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改变人们生活方式 用手机支付 你准备好了么?
通过手机来对商品购买或服务定制进行支付,尽管目前大部分消费者还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这在业界看来,又将是移动互联网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场景之一。
手机支付其实是个笼统的范畴,从支付场景来看可以分为现场支付和远程支付。
现场支付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即时通过手机向商家进行支付,支付的处理在现场进行,并且是在线下进行的,不需要使用移动网络,支付完毕,消费者即可得到商品或服务。在这种场景下,手机支付实际上是取代了现金支付和刷卡支付,消费者只需“刷手机”即可。既然是“刷手机”,那么就需要手机具备这项功能。目前,主流的技术是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通信)技术。手机终端需要内置NFC芯片,并且植入用户信息、银行卡号等信息,这样,消费者就可以像刷银行卡一样“刷手机”了。当然,这还需要商家具备兼容的读卡器,即我们经常说的“POS机”。现场支付的使用场景通常是在商场、超市、便利店等。
远程支付是指消费者用手机进行支付时,支付的处理是在远程的服务器中进行的,支付的信息需要通过移动网络传送到远程服务器中才可完成支付过程。其实我们经常用的“网上支付”就是一种远程支付模式,只不过是在PC上完成的。在手机上,我们常说的“手机钱包”就是这种模式:“手机钱包”的使用者需要将手机号和银行卡绑定,在购买商品时,可以用短信、WAP或客户端的方式将支付信息传递到支付平台的后台服务器,支付平台就会在银行帐户中扣除相应的费用,并且向商家发出支付确认信息,商家再向使用者确认,这样一次支付就完成了。“手机钱包”的支付方式通常使用在在线电子商务的交易中。另外,还有一些远程支付不需要使用银行帐户。比如,可以直接用手机话费帐户来支付,支付的金额就直接在手机话费帐户中扣除;还有,在很多移动应用服务,如手机游戏等的购买、开通等场景中,使用者也可以用某些数字点卡,如神州行充值卡等,来充值缴费。手机话费帐户和数字点卡的支付通常都是用在小额支付中,而银行卡帐户的支付则可用于大额支付。
目前,从全球范围看,手机支付发展比较好的市场只有日本。而日本市场主要的手机支付模式就是基于NFC的“手机刷卡”模式。据统计,日本目前大约有5,000万NFC手机刷卡用户。NFC在日本的发展是有其特定原因的。NFC支付方式既需要手机终端的支持,又需要银行系统的支持,还需要商家的合作,是一个大生态系统合作的问题。在日本,由索尼、移动运营商NTT DoCoMo、交通运营商JREast组成了联盟共同促进NFC手机支付生态系统的发展。 运营商、商家、信用卡发行商以及手机制造商达成统一协议,由索尼的子公司FeliCa负责提供芯片和软件解决方案,并具体实施。在日本,移动运营商也掌控着手机终端产业链,由于运营商的大力推广,NFC功能手机的渗透率迅速增长。随着NFC支付的用户基础壮大,并且在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商家也使用了手机刷卡的终端读卡器,这样日本的NFC支付使用场景就普及开来。
而在中国,NFC手机支付还面临着几方面的挑战:一是标准化问题,如果没有统一的NFC软硬件协议,大家都各自做自己标准,那么势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并且很难使这种支付方式获得普及;二是移动运营商和银行系统的利益有所冲突,运营商、手机厂商、信用卡发卡商都还没有大力合作推广NFC手机支付。移动运营商希望将支付功能放入SIM卡中,而银行系统则偏好单独的NFC模块,从而摆脱移动运营商的控制。因此整个NFC产业链还需要通力协作,才能把整个市场做起来。目前诺基亚的NFC手机已经可以具备公交卡支付功能,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而对于远程支付模式,尤其是基于银行卡帐户的“手机钱包”业务,目前在中国也是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主要原因一是消费者对于通过手机连接银行帐户的这种方式的安全性还有比较大的担心,担心银行帐户信息的泄漏;二是目前提供手机支付的商家还不够多,没有足够的使用场景,也阻碍了远程支付的发展。
我们认为,中国的手机支付还需要2到3年的时间才能够真正发展起来,当然这其中最重要的是需要产业链的通力协作和对消费者认知的教育,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手机支付在中国也会成为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一个主流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