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为什么我们对科技期待更多 对彼此却不能更亲密?
机器人只是人工智能的一种,这本书还谈到了无处不在的社交网络,第二人生等模拟人生游戏等等,这些计算机智能侵袭着每一个时间的缝隙,让我们时时刻刻的保持着在线的状态。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人们对于社交网络等技术的依赖将会不断的加深。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和城市化进程中对于基于血缘地缘人际关系的分割和重新组合,都使得人们将解决孤独等情感需求投向了社交网络和基于社交的电脑游戏等虚拟化的技术产品,而这些技术产品被认为是未来的经济增长点。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恐怕很难避免人们更加的依赖互联网这种技术产品。那么看起来,互联网是不能避免的趋势。
书中反思的不只是互联网,而是包括机器人等技术在内的基于计算技术的技术产品。而最近几年有关技术负面效应的书,大部分都是针对互联网的内容。就这个角度来说作者的反思更有深刻的意义,范围更加的广泛,直接谈到了技术这个现代社会的重要元素,指向点也变成了技术元素对于社会的影响。
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信赖科学的魔力,但是技术对于人际交往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得我们不得不经常带着伪装生活,错失了很多真实的机会,而且技术和人文往往有着互相排斥的一面。
笔者认为,互联网创业正在越来越向传统行业和互联网的相互结合这个方向转变,O2O的时髦正说明了这一点。不管是什么技术最终离不开带着温度的人际互动,如果沉迷于依靠技术来解决孤独,那么最终不只是不能够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自己本身的人格魅力,本身的情感能力都会退化。
正如译者后记指出的,过去的酒吧常常是男学生和女学生搭讪的场所,而现在酒吧里面都是人们在沉默的点击着智能手机和电脑。不管在网络上人们聊得多么的热火朝天,但是总是要回归于现实中的真实互动和人与人沟通间真实的心跳脉动。技术本应该是辅助和提升人的能力,最终却会使得本体走向衰退,这无疑是悲哀的。
美国学者大卫理斯曼的《孤独的人群》和罗伯特帕特兰的《独自打保龄》都说明了社会变迁下人际关系的孤独化,而在《群体性孤独》当中作者指出了技术对社会人际关系的影响。
中国教育体系对于情感教育和体育教育的漠视和中国社会出现的快速结构变迁,都使得变迁更加严重。即使是社交软件陌陌的创始人,也无法否认软件对于情感需求满足的不全面和不可靠。那么未来应该如何走,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至少在这本书中,作者是给出了一个光明的期待。
笔者认为,互联网对于中国社会的革新有目共睹,更是中国未来的支柱产业之一,因此对于互联网负面效应的一味担忧不可取。呼应目前正在出现的创业浪潮,笔者认为非沉溺式的互联网服务应该是更加值得期待的。从而能够让线上的互联网人群导流到线下进行合作。也就是说让互联网能够更加的发挥有利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