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锐评:华为“王者之气”如何在三星苹果间翻云覆雨
大考
如此苛刻并非首例,P6亦是如此。以摄像为例,P6不放过每个场景的优化。余承东曾要求工程师在华为研发中心搭建主客观场景,模拟不同的色温,并针对200多个场景进行优化调试,以达到最佳拍摄效果。
P6在华为内部曾被视作是余承东的大考之作。2012年的一次工作汇报会议上,华为终端创新设计团队曾带着未来的产品计划向华为创始人兼总裁任正非汇报, P6名列其中。这也是P6首次向华为全体董事会成员展示,其出色的设计受到管理层一致称赞。为此,华为终端组建了有史以来最高层面的运作小组和运作机制,比以往研发项目提升两个等级,并投入最为核心的精兵强将——该项目的研发人数史无前例超过了一千人,包括2012实验室在内均囊括其中。
为了最终实现量产,华为针对每家核心供应商,派驻包括结构件、ID、质量、生产制造等领域的10位以上专家长期驻扎,长达4个月。此外,每个供应商都会有1-2个工程师驻扎,至少持续 1-2个月。
对于P6,颇为自信的余承东要求按照"以我为主"的市场底气备货,即以华为内部认定的这款机器市场需求有多少,然后按照这个量去匹配所有资源。他在内部会议常提的一句话是"做终端没有足够信心,将永远一事无成"。这是因为供应链刚性周期特质,使得公司往往没有办法发现某款手机热销后再去补货。因此在P6上市之前,备货就高达300万台。而一些核心零部件厂商曾要求华为提供至少6个月后的销售预测,库存风险之大可想而知。事实证明杞人忧天了,P6持续热销最终导致2014年1月大面积断货。
作为"毕其功于一役"的产品,它最终在中国区售出近300万台,并贡献华为整个中国区利润的七八成,海外市场销量也突破100万台。彼时在华为内部针对余承东的反对声音才算真正平息。"它的成功可以说是华为做高端机所有经验、教训累积的大爆发。"揭锦锦说。"我们由此才意识到做手机类似于炒股,好产品在前面快速爬坡,带来销量和口碑之后,潜在用户才就会很快跟进,因为它是绩优股。"
赢得这一开局并不容易。在更早的时候,余承东曾对华为进军高端智能机的首款产品P1寄予重托,但最终却未能如愿。其销量不甚理想。尤其在渠道策略等方面,它帮华为交了"学费"。"当P1在市场大热之时,供货却不够理想。等到可以批量供货时,市场热度已过去了。而到了P6,线上线下资源匹配都很好,供货也上去了,子弹因此没有浪费。"揭锦锦说。
对华为来说,掌控市场节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例如在D1上,它学会了如何管控价格;在麦芒一代,则学会了如何更好地营销。P1的教训在于交付节奏和市场节奏严重不匹配——这一点到了P6有很大的改善。渠道方面亦是如此。P1时,华为全国促销员不到1000人,且无专区专柜;而到了P6时,促销员已超过3000人, 1000多个的专区专柜。
2014年二季度三星苹果华为LG 联想其他华为终端全球销售收入
P6的成功亦源于华为对D系列经验的总结。它的海思芯片源于D1Quad,金属架构则源于D2。 P6于2013年6月份上市,而竞争对手的新品则滞后三个月,于9月份发布。究其原因在于后者需要高通芯片的平台,而且要契合其市场节奏。而华为采用的是自制海思芯片,如此产品上市节奏由华为自己掌握。
华为很快借势推出P7。它延续了P6的成功,上市2个月就卖出200万台。其摄像头调试团队也备受好评。P7是华为首款将单反级独立ISP(图像处理器)置入手机的产品,这一技术的实现难度很高。因为专业相机和手机的体积不同,当专业相机技术移植到手机上时,就会出现诸多难题。但工程师在实施完针对手机摄像头的算法之后,在不牺牲精度的情况下,同样做到了良好的低照度。
这些实力均源于华为的长期积累。"即使将同一块芯片给别人用,他们也用不好。怎么去用好芯片,怎样去规避那些只有在手机上发生的问题,华为都有一套自己的解决方法。它需要在平台上实现,而非集成在芯片里。"揭锦锦说。
P7的研发费用高达4000至5000万美金,其他诸如平台顾问以及海思芯片的投入亦耗费惊人。在项目立项前,工程师们甚至就已花费约4个月的时间做堆迭实验,如此反复,最终才确认P7的产品核心卖点。巨大的投入大大推升了项目的进度。P7 自2013年9月底正式立项,2014年5月7日就实现了量产上市,耗时仅七个月。
提升
从P7开始,华为消费者BG消费者体验设计中心手机设计副总裁金峻绪(Joonsuh Kim)开始介入到每款智能手机的设计。金峻绪曾担任韩国首尔三星移动公司创意总监、美国洛杉矶CA三星移动公司设计总监。他清楚地记得余承东对他的两次面试。
第一次会面是在余的办公室,原本半小时最后延长至两小时。原本第二天打算返回韩国的金面试后接到华为HR的电话,希望他多呆一天。第二天,在一间茶室内,包括余在内的4位终端高管见了他。这一次,他们聊了大约4小时,主要是关于手机的设计理念。事毕,余要求他尽快入职。
上任后,金峻绪被赋予的首要任务是"统一度量衡"。之前,华为每款手机的电源键、音量、耳机插孔、充电孔等均不相同,他统一规范了最终的设计和位置。在他看来,好的PUI(物理用户界面,Physical User Interface)应当能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直观地感受到品牌的存在。以电源键和音量键为例,P7同在机身一侧,只需一个拇指即可操作,剩下的四根手指则可以完全托住机身。在金峻绪看来,方便用户操作,是华为的设计逻辑,也是增强辨识度的重要要素。
但想固定延续华为的设计逻辑却并不容易。金峻绪发现每个部门对设计的看法均不相同,他所在的设计部约有100人,有不少是从由国外引进的"空降兵"。千人千面,甚至每个人都想控制和定义设计的方向——他愈发感到事态的严重性。在内部,金峻绪开始着重强调一点:"做手机不是为了科技部,不是为了设计部,也不是为了市场部,而是为了消费者,不是某一个消费者,而是越多越好。"
随即,他修改了设计的决策流程。首先,他大幅减少参与设计决定的人数。然后,明确整个设计团队对手机设计的最终发言权,如此确保设计的DNA和一致性。此举耗费了整整一年时间。在这一年中, 金峻绪不但明确了华为设计的DNA,同时慢慢将华为设计从固有的传统方式转变的更加国际化。
就PUI而言,金认为华为的每款产品都应有固定的设计标准。而类似的设计标准通常应当可以延续2年,而后再继续完善。P7的设计提振了他对华为的信心,金认为P7的完成度超过90%,仅有不到10%受困于时间、成本、市场购买力等要素未能实现。"这个比例已经相当的高。"金峻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