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三星在华难敌华为小米 “吃硬不吃软”成硬伤
在华难敌本土企业
中国是三星移动部门在全球范围内的第三大市场。笔者查阅财报发现,今年上半年三星中国的营收为146953亿韩元,占总营收的13.8%,2013、2012年这一比重分别为16.4%、20.4%。由此可见,眼下中国市场的营收比重正在快速减小,这对三星而言透露了一个相当严峻的信号:它在中国市场或正面临严重冲击。
香港调查公司Counterpoint Technology Market Research的数据显示,今年8月,三星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跌至第四,仅占10%,排在前面的联想、华为、小米分别占比17%、16%、14%。
问题是,华为、联想、中兴、小米、酷派这些后辈凭什么能跟三星抢市场?"真正的危险在于,不同于苹果封闭的ios系统,安卓的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对于所有开发安卓系统的厂商而言,起跑点是一样的。很明显,‘中华酷联小’抢占的都是安卓系统里三星的市场份额。不光在中国内地,中兴、华为等厂商在国际市场上,也不断威胁三星的霸主地位。"李易表示。
消费行业分析师王斌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基于同一个系统,能拼的就是外观设计、软件应用和用户体验,"但三星最大的问题是创新能力在下降。反观小米和华为,正花大力气在优化系统,在用户体验层面微创新,追求极致化,同时加上互联网营销强势的品牌宣传,业绩增长非常快。"
深圳地区一手机方案商相关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在国内制造手机,门槛不高但利润较高,"一个千元机,硬成本只有三百来块,主要的开销花在广告营销费上。"
"一条生产线要三四百万元。上游芯片大厂会提供一套成熟度为70%—80%的解决方案,终端生产商只需对其做差异性的改变,比如外壳、硬件的改动,功能的删减等。一款好一点的杂牌手机,一年能有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销量,利润能达30%左右。"这位手机方案商说。
事实上,华为、中兴、联想、小米等主流国产手机大打大屏、高配、低价战略,性价比很高,三星仅以品牌附加值坐卖高价,会越来越难被用户认可。在高端市场,三星的大屏优势亦被苹果的iPhone6 Plus消解。三星正面临高中低端全线受困的尴尬局面。
三星大中华区移动通信部执行副总裁王彤此前透露,未来三星将切入4G千元智能机市场。
"中国几大品牌定位都在中低端,在零利润战场上拼抢地盘,三星迎合低端市场的结果将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一不愿具名的手机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评论称,三星的定位只能紧跟苹果手机,做好品牌加强创新,在产品体验上追求极致,让不买"苹果"的人优先选择"三星","千万别妄想高中低通吃"。
电信内部人士向笔者介绍,运营商今年开始大幅削减补贴,导致原本依靠运营商渠道的手机厂商,必须依靠社会化渠道销售,这也增加了三星的压力。"走社会化渠道商,必须给渠道更高的返点,但大品牌通常比较强势,返点较低,国内品牌则很会搞营销,三星在这方面并无优势。"
三星拥有全球最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包括屏幕、闪存、ARM处理器、锂离子电池等,硬件差异化让三星获得高溢价。不过,这一独有的竞争优势在未来可能被打破。
"随着国内屏幕、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业,以及代工企业的技术不断成熟和壮大,三星供应链优势带来的制造优势正在消失,中国企业可以不再受制于三星的原材料供应,也能迅速制造出低价优质的手机。"王斌说。
"三星不应只是做一家手机的硬件整合公司,而应该拥有自己的杀手级的移动互联应用。苹果有自己的生态系统、应用商店、开发者群体,还有自己的杀手级应用,用户黏性很高。"上述评论人士指出,三星在软实力构筑上显得既无野心也无规划,这才是真正的危机所在。
"吃硬不吃软"成硬伤
苹果成为世界上最受关注的科技公司,其封闭的iOS系统带来的独特优势功不可没。差异化的软件和系统生态,让它在高端市场坐享高额利润。小米是学苹果最卖力的企业,基于安卓上的MIUI系统,亦让小米仅用四年便一跃成为国内出货量最大的手机厂商之一。
据三星半年报,2014年上半年,三星通过销售产品的获益是1048570亿韩元,服务费、专利费以及租赁费的总收益只有11715亿韩元,两者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98.89%和1.11%。
在消费行业分析师王斌看来,如何通过智能手机的上网入口,将用户和流量转化到可以产生增值收益的平台,是未来三星应该考虑的方向,其商业模式是靠硬件搭载平台,以互联网增值服务获利。苹果事实上早就已经走上这条路。
小米的用户量到目前仍不过8000万,但其在软件商店、黄页入库、连接服务,包括游戏上已开始了布局。尽管三星已卖出了数亿部手机,但仍囿于简单的卖硬件的思维模式,缺乏变革与创新,在打造软件和生态圈上更是无法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