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中国4G新博弈
录入:edatop.com 点击:
美国学者斯科特·施奈德在《无线新世界:如何在4G革命中竞争》一书中曾这样写道:“在消费者刚刚觉得自己弄清了3G无线小玩意的时候,就又到了要掌握第四代无线技术的时候了,第四代无线技术会比我们以前体验过的所有无线技术的速度都更快,也更具冲击力。”
不过,对于电信设备大佬来说,这场全新的博弈来得并不仓促,甚至是期待已久。中国3G热潮刚刚方兴未艾,本土 4G通信标准TD-LTE便迎来了新的角逐,各大电信设备重新回到了惨烈的起跑线。10月12日,中国移动向各设备厂商通报了其针对北京、上海、广州等13个城市的TD-LTE无线网络设备的招标结果,在这场被称为“准4G网络的TD-LTE招标”中,华为、中兴、爱立信、诺西等9家厂商参与,涉及基站2万个,金额约40亿元。虽然首次招标的金额并不算大,但却意味深长,对今后真正的4G版图划分显然具有暗示作用。
此次招标中,华为、中兴分别获得了5个城市的基站承建,而全球最大电信设备商爱立信则中标广州、青岛和沈阳三个城市;另一个欧洲电信设备商诺基亚西门子通信(以下简称诺西)则中标了厦门和福州两个城市。爱立信CMO常刚表示, 结果令人失望,虽然之前爱立信做了很多努力,但更重要的还是向前看,毕竟这场竞赛才刚刚开始。他透露,如果中国TD-LTE市场正式启动,每年带来的系统设备市场价值将达几百亿元。中兴通讯中国区副总经理顾翔则表示,明年20万个基站的招标额将超过200亿元。这还只是无线设备部分,如果加上核心网、电源、天线、传输、业务平台等,预计市场将达600亿—700亿元。
显然,对于欲振乏力的电信设备商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淘金场。但另一方面,TD—这个中国本土通信标准从诞生起,就备受质疑,如今,这样的尴尬依然摆在中国的运营商面前。他们的困境是,3G用户并未出现想象中的井喷增长,但4G竞逐大戏已开场,中国如何利用全球最大的移动市场、运营商及制造商来撬动一个全球产业链,让TD-LTE真正全球化,而不仅仅是一个官方的4G国际标准,这确实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划分版图
今年初,中移动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办的2012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勾画了TD-LTE今后三年规模部署的庞大计划:到2014年,全球建成超过50万个TD-LTE基站,覆盖全球超过20亿人口。
据知情人士透露, TD-LTE的整个招标的流程包括通知设备商进行区域部署、测试、预商用等环节。招标过程分为有技术评审、商务评审。技术方评审会分成设备表现诸如稳定性、上下行的吞吐量、性能以及对标准或产业贡献等因素,然后再根据综合评分决定厂商排名情况。
在爱立信工作多年的常刚见证了中国TD-LTE的诞生过程。据他回忆,从中国政府最初开始讨论TD-LTE标准开始,爱立信就参与了工信部等有关部门组织的持久、深入的讨论。当时,爱立信曾提出将TD-LTE和FDD-LTE的标准尽可能做成一致的建议,目的是让产业化进程加速。“为了推动整个产业链的成熟,我们针对多个海外市场开展TD-LTE演示推广活动,并在全球建设有4个IOT互联互通测试中心,可以将TD—LTE网络的设备与相应的终端设备提前做互联互通的测试,确保终端甚至是芯片第一时间得到技术的认证。”
不过,尽管爱立信东北亚区总裁马志鸿曾明确表示,爱立信一直在等待中国TD-LTE的实际部署,为此已经准备很长时间,但是诸如爱立信和诺西这样的洋品牌依然失望而归。国产设备商在本次招标中占据了80%以上的份额,这似乎延续了TD-SCDMA份额的局面,在TD-SCDMA五期及之前,几家国外电信设备巨头更糟糕,普遍不超过8%的份额,他们曾普遍寄望于TD-LTE招标能重新洗牌,但结果对他们来说并不理想。
诺西大中国区副总裁潘波这样表示,“我们尊重运营商的决定,TD-LTE目前正处于一个关键的时间点,运营商和厂商在国际化方面还不能松懈。诺西将全力配合包括中国移动等在内的运营商一起将TD-LTE产业链做大做强。”显然,对于爱立信、诺西这样的国际巨头来说,帮助中移动进军国际市场是其在中国市场争取更大份额的有力砝码。
另一方面, 对于中国移动来说, 4G建设必须加紧上马。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培育3G市场让其背负了巨大的资金压力。中国移动TD-SCDMA从2008年开始商用,近四年来每年投入百亿元。“但是TD-SCDMA性能上不如WCDMA成熟,而iPhone这样的明星机型,又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合作,使得中国移动失去了不少高端用户。”显然,中国移动希望发展TD-LTE来平衡3G上造成的资金压力。但是,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方面上马TD-LTE的积极性就明显不高,尤其是中国电信,基本不太可能选择TD-LTE。
国际化困惑
没错,正如斯科特·施奈德所说,无论是10年或者15年前的互联网,还是生物技术,对那些已经牢牢确立其通行运营方式的大型组织而言,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看清一项新技术,以及这项技术会对市场和自己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无线技术就是一个经典例证。20世纪80年代中期,如果你问问身处无线技术领域的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无线技术的市场会有多大,那么,它可能会预测说,这项业务的所有用户会有100万个。可今天,这个市场的规模已经超过了40亿人。这就是在幕后发生的诸多事情之一,更是我们错失了的社会经济学信号。通常情况下,需要早期接受者证明一项新技术可以做什么……之后,大型公司才会看到它的好处。
对于中移动的战略谋划来说,从一开始,针对TD-LTE,其战略规划并不仅限于国内,而是用国际化市场规模来换取产业链成熟。日前,中国移动副总裁赵吉斌表示,“截至2012年9月,全球范围内已经有沙特阿拉伯、日本、巴西、英国、印度、澳大利亚、波兰、阿曼、俄罗斯等国家的11家运营商开通了12个商用TD-LTE服务,有24家运营商共签署了31个TD-LTE商用合同,超过29家运营商明确TD-LTE商用计划,全球已经开通的TD-LTE实验网超过53个。TD-LTE已经初步奠定了实现全球广泛部署和应用的市场基础。”
“不过,产业化的成熟度是TD-LTE国际化过程中最主要的障碍。很多运营商都不希望成为先行者,他们希望投入成熟的产业链,这样他们更容易下定决心真金白银地投入。”常刚认为,TD国际化最有效的策略是争取更多的同盟军。这不是几个运营商的事,如果有更多的运营商支持,TD-LTE才会真正国际化,同时也要有明确部署的计划和时间表。他透露,推动TD-LTE国际化中,爱立信曾与中移动在印度、爱尔兰、美国等多个地方做过TD-LTE的技术展示。比如印度原来在TDD的平台上考虑的是做WiMax标准,爱立信曾多次游说其考虑中国标准。因此,当印度政府拍卖TDD频段之后,大部分频段的运营商都是决定做TD-LTE的部署。而美国的运营商Clearwire原来也是做 WiMax,现在也在考虑TD-LTE的部署。
他做了这样的一个比喻,“当你向前冲的时候,你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跟着你一起往前冲,这时候你要考虑是否要跑慢点,照顾到大家。一样的道理,如果产业链发展不协调,国际化最终会脱节。”
战略拐点与商业模式
的确,何时发力新技术、培育新市场,这是一门艺术。同时,如何兼顾成本、风险、用户的接受度、市场成熟度以及竞争的平衡,这也是中国运营商需要思考的问题。中兴通讯董事长侯为贵认为,“全球4G网络的商用步伐正在加快,在海外,4G设备逐渐成熟,只是终端和频谱都还成问题。4G的难度不是技术问题,主要是商业应用问题。”
按照规划,明年中移动要建设20万LTE基站,最大的考验在于设备定型和设备商生产和供货能力。据知情人士透露,从实现到商业化,整个试验起码还有1年以上的路要走,如果要加快进程,TD-LTE初期将仅能定位为数据业务。此外,根据通信建设的经验,一个全新网络建设,起码要在启动前的1.5年前开始网络的全网规划,虽然TD-LTE在技术、产品、组网性能和产业链组网能力已经具备了规模建设和应用条件。但是,中国移动还未出台明确的LTE网络规划,这将极大考验设备商的生产和供货能力。
此外,作为TD-LTE产业链的短板,其终端发展一直落后于基站,而且更重要的是产业化与商业模式的成熟。虽然,4G的这场技术革命中孕育着无数的商业机会,但是这还需要想象力的孵化。
斯科特·施奈德说,4G首先是一场速度的革命,不妨想一想你现在在家里使用的电缆调制解调器,它的速度是每秒1兆到10兆,这也就是数据传输到你家里的速度。4G的速度则可达到每秒几十兆甚至更快,而且是传输到你无线设备上的速度。
另一个重大变化是,新无线技术更像是“云”,即很多设备都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网络互联,4G则能让不同的设备在不同的网络上通话。第三个重大变化是物品之间和设备之间的联通。我们这个星球上将来会有70亿人,但是,连接到一起的物品将会多达500亿个,而且大部分都会是无线连接的。想象一下,如果将所有这些东西、所有这些人都连接起来,需要什么样的网络?这就是4G技术将会产生的“破坏性效应”。
不过,4G革命的潜能爆发关键在于商业模式的变化。对于中国4G来说,最重要的工作是要‘落地’,而扩大用户群关键是建立一个4G的生态圈,并且运营全新商业模式。以太网的发明者梅特卡夫有一个著名的法则能够为4G生态圈的建立提供注解:“网络的价值与网络使用者的平方成正比。”这意味着,只有用户的基数规模足够大,4G的网络价值才会出现一个拐点。
常刚认为,运营商正面临着互联网提供商的冲击,因此,他们也正在考虑改变商业模式。“一个新技术的部署,应该先把用户体验稳定住,关注用户的倾向性。当我们询问用户,如果有更快的4G网络,他们是否愿意更换网络时,即使在费用有所提升的情况下,绝大多数用户会选择愿意。其实用户的习惯,在3G移动宽带的时代已经得到了培养。运营商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跑道,同时也需要非常快的车。只有将网络的能力和终端能力比较好地结合,在4G部署初期,才意味着更大的机会。”
常刚举例说:“韩国是全球LTE用户规模第二大市场,LTE的部署非常快,韩国4G的资费比3G还贵15%-20%左右,但1年时间发展了900万的用户。其实这里面并没有什么魔术,只要把东西做好,用户发展就会非常快。”
不过,对于电信设备大佬来说,这场全新的博弈来得并不仓促,甚至是期待已久。中国3G热潮刚刚方兴未艾,本土 4G通信标准TD-LTE便迎来了新的角逐,各大电信设备重新回到了惨烈的起跑线。10月12日,中国移动向各设备厂商通报了其针对北京、上海、广州等13个城市的TD-LTE无线网络设备的招标结果,在这场被称为“准4G网络的TD-LTE招标”中,华为、中兴、爱立信、诺西等9家厂商参与,涉及基站2万个,金额约40亿元。虽然首次招标的金额并不算大,但却意味深长,对今后真正的4G版图划分显然具有暗示作用。
此次招标中,华为、中兴分别获得了5个城市的基站承建,而全球最大电信设备商爱立信则中标广州、青岛和沈阳三个城市;另一个欧洲电信设备商诺基亚西门子通信(以下简称诺西)则中标了厦门和福州两个城市。爱立信CMO常刚表示, 结果令人失望,虽然之前爱立信做了很多努力,但更重要的还是向前看,毕竟这场竞赛才刚刚开始。他透露,如果中国TD-LTE市场正式启动,每年带来的系统设备市场价值将达几百亿元。中兴通讯中国区副总经理顾翔则表示,明年20万个基站的招标额将超过200亿元。这还只是无线设备部分,如果加上核心网、电源、天线、传输、业务平台等,预计市场将达600亿—700亿元。
显然,对于欲振乏力的电信设备商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淘金场。但另一方面,TD—这个中国本土通信标准从诞生起,就备受质疑,如今,这样的尴尬依然摆在中国的运营商面前。他们的困境是,3G用户并未出现想象中的井喷增长,但4G竞逐大戏已开场,中国如何利用全球最大的移动市场、运营商及制造商来撬动一个全球产业链,让TD-LTE真正全球化,而不仅仅是一个官方的4G国际标准,这确实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划分版图
今年初,中移动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办的2012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勾画了TD-LTE今后三年规模部署的庞大计划:到2014年,全球建成超过50万个TD-LTE基站,覆盖全球超过20亿人口。
据知情人士透露, TD-LTE的整个招标的流程包括通知设备商进行区域部署、测试、预商用等环节。招标过程分为有技术评审、商务评审。技术方评审会分成设备表现诸如稳定性、上下行的吞吐量、性能以及对标准或产业贡献等因素,然后再根据综合评分决定厂商排名情况。
在爱立信工作多年的常刚见证了中国TD-LTE的诞生过程。据他回忆,从中国政府最初开始讨论TD-LTE标准开始,爱立信就参与了工信部等有关部门组织的持久、深入的讨论。当时,爱立信曾提出将TD-LTE和FDD-LTE的标准尽可能做成一致的建议,目的是让产业化进程加速。“为了推动整个产业链的成熟,我们针对多个海外市场开展TD-LTE演示推广活动,并在全球建设有4个IOT互联互通测试中心,可以将TD—LTE网络的设备与相应的终端设备提前做互联互通的测试,确保终端甚至是芯片第一时间得到技术的认证。”
不过,尽管爱立信东北亚区总裁马志鸿曾明确表示,爱立信一直在等待中国TD-LTE的实际部署,为此已经准备很长时间,但是诸如爱立信和诺西这样的洋品牌依然失望而归。国产设备商在本次招标中占据了80%以上的份额,这似乎延续了TD-SCDMA份额的局面,在TD-SCDMA五期及之前,几家国外电信设备巨头更糟糕,普遍不超过8%的份额,他们曾普遍寄望于TD-LTE招标能重新洗牌,但结果对他们来说并不理想。
诺西大中国区副总裁潘波这样表示,“我们尊重运营商的决定,TD-LTE目前正处于一个关键的时间点,运营商和厂商在国际化方面还不能松懈。诺西将全力配合包括中国移动等在内的运营商一起将TD-LTE产业链做大做强。”显然,对于爱立信、诺西这样的国际巨头来说,帮助中移动进军国际市场是其在中国市场争取更大份额的有力砝码。
另一方面, 对于中国移动来说, 4G建设必须加紧上马。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培育3G市场让其背负了巨大的资金压力。中国移动TD-SCDMA从2008年开始商用,近四年来每年投入百亿元。“但是TD-SCDMA性能上不如WCDMA成熟,而iPhone这样的明星机型,又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合作,使得中国移动失去了不少高端用户。”显然,中国移动希望发展TD-LTE来平衡3G上造成的资金压力。但是,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方面上马TD-LTE的积极性就明显不高,尤其是中国电信,基本不太可能选择TD-LTE。
国际化困惑
没错,正如斯科特·施奈德所说,无论是10年或者15年前的互联网,还是生物技术,对那些已经牢牢确立其通行运营方式的大型组织而言,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看清一项新技术,以及这项技术会对市场和自己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无线技术就是一个经典例证。20世纪80年代中期,如果你问问身处无线技术领域的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无线技术的市场会有多大,那么,它可能会预测说,这项业务的所有用户会有100万个。可今天,这个市场的规模已经超过了40亿人。这就是在幕后发生的诸多事情之一,更是我们错失了的社会经济学信号。通常情况下,需要早期接受者证明一项新技术可以做什么……之后,大型公司才会看到它的好处。
对于中移动的战略谋划来说,从一开始,针对TD-LTE,其战略规划并不仅限于国内,而是用国际化市场规模来换取产业链成熟。日前,中国移动副总裁赵吉斌表示,“截至2012年9月,全球范围内已经有沙特阿拉伯、日本、巴西、英国、印度、澳大利亚、波兰、阿曼、俄罗斯等国家的11家运营商开通了12个商用TD-LTE服务,有24家运营商共签署了31个TD-LTE商用合同,超过29家运营商明确TD-LTE商用计划,全球已经开通的TD-LTE实验网超过53个。TD-LTE已经初步奠定了实现全球广泛部署和应用的市场基础。”
“不过,产业化的成熟度是TD-LTE国际化过程中最主要的障碍。很多运营商都不希望成为先行者,他们希望投入成熟的产业链,这样他们更容易下定决心真金白银地投入。”常刚认为,TD国际化最有效的策略是争取更多的同盟军。这不是几个运营商的事,如果有更多的运营商支持,TD-LTE才会真正国际化,同时也要有明确部署的计划和时间表。他透露,推动TD-LTE国际化中,爱立信曾与中移动在印度、爱尔兰、美国等多个地方做过TD-LTE的技术展示。比如印度原来在TDD的平台上考虑的是做WiMax标准,爱立信曾多次游说其考虑中国标准。因此,当印度政府拍卖TDD频段之后,大部分频段的运营商都是决定做TD-LTE的部署。而美国的运营商Clearwire原来也是做 WiMax,现在也在考虑TD-LTE的部署。
他做了这样的一个比喻,“当你向前冲的时候,你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跟着你一起往前冲,这时候你要考虑是否要跑慢点,照顾到大家。一样的道理,如果产业链发展不协调,国际化最终会脱节。”
战略拐点与商业模式
的确,何时发力新技术、培育新市场,这是一门艺术。同时,如何兼顾成本、风险、用户的接受度、市场成熟度以及竞争的平衡,这也是中国运营商需要思考的问题。中兴通讯董事长侯为贵认为,“全球4G网络的商用步伐正在加快,在海外,4G设备逐渐成熟,只是终端和频谱都还成问题。4G的难度不是技术问题,主要是商业应用问题。”
按照规划,明年中移动要建设20万LTE基站,最大的考验在于设备定型和设备商生产和供货能力。据知情人士透露,从实现到商业化,整个试验起码还有1年以上的路要走,如果要加快进程,TD-LTE初期将仅能定位为数据业务。此外,根据通信建设的经验,一个全新网络建设,起码要在启动前的1.5年前开始网络的全网规划,虽然TD-LTE在技术、产品、组网性能和产业链组网能力已经具备了规模建设和应用条件。但是,中国移动还未出台明确的LTE网络规划,这将极大考验设备商的生产和供货能力。
此外,作为TD-LTE产业链的短板,其终端发展一直落后于基站,而且更重要的是产业化与商业模式的成熟。虽然,4G的这场技术革命中孕育着无数的商业机会,但是这还需要想象力的孵化。
斯科特·施奈德说,4G首先是一场速度的革命,不妨想一想你现在在家里使用的电缆调制解调器,它的速度是每秒1兆到10兆,这也就是数据传输到你家里的速度。4G的速度则可达到每秒几十兆甚至更快,而且是传输到你无线设备上的速度。
另一个重大变化是,新无线技术更像是“云”,即很多设备都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网络互联,4G则能让不同的设备在不同的网络上通话。第三个重大变化是物品之间和设备之间的联通。我们这个星球上将来会有70亿人,但是,连接到一起的物品将会多达500亿个,而且大部分都会是无线连接的。想象一下,如果将所有这些东西、所有这些人都连接起来,需要什么样的网络?这就是4G技术将会产生的“破坏性效应”。
不过,4G革命的潜能爆发关键在于商业模式的变化。对于中国4G来说,最重要的工作是要‘落地’,而扩大用户群关键是建立一个4G的生态圈,并且运营全新商业模式。以太网的发明者梅特卡夫有一个著名的法则能够为4G生态圈的建立提供注解:“网络的价值与网络使用者的平方成正比。”这意味着,只有用户的基数规模足够大,4G的网络价值才会出现一个拐点。
常刚认为,运营商正面临着互联网提供商的冲击,因此,他们也正在考虑改变商业模式。“一个新技术的部署,应该先把用户体验稳定住,关注用户的倾向性。当我们询问用户,如果有更快的4G网络,他们是否愿意更换网络时,即使在费用有所提升的情况下,绝大多数用户会选择愿意。其实用户的习惯,在3G移动宽带的时代已经得到了培养。运营商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跑道,同时也需要非常快的车。只有将网络的能力和终端能力比较好地结合,在4G部署初期,才意味着更大的机会。”
常刚举例说:“韩国是全球LTE用户规模第二大市场,LTE的部署非常快,韩国4G的资费比3G还贵15%-20%左右,但1年时间发展了900万的用户。其实这里面并没有什么魔术,只要把东西做好,用户发展就会非常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