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On-Cell触控面板主打中低阶市场
内嵌式触控面板的概念提出时间甚早,回顾过去,台湾面板大厂友达光电曾经量产,但成果不尽如人意,而该技术后来更成为南韩面板大厂三星显示器(Samsung Display)强打的AMOLED技术主要亮点。近期友达重新出发,开发出尺寸约5寸、6寸的On-Cell触控面板产品,搭配联咏的触控IC,积极拥抱大陆中阶智慧型手机市场。
不过,DIGITIMES Research指出,内嵌式触控面板应用在TFT LCD领域时,却始终难以克服干扰及良率不佳等问题,直到2012年苹果iPhone 5机种及Sony Xperia V机种先后导入In-Cell内嵌式触控面板,方使内嵌式触控技术在TFT LCD上成功放量。
事实上,In-Cell及On-Cell技术的最主要差异在于前者的触控感测器位置在TFT LCD的TFT内部,后者则在彩色滤光片的背面。因此,前者较后者需要突破较多的技术障碍。初期的In-Cell内嵌式触控面板较不易制作高精细度面板,一般精细度都在300ppi左右。
DIGITIMES Research认为,放眼2014年,In-Cell内嵌式触控面板的技术瓶颈可望有所突破,然而,该技术在2014年仍将由日本面板大厂夏普(Sharp)、Japan Display及南韩面板大厂乐金显示器(LG Display)所主导,台湾面板大厂、大陆面板大厂能施展的空间仍然有限。
至于On-Cell技术在LCD面板上应用,由于目前量产品解析度仅为WVGA或qHD等级,精细度约200ppi,加上目前面板厂采用的On-Cell触控技术多为单层多点触控技术,触控灵敏度相对较差。因此,DIGITIMES Research认为,该技术在2014年内,仍将以大陆智慧型手机品牌厂中低阶产品线为主要诉求目标,难以进阶到中高阶机种产品线。
触控面板业者分析,其实在大陆手机市场中,专业触控厂、面板厂所推出的不同触控产品竞争激烈,在手机品牌厂新旧机种世代交替的转折过程中,若从产品价格、规格、效能、市场需求面等逐一检视,专业触控厂、面板厂争抢的客户名单肯定有很大的重叠地带。
其中,若局限在大陆智慧型手机品牌厂中低阶产品线战局,专业触控厂与面板厂的触控产品,无论在效能、规格等层面差距幅度相对较低,最容易凸显专业触控厂与面板厂的区隔程度之处,通常不脱价格、品牌厂与零组件厂的关系等。大陆零组件坐拥主场优势,与大陆一线手机品牌厂关系良好,与非大陆零组件厂的分野很快就高下立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