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展讯锐迪科“倒戈”?论英特尔抢食ARM的可行性
英特尔CEO科再奇近日预言,几年内,几个跟英特尔合作的中国智能手机、平板芯片企业会放弃ARM架构,转用英特尔架构。
你觉得他的话可信吗?
听上去实在太过乐观了。但是,你要琢磨他说的话。他是说,让几个与英特尔合作的中国芯片企业,我认为倒戈,完全是可能的事。
先听听CEO的理由。他说,高端处理器提供商高通、低价手机芯片企业联发科都用ARM架构,因此科再奇认為,採用英特尔架构是一个与市场区隔,并做出更好的效能与功能晶片的选择。
科再奇如此说:"如果你是小虾米,想要战胜大鲸鱼,那在ARM架构的战场将会万分艰难。"
他说的没错。ARM是一家小公司,但它有一个很大的生态。它的生态形成,得益于通信业的勃兴,尤其是从功能型手机向智能手机的转换,让它收获额第一波狂飙突进的移动互联网蛋糕。它坚守上游之上游的定位,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生态体系。
过去几年,英特尔无法撬动它的原因,除了核心技术确实需要提升外,它面临的确实不是这个小公司,而是它周围众多企业群。英特尔再牛,对抗一个生态,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然而,我坚信这样的规律:没有一种商业模式可以一劳永逸,永远四季常青。
市场格局的转换,有时并非是对手之间直接肉搏与攻坚战的零和结果,而是市场本身在调节:原有的生态,自身会演进,遵循一种生命周期,从萌牙、初生、勃兴、壮大到成熟,然后,在承平中转型,重生,抑或衰落。多年之后,再度形成新的循环。
ARM确实到了它的一个成熟期、瓶颈期。当它的授权有些泛滥,对于下游日益缺乏约束力的时候,整个市场就呈现一片红海局面,产品高度同质化竞争。中国华南山寨手机、平板企业群的生生死死,虽然有急功近利的商业背景,但也跟ARM的触角无法延伸到下游有关。一个只管授权、缺乏产业整合力的企业,到了调整的时候。
并非贬低ARM的商业模式。我只想表示,前一个阶段,ARM的模式非常合理,但新一轮竞争,将受让于最终客户的需求驱动,越来越讲求自定义,需求越来越碎片化,对于性能与品质、消费体验有更高的诉求,那种单纯效率至上催生的市场乱象,已经很难适应市场需求。ARM阵营已经持续分化。
你从下游终端企业也能看到这一动向:那些追求效率的山寨终端,甚至也包括喜欢机海战术的大品牌,已越来越难以支撑,在产品创新、出货规模、毛利之间无法做到平衡;而那些依靠高性价比的单品或有限产品的品牌,尤其是有着互联网思维的小米,却赚个盆满钵满。
这里面有客户一端的成熟与理性。拿C端用户来说,他们越来越追求品质与体验。ARM成熟的生态里,隐藏着太多急功近利、牺牲品质的诉求,这当然有时不怪ARM自身。
绕了大圈回来。我觉得,这里面就是英特尔打破ARM垄断格局的机会。所以,你能看到,过去一年,英特尔先从华南山寨生态开始,给产业链灌注一些品质感。不过,这个是慢功夫,见效也很慢,因为英特尔是在对抗一个顽固的商业利益场,尽管许多类山寨板子、终端企业知道英特尔架构的价值,但它们首先还是要生存下来,不可能放弃ARM架构,未来也会长期两条腿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