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匠”才辈出:罗“工匠”遇上雷“铁匠”
中国最近"匠"才辈出。
先是出了一个"工匠"罗永浩,前些天又来了一个"铁匠"雷军,最巧的是二者都在搞手机,真是缘分呐。
人才的涌动往往是时代进步的标志,但在笔者眼里,这两个"匠"才的出现,却着实代表了手机行业的妥协和无奈。而中国的手机界在硬件的战场拼杀了几年以后,似乎又要开辟"工艺"这个新战场。
若要说国产手机是如何火起来的,那一定要扯到性价比,但现在"性价比"这个词已经快要被中国手机玩坏了。
从小米一主打"发烧"性价比开始,中国手机高配低价的这股风潮就这么一路"烧"了下去。
不论是引领者小米,还是跟风者魅族,一加,甚至连传统的国产手机大牌中华酷联也算上,这些厂商无一不是以极低的价格、高规格的配置来取悦国内的消费者。
但这股风潮烧起了消费者的热情,却也烧掉了厂商对于手机这个产品的敬畏之心。
高配使得成本上升,而低价则拉低了营收,想要获得利润,就只能在其它方面抠去成本。比如细节,比如设计,比如"没有设计就是最好设计"的宣言。
但是,当所谓的高端手机只是在盲目的拼硬件,进而演变成高端零件的无脑机械组装时,因设计和软件带来的差异化高附加值就不复存在了。
如此下去,手机或许会走上一条和个人电脑一样的路,它将变成一个纯粹的工业制成品,而这背后的故事是,利润急剧减少,只有少数几家具有成本优势、渠道优势、供应链管理优势的大厂商能活下来。
最终这个故事的结局可能是几家大厂商的手机都趋于同一个模式,在硬件上再也没有了差异性。性价比这条路越走越窄,越走越没有前途。
而这样的状态已经开始显露端倪。我们可以看到,小米三的销售单已经不再像其前辈机型一样光彩夺目。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将手机从拼性价比转型,或许已经成为了中国手机行业的焦虑。
这种焦虑在雷军身上已经体现了出来。
我们看到,以往都是大头的配置介绍部分只用了一页PPT过了一下,紧接着是一个小时的供应链、外观工艺介绍,讲他们的供应链合作方都是谁,怎么和他们一起去参与和投入,以及外观材料工艺的各种挑战和突破。
这也导致了这场发布会的重头戏从以往的现场跑分秀变成了一块钢板的全球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