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华为战略解析:“世界奇迹”如何再造?
另外在消费者业务上,华为真还面临困难。华为的长处是做B2B业务,不在B2C上做超强投资,无法轻易建立起相关能力,而一旦在这里超强投资,对"管"和"云"的业务会产生极大掣肘。所以,华为暂缓消费者业务,也在情理之中。纵观商业史,我们会发现,很多企业都能突破艰难困苦,但最终死在诱惑上。如果华为是主动收缩消费者业务,那我觉得,华为也算是到了另一个境界,勇于认错、勇于放弃。这是战略家的思维!
但是,如果华为不是主动收缩或调整消费者业务,那我就很为华为担忧:或者华为没有看透智能手机在消费者业务中的战略价值,从而出现战略失误;或者面临组织内部的业绩压力,而被迫调整。若是如此,那华为手机业务将会陷入战略迷茫,难免让人大跌眼镜。
以华为的战略决策能力来看,很可能是主动调整。但无论是哪一种原因,在我看来,任老板讲话透露出的信息,都是华为将在手机业务上进行收缩。而这将给小米绝佳的成长机会。在年轻人市场,小米很可能再无对手,一骑绝尘而去。(有人问我,难道不会是华为在放烟雾弹?我觉得不会,以华为的江湖地位,断不至此)。
何以如此?请听我详细道来。
一、曾经相信:华为手机是小米的阻击者
此前,我为什么对华为手机保持信心?因为从华为手机的市场行为,能感觉到它在不断做战略调整,按照任老板的经典说法,"进步很大,已经从非常差到比较差了"。这很重要,很多时候,战略是走出来的,是权变的,而不是设定好的。那些有着很强自我改善能力的企业,总是有机会调整到最优战略状态——华为就是一个。
我们都知道,苹果让智能手机替代传统手机,并一举控制高端市场;而后三星快速跟进,占领了中端市场。
1.三星的竞争战略
三星采用的仍然是与诺基亚竞争时的模式。这种模式有三个要点:
第一,采用局部差异化的竞争策略。从战略上讲,挑战者必须"以正相合,出奇制胜"。三星非常明白这个道理,在整个模式上靠近苹果——我之前分析过,苹果是用"iPhone+IOS+AppStore"组合来提供移动互联生活方式下的整体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卖智能手机,并靠此打败诺基亚;三星借助安卓系统,全面跟进苹果,然后利用自身垂直一体化的优势在硬件和价格上与苹果形成差异化,并利用传统渠道优势,在中端市场成功阻击了苹果,再向高端市场进军。唯有冲击高端市场,才能保护中端市场,这是战略。
第二,采用"细分市与产品一一对应的配称模式",用多产品面向多个细分市场。这个模式的首创者是宝洁,就是顺应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不断主动进行市场的再细分,然后为每一个细分市场提供一款合适的产品,形成产品系列化。当然,这种模式要避免的是过度细分(以后我们会另设产品线规划研究专题)。这种产品线策略尤其适应中端市场!从销售者数量上看,市场结构通常是金字塔型的,低端消费规模大;而从需求特性上来讲,市场结构是橄榄型的,中端市场的消费最多样化。在很多行业中,面向中端市场的领先者基本都采用产品线模式,即为这个道理。
第三,产品快速更新换代,推动时尚化趋势,冲击苹果的极简主义。当消费电子的市场需求从功能化走向时尚化,产品快速更新能力将成为竞争优势的来源。三星熟谙这一点,延续了"生鱼片理论",不断提高产品更新的速度,对抗苹果。
2.小米的战略布局
当其他国产手机厂商仅仅是在产品上模仿苹果和三星的时候,小米横空出世。小米的战略同样非常清晰:一样的"以正相合"——"小米手机+安卓系统及应用",为消费者提供完整解决方案(这已经成为消费者的基本要求);一样的"出奇制胜"——直插低端市场,出乎想象的低价和高性价比;避开渠道劣势,采用互联网直销;移植Facebook模式,建立消费者社区。
而且,小米的战略意图更为深远。我此前分析过,小米短期内不会做中高端智能手机,而是坚决在低端市场抢夺年轻顾客,然后围绕着年轻顾客形成消费电子甚至家居生活的解决方案,也就是"手机+无线路由器+盒子+电视等智能家电+智能家居",这中间通过"硬件+软件+内容的一体化"实现互通互联。
所以在短期上,小米不是卖低端手机,而是抢夺年轻顾客,这与当年宝马抗衡奔驰、百事冲击可口可乐道理一样;在中期上,小米挑战的不是苹果和三星,而是海尔和格力这样的企业,走向家居解决方案提供商;然后在长期上,小米与顾客同步成长,并建立与新一代年轻顾客的关系,那就真正超越苹果了。
(春节之后,管理智慧组织团队对小米做过再一次的深度研究,以后我会更深入而完整地阐述小米模式及其成长之道,此不赘述。)
3.华为的战略意图
在小米成功之前,华为手机的战略更像是在低端市场跟进苹果和三星,利用硬件上的研发与制造能力,以及通讯业务积累下来的运营商资源,快速上量,首先在低端市场拉开与联想、中兴或魅族等企业的差距,再向中高端冲击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