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手机近场支付表面热闹实际混乱
录入:edatop.com 点击:
近日有消息称,三星和V isa将联手在今年的伦敦奥运会上推出手机支付服务。消费者只需要在销售点,将手机放在感应式读卡机前面就可以实现交易。有关专家评论称,随着移动支付的迅速发展,今后信用卡或将被手机支付所取代。
但业内专家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尽 管我国的移动支付已经喊了几年,但技术标准还尚未统一,究竟采取哪种方式最好,谁也不知道,尤其是近场支付表面上很热闹,实际上很混乱。
通信行业专家项立刚说,移动支付至少三五年之后才能实现行业普及。
技术标准不统一
研究机构Juniper预测,2013年手机电子钱包市场将达到6000亿美元的规模。根据易观智库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移动支付全年交易额达742亿元,比2010年增长26.4%。其中在远程支付方面,2011年手机淘宝交易额超过100亿元。
由此,电信运营商、银行机构和第三方支付互联网公司都在针对移动支付市场摩拳擦掌。但业内专家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在近场支付领域,表面上很热闹,实际上很混乱。
这个“乱”主要指的是技术标准。在近场支付领域存在基于银联主导的13 .56MH Z、中国移动力推的2 .4G H Z等两大标准。而在具体的技术解决方案方面就更是多种多样,有手机银行、手机贴片卡、双界面卡、R F-SIM、SD卡等多种方式。《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中国移动 目 前 的 手 机 钱 包 业 务 采 用 的 是R F -SIM 方式,更换一张带有支付功能的SIM 卡,就能够刷卡购物及乘坐公交系统;而中国联通则采取手机贴片卡的方式;银联则采用SD卡的方式进行手机支付,并且相应的支付终端并不兼容。“如今的技术标准真是五花八门,但究竟采取哪种方式最好,谁也不知道。”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原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陈静如是评价道。
技术标准的无法统一,直接受影响的就是产业链上的企业。芯片制造商北京同方微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段立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目前国内的移动支付已经到了整个产业链可以行动的前夜,到了“迸发的点”,但始终无法突破。目前在技术标准上并没有统一,所以相应在产业方向、技术规范和将来的应用上并不明确。“现在各方都忙着跑马圈地,但都没有开始大规模应用,因此产业链上各环节基本都没有进入大批量生产。”
段立对记者表示,因为标准不确定,所以同方微电子就定制各种技术解决方案,以应对不同的技术标准和应用方式。他向记者透露,之前他们曾经针对2 .4G H Z的技术标准投入了几百万来做项目,但有传言说已确定近场支付采用13 .56MH Z标准,2.4G H Z方案不允许进入金融流通领域。因此就将2 .4G H Z的项目停了,直到现在还没有开工。
陈静向记者透露,关于移动支付标准问题的讨论稿已经出来,并已经送审,有望年内出台。其中在近场支付领 域 ,已 经 确 定 为 银 联 主 导 的13.56M H Z标准。
安全问题接踵而来
技术标准不定,接踵而来的就是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
网秦安全专家刘晶晶分析说,移动支付标准包括端口和终端的标准、安全标准等各种技术标准,涉及产业链上诸多环节,而安全标准的制定需要与具体的频谱、端口和终端标准相符合,不同的移动支付标准带来的差异很容易造成支付安全的风险漏洞。
网秦安全研究中心邹仕洪博士表示,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移动支付将成为手机病毒和恶意软件攻击的下一个目标。
刘晶晶分析说,移动支付隐藏着诸多安全隐患。首先,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就面临着较多安全问题,这也使得木马程序和病毒很容易乘虚而入。其次,在下载客户端方面以及手机网上交易时,也很容易遇到山寨客户端以及用“秒杀”、“低价”字样诱惑消费者的病毒和木马。另外,由于手机的便携性,很容易出现手机被盗、信息资料被冒用及银行账号被盗等风险,而广大用户在手机安全防护方面的意识还有待提高。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移动支付发展的一个瓶颈。卡巴斯基的数据显示,如果用户确信移动支付是安全的,94%的用户会使用移动支付。
而移动支付安全的解决是一个系统的问题。刘晶晶表示,移动支付涉及通信和金融行业,其中包括用户、电信运营商、金融服务商、第三方支付服务商、终端厂商、芯片制造商、平台运营商、系统集成商等众多环节,因此,移动支付安全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整个产业链上的各方共同解决。
涉及各方之间的利益
陈静分析,移动支付产业链很长,所有环节上的参与者都想从中分一杯羹,每一方的利益都要有合理的分配,但现在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好。
记 者 了 解 到 ,13 .56MH Z和2.4G H Z的标准之争首先是利益纷争的焦点,在移动支付标准统一之前,双方都没有完全放弃,并且还在暗自布局中。
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央行共向101家企业发放了《支付业务许可证》,这其中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这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中国银联类企业和互联网支付公司等。如今,三大运营商都已经成立专门的电子支付企业,包括在今年4月26日挂牌成立的联通支付有限公司、中国移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和中国电信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并且其业务均包括远程支付和近场支付。
运营商及银联和银行相互合作的同时,也在暗自发挥各自的优势。记者了解到,中国移动除了SIM卡形式的手机钱包之外,还开通了手机支付的业务,即用户可以专门开通手机支付账号,通过营业厅在手机里存钱,额度无上限,直接通过手机账号来进行消费。这样,就完全绕过了银联和银行。
而中国银联方面,首先在各地遍布13.56M H Z的PO S机,与中国移动采用2.45G H Z技术的手机钱包并不兼容,另外还通过SD卡以及在各类型智能手机上面以安装客户端的形式,在用户手机上独占入口。如果要使用银联的手机支付,只能在银联客户端导入的界面上进行购物,否则将不能使用银联的手机支付。此外,中国银联与手机浏览器提供商U C优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出基于U C浏览器的银联移动安全支付解决方案。银联还与京东商城、麦包包、欧飞数码等电商企业及H T C等手机终端厂商展开了手机客户端软件内置银联支付服务的合作,这样下来,也避开了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互联网企业。
而第三方支付企业也在纷纷布局,例如支付宝就推出了条码支付产品,通过扫描用户手机上的条形码即可实现支付;快钱公司发布了一款名为“快刷”的产品,该产品甚至免去了手机和PO S机的接触,直接将手机变成了PO S机;财付通推出了专门的手机客户端和“乐刷”产品等。
陈静说,移动支付存在很多商机。但要实现整个行业的发展,需要产业链各方加强合作。不是谁领导谁,或者谁侵占了谁的利益,而是共同把蛋糕做大才行。
但业内专家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尽 管我国的移动支付已经喊了几年,但技术标准还尚未统一,究竟采取哪种方式最好,谁也不知道,尤其是近场支付表面上很热闹,实际上很混乱。
通信行业专家项立刚说,移动支付至少三五年之后才能实现行业普及。
技术标准不统一
研究机构Juniper预测,2013年手机电子钱包市场将达到6000亿美元的规模。根据易观智库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移动支付全年交易额达742亿元,比2010年增长26.4%。其中在远程支付方面,2011年手机淘宝交易额超过100亿元。
由此,电信运营商、银行机构和第三方支付互联网公司都在针对移动支付市场摩拳擦掌。但业内专家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在近场支付领域,表面上很热闹,实际上很混乱。
这个“乱”主要指的是技术标准。在近场支付领域存在基于银联主导的13 .56MH Z、中国移动力推的2 .4G H Z等两大标准。而在具体的技术解决方案方面就更是多种多样,有手机银行、手机贴片卡、双界面卡、R F-SIM、SD卡等多种方式。《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中国移动 目 前 的 手 机 钱 包 业 务 采 用 的 是R F -SIM 方式,更换一张带有支付功能的SIM 卡,就能够刷卡购物及乘坐公交系统;而中国联通则采取手机贴片卡的方式;银联则采用SD卡的方式进行手机支付,并且相应的支付终端并不兼容。“如今的技术标准真是五花八门,但究竟采取哪种方式最好,谁也不知道。”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原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陈静如是评价道。
技术标准的无法统一,直接受影响的就是产业链上的企业。芯片制造商北京同方微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段立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目前国内的移动支付已经到了整个产业链可以行动的前夜,到了“迸发的点”,但始终无法突破。目前在技术标准上并没有统一,所以相应在产业方向、技术规范和将来的应用上并不明确。“现在各方都忙着跑马圈地,但都没有开始大规模应用,因此产业链上各环节基本都没有进入大批量生产。”
段立对记者表示,因为标准不确定,所以同方微电子就定制各种技术解决方案,以应对不同的技术标准和应用方式。他向记者透露,之前他们曾经针对2 .4G H Z的技术标准投入了几百万来做项目,但有传言说已确定近场支付采用13 .56MH Z标准,2.4G H Z方案不允许进入金融流通领域。因此就将2 .4G H Z的项目停了,直到现在还没有开工。
陈静向记者透露,关于移动支付标准问题的讨论稿已经出来,并已经送审,有望年内出台。其中在近场支付领 域 ,已 经 确 定 为 银 联 主 导 的13.56M H Z标准。
安全问题接踵而来
技术标准不定,接踵而来的就是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
网秦安全专家刘晶晶分析说,移动支付标准包括端口和终端的标准、安全标准等各种技术标准,涉及产业链上诸多环节,而安全标准的制定需要与具体的频谱、端口和终端标准相符合,不同的移动支付标准带来的差异很容易造成支付安全的风险漏洞。
网秦安全研究中心邹仕洪博士表示,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移动支付将成为手机病毒和恶意软件攻击的下一个目标。
刘晶晶分析说,移动支付隐藏着诸多安全隐患。首先,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就面临着较多安全问题,这也使得木马程序和病毒很容易乘虚而入。其次,在下载客户端方面以及手机网上交易时,也很容易遇到山寨客户端以及用“秒杀”、“低价”字样诱惑消费者的病毒和木马。另外,由于手机的便携性,很容易出现手机被盗、信息资料被冒用及银行账号被盗等风险,而广大用户在手机安全防护方面的意识还有待提高。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移动支付发展的一个瓶颈。卡巴斯基的数据显示,如果用户确信移动支付是安全的,94%的用户会使用移动支付。
而移动支付安全的解决是一个系统的问题。刘晶晶表示,移动支付涉及通信和金融行业,其中包括用户、电信运营商、金融服务商、第三方支付服务商、终端厂商、芯片制造商、平台运营商、系统集成商等众多环节,因此,移动支付安全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整个产业链上的各方共同解决。
涉及各方之间的利益
陈静分析,移动支付产业链很长,所有环节上的参与者都想从中分一杯羹,每一方的利益都要有合理的分配,但现在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好。
记 者 了 解 到 ,13 .56MH Z和2.4G H Z的标准之争首先是利益纷争的焦点,在移动支付标准统一之前,双方都没有完全放弃,并且还在暗自布局中。
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央行共向101家企业发放了《支付业务许可证》,这其中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这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中国银联类企业和互联网支付公司等。如今,三大运营商都已经成立专门的电子支付企业,包括在今年4月26日挂牌成立的联通支付有限公司、中国移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和中国电信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并且其业务均包括远程支付和近场支付。
运营商及银联和银行相互合作的同时,也在暗自发挥各自的优势。记者了解到,中国移动除了SIM卡形式的手机钱包之外,还开通了手机支付的业务,即用户可以专门开通手机支付账号,通过营业厅在手机里存钱,额度无上限,直接通过手机账号来进行消费。这样,就完全绕过了银联和银行。
而中国银联方面,首先在各地遍布13.56M H Z的PO S机,与中国移动采用2.45G H Z技术的手机钱包并不兼容,另外还通过SD卡以及在各类型智能手机上面以安装客户端的形式,在用户手机上独占入口。如果要使用银联的手机支付,只能在银联客户端导入的界面上进行购物,否则将不能使用银联的手机支付。此外,中国银联与手机浏览器提供商U C优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出基于U C浏览器的银联移动安全支付解决方案。银联还与京东商城、麦包包、欧飞数码等电商企业及H T C等手机终端厂商展开了手机客户端软件内置银联支付服务的合作,这样下来,也避开了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互联网企业。
而第三方支付企业也在纷纷布局,例如支付宝就推出了条码支付产品,通过扫描用户手机上的条形码即可实现支付;快钱公司发布了一款名为“快刷”的产品,该产品甚至免去了手机和PO S机的接触,直接将手机变成了PO S机;财付通推出了专门的手机客户端和“乐刷”产品等。
陈静说,移动支付存在很多商机。但要实现整个行业的发展,需要产业链各方加强合作。不是谁领导谁,或者谁侵占了谁的利益,而是共同把蛋糕做大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