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跨界如此简单 互联网企业都跑去做手机了
互联网企业做手机受益的还最终是用户,无论他们打价格战也好,口水战也好,价格战打出了手机的低价,口水战打出了手机的内幕,无论他们怎么打,用户都是受益者。
低价互联网手机后的怪现象
互联网企业集体杀向手机行业,其目的只有一个,即给自己的产品在移动互联网上找一个出口。在已经上市的互联网手机身上,这种印记已经鲜明得让消费者有些望而却步。妄图用廉价来诱导用户,结果变成了一场价格战。奇怪的是,一千元就能用上智能手机的诱惑性号召却没有换来消费者的埋单。
理由很纠结,一方面互联网手机的价格确实较主流智能手机更便宜,功能上也很丰富;但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推出的这些手机指向性太强,又让消费者一直保持"围观"。
这些互联网企业推出的手机总是将目标指向和绑定在它们现在提供的移动互联网服务。是否用了QQ手机上移动QQ就会快一点,用盛大Bambook手机看书就会方便一点,抑或用阿里云手机享受的网购折扣会有所变化。消费者的敏感度要超过那些开发者,这些问题并没有一个确实的答案,除了一味地宣传价格低廉,反而还要担心,这些手机是否兼容竞争对手的软件应用呢?
消费者对此的担忧从来没有停止过,各家互联网企业也从来没有正面回应过类似疑问,而是继续在价格上做文章。曾几何时,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更放出"手机就是应该免费"的口号,并标榜自己的360手机将是零利润模式,即不靠硬件赚钱,而是靠之后的软件服务盈利,意图将互联网的免费模式带入到移动互联网之中。
这一模式可以说是目前互联网手机之所以如此廉价的底牌。这个底牌的核心就是用半卖半送的智能手机黏住用户,成为自己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最强劲动力,入口之战的关键也就在于此。殊不知互联网手机失败的根源也在于此:黏住用户的想法是好的,但互联网时代,有哪一个用户是只属于一家互联网企业的?
互联网企业在推出自己的智能手机时,都似乎有意选择遗忘,忘记了用户的选择性,正如用户可以在PC上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却未必一定要用Office办公软件一样。智能手机和功能机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即使不能卸载,用户也有权利不用,并且通过应用软件商店下载自己需要的各种应用,其中必须而且应该包括推出该智能手机的互联网公司的竞争对手的应用。
这一切绕了一个大圈,回归到了一个原点。如果软件服务极其优秀,即使不销售自己的专属手机,一样可以通过其他平台和硬件来黏合住用户。如果互联网企业本身的服务和应用不靠谱,即使白送手机,用户也只会把它作为最简单的通讯工具,而非企业所希望的应用服务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