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虚拟的繁荣!智能可穿戴热背后的假象
拉回到现实,同样来看几组数据。
Pebble2013年上半年的销量数据为27.5万台,之后再没有公开的销量数据,这款2012年就已经推出的产品,2014年1月的CES上才进行了一次升级,变化只是增加了金属表带的选择。
有全球市场号召力的三星Gear在2013年11月中旬在被逼急了说出已经销售Gear智能手表80万台,将三星这一军的韩国本地媒体BusinessKorea该媒体称三星Gear推出之后到11月份只卖出了5万台,每天只卖出800~900台。
这是两款明星智能手表产品的表现,与预测机构动辄上亿规模的量相差太远太远。再看JawboneUP和FitbitFlex这两个手环类的代表。
由于Jawbone、Fitbit两家公司均还未上市,很难找到公开数据,这一点十分奇怪,几乎找不到任何一条靠谱的穿戴市场2013销量规模。不过NPD公司1月份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Fitbit、JawboneUP和NikeFuelBand瓜分了可穿戴市场97%的份额。其中Fitbit占了68%、Jawbone占19%、NikeFuelBand占10%,其它厂商瓜分剩下的3%。
同时NPD透露了另一个数据,2013年的全球穿戴设备市场价值3.3亿美元,我们姑且按照100美元的平均价格来算,总销量只有330万台。所以,数据就是个最大的假象。
国内跳票成惯例
这是国外,智能穿戴设备接受度更高,市场表现尚且如此。再看国内市场,你看到的是,彼此起伏的智能硬件团队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媒体,眼看他跳票了……。
inWatch发货推迟20天、果壳GWatch延迟发售时间1个月、土曼T-Fire更是被跳票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不跳票反而不正常了,跳票说明什么,说明夸了海口,准备不充分,说明低估了软硬结合类硬件产品推出的难度。
大部分智能硬件团队成员由一群互联网人和有经验的硬件工程师组成,按照互联网思维打造产品,但没有想到的智能硬件产品的铸造,与互联网产品的节奏是不一样的。你可以招一批工程师,10天开发出一款应用产品,但你要在短时间内解决供应链、模具、硬件调试,是不可能的。