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网友调侃“体热充电宝”:发烧的人是不是充电更快
■发明者表示:已找到权威专家进行测量
此外,很多业内人士也对报道中17%的高转化率提出质疑。他们找到一篇论文,日本某研究所曾实现过这一转化率,研究人员将一种新型元件的一面置于20摄氏度室温下,另一面加热到800摄氏度。但这不是用手掌就能得到的条件。"能量不能凭空而来,这样计算,这个充电宝就成了二类永动机,所以从理论上来说不太可能实现。"
面对质疑,林刚昨天接受了现代快报记者采访,回应了其中一部分。他首先指出,此前报道中所说的17%的数据,并不完全正确。他当天的准确表述应该是,在太阳能和温差的结合下,能达到17%的转化率,而不仅仅是温差一项。因此,后期产品发布时,他还将加上太阳能电池板。此外,网友们的计算方式和他的也不一样。不过,自从今年5月作出模型后,他几次测试,给手机充满电都是用3小时左右。林刚给记者发来两张照片,第一张照片是手机连上了他发明的充电宝,但没有手握,因此手机不在充电;第二张手握上去后,手机上显示正在充电(见上图)。
他颇有信心地表示,昨天自己已经找到权威专家进行测量,预计这两天就会有结果。至于如何保持芯片温度在10度左右、保持温差,他指出这是机密,目前不便透露。
此外,一位担任"启迪之星南京站"评委的人士昨天也就此事发表了文章。他告诉记者,评委们当天并没有当场试验。不过早在7月,他就看过这个发明,使用小林做出的模型,他们用一台电量约5%的iPhone4S做了试验,把手机装在裤子口袋里,大约用了3个半小时,手机就充满了电。面对质疑,他还和小林共同推算了一些数据发布在网上。他希望大家能给创新者一点鼓励。
上一篇:小米4/华为荣耀6领衔
1999元价位手机盘点
下一篇:小米凭什么称雄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