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追踪已死:可穿戴设备的下一波浪潮是情境感知
美国科技博客Re/code近日发布生活记录与分享应用Saga开发商A.R.O. CEO安迪·希克尔(Andy Hickl)的文章称,追踪功能已死,可穿戴设备的下一波浪潮将会是情境感知。当前的产品能够追踪步行、运动、睡眠等方面的数据,但无法带来深度的分析来帮助改变人们的生活。要重新获得人们的青睐,它们就需要收集诸如今天发生了什么、用户之前做了些什么的背景数据来进行有意义的分析。
以下是文章主要内容:
我得承认,我喜欢过一些可穿戴设备,如Jawbone Up、Fitbit Force、Misfit Shine,也用过像Moves、Breeze这样的活动追踪应用。
不过我得统统弃用它们。我知道我星期一走的路比星期五多,我知道我的睡眠会随着一周的深入而恶化。但光有这类信息并不能改变我的生活。
那些产品服务获得了收集、保存和分析我的个人数据的权利,但却没法像它们承诺的那样带来深度解析。
耐克放弃可穿戴硬件的消息应当给行业敲响了警钟。我们在错失一个难以置信的发展机会。我们要如何让行业重回正轨呢?
可穿戴行业的问题
可穿戴行业的问题显而易见。那些产品都长于呈现各种各样的数据,但却不善于理解它们。
我走了5000步,并在游泳池游了20圈意味着什么呢?我达到了我的健身目标了吗?我工作了8个小时但昨晚只有3个小时的深度恢复性睡眠又意味着什么呢?
这些我们都无法确定——至少没有一些额外的认识是不能确定的。我们得自己根据所知道的东西作出结论。我们需要依据今天发生了什么、我们感觉如何、我们之前做了些什么之类的情况来解读可穿戴设备的数据。没有这些背景知识就无法得出结论。
各种可穿戴设备给我们提供了无法转化成为我们所用的知识的数据,而没有帮助我们搞清楚失眠的原因。
要重新赢得人们的青睐,可穿戴产品就需要收集足够多的情境知识来作出有意义的结论——让我们知道它们在数据中有很好的发现。
例如,如果我知道我在卧室平均温度低于18摄氏度时会睡得好些,那我会呼吁Jawbone Up跟Nest设备通信,从而相应调整室温。要是我知道我在会议较多的日子里运动量更大,那我可能会希望我的Tempo日历记上更多静坐即可的活动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