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盘点:AMD分析师会议上的“干货”
从理论上来说,CMT在数据吞吐能力(Throughput)方面要好于SMT,毕竟是两个完整的CPU内核(所以理所当然成本也高点),但小编前面特别提到了"优化"这个关键词——这里小编有话要说。小编曾反复强调,再优秀的硬件设计也离不开软件的优化,其中最好的例子就是Mantle和DirectX 12给"老"显卡带来的巨大的性能提升——因为代码重写了(被优化了),所以硬件的性能得以充分发挥!
AMD当年可能是被K8的胜利冲昏了头,以为自己足以能左右软件开发者的方向,所以大胆的选择CMT为"推土机"架构的根本,并"默认"所有的软件工程师们都会为这个"划时代的"设计进行优化……结局我们都知道了。网友们今天总说英特尔处理器"秒杀"AMD的这个那个,其实我们更要知道背后的技术原因——英特尔处理器单核性能大幅超越"推土机",是因为SMT本就是更贴近硬件底层的并行计算设计,即使软件代码不做任何多线程、多核心优化,SMT也是可以带来性能提升的——管你什么任务,怎么分配,到了底层终归还是指令集吧?所以说,AMD决策层要为当年这个错误的决定负责,他们太低估程序开发员的"懒惰"了——没人会愿意重写代码去为你一个AMD处理器做优化的。
上图是SMT、CMT和CMP(多核心处理器)的设计和吞吐性能对比。这里需要提一下CMP设计。前面小编列举的SMT和CMT对比都是默认在单个核心(Intel)、单个模块(AMD)下的对比。很显然,SMT技术并不是只限于单核心处理器上的技术。英特尔从Pentium D时代就有了多核设计(CMP),而如果在此基础上每个核再融入SMT会怎样?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i7系列多核多线程架构。如果你仔细阅读了前面两段内容,并参看上图的性能对比,你就会知道为什么AMD的"8核"处理器只能与英特尔的"4核"处理器处于同个水平了(当然是默认相同制程工艺的前提下),而Zen必然会有大幅的性能提升。
饶了一大圈,现在回到AMD分析师会议内容的话题上来。小编曾指出,AMD在同时开发两个全新的CPU架构,一个是基于X86指令集的Zen,而另一个则是基于ARM的K12。
小编曾以为K12会在2016年与Zen一同问世,甚至是早于Zen问世。但随着"西雅图"核心的Opteron A1100再三推迟,以及Zen的呼声空前高昂,AMD现已将K12推迟到了2017年才会上市。而且原定的"SkyBridge"接口统一计划也被放弃了。AMD对此的解释是,经过与客户的沟通,发现让X86和ARM针脚相互兼容意义并不大,在需求不高的情况下只好让产品各行其道。
从上图可以看到,AMD在过去几年的转型还是有显著成效的。2012年时,公司将近90%的营收为来自传统PC市场,而到了去年,这一比例降至约60%,同时公司总营收额一直保持在53亿至55亿美元之间。AMD新兴的半定制、嵌入式以及企业市场正在发威,这也符合小编此前在《一周易评:还给AMD一个公正》中提到的多个未来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