(去年度 9.66亿元)占比有限,但它标志着海格通信在北斗民用领域的重要突破,而且对公司北斗产品未来的市场拓展产生巨大影响,并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2.国内行业产值4年后将超2650亿

“日常生活中,人们所熟悉的卫星导航应用,仅限于对车辆导航监控的认知。但实际上应用的广泛度,可用一句话形容,叫仅受人们想象力的限制。”在谈及卫星导航系统应用远景时,杨海洲表示,卫星导航技术的服务空间巨大,仅导航、定位、授时等功能,就将带来丰富多彩的服务。“日常生活中,卫星导航对人或物首先能实现身份、位置、温度等信息的关联性,通过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手段实现各种特色应用,带来极大便利。比如将来我们无需担心老人的健康、小孩上学、放学乃至宠物会否走失等问题,通过普通终端即能够随时了解状态,并及时照顾。再如物流方面,一颗大白菜,只要给它贴上一个芯片,消费者就可以轻易掌握这颗菜的生长地、配送环节等信息,不仅节省了成本,也提供了一定的食品安全保障”。

据海格通信介绍,在国务院颁布的《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多个产业包括汽车、电子信息、物流、现代服务业等与卫星导航技术息息相关。而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新学科和研究领域上,如测绘业、机械控制业、物联网、防震防洪方面的地质、水位监测等,卫星导航技术更将发挥革命性的作用,带来更快、更准的信息源,为相关部门及时决策提供技术分析、判断的基础保障。“卫星导航系统在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从研发到应用,体现的是国家布局民族高科技产业的战略意义。”杨海洲董事长如是说,目前我国使用的系统基本为美国GPS系统所开放的民用级系统,受控于美国国防部。从国家安全角度看,北斗系统必将逐步取代GPS系统。事实上,我国也明确规定涉及国家经济、公共安全的重要行业领域,要逐步过渡到采用北斗并兼容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服务体制。正因关乎体现综合国力,关系国防及经济安全,所以我国自主建设的北斗系统地位尤其重要。

据海格通信分析,卫星导航产业具有大众、专业和生命安全三大市场,而我国产业的最大发展支撑来自庞大的内需市场。目前中国移动[69.95 0.14%]通信市场规模和汽车销售市场均列全球第一,这两大市场正是当前卫星导航技术应用的主流领域。

预计至2015年,我国机动车社会保有量将达1.5亿辆,移动电话用户超过10亿户,有50%的车辆会装备具有导航定位能力的设备,40%以上的移动电话会配备卫星导航定位功能,卫星导航定位终端的社会持有量达4.75亿台。以此测算,至2015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总产值有望达到甚至超过2650亿元,用户设备年销量近1.3亿台,接受导航服务的累计用户数量3.5亿户左右,年均增长率将超过40%。

3.海格技术团队中有多位行业领军人

庞大的市场蛋糕,对整个行业都是机会。去年12月,海格通信获得由中国卫星[20.85 1.51% 股吧]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颁发的“北斗导航民用服务资质证书”,而当前A股公司中仅两家具备此种资质。正因如此,刚接下北斗二号“军技民用”落地首笔订单的海格通信,将面临两个问题:有无能力分享蛋糕?想吃蛋糕的哪一块?

“国内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二号终端厂商仅10家左右,我们是其中1家,并且代表着‘国家队’水平。”杨海洲介绍,尽管公司是在国家允许军工企业上市政策出台后的2010年8月才上市,但实际上早在计划经济时期就已致力军用导航产品的研发,十多年前就开始进行北斗导航系统终端、芯片的研发,可谓“元老级”企业了。目前我国军用北斗导航产品实行统一研制计划,海格通信是通过长达6年的多次比试、筛选,最终获得研制合同的少数几家单位之一。杨海洲本人也曾受邀观看第4颗北斗导航卫星的现场发射。

杨海洲称,海格通信已拥有“芯片-模块-整机-系统”完备的、系统化的自主研发能力。在技术积累方面,构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更是国内屈指可数、能同时研制北斗导航射频与基带芯片的企业。目前的技术积累已可以满足大部分军民用户对北斗核心接收机的需求。“卫星导航终端的核心包括射频和基带芯片,基带芯片的准入门槛低,后端研发企业也较多,而射频芯片则决定了接收机的关键性能,技术壁垒高,研发和批量生产需要长期的工艺经验沉淀、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投入”。据海格通信介绍,导航芯片每一次投片,少则耗资几十万元、多则几百万元,不经过多次投片的经验积累,仅从工艺上就根本不可能“定片”,即使是在资金投入上,一般企业也承受不了。但海格通信现已掌握了该核心技术。

专访中,杨海洲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就是“布局决定格局”。“公司的行业地位,是通过数十年布局、积累、磨练修炼形成的。仅在人才吸纳、培养、使用上,行业投入产出周期就长达8年-10年,这需要提前谋篇布局、耐心长期积累、沉淀。目前仅负责射频研发的子公司广州润芯就拥有16位博士,硕士以上人员超过 80%,而上市公司共有37余位博士、350多位硕士,并有多位博士属于国内卫星导航终端技术领域的领军人物。海格通信在北斗导航终端设备的技术上,可以说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家的领先水平”。

尽管如此,海格通信却并未打算“通吃”整个北斗产业链。杨海洲表示,“公司未来定位还是在高端市场,军工是主要方面,民用也会相对集中在安全领域、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和公共事业领域,如交通、应急指挥、调度等。”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射频工程师,敬请关注: 射频工程师养成培训

上一篇:卫星转发器资源选择的考虑
下一篇:现代应急通信的新利器-IP微波

射频和天线工程师培训课程详情>>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