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任正非媒体首秀:危机流露还是战略自信?
我坚信,任正非的战略自信,或者说,真正驱动华为走向下一轮竞争的关键力量,在于管道基础发展出的企业业务。
让我再说说第二部分。也就是任正非与华为的商业理念、文化自信。
说到理念、文化、价值观,外界总觉得太虚。但是,放在充满太多机会主义气质的中国商业环境里,可以说,它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前途。
任正非媒体首秀对这部分的解释,比例明显高于业务。他谈到了华为不IPO、接班人、人与组织管理的话题,全部触及到外界过往对他的质疑。
我个人觉得,这是任正非第一次面向中国媒体集中宣扬价值观与商业理念,明显带有反拨西方商业理念的用意,尤其是反拨西方"为投资人利益服务"的商业理念。
"为投资人服务"几乎挂在大多数上市公司管理者口中。在我看来,很荒唐。一个企业首先必须解决现实中的商业难题,才能达到赚钱目的。"为投资人服务"泛滥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路径,它其实不过就是IPO造富效应的衍生品。
很多人根本不愿面对这一简单问题:一个盈利稳定、同样采用外部机构审订年报,不断提高公司治理的华为,为什么非要上市?全球没有上市的著名企业很多,你经常去逛的那个宜家,就没上市。
看看上市的那些,尤其是中概股,过去3年多,接连发生私有化。它们给出的理由是"美国股市不能反映公司基本面",呵呵。我觉得,这是冠冕堂皇的表达,背后逻辑是这样的:你按照美国IPO条件削足适履、吐血多多地敲了钟,然后就被那个"为投资人服务"的理念左右了立场,运营独立性备受考验,不退市,那你就等着机构折腾你吧。浑水们就等着你呢。
另一个例子也能说明IPO后的企业危机。斯坦福大学教授沙伊·伯恩斯坦追踪了近2000家上市科技公司后,给出这样一个数字:公司上市之后创新能力会下降40%。难道这不足以发人深思么?
当然不是否认IPO的价值。任正非明白这问题致命处。不去IPO,华为员工就容易被腾讯们或者将要IPO的企业挖角,挡不住。但他认为,IPO虽能造富大批员工,但可能会让人越来越怠惰,失去奋斗者本质色彩。
我认为他的表达就是一种立场的宣示。任正非的难处,根本就不在于华为IPO,而是在一个造富效应泛滥的环境,如何通过多重激励对冲、转移员工的财富冲动,为他们实现人生价值打破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