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移动支付标准竞争激烈 硬件障碍有待解决
机遇与挑战:
- 移动支付已演化成兵家必争之地
- 运营商的入局促使移动支付领域面临新的变化
- 移动支付的发展与完整产业链的构建具有密切关系
- 移动支付盈利前景尚不清晰
市场数据:
- 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393.1亿
当移动互联的发展速度已经4倍于互联网,当各种应用商店频频现身眼前,移动支付已演化成兵家必争之地。另一边厢,随着三大运营商在2011年末成功赶搭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快车,手机刷卡消费成为了通讯与金融行业新的掘金地带。
远程支付与近场支付交错,移动支付市场跑马圈地正在加速。超过9亿的手机用户规模以及3G技术的逐步成熟,中国移动支付诱人的市场前景,为银行、运营商、第三方支付公司带来了新的利益博弈。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仍处于市场培育阶段的移动支付,今年将由远程支付率先领跑,并由第三方支付厂商主导发展,而电信运营商、银行在近场支付拥有天然优势,但两种标准之争以及跨行业集成应用的普及都尚待解决。
远程支付率先领跑
2011年末,拥有9亿用户的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终于入选第三批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榜单。三大电信运营商旗下的支付公司都获得了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两项业务许可,而凭借固定电话的业务优势,电信旗下的天翼电子商务、联通沃易付还获得了固定电话支付许可。此前,中移动与中国银联的合资公司联动优势也已获得牌照,拥有互联网支付和移动电话支付两项许可。
运营商的入局,促使移动支付领域面临新的变化。电信运营商在通信技术领域拥有运营经验以及庞大的渠道覆盖;银行作为最终的支付清算机构,在支付清算管理和用户规模上占有优势;第三方支付厂商在互联网支付领域积累丰富经验,三方各有优势,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目前,移动支付分为远程支付和近场支付两种。其中,远程支付是让用户通过手机登录银行网页或者是客户端,进行支付和其他操作。近场支付,则是手机通过射频、红外线、蓝牙等传输方式,实现与POS等终端设备之间的本地通讯。
易观国际分析师张萌认为,目前移动支付仍处于市场培育的阶段,爆发期仍需等待2-3年。“而远程支付作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在线支付,产业链比较简单且清晰,以及第三方支付厂商在互联网在线支付领域长达10年的支付运营经验,远程支付会率先领跑。”
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393.1亿,同比增长97.5%,其中移动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增长迅速,占比达到29.2%,预计到2012年将成为最大的细分行业。“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将越来越丰富,除了游戏、视频等这些移动娱乐类应用外,与用户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事业缴费、在线理财、航空酒店和移动电子商务从PC端逐渐转移到手机等移动端,这些交易类移动应用的发展对移动支付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给远程支付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她认为,相对而言,近场支付是将账户信息集成到手机上,目前仍停留在小额支付的阶段,应用场景仍局限于公共交通、独立大型园区、高校等。
第三方支付如何跳过硬件障碍
事实上,早在运营商获牌之前,支付宝、快钱、汇付天下已经抢先布局移动支付市场。汇付天下在2011年正式发布了名为“Asi@”的移动支付战略,投入1亿元布局移动支付领域,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全方位支付结算与资金链管理解决方案。
汇付天下董事长兼总裁周晔先生向南都记者表示:“移动支付是能改变支付行业格局的历史机遇,预计汇付天下2012年移动支付将实现1000亿元交易规模。”
而支付宝推出的则有条码支付和二维码支付。支付宝公关人士向南都记者表示,用户在安装手机支付宝客户端之后,可以形成随机条形码,而商户再利用手机或条码枪扫描,实现商户与消费者间的收付款。“支付宝手机客户端装机量已经达到1000万,而每天来自无线的交易量达到50万笔。”
[page]
而快钱的“快刷”产品已经进入商用阶段。据快钱公关总监王钊介绍,这款外接设备插入手机后,即可发挥一插即刷的功能,让手机变成移动POS机,覆盖远程支付、移动收款等功能。
移动支付的发展,与完整产业链的构建具有密切关系。目前,中国移动力推的运行于2.4GHz标准与中国银联主推的13.56MHz支付标准并存,市民手机和商家硬件改造受制于成本与技术,停滞不前,使得急于分食移动支付蛋糕的参与者不得不另辟蹊径。
张萌分析称,目前远程支付常见的产品分为“独立客户端”和“应用内支付”两种,主要是由第三方支付厂商来开发和设计。独立的客户端支付主要面向支付平台自有的忠实客户,有比较庞大的用户群,例如支付宝、财付通。而绝大部分面向以企业客户为主的第三方支付厂商在个人支付方面不具有优势,则采用应用内支付,通过中间件的形式内嵌到应用内,用户在支付过程中不用脱离当前页面。“条码支付,音频插件刷卡器支付,其实是应用内支付还未达到一定普及程度的情况下的过渡性解决方案。”
盈利前景尚不清晰
目前,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主要有四种,分别是以运营商为主体的运营模式;以银行为主体的运营模式;银行与运营商合作的模式,上述两种模式中运营商作为只是提供信息传送的通道;最后一种是以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为主体的运营模式,主要集中在远程支付。张萌表示,无论哪种商业模式,主要盈利模式只有三种:即前向用户服务费、结算手续费和后向商户服务费三种。
“移动支付目前处于发展初期,以投入为主,首先受益的肯定是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厂商,而基于提供支付运营服务的企业盈利前景还不清晰。”张萌表示。
去年底,工信部方面表示,已与央行共同启动移动支付标准制定工作,国际通行的13.56MHz方案和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2.45GHz方案都将纳入行业标准。其中,中国移动采取的是2.4GHz标准的RF-SIM全卡解决方案,主要的障碍就是更改POS机的高额投资。
光大证券分析师周励谦表示,移动支付的每个方案都面临高额的投资,短期里利益空间不大,但在移动支付领域中,先进入并且能够快速实现业务覆盖的公司能够形成很高的进入门槛。而支付宝、财付通等三方支付平台虽然依靠淘宝等现有的大量客户能够实现快速发展,但是必须与同样拥有大量客户的中国移动深入合作,协调利益分布,才能在移动支付市场中获得长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